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跌跌不休的股價,投資者坐不住了,上海神奇製藥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奇製藥」,600613.SH)的股東也不得不為此買單。
11月24日,神奇製藥公告稱,公司股東貴陽神奇星島酒店有限公司於11月21日將其持有的本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800萬股質押給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辦理股票質押式回購補充質押業務。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上證指數創下一年多來的新高,而同期神奇製藥股價卻不斷走低。
股價下跌的背後,是神奇製藥近年來主營業務增長乏力。按照神奇製藥總經理馮斌的說法,公司未來主要盈利點仍然是抗腫瘤藥、抗真菌洗劑和感冒止咳等系列藥品,不過,這三塊業務眼下發展均不算樂觀。公司也曾在公告中表示存在主導產品即抗腫瘤產品結構單一的風險,但即便是主導產品也存在著在公司營業收入佔比大但競爭力不強的尷尬,公司發展前景堪憂。
11月29日,神奇製藥董事會秘書吳克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主導產品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限病種使用,對公司業績造成的影響,現在很難評估。「公司這兩年主要精力還是集中於下遊渠道的重新調整和建設上」。
跌跌不休
資料顯示,神奇製藥的主營業務為藥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涉及抗腫瘤、感冒止咳、心腦血管、風溼骨病、抗真菌、補益安神及婦科等治療領域,主要產品包括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枇杷止咳膠囊、金烏骨通膠囊、珊瑚癬淨等。
記者了解到,神奇製藥靠抗真菌洗劑起家,如今的公司董事,即現任董事長張濤濤的父親張芝庭,當年企業推上市場的第一個產品便是「腳癬一次淨」,該產品榮膺「2014中國醫藥十大營銷案例」。在去年年報中,抗真菌洗劑產品珊瑚蘚淨依然是公司年銷售額的優勢品種。用吳克兢的話來講,「抗真菌洗劑也算是公司的一個獨家品種」。
但即便是明星產品珊瑚蘚淨,如今的日子也不好過。去年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神奇製藥2016年珊瑚蘚淨貢獻營業收入1.36億元,同比增長28.41%,與此同時,公司同期營業成本卻同比增長126.66%,受此影響,該產品毛利率同比減少16.51個百分點。
珊瑚蘚淨的處境是神奇製藥OTC產品處境的縮影。公司OTC業務覆蓋了感冒止咳用藥、小兒用藥、抗真菌用藥、補益類用藥、婦科用藥、骨科用藥等幾十個品類。但2016年以來,隨著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於整治藥品流通領域違法經營行為的公告》(2016年第94號,以下簡稱「94號令」)、營改增、兩票制等政策的強力執行,OTC市場遇到了各方面的發展瓶頸。
受此影響,神奇製藥OTC產品銷售在去年二、三季度出現了大幅下滑。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98億元,同比增長0.3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2億元,同比下滑16.00%。主營業務分產品情況中,除烏金膠囊、珊瑚蘚淨和銀丹心泰滴丸之外,公司產品枇杷止咳顆粒、強力枇杷露、枇杷止咳膠囊、全天麻膠囊、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斑蝥酸鈉注射液、金烏骨通膠囊等營業收入全線下滑。今年三季報,公司業績頹勢難止,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67%的同時,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滑17.81%。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由於業績表現不佳,神奇製藥在今年半年報中並未披露主營業務分行業、分產品情況。
在一位醫藥行業觀察人士看來,OTC產品確實會受到94號令影響,但也跟神奇製藥OTC產品缺乏足夠的競爭力有關,「比如神奇製藥的感冒止咳系列產品競爭品種就比較多,這兩年業績下滑比較嚴重也不全是受政策影響」。
業績下滑,神奇製藥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也並不如意。在11月3日舉辦的2017年上海轄區上市公司投資者集體接待日上,面對投資者「公司股價距上次高點已經跌了三分之二,公司經營是否有問題」的質疑,馮斌表示,受新醫改政策變動的影響,2016年以來醫藥製造行業步入增速放緩、結構性調整的新常態。同期,神奇製藥盈利水平亦有所下降。公司管理層一直致力於積極調整經營策略,適應政策變動帶來的行業生態環境變化,降低不利因素對公司業績造成的影響。但這樣的回覆,顯然難以令投資者滿意。
注射液之困
記者注意到,安信證券此前在研報中指出,神奇製藥斑蝥酸鈉系列品種會持續高增長,其判斷的邏輯在於,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斑蝥酸鈉注射液、斑蝥酸鈉片,3個抗腫瘤藥物是公司最核心的品種,完整覆蓋腫瘤病人的病程。斑蝥酸鈉片有望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未來腫瘤病人康復期延長,口服品種依從性高等,該品種有望成為過10億的大品種。
現在來看,事實並非如此。神奇製藥主要產品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在去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84%,2015年還出現在公司億元品種名單中的斑蝥酸鈉注射液在去年跌出該名單,斑蝥酸鈉片則索性未出現在公司最近兩年年報的主營業務分產品情況介紹中。
吳克兢告訴記者,斑蝥酸鈉注射液、斑蝥酸鈉片未進入全國醫保,儘管其仍表示「我們要爭取能夠在全國各地進入地方醫保目錄」,但其還是坦承,進入地方醫保也不意味著銷售放量。而斑蝥酸鈉片銷售不是太理想,在其看來,主要原因是,從用藥的角度講,醫生喜歡用注射液。
另外,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雖進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但被限病種使用,未真正形成系列協同互補。
在被限制病種使用的同時,斑蝥酸鈉系列抗腫瘤藥品的研發此次同樣受到了注射液再評價政策的影響。今年10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全文發布了《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到,力爭用5~10年時間基本完成藥品注射劑再評價工作。
吳克兢表示,再評價是給注射液行業內企業出的一道很大的題目,旨在提高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斑蝥系列產品現在也在和醫療機構合作進行一些臨床病種的驗證,現在在十幾家醫院進行,沒有出結果之前不方便進行進一步披露。
主要產品以及業績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神奇製藥對研發卻並不怎麼上心。公司去年研發投入總額佔營業收入比例僅0.92%,不到1%,研發人員數量佔公司總人數的比例也僅有1.48%。公司在年報中曾表示公司管理層提倡「創新驅動、技術研發領航」,如此低的研發佔比如何依靠創新驅動發展?
對此,吳克兢坦承神奇製藥在中成藥研發這塊的力量相對來說還是偏弱的,據其介紹,公司產品以中成藥品種為主,近年來醫藥行業的研發主要以化學藥品種仿製為主,這是受我國醫療體系以西醫為主導的醫療理念所影響的,我國中成藥新品種的研發創新缺乏良好的市場環境支持。在此背景下,中成藥企業的研發主要圍繞提升產品質量檢驗標準展開。
「我公司目前主導產品斑蝥酸鈉系列抗腫瘤藥品的研發,則主要圍繞產品專利保護、與同類藥品的療效比較和適應症研究三個方面來展開,」吳克兢表示。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神奇製藥去年年報披露的同行業可比公司中,佐力藥業、貴州百靈、上海凱寶等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2.68%、3.36%、3.57%;同行業平均研發投入金額為7525.11萬元,神奇製藥報告期內研發投入金額僅為1466.77萬元,尚不足同行業平均水平的1/5。
在去年年報中,神奇製藥披露的資料顯示,公司去年投入170.90萬元用於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質量標準提升研究,只是,這筆研發投入是否能解主導產品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質量標準提升之需,不得而知。
「中成藥領域新品種比較少,創新也比較難,公司這兩年主要精力還是集中於下遊渠道的重新調整和建設上。但是,公司也在做一些類似貼牌的產品,就是利用下遊的一些醫療設備公司,比如公司投資的神奇柏盛堂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用神奇品牌做OEM貼牌生產,做一些類似快消的、雖然競爭產品很多但是本身市場規模就很大的品種,公司也在做這樣的探索。」吳克兢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