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爆發的農民起義,原因何在,結局如何

2020-12-23 蔣老師說歷史

封建社會矛盾的起源

在中國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是封建社會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就其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直接原因大多是自然災害。其具體表現有封建暴政、土地兼併、天災人禍等。

原因又有哪些呢?

第一類、嚴重的土地兼併,使階級矛盾迅速激化。再加上苛捐雜稅繁重,致使農民難以維持生存,農民只有奮起反抗。如:爆發於新莽末年的綠林農民大起義。西漢後期﹐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大批農民喪失土地﹐有的成為地主豪強的佃農﹐更多的則完全被排擠出生產領域﹐成為輾轉溝壑的流民﹐甚至淪為奴婢(見兩漢奴婢)。成帝時﹐因饑饉而死於道路的貧民數以百萬計。哀帝即位後﹐大司馬師丹建議限田限奴婢﹐丞相孔光和大司空何武等為此擬訂了方案﹐但因遭到權貴的反對而作罷。農民的處境日益惡化﹐諫大夫鮑宣上書說﹐由於貪官汙吏與豪強大姓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加上水旱災害﹐民"有七亡而無一得"﹐"有七死而無一生"。成帝時﹐山東﹑河南﹑四川﹑陝西等地相繼爆發農民和鐵官徒起義﹐

第二類、統治殘暴,主要表現在兵役徭役繁重,法律嚴酷,人民不僅不能安定生產,連生活隨時都處在危險之中,只有鋌而走險,奮起鬥爭,如陳勝吳廣起義,就是由於秦王朝徭役,兵役繁重,賦稅沉重,刑法嚴酷致使天下百姓敢怒不敢言,陳勝吳廣在率領戍卒趕往漁陽途中因遇到大雨耽誤了期限,在面臨殺頭的壓力下,才走上了起義的道路。

第三類、政治腐敗,官吏貪汙成風,人民遭到壓榨、掠奪,不反抗就沒有生路。,在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往往使農民起義來勢迅猛。如太平天國運動,鴉片戰爭後,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同西方列強籤訂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清政府為了支付戰爭賠款和由於鴉片大量輸入而造成的財政虧空,加緊橫徵暴斂,增加稅收一至三倍以上。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地主階級乘機兼併土地,加重剝削。在廣西是多民族聚居區,清朝統治者對廣大少數民族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剝削十分嚴酷;又加上兩廣地區爆發自然災害。天災人禍加劇了反抗鬥爭此伏彼起,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

結局怎樣呢?

三種結局:第一種、被封建地主階級鎮壓;如太平天國運動,第二種、成為新的地主階級的代言人,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如劉邦、朱元璋就是典型。第三種、成為統治階級改朝換代的工具;

為何是這樣的結局呢

究其根源是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作為自然經濟下的小生產者,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不可能創造出新的經濟來取代封建經濟,所以大多數農民起義不可能完成反封建的任務,多數成了改朝換代的工具。你們怎麼看呢?歡迎批評和指正。

相關焦點

  • 中古五大農民起義,陳勝領導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給秦王朝的殘暴統治給予了沉重的打擊,為後來劉邦、項羽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奠定了基礎。黃巾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雖然在9個月內被鎮壓,但是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央軍權的下放,減緩了東漢的覆滅。
  • 常識丨中國歷史上的五大農民起義
    公務員考試網總結了中國歷史上的五大農民起義,希望能對各位考生帶來幫助。秦朝末年,賦稅嚴重,據史料記載,當時的田租、口賦等「二十倍於古」,兵役、徭役更使得農民感到負擔承重。尤其是秦二世胡亥繼位以來「賦斂愈重,戍徭無已」,且刑罰嚴酷。
  • 2018部編版:七上歷史《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2、分析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爆發: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眾起義。 6、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7、劉邦、項羽起義
  • 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1912年,大清皇帝宣統帝溥儀昭告天下宣布退位,中華民國正式建立,中國結束了持續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蹣跚的步入了所謂的資本主義社會。然而就在這年,中華大地上爆發了一次農民起義,這場起義的規模在古代歷次農民起義中並不算特別大,知名度在古代歷次農民起義中也並不算特別高,這場農民起義沉默的悲壯著,但卻是中國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白朗起義。
  • 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試題含答案解析(秦末農民大起義)
    知識點2 陳勝、吳廣起義  4.公元前209年,中國歷史上爆發了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____________起義。  5.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軍在陳縣建立了________政權,各地農民紛紛響應。  6.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________、________領導軍隊分別對秦軍作戰。
  • 同是農民起義,為什麼它的歷史評價那麼低?
    黃巾起義可以說是東漢末年最大一次規模的人民起義,它是導致漢王朝直接滅亡的導火索。然而起義規模遠遠大於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黃巾起義,為何在歷史上卻得不到公正的評價,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更是蔑稱他們為黃巾賊。
  •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都少不了一句霸氣的口號,那誰的口號最霸氣?
    故而,在中國的歷史中,曾爆發過無數次由原本的弱勢群體而掀起的起義運動。起義無論爆發的在哪個時期,都免不了提出一句響亮的口號,雖然,其內容可謂是千差萬別,但是,無一不是反應著當時的時代特徵,飽含著群眾的心聲與願望。《現代漢語詞典》中也說,口號是「供口頭呼喊的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
  • 你真正讀懂了陳勝吳廣起義嗎?農民起義的背後邏輯讓人感到心酸
    人們一提起陳勝吳廣起義,總會不由自主地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這在政治層面上來說確實沒有毛病。
  • 農民起義的特殊使命
    走啊走走啊走,當王朝走入第三個百年時,多年積累的矛盾會迎來總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就提上日程。朝廷早已沒有多餘的土地用來分配,而天下太平又導致人口增長,這就拉低了人均土地的佔有率。但人人有田是不可能的,盤根錯節的既得利益者會兼併土地、霸佔產業,把弱勢的農民逼到走投無路的境地。農民沒有田種,又不能留在家裡等著餓死,他們只能成群結隊的外出找活路,這就是不絕於史書的「流民。」
  • 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五句農民起義口號!你更喜歡哪個?
    中國有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經歷了許多朝代,但是並非每個時期都是國泰平安,很多時候由於統治者的暴虐,百姓民不聊生,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因此也出現了許多農民起義。而這些起義軍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也有著十分霸氣的口號。
  • 四川:北宋最對不起的地方,爆發了一場理想主義的農民起義
    這是自陳勝吳廣起義以來,中國農民第一次喊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為什麼造反?因為要「均貧富」。於是,四川的茶農、茶販集體響應。十五天之內,王小波發展出了一支起義軍,當月攻下青城縣。二月,起義軍又順勢進攻眉州彭山縣(今四川彭山)。到這個時候,王小波的起義軍已經發展到上萬人。但這夥人還只是流民。
  • 古代歐洲和古代中國的《農民起義》有何區別?
    在歷史愛好者圈子裡,一個常見問題是「為什麼中國有成功的農民起義,而歐洲沒有?」 不幸的是,這是一個偽命題。正如高爾基所說,世界各地的傳統社會農民都沒有什麼差別,農民起義其實也沒有太大差別。
  • 太平天國運動:我國歷史上最後的農民起義,一旦成功將變為災難
    外國資本主義勢力隨列強的侵入深耕中國,中國國內社會矛盾加劇。由於殘酷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剝削,生活在廣西一帶的「拜上帝教」組織再也無法忍受清廷的統治,一場由下而上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就此打響。▲太平天國運動油畫復原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且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的發展有深刻的消極影響力,其所建立的起義政權,也和清政府分庭抗禮十一年。
  • 中國古代農民戰爭中的皇權思想,封建社會擺脫不掉的歷史輪迴
    農民戰爭的概念發端於恩格斯的《德國農民戰爭》。在中國,農民戰爭史成為歷史學的最重要課題應該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的事情。中國古代素來以農業立國,農民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每當歷史上的朝代因為末期的亂政而導致社會危機,就會有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起義的誕生,但是在推翻前代王朝之後,歷史好像又重新開始新一輪的洗牌,這天下也只不過換上新人來做皇帝而已。
  • 小論「統治階級」與「農民起義」
    其中,黃仁宇就在其風靡一時的歷史著作《萬曆十五年》中將「文官階層」認定為統治階級。這個界定將封建社會中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對立分解了,並從這兩者之中分離出一個純粹的政治階層。事實來看,這種全新的角度對我們研究中國歷史乃至整個中國社會的構成都極具啟發性。
  • 歷史上以傳教方式發動的起義
    來源網絡我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起源、傳入、發展、分化很多教派,每一個派系大體的意思教化人性,引導人們走向美好生活為目的。很多時候,農民就連這種簡單基本的生活方式,都實現不了。因為在我國幾千年封建社會裡出現無數次的戰爭殺戮,導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也正是這樣的局面,導演一幕幕以宗教形勢起義的戰爭,如有東漢末年張角帶領的黃巾起義;東晉末年孫恩領導的五鬥米教;唐朝前期陳碩貞領導的道教;元朝末年的明教;宋朝末年方臘領導的明教;清朝末年的天平天國和白蓮教等等。
  • 最有笑點的農民起義,說起義就起義說投降就投降,竟然還成功了
    最不嚴肅的農民起義,說起義就起義說投降就投降,居然還成功了談到農民起義這個話題,我們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陳勝吳廣起義、黃巾軍起義、天平天國運動等等這些中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農民起義來。在封建政治體制下,農民就是社會中的底層人士,當社會開始動蕩不安時,首先水生火熱的就是廣大農民。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農民起義時期的錢幣
    《水滸傳》在中國大陸曾被歸類為農民起義小說。它以著名的一次農民起義為原型。 農民起義通常是指由流民無產階級發動的武裝反對統治階級的運動。
  • 解讀《簡讀中國史》5、為何農民起義竟然是中國獨有?
    但這些在我們中國看來就頂多算是王朝內部的紛爭,不是改朝換代。再有,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中國式的農民起義,竟然也是我們獨有的。難道農民起義不是推動歷史進步的一個重要動力嗎?可人家西方就很少發生農民起義,歷史上也就只有幾次,也沒有哪個王朝是被農民起義給推翻的。
  • 周朝歷經八百多年 為什麼沒有出現真正的農民起義?
    東西兩周加在一起,歷經791年,也有人說是868年,關鍵是周王朝建國時間上存在爭議。這個與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關係不大,上下差了幾十年而已,幾百年的歷史歷史裡,不足道也。我們暫且取中,按照八百年說話。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周代,以後的個王朝幾乎都是短命王朝,連周朝立國時間一半都沒有哪個朝代達到,而且不管是因為什麼滅國,這其中都穿插著大量的農民起義,甚至很多王朝直接滅亡於農民起義。而整個周朝統治時期,從來沒有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發生過,這其中到底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