心理問答|妻子總愛嘮叨和指責我,夫妻是否都這樣

2021-01-09 澎湃新聞

如果親密關係中的交流氛圍讓你不舒服,不要一味忍受,我們每個人都不該活在被指責被批評中。

問題:

我和妻子結婚多年,感覺很難和諧相處。她遇到事情就愛指責我,嘮叨我的各種缺點。我很想做得好一點,卻怎麼都不對勁,不舒服,很煩。婚姻是不是都這樣?

回答:

指責、嘮叨的交流方式在夫妻和家庭中頗為普遍,但是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一個人如果長時間處於被指責、被挑剔的狀態,情緒壓力會增大,內在的評價體系也會受到傷害。尤其是,如果你的內在評價體系不是很穩固的話,你可能會在責備中感到羞愧,覺得自己不好,不是想逃離、喊「暫停」,而是停留在這個關係中,帶著憤怒和痛苦,努力改變自己,迎合對方,渴望對方認可你。

不管你有什麼樣的缺點,做錯了什麼事情,你都應該得到一個相互尊重的交流環境,而不是被不停地被指責和批評。

你有權利保護自己,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溝通方式。如果,你希望改變這個溝通方式,必須要做點什麼,來彰顯你的力量和邊界——不是使用暴力,而是充滿力量,堂堂正正地面對她的指責,堅定地捍衛自己的尊嚴:我願意和你繼續相處,前提是我們必須好好說話。

當你能堅定地拒絕時,你們的溝通模式才可能有所改變。

改變這種交流方式,我建議可以「打一些組合拳」。

1.看到這種指責背後的憤怒和痛苦——這可以幫助你理解對方,而不是帶著恨意和報復和她交流。

2.明確地告訴對方,如果不想離婚,我們就必須找到雙方都舒服的溝通方式。

3.把真正不爽的問題拿出來,咱們要開誠布公。把痛苦放到太陽底下,相互討論,看看是不是都是別人的錯?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發洩情緒。

總是發脾氣指責對方的缺點,背後可能有一些原因。我試著列舉幾條,你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補充新的發現。

比如,有人本身就不善於表達,也許她想說我要你愛我、多抱抱我、多陪陪我,可是她不會這樣表達,只能習慣於嘮叨和指責,如果是這個原因,你要更敏感一點。

比如,有人覺得要保持自己在關係中的主導位置,責罵對方可以激發羞愧感,讓對方俯首稱臣,這是一種很令人討厭的馭夫術。

比如,有人在生活中、工作中有遇到了一些挫折,她把這種痛苦進行了轉移,轉移到配偶身上。

不管怎樣,都請你先保護好自己的心情,和責備、挑剔隔開一點。當內心比較舒服自在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更有力量和智慧,去解決眼下的問題。

作者簡介:

尹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發展心理學碩士,兩個孩子的媽媽,相信「痛苦的背面是力量」。

你可以將困惑和痛苦寫信至郵箱yinlin@thepaper.cn,200字以上,描述最困擾你的一個或兩個點,越具體越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過去指責父母,現在抱怨妻子,我該怎麼辦?丨心理諮詢師請回答
    早些年會對父母抱怨,是指責式的(這些指責都是站得住腳的;不過現在的我不會再這樣抱怨,也理解了他們人生的局限,也能一定程度上原諒那些傷害。)劉思辰諮詢師:你好:看到了你的提問,讓我深感你的「模式」給你的人生帶來了很多辛苦和無奈。同時此刻你還擔心它會不會給你們夫妻關係帶來進一步的傷害。由你對妻子的抱怨我能深感到你似乎是個時時被自責困擾的人。你對妻子的種種抱怨,就好像你對自己的種種抱怨一樣。
  • 夫妻相處之道:生活中女人為什麼總愛嘮叨?
    據陳某某交代,事發時他喝了酒,由於老伴不停嘮叨,他便心生怒火拿扁擔對老伴頭部猛敲數下。經法醫鑑定,吳某某因腦部損傷嚴重死亡。一對相伴數十年的夫妻以這種方式離別,令在場人員感到惋惜。這是最近的一則新聞,老漢因為老伴的嘮叨,在酒精的作用下一時衝動要了她的命,讓人不勝唏噓。那麼,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生活中女人都如此愛嘮叨?
  • 夫妻感情對孩子心理成長的影響,其原因不簡單
    然而,夫妻能夠一同生活已是一件不容易之事,更何況期待每對夫妻都能白頭偕老?因此夫妻離異時有所聞,重點是當夫妻分開時,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我們是否了解孩子深層的心理呢?「你媽媽死愛錢,你以後不要像她一樣!」「你媽媽愛嘮叨,你以後不要像她一樣嘮叨!」「你媽媽都不顧家,你以後千萬不可以像她一樣!」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肯定會出現這些行為:懶惰、不負責、死愛錢、愛嘮叨、不顧家。為什麼?
  • 女性的嘮叨如何應對?用嘮叨表達的不是愛,是我需要你的愛
    用嘮叨表達的不是愛,是我需要你的愛,這可能還有點貼近女人嘮叨的心理和動機。 女人為啥嘮叨?為啥喜歡嘮叨?女人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可能女人本意上也不想嘮叨,但情緒一上來,她也管不住嘴,有什麼辦法?
  • 為什麼我媽總愛嘮叨?心理師:病因在兒時,真的很無奈
    你這樣下去,疫情結束後,賣了吃肉得了,不對,賣了也沒人賣,我看你就臭在家得了.......」大學生小池說,疫情期間,媽媽這種「轟炸式」嘮叨每天都循環播放,煩得想撞牆,實在不想聽。可沒辦法,學校沒開學,只能和媽媽死磕,呆在家聽媽媽嘮叨,被媽媽訓,什麼懶床、不吃早飯、打太多遊戲、看太多電子產品,睡太晚,總之,媽媽各種看不慣,翻老帳,沒個完。
  • 李玫瑾:「低層次」的父母總愛嘮叨,「高層次」的父母自有高招
    李玫瑾:「低層次」的父母總愛嘮叨,「高層次」的父母自有高招不少父母錯把高頻率的嘮叨當成關心,即使孩子明顯表現出不適與厭煩,也直接將異樣情緒視為關愛孩子卻不能被接納理解的狀況看著十幾年陪伴的親閨蜜又痛苦又無助的模樣,有過同樣經歷的我,感同身受,適當的關心本身並沒有錯,但高頻次,帶著指責與訓斥的嘮叨不單對孩子來說是沉重的情緒負擔,成年人也未必能夠長時間的適應與接納。
  • 嘮叨是愛還是控制?你的無限嘮叨,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媽媽雞湯
    本來媽媽以為小新只是鬧小脾氣出門和鄰居小夥伴一起玩,沒想到過了兩個多小時了,孩子也沒回家。周邊鄰居也都問過了,都不知道孩子哪裡去了。隨後,小新的媽媽報警,民警在一所幼兒園的牆外發現了一個小孩子蜷縮坐在那裡,經過辨認,這就是小新。民警教育小新不能用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反對媽媽的嘮叨,需要跟媽媽理性溝通。並囑咐小新的媽媽平時要多注意對孩子的溝通方式,不要過分指責孩子。
  • 夫妻之間,比不愛更可怕的,就是相互指責和不懂知足!
    很多年輕人在戀愛時總是把婚姻想像的很有壓力,覺得結完婚之後,對自己的另一方就會沒有當時的感覺了,但是在我看來夫妻之間,比不愛更可怕的就是相互指責和不懂知足這兩點!相互指責,感情遲早消磨殆盡。我們生活中絕對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在聚會上,總是有一些女人喜歡當著自己老公的面說他這裡不好,那裡不好,最後男的生氣翻臉,讓整個飯局陷入一陣尷尬的局面。其實在生活中,夫妻之間的抱怨或是挑剔說出來並不是一件不妥的事情,但是這還是得看時間和場合的。就算是再怎麼心直口快,也要思考一下自己說話的方式和語氣。
  • 夫妻感情好不好,看遇事是否責備就知,好的婚姻夫妻定能肝膽相照
    看一對夫妻感情好不好,不用聽他們說什麼,要看他們做什麼,尤其是遇到特殊情況,緊急事件時的反應就知道。感情好的夫妻,會站在你的立場和角度想問題,考慮你的感受。感情不好的夫妻,則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指責你,唾罵你,讓你更難受,心理壓力更大。
  • 娶了愛哭又愛嘮叨的女人,婚後的每一天都像是在「渡劫」
    對於叔叔和嬸嬸的這種相愛相殺的狀態,我早習以為常。叔叔是爺爺奶奶最小的兒子,他和爸爸相差17歲,比我大了6歲。我的整個童年,都圍在小叔身後打轉。爬樹、抓泥鰍、彈弓打鳥,這些全都是小叔手把把教我的。小時候犯了錯,小叔也沒少替我背黑鍋。很多時候,我覺得他根本就不是長輩,更像是我的大哥。
  • 愛嘮叨的女人,怎麼解決?做好這三件事就行了!
    丈夫對待愛嘮叨的女人,要分析妻子嘮叨的內容和誘 因,儘量改掉自己的小毛病,多做一些讓妻子高興的事。 也可說點調情之言即順著妻子的話擴大,搞點小玩笑。例 如,妻子說「哎喲毛巾又沒有放好!」丈夫要聞聲而去,說: 「毛巾怎麼了,這不放著挺好嗎!
  • 愛不是「嘮叨」,那些愛「嘮叨」的人孩子最終怎麼樣了?
    我想每一個做媽媽的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自己所希望的樣子。可是,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是否得當呢?我們的孩子是否能夠沿著我們的教育方向健康成長呢?我的孩子已經上小學六年級了,在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這六年裡,我覺得我的教育方式比較失敗。在聽過很多優秀家長的報告後我總結出自己教育孩子失敗的原因之一便是——嘮叨。
  • 中了三點夫妻緣盡,丈夫不愛妻子七種表現
    夫妻在相處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的表現就能夠足以證明你們兩個人的感情確確實實已經破裂了,如果你還不去引起重視,肯定你與結束這段婚姻也已經非常的接近了,其實有很多的人,他們就是不注重與另一半相處過程當中的一些細節問題,才會讓對方對這段婚姻徹底的失望,其實在夫妻相處的過程當中,中了三點夫妻緣盡, 3點如果說你還不是特別的了解
  • 只有抱怨和指責的婚姻,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嗎?
    夫妻家庭生活中有很多不幸福的人,都是從彼此的抱怨和指責開始的。女人常常抱怨丈夫沒有能力來養家,有了能力又靠不住。每天回了家什麼也不做,做了也做不好。孩子調皮不聽話,保姆不可心,朋友不夠體貼等等。而男人常常抱怨妻子不夠關心他,不夠顧家,你看看人家誰誰誰媳婦就是比你強,又比如做的飯菜不可口了,孩子也沒別人家的好,老闆不善解人意,給的錢沒別人家的多等等。
  • 聰明男人,從不嫌棄女人的嘮叨,因為這代表她的愛!
    但在我看來,一個女人對你有多嘮叨。那就代表著她有多愛你,有多在意你,因為女人常常把她的情緒用嘮叨的形式展現出來。那時候大家都說小雪特別傻,可小雪卻不這樣認為,她一直鼓勵信任著丈夫,也不斷的幫助丈夫,也是在夫妻兩的共同努力下,張明也有了事業,這時小雪也壞了,於是她放棄了工作,回到了家裡。
  • 夫妻上班都忙,老公讓妻子做早飯和晚飯妻子拒絕,應該嗎
    林洋和妻子上班都很忙,平時都在單位吃,結婚以後林洋希望上班的妻子能做早飯和晚飯,妻子一聽立即明確表明態度:「不可能!」遭到拒絕的林洋心裡鬱悶極了,洗衣做飯本來就是女人該做的事情,連這點事情都不做,我娶這個妻子幹嘛?難道我這小小的要求錯了嗎?
  • 母親以自殺逼厭學女兒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諮詢師分析  從家庭動力學的角度講,孩子出現問題時候,首先審視的應該是家庭裡的夫妻關係。諮詢師建議,既然結婚都20多年了,丈夫的種種習性都沒有改變,妻子這個時候應該轉換思路。否則,強行去改變對方會造成家庭氣氛的不和諧。
  • 「花20年,追蹤200多對夫妻,我總結了婚姻最可怕的3件事」
    就如心理學著作《錯不在我》裡所說:「絕大多數夫妻離婚,都是長期的累積所致,這樣的夫妻都以滾雪球的方式責備對方並為自己辯護。夫妻雙方總是盯著對方的差錯,對自己的優點、態度和行為方式則極力辯護。這樣做恰恰會導致另一方固執己見,甚至寸步不讓。」夫妻相處過程中,一味地批判、指責,只會消磨掉原本的感情,惡化關係。
  • 請珍惜身邊那個愛嘮叨的女人
    我抽菸這個癖好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她倒是嘮叨的越來越厲害。實在是被她煩夠了,乾脆躲到樓道角落去抽吧。忍不住告訴他:「有這樣一個愛嘮叨你的老婆,是福氣啊!」很多男人都像我的這位朋友一樣,很討厭身邊那個愛嘮叨的女人。但是你仔細想想,身邊又有幾個人會這樣反覆叮囑你同一件事?
  • 「低層次父母」都愛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經講過,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到了12歲之後,父母的嘮叨就是垃圾。一、換一個教育者,減少孩子的疲憊感家庭中通常是媽媽管教孩子的時間多,爸爸相對於負責賺錢養家,表達愛的方式也比較含蓄,所以慢慢孩子會對媽媽的嘮叨和教育方式產生疲憊感,俗稱「油鹽不進」了,所以此時可以換爸爸和孩子溝通,相當於給孩子換了一種「教育口味」,畢竟孩子們不熟悉爸爸的行為方式,一切都是新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