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五句農民起義口號!你更喜歡哪個?

2020-12-11 白駒歷史

中國有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經歷了許多朝代,但是並非每個時期都是國泰平安,很多時候由於統治者的暴虐,百姓民不聊生,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因此也出現了許多農民起義。而這些起義軍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也有著十分霸氣的口號。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五句起義口號。

第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句話出自陳勝吳廣之口,秦朝末年,由於秦二世的殘暴統治,百姓民不聊生。而當時還是犯人的陳勝吳廣因為下雨延期而犯了死罪,在死亡面前,陳勝選擇揭竿而起,於是聯合其他犯人組成起義軍,並提出了這句跨時代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一口號意味著百姓對統治階級的反抗,憑什麼那些王侯天生就更高貴?雖然起義最終失敗,但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意義十分重大。

第二句、「劉氏復起,李氏復輔」

這句話是新朝末年赤眉軍中的李通所說,新朝末年,由於王莽的錯誤改革,激化了農民與統治階級的矛盾,百姓憂愁怨恨。而當時還在新朝為官的李通曾在圖讖上看到過「劉氏復興,李氏為輔」這句話,於是辭官回鄉。而後在農民起義軍中偶遇劉秀,覺得劉秀正是興復漢室之人,於是把圖讖的事告訴劉秀,並追隨於劉秀,「劉氏復起,李氏復輔」也作為當時赤眉起義軍的口號。而最終劉秀也確實做到了中興漢室,建立了東漢王朝,而且被後世譽為最完美的皇帝。

第三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這句話是黃巾起義軍的口號,是張角所說,那麼張角是何許何許人也?張角是太平道的創始人,因此這句口號也頗具宗教色彩。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張角利用所創的太平道組織了幾十萬農民,並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蒼天」指的是漢朝,「黃天」指的是黃巾起義軍,意思是黃巾起義軍將取代漢朝。而黃巾起義軍雖未推翻東漢王朝,但是對東漢王朝造成了不小的打擊,間接導致東漢的滅亡。

第四句、「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等均之」

這是宋朝的王小波、李順提出來的,也是中國古代起義第一次提出「均貧富」。眾所周知,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經濟最發達的一個朝代,甚至相比於同時期的世界其他國家,都是遙遙領先。那麼王小波為何要提出這樣一個口號呢?理由就是當時的社會貧富差距大,於是王小波起義了,打著「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等均之。」的口號,提出財富要均勻分配。這次轟轟烈烈的起義雖然失敗,但是嚴重的打擊了地主階級。

第五句、「等貴賤,均田免糧」和「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這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闖王李自成的口號。明末,陝北地區連年災荒,農民紛紛暴動,此時李自成順勢起義,提出了「等貴賤,均田免糧」和「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受到眾多老百姓的支持,起義軍也越來越壯大,最終推翻了明朝。但是後來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李自成敵不過清軍,最終清朝坐享其成。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都少不了一句霸氣的口號,那誰的口號最霸氣?
    故而,在中國的歷史中,曾爆發過無數次由原本的弱勢群體而掀起的起義運動。起義無論爆發的在哪個時期,都免不了提出一句響亮的口號,雖然,其內容可謂是千差萬別,但是,無一不是反應著當時的時代特徵,飽含著群眾的心聲與願望。《現代漢語詞典》中也說,口號是「供口頭呼喊的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
  • 中國歷史上最振奮人心的四句口號,這句口號最為霸氣,無可爭議!
    口號一直是我國的獨創,我國在各個時期都有過很多有特點的口號,中國歷史上有過許許多多霸氣無比的口號,包括很多開國皇帝和末代皇帝也說過很多經典語錄,而流傳最廣的莫過於下面四句口號,小編將為大家一一介紹: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後來被演化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而且流傳非常廣
  • 歷史上最令人熱血沸騰的4句起義名言,個個都很牛,但結果都失敗
    歷史上最令人熱血沸騰的4句起義名言,個個都很牛,但結果都失敗文 | 史哥哥造反時氣勢很重要,中國歷史上很多名人在造反的時候,就喊出了一些相當振奮人心的口號,其中一些現在聽起來,仍然十分震撼,讓人有種熱血沸騰之感
  • 常識丨中國歷史上的五大農民起義
    平時要多觀察多積累,更要注意總結才能便於記憶。公務員考試網總結了中國歷史上的五大農民起義,希望能對各位考生帶來幫助。秦朝末年,賦稅嚴重,據史料記載,當時的田租、口賦等「二十倍於古」,兵役、徭役更使得農民感到負擔承重。尤其是秦二世胡亥繼位以來「賦斂愈重,戍徭無已」,且刑罰嚴酷。
  • 中古五大農民起義,陳勝領導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秦朝末年,賦稅嚴重,據史料記載,當時的田租、口賦等「二十倍於古」,兵役、徭役更使得農民感到負擔承重。尤其是秦二世胡亥繼位以來「賦斂愈重,戍徭無已」,且刑罰嚴酷。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給秦王朝的殘暴統治給予了沉重的打擊,為後來劉邦、項羽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 古代最霸氣的五句古詩,個個讓人熱血沸騰,第一句殺氣十足
    古代最霸氣的五句古詩,個個讓人熱血沸騰,第一句殺氣十足中國是古代詩歌大國,在數千年的歷史中,湧現出無數傑出的詩人。縱觀古代詩歌史,詩人們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流芳百世的佳作。面對浩如煙海的古詩詞,許多詩歌婉約柔美,有的詩歌霸氣外露。
  • 古代起義口號哪家強?李自成搞笑,黃巢有意境,朱元璋霸氣
    大家都知道,古人在起義時,為了師出有名,且收攏人心,通常都會給自己的隊伍起一個郎朗上口的口號。到時候,只要群眾接受了口號便是自己人。那古人又用過什麼樣的口號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說起古代的農民起義,就不得不提起陳勝吳廣起義。
  • 農民起義口號變遷: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闖王來了不納糧」
    公元前209年秋天,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吹響了埋葬秦朝的號角。 古人講究打仗「師出有名」,農民起義軍自然也有他們的理由。為了將更多人吸引過來,農民起義軍往往將起義的理由、目標、好處等事項,精煉成一句通俗易懂的話,這就是起義口號。
  • 史上10大起義口號!隋朝超長,清朝振奮人心,哪句最具煽動性?
    在全球歷史上,不管什麼什麼王朝只要它落後於時代,不能緊跟歷史發展趨勢,讓人民的利益受害,必然會爆發人民起義。有的人民起義沉痛打擊了封建王朝,有的則開創了新王朝,而有的有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每個起義的需要一個口號來鼓舞人們的戰鬥意志。
  • 你真正讀懂了陳勝吳廣起義嗎?農民起義的背後邏輯讓人感到心酸
    以少勝多、以弱克強,以無變有……壯烈、狡猾、機智……時運不濟、借風起航、功敗垂成……幾乎所有中國歷史中你能想像到的橋段,都將在這幾年時間內集中釋放出來。當然,我們今天只是來聊聊這段歷史的引子——陳勝吳廣起義。通過上述的簡單介紹,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無可非議的佔有巨大的歷史意義。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20句話
    有種網上線在即,即將開啟農業網際網路時代新篇章在這樣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
  • 同是農民起義,為什麼它的歷史評價那麼低?
    黃巾起義可以說是東漢末年最大一次規模的人民起義,它是導致漢王朝直接滅亡的導火索。然而起義規模遠遠大於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黃巾起義,為何在歷史上卻得不到公正的評價,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更是蔑稱他們為黃巾賊。
  • 四川:北宋最對不起的地方,爆發了一場理想主義的農民起義
    一定要記住這個口號,「均貧富」。這是自陳勝吳廣起義以來,中國農民第一次喊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為什麼造反?因為要「均貧富」。於是,四川的茶農、茶販集體響應。十五天之內,王小波發展出了一支起義軍,當月攻下青城縣。二月,起義軍又順勢進攻眉州彭山縣(今四川彭山)。到這個時候,王小波的起義軍已經發展到上萬人。
  • 2018部編版:七上歷史《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2、分析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3、起義方式:農民揭竿而起4、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5、經過:陳勝稱王,在陳建立「張楚」政權,向西進攻,直逼鹹陽。結果起義失敗。6、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7、劉邦、項羽起義
  •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時,為何要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口號?
    中國古代歷史也是戰爭史,小則傷筋動骨,大則改朝換代。在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的統治時期,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對這次起義都有記載。陳勝吳廣在號召人們起義反秦的時候,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作為口號,這句話其中的「種」字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天生的貴種,另一種說法是祖傳的意思。在中國古代歷史當中,皇帝們大多自譽為受命於天,至於為什麼天選擇了他們而不是別人,就是因為他們的「種」比別人高貴。
  • 古代歐洲和古代中國的《農民起義》有何區別?
    在歷史愛好者圈子裡,一個常見問題是「為什麼中國有成功的農民起義,而歐洲沒有?」 不幸的是,這是一個偽命題。正如高爾基所說,世界各地的傳統社會農民都沒有什麼差別,農民起義其實也沒有太大差別。
  • 中國歷史上爆發的農民起義,原因何在,結局如何
    封建社會矛盾的起源在中國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是封建社會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就其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直接原因大多是自然災害。其具體表現有封建暴政、土地兼併、天災人禍等。再加上苛捐雜稅繁重,致使農民難以維持生存,農民只有奮起反抗。如:爆發於新莽末年的綠林農民大起義。西漢後期﹐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大批農民喪失土地﹐有的成為地主豪強的佃農﹐更多的則完全被排擠出生產領域﹐成為輾轉溝壑的流民﹐甚至淪為奴婢(見兩漢奴婢)。成帝時﹐因饑饉而死於道路的貧民數以百萬計。哀帝即位後﹐大司馬師丹建議限田限奴婢﹐丞相孔光和大司空何武等為此擬訂了方案﹐但因遭到權貴的反對而作罷。
  • 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1912年,大清皇帝宣統帝溥儀昭告天下宣布退位,中華民國正式建立,中國結束了持續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蹣跚的步入了所謂的資本主義社會。然而就在這年,中華大地上爆發了一次農民起義,這場起義的規模在古代歷次農民起義中並不算特別大,知名度在古代歷次農民起義中也並不算特別高,這場農民起義沉默的悲壯著,但卻是中國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白朗起義。
  • 中國歷史上最難造反的朝代,建國300餘年,沒有一人起義成功
    中華文明持續到如今,已經有五千年歷史,而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開始,也已經2200餘年。歷經24朝代,期間大大小小政權興衰交替,如果我們分析歷史發現,朝代滅亡最主要的原因,可以說和內亂有著重要的關係。
  • 太平天國運動:我國歷史上最後的農民起義,一旦成功將變為災難
    外國資本主義勢力隨列強的侵入深耕中國,中國國內社會矛盾加劇。由於殘酷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剝削,生活在廣西一帶的「拜上帝教」組織再也無法忍受清廷的統治,一場由下而上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就此打響。▲太平天國運動油畫復原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且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的發展有深刻的消極影響力,其所建立的起義政權,也和清政府分庭抗禮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