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王詩琪 編輯 杜博奇)
一罐300g的塑料瓶裝大米,1瓶米、2瓶水、3人食,甚至還有免淘米系列。這瓶新奇的「瓶裝米」來自盒馬自有品牌,切中了「懶人」的痛點,一上市就「賣瘋了」。
在盒馬,這樣的「網紅」還很多。
一年前,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對著一眾供應商,言辭懇切:請為盒馬量身定做一個新零售渠道。那些進場費、新品費我通通不要,把價格實實在在給我。
一年後,10月20日,盒馬全國標品採購總經理趙家鈺透露,盒馬自有品牌已積累SKU近千個,銷售佔比已經超過10%。而數據顯示,中國零售企業自有品牌滲透率不足1%。
盒馬用了四年,把自有品牌滲透率做到10%,對於整個零售業這意味著什麼?
自有品牌成了爆款
不久前,阿里巴巴投資者日,侯毅透露,盒馬鮮生在全國22個城市開出171家標準門店,同店增速達13%。其中,盒馬自有品牌在3R食品(ready to eat、ready to heat、ready to cook,即食、即熱、即加工)滲透率已達100%,蔬菜、烘焙等領域的滲透率也超過50%,在海鮮、肉食領域的滲透率也達到了40%以上。
盒馬自有品牌領先行業的高滲透率背後,離不開推行一年的「新零供關係」。
傳統零售時代,供應商苦進場費久矣,而層層疊加的費用最終還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為了破解這個難題,去年,盒馬以買手制聯合上遊供應商打造「新零供關係」。侯毅說,「共榮共生」。這一點,在盒馬自有品牌上體現得最為突出。
盒馬與聯合利華旗下品牌「衛寶」聯合開發的免洗洗手液,成為聯合利華銷售增長最快的單品之一。盒馬聯合上海老字號聯合開發的流心奶黃八寶飯,賣到脫銷,甚至在淘寶出現了代購。這些「網紅」單品,就都來自盒馬的自有品牌。
自有品牌,直達製造商,沒有中間環節,能讓零售企業擁有更高毛利率。自有品牌的打造,又極其考驗零售企業的商品研發能力、供應鏈整合能力,和品牌運營能力。
「中國零售業不缺消費需求,不缺渠道創新,主要差距就是商品力。」侯毅說,解法在於零售製造的一體化,結成新零售共同體,共同研發,共同打造最佳供應鏈,做出好商品。
從五常大米到日日鮮系列
侯毅說,盒馬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建立了自有品牌制度,2016年1月開出的第一家盒馬門店,就有一款自有品牌產品——「盒馬五常大米」。
據招商證券研報,盒馬自有品牌包括純自有、第三方自有和聯合品牌(老字號、IP定製)三大類。主要產品分為生鮮、標品兩條線,如生鮮類的盒馬日日鮮、帝皇鮮、盒馬工坊,標品則有藍標、金標、黑標。價格上也拉開了檔次。
而在各個層級的品類不斷擴充,例如日日鮮,從最初的蔬菜,延伸至牛奶、豆漿、肉禽蛋。
區別於商超開架的標品,盒馬自有品牌在產品口感、質量、包裝上獨闢蹊徑,例如家庭裝的日日鮮豆奶,300g的瓶裝大米等,契合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需求。
年輕人是盒馬自有品牌的擁躉。數據顯示,「95後」消費者購買盒馬自由品牌半成品菜的比例是「65後」的兩倍,近四成29歲以下的年輕用戶買走了盒馬香料。
侯毅說,經過一年探索,盒馬找到了一些辦法,解決不同城市、不同區域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以盒馬日日鮮牛奶為例,在全國供應中,盒馬遵照「本地化+最短供應鏈路」的原則,與當地乳製品龍頭合作,如江浙滬地區是安佳乳業,在廣深地區是溫氏,在成都是新希望。
都做自有品牌,盒馬有何不同?
全世界的零售商,自有品牌做得好的名單中,一定繞不開沃爾瑪、Costco。
沃爾瑪的自有品牌「惠宜」,涵蓋食品、快消、凍品,是貨架上與競品「雙胞胎」般的存在,包裝、規格、質量都類似,但價格要低30%。低價,靠的是向供應商摳成本,不打廣告、不請導購員。
Costco自有品牌「科克蘭」1995年創立,主攻食品和保健品。據招商證券研報,科克蘭已成為全美排名第一的健康品牌。高質低價,仍是科克蘭的制勝法寶。
據年報,2018年,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自有品牌銷售佔比為16.89%,而Costco達到28.17%。
盒馬全國標品採銷總經理趙家鈺說,盒馬打造自有品牌的思路與沃爾瑪、Costco非常不同。沃爾瑪、Costco自有品牌集中於常規品類,而盒馬則注重挖掘細分品類。「我們堅持小包裝、鮮度管理、一頓一餐商品的突破,而山姆會員店、Costco是囤貨性質的。」
盒馬堅持的是「小而精」,不是「大而全」,主打的不是「低價」,而是「獨特」。
「盒馬沒有切入安全係數很高的產品來做自有品牌,而是根據門店消費者的特性,開發了一些非常有針對性、細分市場的自有品牌產品。」上海自有品牌協會主任王建軍說。
大數據是「秘密武器」
盒馬的自有品牌路線,要求它不斷挖掘乃至創造消費者的「新」需求。
比如,盒馬推出的「瓶裝大米」,一瓶米、兩瓶水、三人食,針對的就是當下時興的「懶人經濟」。盒馬曾披露,首批瓶裝鮮碾米上市3個月後,銷售月環比增長超過57%。
趙家鈺說,最初誰也沒想到要賣瓶裝大米,只是為了保證米香,將五常稻花香米的規格從常見的5公斤裝嘗試性地改為2.5公斤、1公斤裝,結果銷售數據遠比大包裝賣得好,這才有了「瓶裝大米」,甚至還開發了「免淘米」,把「懶」發揮到極致。
「瓶裝大米」確實新奇,它從無到有的過程實際上也蘊藏著盒馬打造自有品牌的秘密武器——大數據。「我們是基於用戶需求在做商品研發,而不是渠道需求。」趙家鈺說,今年開始,盒馬組建了C2M用戶研究團隊,將淘系用戶消費的大數據融進盒馬的用戶研究體系,從而是的新品研發更加精準,成功率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