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層次父母」都愛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2020-08-10 長風裡的詩句

每當談論到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很多媽媽都會臉色大變,變得愁眉苦臉的,都說自己在面對孩子的發脾氣的時候沒有任何的辦法。還有每當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總會露出一副不耐煩的表情,而且也聽不進去大道理的,所以說,給他講道理是根本沒用的。

李玫瑾教授曾經講過,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到了12歲之後,父母的嘮叨就是垃圾。

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一、換一個教育者,減少孩子的疲憊感

家庭中通常是媽媽管教孩子的時間多,爸爸相對於負責賺錢養家,表達愛的方式也比較含蓄,所以慢慢孩子會對媽媽的嘮叨和教育方式產生疲憊感,俗稱「油鹽不進」了,所以此時可以換爸爸和孩子溝通,相當於給孩子換了一種「教育口味」,畢竟孩子們不熟悉爸爸的行為方式,一切都是新鮮的,相信孩子也會比較容易接受和採納,但也要切記嘮叨。

二、停止所謂的嘮叨,適當讓孩子經歷挫折

我知道讓父母停止嘮叨幾乎是不可能的,嘮叨的出發點其實是好的,父母想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傳達給孩子,不想讓他走彎路,可孩子不見得會接受,他總該要去經歷他的人生,才會刻骨銘心、感受深刻。

所以父母停止您的嘮叨,讓孩子在他自以為的路上前進,當他碰見挫折、受傷失敗後,為自己的錯誤買單,自然就理解父母的話,也就逐漸不再排斥嘮叨了

三、尋找對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可以接受的教育方式也是不一定相同的,嘮叨或許可以對某些孩子適用,但是一定不會對所有孩子適用。所以,父母一定要尋找一種對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例如有的孩子適用行動式的教育方式,即會接受父母某些教育行為,從而進行模仿。當父母尋找到有效的教育方式後,便會明白嘮叨或許真的解決不了問題。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應該這麼做

整理情緒

孩子做錯事了,首先不是要呵斥孩子,而是要整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後保持冷靜不要上頭,這樣才可以客觀地判斷孩子的問題。再者是平復孩子的情緒,這樣你說的話孩子才能聽得進去,才能接受你的教導。

多思考在講道理

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有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不管不顧?肯定不行,溺愛只會讓孩子「越陷越深」。給孩子講道理,教育孩子的意圖太過明顯,孩子接受起來也太過被動,所以家長們教育孩子一定要用婉轉的方式。這樣才不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讓孩子接受也更加容易。

所以,父母們要學會換種方式愛孩子,讓孩子更能接受到自己的愛意。

相關焦點

  • 愛和娃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不少家長都好奇,為什麼我們給孩子講道理,總是感覺在對牛彈琴,沒有作用?​有育兒專家認為,愛和娃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李玫瑾教授也到過,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之後到了12歲,父母的嘮叨就是「垃圾」。
  • 孩子叛逆時,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
    孩子叛逆不聽話?低層次父母才會打罵嘮叨,高層次父母這樣教娃「快起床去刷牙、洗臉!」「你就穿這樣的衣服出門嗎?像什麼樣子?」「別忘了下午去上課!」哈佛教授曾說過:「孩子叛逆時,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不光是哈佛教授,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也認為:「低層次父母才會打罵嘮叨,高層次的父母,從來不會和孩子嘮叨、講大道理。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不少家長都好奇,為什麼我們給孩子講道理,總是感覺在對牛彈琴,沒有作用?其實,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明白,孩子並不是不聽我們講道理,他們也不是故意想要惹我們生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的大腦發育不成熟。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都愛跟孩子講大道理,一流父母只需3個動作
    李玫瑾:&34;都愛跟孩子講大道理,一流父母只需3個動作孩子長大後是否有成就,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取決於父母。孩子的習慣、價值觀、眼界,都是和父母的教育有關。李玫瑾:&34;都愛跟孩子講大道理,一流父母只需3個動作針對這種情況,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表示:喜歡給孩子講大道理的父母,大多數都是「低層次父母」。
  • 李玫瑾:嘮叨、講大道理的多是「低層次父母」,高層次父母這樣教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懂事、理解父母,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每當孩子磨蹭、犯錯的時候,家長們總會忍不住大罵孩子一頓:「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磨蹭,上學要遲到了,哎呀速度快一點!」但就算面對父母這樣「狂轟亂炸」式的教育,很多孩子仍然不以為然,繼續自顧自地「為所欲為」。其實,出現這樣情況也不能全怪孩子,很多的是父母教育的失敗。李玫瑾教授是研究兒童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她的很多育兒心得都被父母們「奉為寶典」。
  • 愛和子女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跟孩子講道理,大多數是「低層次父母」很多專家講過,喜歡和娃嘮叨的父母,大部分都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的父母都這樣教孩子處理情緒就算是和孩子貿然溝通,也會讓孩子覺得你不愛他。要求孩子聽從命令,最後再講道理說服孩子,這只是溝通的單行道,可能家長認為做得完美無缺,孩子卻一句都聽不懂。如果和孩子的溝通存在鴻溝,那就要學會雙向溝通了。父母要向孩子說明為什麼不行,為什麼不買,為什麼不能玩等等。然後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這樣一起討論雙方都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會叨叨不停、講大道理,一流父母這樣做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父母覺得現在的孩子很難帶,不管自己怎麼跟孩子說大道理,孩子就是不聽,不聽就算了,還時不時頂嘴吵架。這讓很多父母苦惱不已,這孩子咋就不聽父母講的道理呢,以後吃虧了可要怎麼辦?
  • 「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李玫瑾:一流父母都這樣教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朋友跟我訴苦說:自從當媽之後我從一個不愛說話的女人,變成了愛嘮叨的媽媽,但是每次跟孩子嘮叨過後,都發現自己是在做無用功,有些時候孩子還總是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我真感覺自己正在對牛彈琴,你說我該怎麼辦。
  • 愛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都這樣教育孩子
    面對孩子犯錯、發脾氣,跟孩子嘮叨講道理的大多數是「低層次的父母」!家長1:不管跟孩子說了多少次,他就是不聽!家長2:怎麼我家孩子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啊!家長3:我家孩子真是什麼都不聽,氣死我了,我該怎麼辦?
  • 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大多數父母嘮叨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讓他們記住自己的話。如如的母親是這樣的。幼兒園裡的大多數孩子都有一支魔仙棒的鉛筆。如如看到後非常想要。回家後,如如向媽媽要一支魔仙棒的鉛筆。媽媽聽到這個,就開始嘮叨了。她不僅說原來的鉛筆是剛買的,還買了好幾支。買新的太浪費了。她還列出了魔仙棒鉛筆的所有缺點。
  • 跟孩子嘮叨講道理,多是「低層次父母」!李玫瑾:聰明父母這樣教
    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喜歡對著孩子嘮叨,看見孩子出現問題後,就會孜孜不倦的跟在孩子後面,糾正孩子的問題所以只有「低層次的父母」才會在而孩子的耳旁反覆重複自己的大道理,而「高層次的父母」就會用更加聰明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高層次的父母」教育孩子都會用什麼方式呢?
  • 囉嗦、愛嘮叨多半是「低層次父母」,聰明父母會這樣教孩子
    當孩子鬧情緒或是發脾氣的時候,也是作為家長最為頭疼的事情,捨不得責罵孩子的家長,多是會選擇跟孩子講大道理。當然,即使是作為成年人,也是有自己的情緒的,但是大人們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孩子卻不會。案例一:寶媽A有個獨生女,平時對女兒可謂是百般寵愛,自己也捨不得打罵孩子,當孩子有情緒的事情,自己最多是跟孩子講大道理,但孩子的脾氣非但沒有收斂,脾氣反而變得更壞了,寶媽說女兒一句不是,就開始大發雷霆,任誰哄都不好。
  • 低層次父母才會對孩子嘮叨、講大道理,高層次的父母都這樣做
    important}「愛嘮叨」幾乎是每個父母身上都會有的標籤,不管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每次犯錯後父母總會不厭其煩地嘮叨,生怕你沒有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下次再犯錯。看到這裡,很多父母肯定想:「代入感太強了,我感覺我已經在嘮叨孩子了。」那為什麼有時候和孩子講道理沒用呢?
  • 哈佛校長:「低層次父母」只會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別忘了鋼琴課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練!出去外面玩,別玩太瘋,別鬧太兇。今晚不準玩電腦!我說了算!我是你媽!……很多人都有個「嘮叨媽」,有關調查顯示,九成孩子認為媽媽太嘮叨,有人甚至說「嘮叨」是「媽媽」的代名詞,你也是一個嘮叨媽嗎?
  • 跟孩子嘮叨講道理,多是「低層次父母」,李玫瑾:聰明父母這樣做
    孩子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家庭。只是很多家長很迷惑,明明都是認真對待孩子的教育,甚至可能比別的父母,花費的時間更長,為什麼孩子的學習和性格,都沒有別家孩子好呢?曉芹說,總是給孩子講道理,其實是沒有用的!二、李玫瑾說:低層次的父母,才會給孩子講道理!李玫瑾作為育兒領域的專家,她曾經提出在孩子六歲以前,你給孩子講道理,她可能根本就聽不懂!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愛嘮叨孩子,「高層次」父母自有招數
    」父母才愛嘮叨孩子,「高層次」父母都自有招數父母滔滔不絕地嘮叨,甚至有時候愛講大道理,這些對於大腦發育不健全的孩子來講,仿佛在聽「天書」一樣。,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12歲之後,要是父母再不停地嘮叨講道理,那這些話語孩子是聽不進去的,對他來說都是垃圾。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愛嘮叨孩子,「高層次」父母自有招數
    「必須聽媽媽的話,周日去上書法班,都是為了你好。」 各位想一下,這樣的場景和交流畫面,是不是每天在家都發生無數遍?家裡的「熊孩子」,即便經過嘮叨和講道理的輪番轟炸,也仿佛在對牛彈琴一樣,人家孩子壓根兒沒聽到一樣,自己該幹啥幹啥,下次也不吸取教訓。
  • 「低層次父母「總愛和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會這樣做
    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活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但是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卻是孩子的父母。因此,家長應該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只有這樣孩子的將來才會更加優秀。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呢?大部分父母都會和孩子講道理,父母總認為自己積攢多年的經驗,可以幫助到孩子,可以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早日成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想法是對的。
  • 李玫瑾:「低層次」家長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有高招
    有些脾氣暴躁的家長會直接進行「棍棒教育」,認為只有打才能讓孩子聽話,還有的父母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選擇跟他們不斷的講道理,但是這樣真的有效果嗎? 最後的結果顯而易見,家長們跟孩子講道理,他們是完全聽不進去的,反而會令父母覺得,自己在這費心講話孩子卻越來越能鬧。 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有妙招!
  • 「嘮叨」成為低層次教育方式,高層次父母這樣做,把孩子教育成才
    這時,看到父母來接他的時候直接說:我不想回家,和你們住在一起太煩人了,我想跟外婆一起住。亮亮父母非常傷心,不知道為什麼兒子這麼反感自己。其實這都是因為這對父母,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並沒有尊重與理解兒子,總是嘮叨個不停。由此可見,愛嘮叨並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只會讓孩子慢慢反感父母,父母作為最愛孩子的人,承受著孩子的反感是非常委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