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起義口號變遷: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闖王來了不納糧」

2020-12-18 騰訊網

公元前209年秋天,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吹響了埋葬秦朝的號角。

古人講究打仗「師出有名」,農民起義軍自然也有他們的理由。為了將更多人吸引過來,農民起義軍往往將起義的理由、目標、好處等事項,精煉成一句通俗易懂的話,這就是起義口號。

陳勝、吳廣打出的起義口號簡潔而有力,只有短短8個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是,那些稱王侯拜將相的人,難道就比我們高貴嗎?潛臺詞是:我們也可以稱王侯拜將相的!

這句話,表達出政治平等的想法,得到了眾多普通民眾的擁護和支持。因此,陳勝、吳廣振臂一呼,應者雲集。

17年,王匡、王鳳在綠林山發起了一場旨在推翻王莽政權的農民起義,史稱「綠林農民起義」。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農民起義。在綠林起義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湧現了赤眉軍、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舂陵兵等農民起義軍。

最初,這些農民起義軍沒有打出口號,倒是一個叫李通的貴族提出過一個口號,叫「劉氏復興,李氏為輔」。李通一語成讖。沒過多久,綠林軍就擁立漢朝宗室劉玄為帝,建立了更始政權。

184年,張角發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三次農民起義。

在張角的率領下,起義部隊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給東漢朝廷沉重的打擊。雖然黃巾起義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東漢也從此一蹶不振,陷入軍閥割據的局面,直至滅亡,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在晉朝和南北朝時期,各地曾經爆發過規模較小、時間較短、影響不大的農民起義。到了隋朝末年,以翟讓和李密等人發起的瓦崗農民起義為標誌,全國又陷入農民起義大爆發。史書說有「六十四路煙塵」,即有64支農民起義。其實,不算李淵、李世民父子,隋朝末年有名有姓的農民起義隊伍,就有70多支。

隊伍太多,沒有統一的口號,倒是王薄在長白山發起起義時,作了一支歌謠叫《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群眾加入農民起義軍:「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唐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以王仙芝、黃巢為代表。王仙芝戰死後,黃巢越戰越勇,甚至還率部攻進了唐朝都城長安。不過,黃巢最終功虧一簣,被唐朝軍隊攻滅,戰死於泰山狼虎谷襄王村。

黃巢是一名屢試不第的讀書人,有幾分文採,他雖然沒有提出明確的口號,卻在一首詩中抒發了自己的理想「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當然,他還是做到了這一點。

宋朝時期,經濟比較厲害,發生的農民起義普遍規模較小,並且都被朝廷平定下去。在《水滸傳》裡渲染得沸沸揚揚的宋江梁山起義,在真實歷史上只堅持了1年對時間,就被一名地方官員、海州知州張叔夜給搞定了。

在《水滸傳》裡,梁山起義打出的口號是「替天行道」,不知道真實起義時有沒有這句口號?

在宋朝,另外兩支農民起義軍,即王小波、李順起義和鐘相、楊么起義,分別提出自己的口號。前者的口號是「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等均之」,後者的口號是「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他們的口號,都是針對貧富差距巨大的現狀。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此起彼伏。他們沒有提出口號,而是在民間傳遞許多民謠,如「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塔兒白,北人是主南是客。塔兒紅,南人來做主人翁」「雨線,民起怨,中原地,事必變」,鼓動處於深重災難裡的民眾,起來反抗元朝統治。

到了明朝末期,農民起義軍又是多如牛毛,其中規模比較大的是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李自成更是率領50萬大軍,攻入了京城,逼得崇禎皇帝自縊身亡,宣告了明朝的覆滅。

李自成提出的口號有「三年不徵,一民不殺」「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等,通俗易懂,簡潔明了,難怪會受到廣大老百姓的歡迎。

清朝時期,由洪秀全等人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這次農民起義沒有提出口號,但是制定了一系列綱領、制度和政策等,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等領域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五句農民起義口號!你更喜歡哪個?
    中國有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經歷了許多朝代,但是並非每個時期都是國泰平安,很多時候由於統治者的暴虐,百姓民不聊生,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因此也出現了許多農民起義。而這些起義軍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也有著十分霸氣的口號。
  •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時,為何要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口號?
    現在秦國的百姓都知道扶蘇很賢德,卻並不知道他已經死了,我們打著公子扶蘇的名義起義,一定會有很多人響應。」於是陳勝吳廣殺死了兩個押送的縣尉,對其他人說:「如今誤了期限,我們都難逃一死,不如為自己拼搏一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下面的人聽了紛紛同意跟隨倆人。接著起義軍一邊攻打地盤,一邊補充士兵,很快就擴大到幾萬人的規模。
  •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都少不了一句霸氣的口號,那誰的口號最霸氣?
    口號作為意識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一種反映,不同性質的口號起著不同的作用。那麼,在不同的時代,這些農民起義中,都有哪些響亮一時的口號呢?夏朝的末代君王夏桀,是歷史中有名的暴君。在他當政期間,不僅荒淫無度,不思進取,還暴虐無道,嗜殺成性,這種種作為,直接將夏朝推向了毀滅。
  • 古代起義口號哪家強?李自成搞笑,黃巢有意境,朱元璋霸氣
    大家都知道,古人在起義時,為了師出有名,且收攏人心,通常都會給自己的隊伍起一個郎朗上口的口號。到時候,只要群眾接受了口號便是自己人。那古人又用過什麼樣的口號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說起古代的農民起義,就不得不提起陳勝吳廣起義。
  • 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面的故事,並不高尚
    漁陽一呼,卒移秦祚,這場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曾被讚嘆為反暴秦、反壓迫的鬥爭。那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面的故事,有著怎樣令人唏噓的結尾。一、苟富貴,無相忘秦朝末年,陳勝不過是河南平輿縣一介農夫。他雖然是農夫,但自己並沒有土地,而是靠幫別人種地為生的僱農。
  • 試寫江蘇版高考作文: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如果把這道題目擺到秦末農民起義的發起人陳勝吳廣的面前,他們一定會嗤之以鼻,堅決地站到反方立場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出自他們之口的千古名句,便是最好的證明。雖然他們的雷霆行動最終失敗了,但是這種懷疑精神卻傳承了下去,在此後的歷史長河裡,新的農民起義隔一段時期就會發生,綿延不斷。朱元璋從一介布衣成為了九龍至尊,便是他們之中的成功者之一,這樣的成功事例雖然稀少,卻已經有力地證明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懷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崇禎死後江南家奴暴動,喊出一句口號,豪邁不輸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崇禎死後江南家奴暴動,喊出一句口號,豪邁不輸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明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特別是陝西,更是湧現出了諸如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明末農民起義中的風雲人物,相比之下,南方的農民起義似乎顯得有點平淡。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從秦漢.魏晉南北朝,到隋唐,宋金元,千年的歷史再黃淮的莽原上沉澱,秦末陳勝吳廣樹張楚之幟,漢初劉邦,項羽繼英雄之爭,淮陽郡國遺珍滿目,陽夏謝氏存文苑英華,樓閣再現平原建築氣度,古鏡涵照眾生舊日容貌,陶瓷凝聚尋常百姓心跡,琳琅滿目,蔚為大觀,再現陳楚大地先民無線的創造力北宋明道先生程顥創建大程書院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真的從語文課本中刪除了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應該就是文言文存在於小學、初中、高中乃至更高教育課本中的意義:文化傳承,勿忘歷史!但為什麼語文課本中要刪掉《陳涉世家》呢?《陳涉世家》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章,列於《史記》第四十八篇,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的傳記。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彼可取而代也!大丈夫當如是也!
    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出處語出《史記·陳涉世家》,司馬遷記載的陳勝起事時說的話: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權有勢的高貴的人,不是生來就比別人高貴,王侯將相的貴都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我們應該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敢於起義。表現了陳勝不甘心自己的命運,對命運不公平的不滿和對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一句激勵的話語,喊出了幾千年來百姓心中的真實願望,對人性的開放和追求人的自由起了一定的作用。句子對於當代社會的意義: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貴賤。一個人的成績是做出來,不是天生的。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啥到印度就不靈了?印度窮人:他們真的有種
    在中國人的固有思維中,人們一直相信,有鬥爭才有話語權。如果人們一旦受到了壓迫,那一定要奮起反擊,拿起手中的武器堅決與黑暗勢力作鬥爭。在中國歷史上,秦朝的暴虐曾經壓迫的最底層的農民喘不過氣,而他們的黑暗統治最終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
  • 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原來是從這裡揭竿而起的
    早就聽說過陳勝和吳廣起義的故事,漢時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中就寫過,也曾入選過語文課本。我們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發生地就在涉故臺,而小水今天要說的就是位於宿州市埇橋區大澤鄉鎮的涉故臺!大澤鄉鎮之前叫西寺坡鎮,近些年才因為大澤鄉而改名。
  • 他是第一個踐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
    前言:劉邦起初只是一個混跡於鄉間的小混混,在秦末農民起義的大潮中嶄露頭角,又經歷楚漢爭霸戰勝項羽,最終建立了繼秦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西漢。1.出身身世《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沛豐邑中陽裡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喊出這句話的陳勝最終也想著做「有種的」王侯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兩千多年前,一群秦朝戍卒喊出的這句話,為後來的所有起義(或者說造反)提供了足夠的理論基礎。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撬動了秦朝的統治基礎。陳勝吳廣之後,六國貴族相繼起兵,最終推翻了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 課文《陳涉世家》被替換,人教社:「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仍在
    初中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秦末農民大起義》一課專列「陳勝、吳廣起義」,詳細介紹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並引述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吳廣起義是初中歷史必須講述的內容,因此,初中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秦末農民大起義》一課專列「陳勝、吳廣起義」,詳細介紹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並引述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考慮到《史記》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初中語文統編教材在八年級上冊從《史記》中選擇《周亞夫軍細柳》替換《陳涉世家》。
  • 課文《陳涉世家》被替換 人教社:「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仍在
    人民教育出版社稱:考慮到《史記》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初中語文統編教材在八年級上冊從《史記》中選擇《周亞夫軍細柳》替換《陳涉世家》,且避免歷史學科中出現重複內容。初中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秦末農民大起義》一課專列「陳勝、吳廣起義」,詳細介紹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並引述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20句話
    20句話:Top.1「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原文:「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於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時間)在大澤鄉號召起義時說的,意思是有權有勢的高貴的人,難道生來就比別人高貴嗎?
  • 中古五大農民起義,陳勝領導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秦二世元年,朝廷徵發閭左(閭左即是秦朝時的貧困農民)屯戍漁陽(秦漁陽縣,現至北京密雲縣一帶),陳勝、吳廣為屯長,他們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縣)的時候,被大雨阻攔,無法按照規定到達漁陽,按照秦朝的律法,逾期要被斬殺。於是陳勝、吳廣利用「魚腹丹書」,打出了「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封吳廣為都尉,宣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發動了農民起義。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鵝和命運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嗎?我覺得有,很多時候出身真的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命運,記得小時候有句口號「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或許能改變命運,只是改變的太少了,要是不信,就自己看看身邊的群體。籠子非常的小,為了避免鵝浪費力氣 他們被強迫只能以同一種姿勢站著,這樣可以把所有食物轉換成脂肪 。鵝的腳因每天長時間站立而浮腫,他們不能睡覺,因為他們要保持吃個不停的狀態,鵝從出生到死亡甚至都沒有下過水。最後一副比正常鵝肝腫大6-10倍的脂肪肝就「大功告成」。
  • 「有教無類」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底有啥關係?
    倒是教了《陳涉世家》,還很著重了其中所謂陳涉說的那句牛逼的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又很似引申了這話的「革命性」,以至於佔了太多課堂時間,文章中讖語符命那些描述都一帶而過甚至乾脆略過。當時來講,問題不大,反正大考縱使考到這篇,也不會丁點兒沾邊兒「教參」上最多只是腳註小字的那些部分。就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只要吃透「你聰明的……」那句,就不用很擔心被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