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壞消息不期而遇,猝不及防。小乙因為懷二胎的事情,兩口子折騰了好幾年,經過多次努力、一次流產後,終於達成所願,懷上了二胎,還沒高興幾個月,一道晴天霹靂,卻再次劈中了他們。
事情是這樣的:
懷孕32周的小乙,因為不斷出血,到醫院檢查,本來發現孩子沒有事,還挺高興的,卻查出來宮頸上長了一個質地非常脆的息肉樣腫物,沒辦法,只能在醫院住了下來。經過一番婦科檢查後,醫生最終為她取了病理活檢。提心弔膽的小乙,經過漫長的三天等待,最後還是迎來了審判: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和原位腺癌,p16瀰漫陽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p16瀰漫陽性是怎麼回事,一個患者在HPV病毒持續性感染後,抑癌基因失活,會導致細胞增殖不受調節,從而引起p16的過度表達,也就是p16陽性。所以,這個報告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宮頸癌。
得知結果的小乙,當場就是一暈,幸虧她的丈夫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她,才沒有最終摔倒在地。努力兩年,幾經波折,難道註定與二胎無緣?究竟是應該保小孩還是保大人?小乙和丈夫輾轉反側。
其實,孕期確診宮頸癌,小乙並不是特例:2018年,趙寧寧曾發表過一篇論文《 妊娠合併宮頸癌37例臨床病例分析》 ,文中提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從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共收治37例妊娠合併宮頸癌患者,其中,中早孕期5例(14%),中孕期6例(16%),晚孕期6例(16%),產後20例(54%)。
為什麼懷孕才發現宮頸癌呢?
一方面,宮頸癌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所以患者並沒有不適感覺,不通過體檢一般很難及時發現;另一方面,懷孕後局部循環壓力增加,隨著子宮的不斷增大,一些症狀可能會進一步放大,而同時孕婦注意力比較敏感,從而可以得到及時發現,及時檢查治療。所以,孕期發現宮頸癌,其實並不少見。李明珠等在《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7月來自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江西、貴州、山西、江蘇、重慶、湖南、遼寧、海南等13家醫院共52例妊娠合併宮頸癌患者的病例資料,發現孕期宮頸癌患者中,因陰道不規則出血為主訴者佔90.7%,而63.5%的患者5年以上從未進行過宮頸癌篩查。
孕期發現宮頸癌應該怎麼辦?
懷孕了卻發現宮頸癌,這個孩子還能不要?會不會遺傳癌症?是不是應該直接做手術引產,同時切除腫瘤以絕後患?相信這是很多人心中的問題。
其實這種情況非常複雜,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認為,這種情況宮頸癌是不會遺傳給孩子的。但是究竟是保小孩還是保大人,或者是一舉兩得?這和孕期的早晚、腫瘤的分期、孕婦的身體狀況等等都有關係。一般認為,對於中早孕期發現早期宮頸癌,一般建議引產後手術治療,因為孕期較長,可能會延誤癌症的治療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對於中孕期患者,可以動態觀察,必要時及時手術;而對於晚孕期患者,可以考慮剖腹產後手術治療。 當然, 這並不是絕對的,每一個患者,都應該得到綜合性評估。
我們回到故事本身,小乙和丈夫經過反覆思考後,最終決定繼續妊娠。故事的最後,小乙在37周的時候,順利剖腹產產下一個胎兒,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異常。小乙也及時手術治療,術後經過4周期的化療,康復出院。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生活會走向哪裡,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是,無論發生什麼,除了面對,我們別無選擇。所以,對於疾病的預防,千萬不能掉以輕心。產前檢查,也應該儘量全面而無遺漏,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陷入兩難境地,也能更好地早發現、早治療、早治癒。
參考文獻:
[1]李明珠,趙昀,郭瑞霞,華克勤,林蓓,李隆玉,尤志學,周琦,常淑芳,吳素慧,張志軍,賀國麗,張瑜,陳星,魏麗惠.妊娠期間宮頸癌52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2018,19(01):3-5.
[2]趙寧寧. 妊娠合併宮頸癌37例臨床病例分析[D].山東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