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起義:斯巴達克起義

2020-12-22 史海魅影

無論是了解過羅馬共和國還是羅馬這座城市的人,都不會忘記那座兩千多年前的羅馬鬥獸場,這座宏偉壯觀的古建築見證了羅馬這座城市和那些王朝的盛衰興亡。公元前73年的一個夜晚,從這座防衛森嚴的鬥獸場裡突然衝出來一群精壯男子,他們手持兵器、木棒向城外跑去。羅馬城寂靜的夜空被突如其來的喧囂與怒吼打破,鬥獸場的守衛擂響了警報的鼓聲,巡城的羅馬士兵立刻擋住了出城的道路。

羅馬鬥獸場

這群向城外狂奔的人就是剛剛從大鬥獸場逃出來的角鬥士,巡城的士兵已經結成防線攔在他們面前,角鬥士中為首的一人高大威猛,儀表不凡,他手持青銅劍,一躍而起直接衝向巡防營,訓練有素的羅馬士兵竟無法擋住他的衝擊,簡單的防線立刻被衝破。隨後而來的角鬥士三下五除二就把幾十名巡防營士兵解決了,"跟我來,去蘇威!"角鬥士的首領大吼,隨後這78名角鬥士衝出了羅馬城,身影浸沒在了夜色之中。那位身手不凡的角鬥士首領就是威震歐洲大陸兩千餘年的奴隸起義領袖---斯巴達克!

次日清晨,羅馬城繁華依舊,歌舞昇平,元老院會議上照例在討論著國家大事,昨夜的混亂根本沒有被列上討論的議程。不過是幾個奴隸逃跑了而已,常有的事,羅馬城的巡防營派人去把他們抓回來就是了,斯巴達克根本沒有引起羅馬高層的注意,這也給了斯巴達克短暫的喘息之機。高高在上的元老院沒有料到,這一個無意中的疏忽,卻讓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給自己引來了大麻煩還險些引火燒身。

斯巴達克劇照

斯巴達克率領數十人登上蘇威火山之後,利用地形優勢數次打退了前來抓捕羅馬軍隊,同時也吸引了周邊大量的奴隸前來歸附,短時間內竟有了萬人規模。蘇威火山逐步成了起義奴隸的根據地,為了養活這樣規模的隊伍,斯巴達克率領奴隸隊伍掃蕩了周邊的奴隸主莊園。世代被剝削壓迫的奴隸氣勢洶洶地佔領了奴隸主的莊園,搶劫了所有的財物和糧食,殺死他們恨之入骨的奴隸主,最後將那些被劫掠一空的莊園付之一炬。如此痛快淋漓的翻身之仗,吸引了更多的奴隸衝破牢籠前往蘇威火山地區加入起義隊伍。這時斯巴達克的隊伍本質上已經從逃跑的奴隸變成了起義,並且逐步形成了有組織的起義隊伍。

斯巴達克本人絕非等閒之輩,他原本是高盧地區色雷斯軍隊中的優秀戰士,在原部族與羅馬人的戰鬥中兵敗被俘。在歐洲大陸上流傳著各種關於斯巴達克的傳說,據說他是色雷斯軍隊中堅持到最後的戰士,由於他力大無窮、武藝精湛,羅馬人派出了200人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才將其擒獲。羅馬人之所以沒有處死他就是為了把他投進鬥獸場,看看這個人到底能有多厲害。

羅馬元老院

傳說在大鬥獸場有數千觀眾親眼目睹了一位角鬥士獨自殺死了一頭威武的雄獅,這個人就是斯巴達克。傳說是否真實已經無從考據,也不再重要,但斯巴達克勇武過人卻是不爭的事實。此外,斯巴達克原本是軍人出身,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當起義軍初具規模的時候,他就模仿羅馬兵團的建制將奴隸起義軍組建成有完整編制的軍隊,如果加以時日,這支部隊必將成為可以與羅馬兵團相匹敵的軍事力量。可惜,羅馬元老院不會給他那樣充足的時間

斯巴達克率領的起義軍就好似點燃了蘇威火山的熔巖,沖天的火光照射得羅馬夜不能寐,元老院再也不能容忍這場火勢繼續蔓延,於是集結了三千羅馬正規兵團圍剿蘇威火山。剛剛組建起來的起義軍絕大部分是常年在田間地頭辛苦勞作的奴隸,當他們和羅馬兵團正面交手之後很快就被擊潰,斯巴達克命令部隊到高處,居高臨下死守蘇威火山。

羅馬兵團一時無法攻上山,於是將蘇威火山所有路徑圍了一個水洩不通,準備困死山上的起義軍。斯巴達克十分清楚,上萬人的隊伍被困在這個小小的山頭上,不消幾日就能把有限的糧食耗盡,不等羅馬兵攻山起義軍內部就會自亂,他心中的焦灼可想而知。斯巴達克苦思冥想破敵之計的時候他發現手下一名士兵正在用野葡萄藤編制盾牌,仔細觀察後發現這種野葡萄藤韌性極強,編成盾牌非常堅固,刀劍也難以砍破。

羅馬角鬥場

用這種材料編成繩子效果出奇的好,巧的是蘇威火山之上有大量的野葡萄藤,於是他命人立刻搜集這種野葡萄藤大量編織攀巖繩。藤繩編好之後,斯巴達克兵行險招,親自帶人在後山順繩攀巖而下,繞道羅馬兵團的後方,發動突然襲擊,與山上的部隊上下夾擊擊潰了鬆懈的羅馬兵團,斯巴達克隨即率領部隊逃出蘇威地區向北進發。

起義軍一路高歌,所到之處不斷有奴隸加入,規模迅速擴大,羅馬的追擊也從未間斷過,羅馬大法官瓦利尼烏斯率數千部隊追上起義軍,但卻被士氣高昂的起義軍擊潰。到了公元前72年,斯巴達克起義軍的兵力增長到10萬人以上,各地奴隸也有響應起義軍的趨勢,羅馬元老院已經把平定起義軍叛亂當作了頭等大事。

羅馬共和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羅馬兵團也是公認最強悍的軍隊,但在斯巴達克起義的時候,羅馬最強的軍隊恰巧不在國內。羅馬名將龐培此時正率兵在西班牙平叛,盧庫魯斯也在色雷斯作戰,而後來的軍事奇才凱撒此時正在羅馬當祭司,因此羅馬境內的精銳兵力並不多,並且缺少能徵善戰的將領。羅馬元老院於是派出了蓋利烏斯和楞圖魯斯兩路並進追擊起義軍

羅馬奴隸起義

蓋利烏斯和楞圖魯斯的部隊在後緊緊追趕時,起義軍內部卻出現了分歧。由於起義軍的奴隸出身不同,又缺乏統一的綱領,因此對於進軍路線有不同的意見。相當一部分起義軍是土生土長的羅馬人,他們不願意遠離故土,希望起義軍能留下繼續同羅馬軍隊對抗;而和斯巴達克一樣有很多是被羅馬軍隊掠奪而來的外族人,他們希望儘快逃離羅馬,到沒有羅馬統治勢力的高盧地區建立根據地,再圖發展。雙方爭執不下,於是有三萬餘起義部隊離開了斯巴達克主力進軍方向,轉向與前來追擊的羅馬兵團開戰,結果被羅馬軍團殲滅,斯巴達克聞訊後趕來救援可惜已無力回天,但他們擊潰了蓋利烏斯和楞圖魯斯的軍隊。

斯巴達克此後率軍在羅馬境內不斷同政府軍作戰,並不斷向北進軍,但這個時候他們卻突然轉向南下,直逼羅馬,至於變向的具體原因已無從考究,這也成了歷史上無法解開的一個謎。起義軍突然轉向羅馬,令元老院大為驚恐,於是啟用克拉蘇調集四萬大軍迎戰起義軍。而實際上斯巴達克轉向的目標並不是羅馬,而是布魯蒂烏姆半島,他計劃從那裡渡過墨西拿海峽,逃離羅馬。斯巴達克本來是要借用海盜船渡海,但海盜卻沒有如約而來,起義軍無法渡海回頭卻發現克拉蘇的數萬大軍將他們圍困在半島之上。克拉蘇命人挖深溝圍困起義軍,斯巴達克命人趁夜填平溝壑越過障礙與克拉蘇部隊展開激戰,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終於突圍。

海盜船

斯巴達克在與克拉蘇交戰時發現,這些部隊儘管是正規軍,但是軍心渙散,士兵意志力薄弱,戰鬥力並不強,依靠的只是規模和兵器優勢,而且克拉蘇似乎也不是一個懂得用兵之道的人。而克拉蘇也發現了這一點,因為這幾個兵團是元老院從各地臨時拼湊起來的,他們本來也不是羅馬兵團的主力精銳,充其量是一些看家護院的保安部隊。克拉蘇明白這些人既不是自己的嫡系也沒有經過集訓磨練,也不可能為自己去拼命,於是克拉蘇重新啟用了古羅馬部隊的抽十一殺律。這項軍紀規定凡是臨陣脫逃者,一旦被抓回,分成十人一組,在這十人中隨機抽選一人在所有人面前用殘忍手段處死,所有人必須觀看整個行刑過程,並且逃兵以後的地位和待遇也會大幅下降。這項殘酷的軍紀促使克拉蘇軍隊的戰鬥力突然之間大幅提高。

在派出克拉蘇的同時,羅馬元老院也沒有閒著,他們從境外調回了龐培和盧庫魯斯的部隊,命令他們立即配合克拉蘇圍殲斯巴達克。斯巴達克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十分危急,一旦羅馬主力部隊和克拉蘇匯合,自己就再也沒有逃出羅馬的機會了。尤其是那個龐培,幾乎就是當時羅馬的戰神,就算沒有另外兩支部隊的協助,僅憑龐培自己的兵力就可以完全消滅起義軍。

龐培

於是斯巴達克決定先發制人,趕在羅馬三路大軍匯合之前幹掉克拉蘇,逃出羅馬。公元前71年,雙方主力在阿普利亞省南部遭遇,斯巴達克身先士卒與克拉蘇軍隊展開廝殺,出乎斯巴達克的意料,僅僅數月不見,這支部隊竟突然變得勇猛強悍。上次交手時,只要斯巴達克振臂一呼,起義軍士氣高漲,克拉蘇的部隊就面露懼色,並且還會有人臨陣脫逃,但這次他們不但臨危不懼,反而奮勇作戰。經過慘烈的肉搏戰,六萬起義軍主力幾乎全部被殲滅,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戰死。斯巴達克在危急時刻拒絕屬下勸他撤退的建議,堅持戰鬥,最終戰死。據後世統計,起義軍陣亡人數超過五萬,大約六千餘人被俘,他們後來被釘死在通往羅馬的大道上。還有五千餘人僥倖活了下來,向北方逃竄,結果全部被龐培的軍隊殲滅。

至此,轟轟烈烈的斯巴達克起義以遭到羅馬共和國的殘酷鎮壓而失敗告終。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斯巴達克起義軍並沒有明確的綱領和策略,他們似乎一直在逃跑,目的就是要逃出羅馬。在關鍵時刻內部的分歧又大大削弱了自身的力量。另外,起義軍的軍紀不嚴,奴隸出身的起義軍沒有穩定的補給來源和根據地,主要靠搶掠奴隸主的財富和糧食,同時他們還搶劫平民甚至有濫殺無辜的行徑,這也讓他們失去了民眾的同情和支持。

古羅馬戰爭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羅馬共和國當時非常強大,如果不是因為主力兵團在境外,可能起義軍根本發展不起來,斯巴達克儘管非常優秀,但是如果和龐培這種戰神級別的將軍比起來,根本就不是對手。只能說,當時那個歷史階段還沒有發展到結束奴隸社會的時刻,但斯巴達克起義確實促進了歷史的發展進程。在那之後,接替奴隸社會的封建社會雛形已經開始顯現!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黃巾起義為什麼會輕而易舉就被鎮壓下去?
    農民起義的功能一般分兩種,要麼是衝擊既有的舊秩序,要麼是推翻已經腐朽的舊秩序,而建立新秩序的任務,往往是農民起義所不具備的能力。所以,農民起義要麼亡於舊秩序的鎮壓,要麼是亡於新秩序的鎮壓,總歸都是要滅亡的。過不下去的農民要起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就是怎麼組織起來的問題。誰來挑頭,領導團隊,骨幹團隊,打仗所必須的主要將領,這些從哪裡來,都是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 陳勝和吳廣起義後經歷了什麼?起義是怎麼失敗的?
    陳勝和吳廣帶領900個戍卒宣布起義之後,打著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旗號,大家一致擁戴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起義軍稱號為「大楚」,這隻農民起義軍在竹竿上掛塊布當旗幟,用木棍、農具做武器,就像一股澎湃奔騰的洪流,一舉佔領了大澤鄉,接著又攻克了蘄縣。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
  • 最有笑點的農民起義,說起義就起義說投降就投降,竟然還成功了
    最不嚴肅的農民起義,說起義就起義說投降就投降,居然還成功了談到農民起義這個話題,我們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陳勝吳廣起義、黃巾軍起義、天平天國運動等等這些中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農民起義來。在封建政治體制下,農民就是社會中的底層人士,當社會開始動蕩不安時,首先水生火熱的就是廣大農民。
  • 侃爺為爭議言論辯解 自比為起義奴隸領袖
    除此之外,侃爺還把自己比作了奈特·特納(Nat Turner),一位在1831年起義的奴隸。「我覺得我的個性和個人氣場類似於奈特·特納。如果我生在過去,一定會和特納的人生路徑類似,成為一個傳奇,但也僅僅是一名烈士。不過我猜每個人最後都會成為烈士,畢竟我們最終都會死。」當記者問到侃爺是否相信奴隸制是一種選擇,侃爺只是回答到:「好吧,我可從來沒說過這種話。」
  • 農民起義的特殊使命
    大一統王朝的末期,總會有一場農民起義。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定律,漢、唐、明、清都沒有逃脫,感覺比女生的大姨媽都要精準。只要有一口飯吃、有一間破屋子住、幾畝瘦田耕種,基本沒人有勇氣走上起義的不歸路。既然拿著鋤頭難免一死,換成刀片也是一死,那還不如拼死搏一場,說不定能換來生機呢。
  • 中古五大農民起義,陳勝領導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於是陳勝、吳廣利用「魚腹丹書」,打出了「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封吳廣為都尉,宣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發動了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給秦王朝的殘暴統治給予了沉重的打擊,為後來劉邦、項羽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 盤點清朝時期的4大農民起義,其中太平天國起義僅能排第二
    也不知為何,反正在歷史上,似乎每朝每代都會出現那麼幾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比如漢朝的黃巾起義、唐朝的黃巢起義、宋朝的方臘起義和明朝的李自成起義;雖然清朝已經充分汲取了前朝的經驗,但由於自身的問題和封建制度的先天缺陷,所以仍然是無法避免農民起義的發生,現在這裡,就來盤點清朝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四大農民起義。
  • 蘇聯軍隊,波蘭華沙起義後,不動兵看著起義失敗
    他的目的是收復波蘭,計劃則是,首先在靠近蘇軍的方向上,發動大規模起義,然後在蘇波舊國境線至維斯瓦河之間攻擊德軍,最後在波蘭全境發動起義,趕走德軍。其實,這個計劃是非常高明的,但是在具體實施的時候,蘇聯的存在困擾著波蘭流亡政府。波蘭和蘇聯有很深的仇怨,雙方可以說是有切齒之恨。
  • 你真正讀懂了陳勝吳廣起義嗎?農民起義的背後邏輯讓人感到心酸
    但是,我們還是要更深入了解這次起義的來龍去脈和深層邏輯,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理解「農民起義」這塊招牌背後的一些鮮為人知的血淚與無奈。01、大澤鄉起義是怎麼回事?因在大澤鄉遭遇大雨而誤期,陳勝、吳廣一不做二不休地殺了押運的軍官,就這樣拉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序幕。陳勝、吳廣因領導了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而千古留名。但事實上,他們在這次起義中還有很多首創的思路和措施一直被後世的起義所模仿、所借鑑、所引用,如以下幾點:1、為農民起義創造一個響亮的口號。他們提出的口號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黃花崗起義其它名稱的由來介紹
    在黃花崗起義之前,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孫中山已經在廣州舉行過兩次大規模的起義行動,這些起義事先經驗和準備不足,加上敵人非常強大,革命黨武裝人數少、裝備差,不是清軍的對手,很快起義就失敗了。黃花崗起義也在廣州舉行的起義,因此黃花崗起義又稱第三次廣州起義。
  • 四川:北宋最對不起的地方,爆發了一場理想主義的農民起義
    川峽豪民多旁戶,以小民役屬者為佃客,使之為奴隸,家或數十戶,凡租調庸斂,悉佃客承之即便是一般地區,豪族與小民的比例也達到了50%,十個人裡面有五個人是佃客;有的地區,甚至高達90%,十個人裡面就有九個人是佃客。但,佃客還是可以吃飽飯的,並不會造反。造反的往往是想當奴隸而不得的流民。
  • 學習宣傳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精神知識競賽試題-廣西新聞網
    、龍州起義的領導人,其中來自廣西的有               。、龍州起義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之後,我們黨領導的兩次規模和影響較大的武裝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過程中的一次重要嘗試,在中國革命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 談談古猶太人的「馬卡比起義」
    馬卡比起義是古代猶太人反抗塞琉西王國統治的起義。安條克四世頭像雕塑公元前166年祭司之子猶大(Judas)繼其父為反抗領導者,因其綽號「馬卡比」(猶太語Makkabi,意為「錘子」),故此次起義名為「馬卡比起義」。
  • 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然而就在這年,中華大地上爆發了一次農民起義,這場起義的規模在古代歷次農民起義中並不算特別大,知名度在古代歷次農民起義中也並不算特別高,這場農民起義沉默的悲壯著,但卻是中國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白朗起義。白朗落草公元1912年,農曆壬子年,大清宣統四年,中華民國元年,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年,北洋政府統治的第一年。
  • 中秋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月餅起義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 中秋節手抄報: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 北平,1949,秘密戰線的起義
    原標題:北平,1949,秘密戰線的起義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北平地下黨和軍管會北平市公安局,聯絡、策動和指揮國民黨保密局北平站站長徐宗堯以下舉行整建制起義,消除了原軍統特務潛伏組織對北平市的巨大危害,成為對開國大典的又一份獻禮。
  • 中秋節兒童畫: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