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祭祖

2021-01-09 鳳凰網

李宏圖

冷不防冬天到了,冷不防冬至過去了,關於這個節氣的記憶蜂擁而至,特別是冬至祭祖。

記得小時候,冬至日前後,母親備好各種各樣的供品,爺爺腿腳不大利索,然而總會帶著我們上山祭祖。雖然路途遙遠,山路崎嶇,荊棘密布,但一點兒也不影響我們的興致。一路上,我們像快樂的小鳥,跟著爺爺踏著晨霜,迎著暖陽,翻山越嶺,終於到了墓地。

爺爺開始忙碌起來,又是除草,又是清理塵土,不一會兒,隱蔽在雜草叢中的墓地就慢慢顯現出來。一切都收拾好了,擺上供品,撒些紙錢。爺爺說,這樣的日子天乾物燥,不能上香、燒紙錢。爺爺累了,掏出旱菸吧嗒吧嗒地抽起來,講起了墓中人的故事。我們只覺得有趣,全然沒理會爺爺說的話,只是依稀地記得,他說終有一天他會離我們而去。我調皮地說:「爺爺,您不會死的。」爺爺眯著眼,摸著我的頭,笑著說:「人老了總是要死的,只要你們好好讀書,爺爺就高興。」爺爺還說了一些不著邊兒的話兒,眼看已到正午時分,爺爺讓我們吃些祭拜過的供品,有雞蛋、饅頭,也有水果,爺爺看著我們吃得香甜,自己卻不吃,只是開心地看著我們。

上了初中,我懂事了許多。爺爺病重時,常守在爺爺身邊,他拉著我的手,那是青筋暴起,皺紋縱橫交錯,微微顫抖的手。他用慈祥的眼神望著我,說些我不懂的話兒。

過了不久,爺爺就去世了,去得那麼安詳。我們跪在爺爺的靈前,看著大人們忙碌著,心中有些傷心、失落。

後來聽爸爸說,爺爺在清醒時,一直叨念著要我們好好讀書。

兩年後,我考上了師範學校,爺爺沒能等到這一天。

而今,我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又調到城裡工作,孩子也上學了。我帶著孩子回到老家,去祭拜了爺爺。爺爺在裡面,我們在外面,我不禁感傷惆悵。孩子天真地問這問那,我重複著爺爺的故事。

其實,我只想讓孩子明白,生老病死——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我也想告訴他,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愛你,要學會感恩。常懷感恩之心,那樣我們就會時常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到平凡中的美麗,以坦蕩的心境去應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就會發現生活真美,世界真美。

相關焦點

  • 冬至祭祀習俗:祭天與祭祖
    此後,冬至祭天大典都在天壇舉行。祭天活動十分隆重,冬至前一天,皇帝移駕齋宮,進行沐浴,次日在圜丘舉行祭天大禮,所用牛、羊、豬、鹿都是在犧牲所專門飼養的。祭天時,必須穿祭服,升火懸燈,樂奏鐘鼓,唱迎神曲,請神牌,行大禮,祈求天神保佑國泰民安。冬至祭天祭神演進到唐宋時代,在民間逐漸演為祭祖的活動,叫「祭冬」或「拜冬」,並成為祭祖的節日,久之則演為傳統民俗。
  • 2018年冬至是幾月幾日 冬至為什麼要祭祖?
    冬至來,冬至到,冬至節氣最熱鬧,冬至有「北吃餃子南吃湯圓」的習俗,它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定出來的節氣,被古代人定為一年中最重要的時間點,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甚至有些地方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麼2018年冬至是幾月幾日?本期花草樂小編就來告訴你今年冬至的時間,和冬至為什麼要祭祖?
  • 冬至上墳祭祖的由來是什麼 冬至掃墓的講究與禁忌
    冬至上墳祭祖的由來是什麼  據《周禮春官·神仕》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看來,從周代起就有冬至祭祀活動。漢代的《四民月令》記載,冬至之日要用黍糕做供品,祭祀神靈和祖宗,大家一起進酒餚,還要向師長和老人祝福,習俗與大年初一相同。
  • 冬至祭祖,爭取「祭祖權利」的長劇綿延千年!
    李宏利 圖片 |網絡 年終歲杪,冬至將至。國人每逢「冬至」「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歲時節日一般都要上墳祭祖,即墓祭。祭祖不僅關乎信仰,更承擔著規範人倫秩序的實際功能,在傳統社會意義重大。然而,墓祭曾經歷了數代的浮沉,由「古不墓祭」的「前世」演變到「今唯墓祭」的「今生」。梳理浩瀚文獻可以發現,墓祭不僅折射出傳統文化中「魂魄」的哲學內涵、「緣情制禮」的實踐理性,更演繹了一場爭取「祭祖權利」的歷史長劇。
  • 冬至祭祖祈福|飲水思源 緬懷先祖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祭祀天地,是報答天地承載和滋養之恩;祭祀祖先,是感謝祖先的生養和開化之恩。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祭祖日子。今年12月21日,為中國傳統節日的冬至,是中國人每年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日子之一。祭祖,就是讓人飲水思源,不忘自己的根本。
  • 2018冬至哪些地方有上墳祭祖的習俗 冬至掃墓需要注意什麼
    2018年的冬至就要來了,在安徽、浙江等地,冬至前後會組織家人一起上墳掃墓;冬至日祭祀祖先也是全國比較普遍的一個習俗,又稱冬祭,儀式非常隆重。那麼,冬至日上墳祭祖掃墓需要注意什麼?哪些地方有冬至上墳祭祖的習俗?
  • 冬至,你懂潮汕祭祖規矩嗎?
    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最早出現在《尚書》中,冬至是陰陽轉換的重要節點,冬至將來臨意味著陽向陰的轉換。古時,古人們很重視冬至,在這一天會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天子要帶頭禮拜祖廟恭讀祭文,祈求上天保佑國泰民安。冬至祭祠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目前潮汕地區仍舊保留冬至拜祖的習俗,稱之為「過冬紙」。
  • 海南人的冬至帶上一家老小掃墓祭祖
    冬至,顧名思義就是冬天到了。換句話說,冬至就是提醒人們天氣要變冷了,注意身體保暖。所以古人在冬至來臨之前,或冬至日,帶上一家老小回家掃墓祭祖,意為冬天來了,我們開始添衣保暖,也不要忘了我們的祖先,帶上一家老小回家掃墓祭祖,清除下墳墓上的雜草,添些土,焚上香燭,擺上供品,告慰先人,寄託香火文化家的情結。
  • 江西西山萬壽陵園:冬至為什麼要上墳祭祖
    在冬至,也是有著一個習俗就是上墳和祭祖的,這些到底是從哪裡的時候開始進行的呢?而大家也是了解過,冬至,也就是冬至比過年還要大,為何在冬至裡會有上墳的習俗的,一起來看看冬至為什麼要上墳祭祖吧。
  • 冬至做冬至圓祭祖 台州各地冬至圓身段膚色大不同
    浙江在線12月22日訊今天是冬至,台州有做冬至圓祭祖的傳統。而同是冬至圓,在台州的9個縣(市、區)卻有不同的身段、膚色。除了吃蕃粉圓,冬至坎門人還會吃湯圓。  天台人吃的擂圓有個「黃金搭檔」——餃餅筒。冬至日那天,它們作為兩大主食登上天台人的祭祖桌。餃餅筒長一尺,食餅皮包裹豆面、冬筍等餡,再放平底鍋煎一下,通體金黃,外酥裡嫩。  除了冬至圓,台州人冬至時都會燒幾道菜,和冬至圓一起擺上供桌,斟酒,上香,拜祭祖先。
  • 屯溪區:冬至祭祖移風易俗 倡導鮮花文明祭祀
    冬至是上墳祭祖的集中期,為引導廣大市民用文明、節儉、環保、安全的方式祭奠先人,屯溪區印發《遵守禁燒規定 爭做文明公民》了,劃定了焚燒區域,倡導廣大市民在祭祖活動時,用鮮花代替煙花爆竹等祭祀品,做到文明、綠色、安全祭祖。
  • 古人過冬至 敬神祭祖求豐收
    古人過冬至 敬神祭祖求豐收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12.20 星期三     冬至,又名冬節、大冬、亞歲、小年、履長節。以冬至為界點,古代節氣開始新的輪迴,《淮南子》記載:「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
  • 冬至時節,祭祖、掃墓、遷墳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冬至又稱為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訂出來的一個。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著新的開始,是大吉之日,因而視冬至為冬季大節日,在民間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各地冬至食俗,江南餛飩北方狗肉,臺灣花樣糕點祭祖
    湯圓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的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食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食俗。許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 冬至瑣事 吃湯圓 祭祖
    按照本地的習俗,冬至那天是應該吃湯圓的,因為我們地處長江三角洲,屬於中國地界裡不南也不北中間地帶,因此湯圓的品種是有甜也有鹹的,對於現在所謂的南北鹹甜湯圓之爭,本地人頗不以為然,鹹甜通吃。冬至那天天黑得特別的早,冬至的第一件大事是祭祖,這也是中國人傳統的習俗,在這一天早早的要給先祖們焚燒紙錢,雖然說鬼有三節,(清明節,中元節,冬至,)冬至是最大的一個節日,這一天不能晾曬,焚燒過後的紙錢灰也不能用掃帚去掃,唯恐驚擾了祖先。晚上吃過的湯圓,也就早早的睡覺,不能出去亂跑。
  • 冬至:掃墓祭祖盼新年 北方餃子南方擂圓
    作為一個天文類節氣,冬至也叫「夜長至」「晝短至」。這時天氣寒冷,人們躲在屋裡教孩子唱數九歌,用九九消寒圖記載陰晴,以佔卜來年豐歉。當然,最主要的習俗還是跟吃有關,不過可不要光記著吃餃子。  上墳祭祖,結算工錢  陝西有諺語:「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假)不給錢。冬至大似節,東家不放(工)不肯歇。」
  • 冬至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冬至傳統習俗數九祭祖是什麼意思
    冬至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冬至傳統習俗數九祭祖是什麼意思時間:2018-12-22 00:13   來源:鳳凰國際iMarkets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今天中國人對冬至最深刻的記憶,大概就是吃餃子這個習俗了。北方人是「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 再過兩天就是冬至了,你們那有冬至上墳祭祖的習俗嗎?
    再過兩天就要到冬至了。在中國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非常重要的4個節氣。不僅僅是體現在節氣本身,更是因為他們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特別的寓意。比如說馬上到來的冬至,就是古時候很多人祭祀祖先的一個重要節日。至今這樣的祭祀習俗在一些地方仍然流傳。
  • 郭老師,中元節祭祖和清明、冬至祭祖有什麼不同麼?_澎湃新聞-The...
    X 郭老師,中元節祭祖和清明、冬至祭祖有什麼不同麼?《荊楚歲時記》記:從去年冬至起一百五日,歷經冬寒之後即有疾風甚雨,民間風俗禁火三曰,謂之寒食。人們做大麥粥。 又有敘述春秋時代,晉文公重耳流亡時,介子推與之俱行,並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回國即位國君,封賞功臣,介子推獨無所得,與其母而隱於山中。晉文公求之,介子推不肯出,文公乃放火燒山。介子推和其母抱木而死。晉文公哀之,令人不得舉火以悼念,故名寒食節。
  • 北京昌平天壽陵園:傳統民俗中「冬至」掃墓祭祖有哪些講究?
    冬至到來之際,在我國一些地區民眾有上墳掃墓、祭祖之俗,又叫做「冬祭」。「冬祭」是十分嚴肅的儀式,期間當然有不少講究乃至禁忌。那麼,從傳統民俗方面,冬至上墳有哪些講究和禁忌呢?1、選擇掃墓、祭祖的時間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