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闢蹊徑!「基因魔剪」靶向RNA

2020-12-11 環球網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3月17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研究人員在今天出版的《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報告稱,現有的CRISPR基因篩查方法只能編輯或靶向DNA,他們另闢蹊徑,開發出一種靶向RNA的新型CRISPR篩查技術,最新研究有望促進基因組學和精準醫學的發展。

研究人員解釋稱,現有基於CRISPR的遺傳篩查方法幫助科學家發現了癌症免疫療法及多種其他疾病的關鍵基因,但這些方法只能編輯或靶向DNA。對人類基因組的許多區域來說,靶向DNA可能無效,而且,冠狀病毒或流感之類的RNA病毒也根本無法藉助現有CRISPR篩選方法來應對。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6日報導,有鑑於此,紐約基因組中心和紐約大學內維爾·桑賈納博士實驗室開發出了這種靶向RNA的新型CRISPR篩查技術。

在最新研究中,科研團隊用到了一種最近被表徵的CRISPR酶Cas13,該酶靶向RNA而非DNA。他們使用Cas13設計了一個優化平臺,用於在人類細胞內的RNA水平上開展大規模平行基因篩選。這一篩選技術可用於了解RNA調節的多個方面,並確定非編碼RNA(被蛋白產生但不編碼蛋白的RNA分子)的功能。

通過靶向人類RNA轉錄物中數千個不同位點,他們開發出一種基於機器學習的預測模型,以更快鑑定出最有效的Cas13引導RNA。他們表示,可以通過交互式網站和開源工具箱使用這項新技術,預測用於定製RNA靶標的嚮導RNA的效率,並為所有人類蛋白編碼基因提供預設嚮導RNA。

桑賈納博士說:「我們預計,靶向RNA的Cas13酶將對分子生物學和醫學應用產生重大影響,但我們現在對於如何設計出高靶向效力的引導RNA知之甚少,我們打算通過系統深入的研究來改變這一點,開發出最有效的設計指南和預測模型。」

紐約基因組中心執行長湯姆·馬尼亞蒂斯表示:「最新CRISPR技術對推動基因組學和精準醫學發展意義重大。」

研究人員稱,新型冠狀病毒包含一個RNA而非DNA基因組,使用他們的大規模平行篩查模型,他們確定了可用於未來檢測和治療新冠病毒的最佳引導RNA。

相關焦點

  • 基因魔剪:基礎科學的革命力量
    2位女科學家因發現「基因魔剪」獲獎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1968年出生在法國朱維西,1995年被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授予博士學位,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部門主任。二人共同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強大工具之一的CRISPR/Cas9基因剪刀,相關論文在2012年底發表在《科學》雜誌上。這項技術又被稱作「魔剪」,可以用來在遺傳物質的任何預定位點上進行精確切割,使改變生命密碼成為可能。藉助這個工具,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基因魔剪」技術的發展及前景
    文 | 藥渡諮詢劉恕團隊「基因魔剪」技術問世後引發全球風暴CRISPR/Cas9這項明星技術自2002年問世以來一直備受關注。融資情況方面,2018年全球TOP5基因編輯非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總額已超過10億美元。預計未來全球基因編輯相關公司融資額度將持續高漲。 疾病領域方面,基因治療的「觸角」已由最初的單基因遺傳性疾病延伸至更廣泛的疾病領域如腫瘤、鐮刀貧血症、血友病、愛滋病、B肝、遺傳性精神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等。
  • "南海鱷神"基因魔剪張鋒痛失諾獎2女科學家獲化學獎
    2位女科學家因發現「基因魔剪」獲獎  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1968年出生在法國朱維西,1995年被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授予博士學位,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部門主任。        這項技術又被稱作「魔剪」,可以用來在遺傳物質的任何預定位點上進行精確切割,使改變生命密碼成為可能。藉助這個工具,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基因魔剪」專利之爭,張峰團隊贏了!
    近年來,有「基因魔剪」之稱的CRISPR-Cas9(以下簡寫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席捲全球,短短幾年內迅速應用於世界各地的實驗室,催生了多篇文章的發表和多家公司成立。但俗話說,「人紅是非多」,這一技術專利究竟「花落誰家」,有關爭議一直未曾停歇。
  • ...疑惑:靶向藥這麼好,為什麼醫生說我不能用?——靶向用藥基因檢測
    【肺癌】佳學基因肺癌指導基因解碼 佳學基因導讀:對於肺癌患者,肺癌靶向治療相比於化療毒副作用小,有較高的選擇性和安全性,能夠最大程度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是一種高效的腫瘤治療方法。但是,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服用靶向藥,哪些人適合服用靶向藥進行治療呢?
  • 薛濤:建議江蘇把肺腺癌靶向治療EGFR基因檢測費納入醫保
    會議期間,代表委員們就努力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建言獻策,江蘇省政協委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薛濤表示,目前,全國多個省市已將癌症治療靶向藥物納入大病保險特藥支付範圍,但是靶向治療基因檢測技術卻未納入,給癌症患者及家庭帶來較大負擔。他建議,江蘇省將基因檢測作為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納入醫保,讓更多患者從中受益。
  • 基因編輯「魔剪」獲諾貝爾化學獎,這2位女性得主啥來頭?
    獲獎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左)、珍妮弗·杜德納極高精度改變動植物的DNA諾貝爾化學獎評委會表示,現年51歲的卡彭蒂耶和56歲的杜德納開發了基因技術最為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有了「基因魔剪」的育種新方案,種質的多樣性有救了
    性狀調控的分子網絡和「調節器」  遺傳學研究發現,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過去一百多年,分子遺傳學家們一直試圖弄清楚類似番茄果實大小這種性狀是由哪些基因控制的,這些基因之間又是如何相互作用並影響到番茄風味的。弄清了這些,科學家們就可以從基因層面,把只影響果實大小的部分摘出來放到受體品種中,在品種改良時就可以實現「乾淨的升級」了!
  • 肺癌靶向基因檢測: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
    原創 小小 醫學界癌友會靶向基因檢測——從晚期肺癌看精準醫療的實踐!但是實際調查發現,仍然有患者「盲吃」靶向藥,一些患者害怕不用藥病情會馬上進展而急匆匆吃一個靶向藥;一些患者懷疑基因檢測的準確性,索性以身試藥;還有的患者一次穿刺活檢之後沒有取到足夠的標本,就放棄了基因檢測。的確,這些都是阻礙我們進行「病理-基因-靶向藥」這一規範診療過程的現實因素,作為腫瘤科醫生,我們又該如何用所學來幫助患者克服這些困境呢?
  • 基因檢測結果無突變,盲試靶向藥靠譜嗎?
    我們並不推薦患者盲試靶向藥,但如果已經用過其它的治療手段,也沒檢測出基因突變,連醫生也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時,我們會綜合考量以下幾個因素:基因檢測的結果是否規範?現在有很多基因檢測公司,但水平卻參差不齊,有些公司的檢測結果不一定準確患者是否為基因突變的高發人群比如:年輕、不吸菸的女性,這種通常都是肺腺癌,這種往往發生基因突變的概率較高,單純的EGFR突變的概率大約為50%-60%,罕見靶點突變的概率為30%
  • 研究發現RNA剪接基因編輯的新方法
    證明可以利用TAM (Targeted-AID induced mutagenesis)基因編輯,靶向DNA上的RNA剪接順式元件,高效調控RNA剪接,用於研究RNA可變剪接的功能,以及用於人類遺傳疾病的治療。  真核細胞中,RNA剪接是基因表達的重要環節。據估計,超過75%的人類基因具有一種以上的mRNA剪接方式(可變剪接),其中大部分可以翻譯為功能性蛋白質。
  • 一次性定位腫瘤「命門」,全靶點基因檢測助力靶向免疫治療
    然而在現實應用中,靶向藥物會出現耐藥性而導致患者被迫換藥,為了讓患者在一次檢測中獲益更多,近期,和瑞基因發布了大Panel基因檢測「和全安」系列新品——實體瘤全靶點基因檢測(654基因)。與其他檢測產品不同,大Panel腫瘤基因檢測產品堪稱基因檢測大套餐,能夠一次性定位腫瘤的「命門」,為患者準確使用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提供幫助。
  • 靶向藥不是人人都有效,查基因再用藥是腫瘤精準治療新趨勢
    不少患者「盲試」靶向藥物,是不可取的。基因突變和靶向藥物必須匹配,患者才能獲益,否則不僅無效,還會耽誤治療時間。 靶向藥不是對每個患者都有效 靶向藥物效果雖然好,但並非人人都有效,因為不同患者突變的基因有差異,他們體內突變的基因不同。
  • 一文盤點各實體瘤已上市靶向治療及相應基因檢測
    下面,小編就針對不同實體瘤癌種,進一步分享一下當前已上市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方案及部分相關的基因檢測項目。NTRK抑制劑 1982年科學家發現了NTRK1基因,並確定其為致癌基因。Larotrectinib(拉羅替尼)為目前唯一一款已上市的針對NTRK基因突變的廣譜抗癌靶向藥,並於2019年被NCCN寫入《第3版非小細胞肺癌指南》中。
  • 「基因魔剪」專利案維持原判:華裔科學家張鋒所在機構又贏了
    張鋒6年前,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基因魔剪」CRISPR/Cas9問世,成為生物技術領域的「寵兒」。巨大的市場潛力引發了美國兩個頂尖團隊圍繞CRISPR/Cas9技術的專利的漫長爭奪。最新動態顯示,華裔科學家張鋒所在機構繼續佔據上風。
  • 從同源重組到鹼基編輯器 看基因編輯72變
    基因編輯尤其是「基因魔剪」CRISPR的新聞報導幾乎每天都能見到。僅在3月份,就有兩篇引起廣泛關注的重磅成果,其一,曾與張峰合作開創「基因魔剪」CRISPR的科技大牛劉如謙(David Liu),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出給細胞活動拍照的「細胞記錄儀」(CAMERA)。正如黑匣子能記錄事故發生時的飛機狀態,警察的隨身相機能還原現場,「細胞記錄儀」能夠記錄細胞在光照、抗生素、病毒感染後的活動變化。另一重大成果來自於中國科學家。
  • 為什麼吃靶向藥之前需要做8000元的基因檢測?不做行不行?
    唐女士體檢的時候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她聽朋友說可以吃曲妥珠單抗(郝賽汀)治療,但是醫生卻建議她先去做一個靶向藥基因檢測,唐女士查到基因檢測費用將近8000塊,心裡嚇了一大跳,本來靶向藥就這麼貴了,為什麼還要花大價錢去做基因檢測呢? 基因檢測怎麼做?
  • ...您的健康,我們專家有話說】為什麼肺癌靶向治療前要先做基因檢測?
    近年來一些基因突變在肺癌中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與之相應的靶向藥物不斷被研發並應用於臨床,靶向治療已成為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重要治療手段,但是並非適合所有肺癌患者。在進行靶向治療前必須進行基因檢測,只有存在基因突變的患者,才能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
  • 科學家調整CRISPR基因編輯工具 通過RNA解決肌肉萎縮症問題
    我們已經看到了CRISPR基因編輯工具通過靶向和替換特定的DNA片段,可以帶來更好的健康結果的強大方法,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科學家一直在探索一種不同的方法。RNA作為信使服務,將我們基因的信息傳達給細胞生產蛋白質的「機器」,它的位置以及它在細胞中的傳播方式可以決定這一重要功能的執行情況。當RNA沒有遵循正確的路徑或最終在一個不應該的位置結束時,它可能會導致問題。研究已經將錯位的RNA與包括自閉症和癌症在內的一系列疾病聯繫起來,因此在活細胞中靶向它的能力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 惡性腫瘤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做怎樣的基因檢測?
    傳統化療藥物走到天花板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開始興起。不同於傳統的以原發部位來對腫瘤進行分類,目前腫瘤分類則是依據基因分型對腫瘤進行更細的分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楊帆教授近日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改變了惡性腫瘤的治療面貌,使得在傳統治療時代像黑色素瘤這類治療效果非常差的腫瘤,在患者的生存和預後上揭開了完全不同的篇章。但是,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以幫助患者篩選出藥物作用的靶點,達到最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