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親密關係中的交流氛圍讓你不舒服,不要一味忍受,我們每個人都不該活在被指責被批評中。
問題:
我和妻子結婚多年,感覺很難和諧相處。她遇到事情就愛指責我,嘮叨我的各種缺點。我很想做得好一點,卻怎麼都不對勁,不舒服,很煩。婚姻是不是都這樣?
回答:
指責、嘮叨的交流方式在夫妻和家庭中頗為普遍,但是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一個人如果長時間處於被指責、被挑剔的狀態,情緒壓力會增大,內在的評價體系也會受到傷害。尤其是,如果你的內在評價體系不是很穩固的話,你可能會在責備中感到羞愧,覺得自己不好,不是想逃離、喊「暫停」,而是停留在這個關係中,帶著憤怒和痛苦,努力改變自己,迎合對方,渴望對方認可你。
不管你有什麼樣的缺點,做錯了什麼事情,你都應該得到一個相互尊重的交流環境,而不是被不停地被指責和批評。
你有權利保護自己,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溝通方式。如果,你希望改變這個溝通方式,必須要做點什麼,來彰顯你的力量和邊界——不是使用暴力,而是充滿力量,堂堂正正地面對她的指責,堅定地捍衛自己的尊嚴:我願意和你繼續相處,前提是我們必須好好說話。
當你能堅定地拒絕時,你們的溝通模式才可能有所改變。
改變這種交流方式,我建議可以「打一些組合拳」。
1.看到這種指責背後的憤怒和痛苦——這可以幫助你理解對方,而不是帶著恨意和報復和她交流。
2.明確地告訴對方,如果不想離婚,我們就必須找到雙方都舒服的溝通方式。
3.把真正不爽的問題拿出來,咱們要開誠布公。把痛苦放到太陽底下,相互討論,看看是不是都是別人的錯?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發洩情緒。
總是發脾氣指責對方的缺點,背後可能有一些原因。我試著列舉幾條,你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補充新的發現。
比如,有人本身就不善於表達,也許她想說我要你愛我、多抱抱我、多陪陪我,可是她不會這樣表達,只能習慣於嘮叨和指責,如果是這個原因,你要更敏感一點。
比如,有人覺得要保持自己在關係中的主導位置,責罵對方可以激發羞愧感,讓對方俯首稱臣,這是一種很令人討厭的馭夫術。
比如,有人在生活中、工作中有遇到了一些挫折,她把這種痛苦進行了轉移,轉移到配偶身上。
不管怎樣,都請你先保護好自己的心情,和責備、挑剔隔開一點。當內心比較舒服自在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更有力量和智慧,去解決眼下的問題。
作者簡介:
尹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發展心理學碩士,兩個孩子的媽媽,相信「痛苦的背面是力量」。
你可以將困惑和痛苦寫信至郵箱yinlin@thepaper.cn,200字以上,描述最困擾你的一個或兩個點,越具體越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