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五大農民起義,陳勝領導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2021-02-07 義門陳氏家族

秦朝末年,賦稅嚴重,據史料記載,當時的田租、口賦等「二十倍於古」,兵役、徭役更使得農民感到負擔承重。尤其是秦二世胡亥繼位以來「賦斂愈重,戍徭無已」,且刑罰嚴酷。

秦二世元年,朝廷徵發閭左(閭左即是秦朝時的貧困農民)屯戍漁陽(秦漁陽縣,現至北京密雲縣一帶),陳勝、吳廣為屯長,他們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縣)的時候,被大雨阻攔,無法按照規定到達漁陽,按照秦朝的律法,逾期要被斬殺。

於是陳勝、吳廣利用「魚腹丹書」,打出了「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封吳廣為都尉,宣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發動了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給秦王朝的殘暴統治給予了沉重的打擊,為後來劉邦、項羽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東漢末年,外戚(何進)當政,宦官(十常侍)專權,邊疆戰事不斷,土地兼併嚴重且賦稅嚴苛。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利用太平道的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打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組織群眾率領起義,由於起義者頭戴黃色頭巾,故稱為「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雖然在9個月內被鎮壓,但是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央軍權的下放,減緩了東漢的覆滅。同時也使得地方將領官員私自培養兵力,為後期軍閥混戰埋下了伏筆,拉開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序幕。

隋朝末年,隋煬帝荒廢朝政,窮兵黷武,驕奢淫逸,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其中,規模比較大的是以翟讓、李密為首的瓦崗農民起義。

翟讓、李密以「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為口號,賑濟貧民,與隋軍作戰。後期,瓦崗軍內部發生分裂,戰鬥力日漸衰弱,終於瓦解。

瓦崗軍起義推進了隋朝的覆滅,消滅了大部的隋軍主力,沉重打擊了士族大地主,為後期李淵取得長安打下了基礎,對唐初的政治、經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嚴重。在外,建州努爾哈赤兵力強壯,之後皇太極即汗位,威脅明朝;在內,階級矛盾尖銳,且旱災蝗災不斷。在陝西又出現了大旱災,天災人禍不止,李自成打著「等貴賤,均田免糧」的口號發動了農民起義。李自成的農民起義的口號提出了平均地權等思想進而廣受農民歡迎。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不久後攻破北京,但由於明將吳三桂降清,與清軍聯合鎮壓農民起義,遂以失敗告終。明末農民起義推動了舊的剝削制度的轉變,影響了舊的土地剝削關係。

清朝末期,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矛盾使得國內的階級矛盾開始激化。農民紛紛揭竿而起,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率先發動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專制的農民起義戰爭。

太平天國運動打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口號,體現出了絕對平均的思想。在太平天國運動後期,幹王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最早提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

太平天國運動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打擊了外國侵略者,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

相關焦點

  • 常識丨中國歷史上的五大農民起義
    公務員考試網總結了中國歷史上的五大農民起義,希望能對各位考生帶來幫助。秦朝末年,賦稅嚴重,據史料記載,當時的田租、口賦等「二十倍於古」,兵役、徭役更使得農民感到負擔承重。尤其是秦二世胡亥繼位以來「賦斂愈重,戍徭無已」,且刑罰嚴酷。
  • 你真正讀懂了陳勝吳廣起義嗎?農民起義的背後邏輯讓人感到心酸
    人們一提起陳勝吳廣起義,總會不由自主地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這在政治層面上來說確實沒有毛病。
  • 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試題含答案解析(秦末農民大起義)
    知識點2 陳勝、吳廣起義  4.公元前209年,中國歷史上爆發了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____________起義。  5.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軍在陳縣建立了________政權,各地農民紛紛響應。  6.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________、________領導軍隊分別對秦軍作戰。
  • 2018部編版:七上歷史《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2、分析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3、起義方式:農民揭竿而起4、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5、經過:陳勝稱王,在陳建立「張楚」政權,向西進攻,直逼鹹陽。結果起義失敗。6、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7、劉邦、項羽起義
  • 陳勝吳廣起義的真相:不是農民的陳勝,不是兄弟的吳廣
    提到陳勝吳廣起義,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農民起義,誠然,參與大澤鄉起義的主力軍確實是農民,因為秦朝初年,天下最多的人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民,但是起義的領導者陳勝卻未必是農民。比如「鴻鵠」這個詞,鴻字指大雁,鵠字指天鵝,而兩個字組合起來,通常指飛行能力很強,能飛很遠距離的鳥,在中國古代神話裡則指白色的鳳凰。「鴻鵠」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告子上》中故事《學弈》,原文如下: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 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五句農民起義口號!你更喜歡哪個?
    中國有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經歷了許多朝代,但是並非每個時期都是國泰平安,很多時候由於統治者的暴虐,百姓民不聊生,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因此也出現了許多農民起義。而這些起義軍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也有著十分霸氣的口號。
  • 以炒作開局的陳勝、吳廣起義,反抗暴秦一呼百應,為何迅速潰敗?
    前言 在中國封建王朝統治時期,農民起義一直備受統治者關注。隨著秦朝封建地主階級統治得到徹底確立之後,農民起義也在呈現規律化模式和進步化的趨勢爆發。
  • 中國歷史上爆發的農民起義,原因何在,結局如何
    封建社會矛盾的起源在中國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是封建社會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就其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直接原因大多是自然災害。其具體表現有封建暴政、土地兼併、天災人禍等。再加上苛捐雜稅繁重,致使農民難以維持生存,農民只有奮起反抗。如:爆發於新莽末年的綠林農民大起義。西漢後期﹐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大批農民喪失土地﹐有的成為地主豪強的佃農﹐更多的則完全被排擠出生產領域﹐成為輾轉溝壑的流民﹐甚至淪為奴婢(見兩漢奴婢)。成帝時﹐因饑饉而死於道路的貧民數以百萬計。哀帝即位後﹐大司馬師丹建議限田限奴婢﹐丞相孔光和大司空何武等為此擬訂了方案﹐但因遭到權貴的反對而作罷。
  • 古代歐洲和古代中國的《農民起義》有何區別?
    在歷史愛好者圈子裡,一個常見問題是「為什麼中國有成功的農民起義,而歐洲沒有?」 不幸的是,這是一個偽命題。正如高爾基所說,世界各地的傳統社會農民都沒有什麼差別,農民起義其實也沒有太大差別。
  • 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1912年,大清皇帝宣統帝溥儀昭告天下宣布退位,中華民國正式建立,中國結束了持續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蹣跚的步入了所謂的資本主義社會。然而就在這年,中華大地上爆發了一次農民起義,這場起義的規模在古代歷次農民起義中並不算特別大,知名度在古代歷次農民起義中也並不算特別高,這場農民起義沉默的悲壯著,但卻是中國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白朗起義。
  • 同是農民起義,為什麼它的歷史評價那麼低?
    黃巾起義可以說是東漢末年最大一次規模的人民起義,它是導致漢王朝直接滅亡的導火索。然而起義規模遠遠大於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黃巾起義,為何在歷史上卻得不到公正的評價,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更是蔑稱他們為黃巾賊。
  • 只做了6個月「張楚王」的陳勝,是如何將起義之火燃遍華夏大地?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帶領一群壯丁因連綿大雨錯過前去戍邊的時辰。按照秦律,這是當斬的死罪。反正是難逃一死,經過一番謀劃,陳勝乾脆率領900多人在大澤鄉造了反,成為歷史上第一次領導農民起義的先驅。起初,陳勝吳廣等人利用人們對天地鬼神的敬畏,找人佔卜,在綢子上寫下「陳勝王」放在魚的肚子裡混淆視聽,營造義軍領袖氛圍。
  •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起初轟轟烈烈,最終為何慘澹收場
    秦末陳勝吳廣二人發動的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這段歷史史料依據就是司馬遷所著《史記.陳涉世家》了,那麼問題就出來了,陳勝吳廣兩個人發動的起義事件,為何沒有「吳廣世家」呢?
  •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都少不了一句霸氣的口號,那誰的口號最霸氣?
    故而,在中國的歷史中,曾爆發過無數次由原本的弱勢群體而掀起的起義運動。起義無論爆發的在哪個時期,都免不了提出一句響亮的口號,雖然,其內容可謂是千差萬別,但是,無一不是反應著當時的時代特徵,飽含著群眾的心聲與願望。《現代漢語詞典》中也說,口號是「供口頭呼喊的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
  • 最有笑點的農民起義,說起義就起義說投降就投降,竟然還成功了
    最不嚴肅的農民起義,說起義就起義說投降就投降,居然還成功了談到農民起義這個話題,我們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陳勝吳廣起義、黃巾軍起義、天平天國運動等等這些中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農民起義來。在封建政治體制下,農民就是社會中的底層人士,當社會開始動蕩不安時,首先水生火熱的就是廣大農民。
  • 小小故事屋——《中華上下五千年》之陳勝、吳廣起義
    潞潞要給大家講的故事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好了接下就進入我們的故事時間~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逝。他的兒子胡亥繼承了皇位,就是秦二世。秦二世非常昏庸殘暴,在他的統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賦稅負擔更為沉重,刑法更加苛毒;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銳,秦朝的統治搖搖欲墜。
  • 農民起義的特殊使命
    走啊走走啊走,當王朝走入第三個百年時,多年積累的矛盾會迎來總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就提上日程。朝廷早已沒有多餘的土地用來分配,而天下太平又導致人口增長,這就拉低了人均土地的佔有率。但人人有田是不可能的,盤根錯節的既得利益者會兼併土地、霸佔產業,把弱勢的農民逼到走投無路的境地。農民沒有田種,又不能留在家裡等著餓死,他們只能成群結隊的外出找活路,這就是不絕於史書的「流民。」
  • 陳勝吳廣起義後,為何迅速消失?原因還是他們自找的
    上歷史課的時候,我們就學過有關大澤鄉起義的故事,這個故事大家都言猶在耳吧,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更是讓我們熱血澎湃,激發了下層人民的鬥志,讓底層老百姓知道了,他們自己的命運有他們自己做主。由於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揭開天下反秦的序幕。
  •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時,為何要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口號?
    中國古代歷史也是戰爭史,小則傷筋動骨,大則改朝換代。在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的統治時期,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對這次起義都有記載。陳勝吳廣在號召人們起義反秦的時候,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作為口號,這句話其中的「種」字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天生的貴種,另一種說法是祖傳的意思。在中國古代歷史當中,皇帝們大多自譽為受命於天,至於為什麼天選擇了他們而不是別人,就是因為他們的「種」比別人高貴。
  • 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面的故事,並不高尚
    兩位農夫在大澤鄉振臂一呼,900多名百姓群起響應,星火燎原,中國古代第一個封建王朝在此之後轟然倒塌。漁陽一呼,卒移秦祚,這場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曾被讚嘆為反暴秦、反壓迫的鬥爭。那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面的故事,有著怎樣令人唏噓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