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總是和記憶相關的。正如,蔣勳在《品味四講》中寫道:我們對食物的記憶非常奇特,你會發現一般人所講的山珍海味,未必是自己一生最重要食物的記憶。有時候你懷念的,卻是一碟小青菜。
小有天三黃雞
拐過幾條喧囂的街道,合肥男人街上有一家充滿記憶的小吃店,它的「年歲」和味道一樣久,久到足夠讓人記得它,久到讓人難以忘記那可口的滋味。
小有天,開在男人街上,到今年已經接近20個年頭。一路走來,男人街上的小吃換了一批又一批,它卻巋然不動,在此堅守著。雖然中間幾度易主,但兜兜轉轉又重新回到原來主人的手裡,將久遠的小吃味道留給合肥人。
汪大爺和他的三黃雞
小有天:一間開了近20年的小吃店
早上8點鐘的合肥,已經逐漸醒來,男人街上的市井氣息漸濃。「奮戰」到半夜的黑皮碳烤羊腿,此刻已經安靜了下來,仍然殘留的羊肉香味,證明前一晚的「戰況激烈」;僅隔十幾米遠的川香拌麵早早開門,老闆娘正忙活著製作滷菜,為接下來的一天營業做準備。
而緊鄰川香拌麵的館子,便是合肥人吃了20年的小有天。小有天最早也就是個露天大排檔,專營小吃,在三孝口光明電影院後面的居民樓裡;後來隨著生意做大,遷到男人街買下了門面房,開始經營小吃、快餐、中餐等,近些年邊上又開了賓館。
20多年味道不變,小有天依舊主打三黃雞及各類本土小吃。三黃雞、牛肉餛飩、牛肉麵等,都是合肥人的記憶。如今,這裡還加了些鍋仔和炒菜,菜品豐富了不少,一些老合肥人隔三差五就要來這裡打打牙祭。「我吃三黃雞就是在這裡,味道鮮美,價格便宜。」合肥一位資深老饕回憶,他年輕的時候,每周都要來這裡吃上一次。
三黃雞
年過6旬的汪大爺,是小有天的創始人之一。上世紀80、90年代,汪大爺跟著家裡人做餐飲生意,最初的地址便是在合肥男人街附近。他回憶那時的男人街只是一條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巷子,各式各樣的小吃充斥其中,家長裡短,市井氣更濃一些。
當時的合肥小吃,並沒有如今包容性強,還局限在牛肉麵、炒飯、湯包、鴨油燒餅等一些本土美食,並沒有太多「花樣」存在。
汪大爺喜歡研究美食,經常四處尋找好吃的一次跟家人去上海的經歷,讓他嘗到上海招牌美食三黃雞,也決定將這種美食帶到合肥。為了學會三黃雞烹飪秘訣,他多次前往上海拜師學藝,手藝成熟後,才帶著這隻「三黃雞」回到合肥。
正在切雞的汪大爺
一隻三黃雞撐起老合肥的味蕾記憶
2000年前後,汪大爺的小有天落戶男人街,他說,「所有好的東西都應該被傳承,不管是文化或是美食。」基於此,一道三黃雞他一做就是近20年。
如今,年過60旬的汪大爺精神矍鑠,裡裡外外忙活不停。看他做三黃雞,手法利落,精神十足。「三黃雞與合肥市場上常見的白切雞不同,做法和選材都很講究。」他指著操作間做好的三黃雞介紹道,3、4斤的三黃雞,做出來的效果才是好的。
剛出鍋的三黃雞
做好的三黃雞,表皮金黃油亮,整雞上來,仿佛有鼓蕩之氣,飽滿光亮,十分有型。切三黃雞時,汪大爺告訴筆者:「雞越好肫肝越小。會斬雞的,看不到骨頭,吃的時候才有。不會斬的人,一隻雞看上去都是骨頭。」
半隻雞上桌,裝了滿滿一盤。筆者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塊準備品嘗,汪大爺趕緊攔住,他說三黃雞蘸上秘制的醬料口感才是更好。蘸上醬料後,三黃雞微甜,頓時提升了幾個鮮美度,雞肉口感細膩,不柴,層次分明;而雞皮口感發脆,十分Q彈。
美味三黃雞
看著筆者半盤三黃雞下肚,汪大爺在邊上樂呵呵的笑起來,他說,看著食客吃他做的三黃雞露出滿足的表情,覺得20多年堅持做的事情值了!
現在小有天的規模越來越大,家人也都跟著打理。汪大爺說,想趁著體力還好再做幾年,等真的做不動了,把手藝傳給家人,好味道應該被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