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吃靶向藥之前需要做8000元的基因檢測?不做行不行?

2020-12-22 騰訊網

唐女士體檢的時候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她聽朋友說可以吃曲妥珠單抗(郝賽汀)治療,但是醫生卻建議她先去做一個靶向藥基因檢測,唐女士查到基因檢測費用將近8000塊,心裡嚇了一大跳,本來靶向藥就這麼貴了,為什麼還要花大價錢去做基因檢測呢?

基因檢測怎麼做?

臨床上,基因檢測主要檢測病理標本,腫瘤組織的樣本是最合適的樣本來源。通常在前期的確診和治療時,都有患者腫瘤樣本的保存。有了這些具體的樣本之後,而後開展具體的腫瘤基因檢測。

這些樣本可以是早前做手術時切下來保存的腫瘤樣本切片,也可以是穿刺活檢時提取的腫瘤組織。說的通俗一點,這些都是從你身上病灶處取出來的那些癌細胞組織。而後的基因檢測,就好比常規的化驗血液,給這些癌細胞做詳細的基因檢測,以便進一步發現其內部的構成。目前,臨床上主要運用的是二代測序法(NGS)。

為什麼吃靶向藥之前要做基因檢測?

靶向藥相比於常規化療更精準,原因就在於它能有效把癌細胞精準的定位,而實現這個定位的關鍵就是在吃藥之前的基因檢測。說的通俗一點,基因檢測就是進一步對體內的癌細胞進行精準的定位,發現其內在的結構,以便選擇不同的靶向藥物對其展開精確打擊。所以,基因檢測就像是最後的那道標定位置的工作。

而且,不同的靶向藥,其具體的適應症還不一樣。即便是同一種癌症,因為癌細胞不同的類型,也會研發出不同的靶向藥來。

以乳腺癌為例,2009年到2018年,乳腺癌的靶向藥新藥就有9種上市,分別對應不同的乳腺癌類型。比如,靶向HER2陽性乳腺癌的有5種靶向藥,用於三陰性乳腺癌的靶向藥有兩種,所以如果不做基因檢測,患者根本就不知道該吃哪種藥。

盲吃靶向藥的風險

有人可能要說了,那我乾脆挨個試試算了。這種想法很傻很天真。盲吃靶向藥的風險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健康隱患。靶向藥雖然是新名字,可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是化學藥物的治療方法。靶向藥的毒副作用雖然相比常規的化療藥物有了明顯減輕,可惜其副作用還是沒有辦法完全消除。

不同的藥物都會產生不同的副作用。一個癌症患者的身體本來就很虛弱,如果盲吃,有非常大的安全隱患,誰都不知道你所吃的藥是否和病情相適應。如果幸運的話,一次性就選對,但若是選錯了,後果很嚴重,產生的副作用往往會惡化患者的病情,甚至出現不可逆轉的情況。

副作用發生的同時,患者的生命時間也在一點點減少。因為靶向藥對應的症狀,都是晚期非常兇險的病症,這時候患者的生命都已經用天來計算了,如果患者盲目的去選擇,這就是在浪費時間,更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另外一個風險則是經濟因素。靶向藥相比常規的化療藥物,價格上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以治療肺癌來說,某些常規的化療藥物,單支的費用可能只有十幾塊錢甚至幾塊錢。而靶向藥的價格,單顆藥的價格就是幾百塊甚至上千上萬塊。如果患者選擇盲吃,經濟上根本承受不起。也許盲吃花費的錢,還要比基因檢測要高。

所以綜合來說,與其冒著生命健康的風險花高價去亂吃藥,何不做一個基因檢測,精準用藥,讓自己安心?

基因檢測還有哪些作用?

臨床上,腫瘤治療領域的基因檢測,對應的是癌細胞,事實上基因檢測技術還可以運用於其他醫療檢測領域。

一些遺傳性的疾病,或者是先天性的隱匿性的疾病,外表的症狀可能一時看不出來,但是其致病機理就隱藏在基因裡,通過基因檢測,可以有效發現和探知某方面的病變或病變的可能。

比如有癌症遺傳性的家族史人群,身體亞健康的群體,工作環境中影響健康的職業病群體,這些人群都可以通過做基因檢測,以便提前得知某些疾病的信號。

比如有乳腺癌家族病史的人,或者是做了10年的礦工,通過做基因檢測,可以提前發現特定的基因是否發生了變化,以便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疾病做出預防性的指導。所以相比較而言,健康群體的基因檢測和腫瘤治療中的基因檢測,存在一定的差異。

不過總的來說,目前基因檢測的臨床主要運用,還是在腫瘤治療以及預防遺傳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這塊。對於健康的群體來說,如果沒有嚴重危害健康的環境因素,常規的體檢可以很好的預防身體健康,不用選擇相對麻煩的基因檢測。

參考資料:

[1]《基因檢測能「解碼生命」嗎》.人民日報.2018-4-16.

[2]《FDA批准乳腺癌藥物70年總覽》.北京大學腫瘤醫院.2019-12-9.

[3]《肺癌靶向基因檢測: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澎湃新聞.2020-6-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您的健康,我們專家有話說】為什麼肺癌靶向治療前要先做基因檢測?
    哪些肺癌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癌症患者。癌症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基因疾病,是由於人體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而這些基因突變參與細胞的生長和增值,使得細胞不受控制、惡性增殖,最終成為癌細胞。
  • ...疑惑:靶向藥這麼好,為什麼醫生說我不能用?——靶向用藥基因檢測
    【肺癌】佳學基因肺癌指導基因解碼 佳學基因導讀:對於肺癌患者,肺癌靶向治療相比於化療毒副作用小,有較高的選擇性和安全性,能夠最大程度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是一種高效的腫瘤治療方法。但是,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服用靶向藥,哪些人適合服用靶向藥進行治療呢?
  • 基因檢測有什麼用?為什麼癌症患者需要做?花高價值得嗎?
    尤其是在進入中後期之後,靶向藥物的治療或者免疫療法,花費開銷都很大,但是有些藥物目前還不納入醫保,這都需要患者自費治療,所以壓力很大。不過從去年開始,北京的醫療機構中,使用靶向藥物之前的基因檢測已被納入了醫保,報銷比例最高可以達到90%。這樣一來,患者的就醫壓力就大大減輕了。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和Vandetanib;HER2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為阿法替尼等TKI單藥或者曲妥珠單抗加化療。需要進行腫瘤早期篩查的重點人群包括:45歲以上;腫瘤家族史(3代以內近親有癌症病史);工作性質長期接觸(粉塵、苯、鉛等)有害物質;慢性病病人(各類癌前病變等),等等。 5、腫瘤患者做基因檢測,應該使用腫瘤組織還是血液做樣本呢?
  • 為什麼癌症患者治療一般都要做基因檢測?
    為什麼癌症患者治療一般都要做基因檢測?在治療方面上,主要是為了找出癌症的致病基因,以尋找相匹配的靶向藥物。癌症的病因從細胞分子水平上講,癌症就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的。當基因配方出現微小變化,會影響蛋白質的結構、功能、數量等,從而使細胞分化不正常、生長失控,導致癌症。基因檢測的作用基因檢測,可以發現癌症患者是否攜帶某些異常的基因。
  • 薛濤:建議江蘇把肺腺癌靶向治療EGFR基因檢測費納入醫保
    會議期間,代表委員們就努力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建言獻策,江蘇省政協委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薛濤表示,目前,全國多個省市已將癌症治療靶向藥物納入大病保險特藥支付範圍,但是靶向治療基因檢測技術卻未納入,給癌症患者及家庭帶來較大負擔。他建議,江蘇省將基因檢測作為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納入醫保,讓更多患者從中受益。
  • 肺癌靶向基因檢測: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
    但是實際調查發現,仍然有患者「盲吃」靶向藥,一些患者害怕不用藥病情會馬上進展而急匆匆吃一個靶向藥;一些患者懷疑基因檢測的準確性,索性以身試藥;還有的患者一次穿刺活檢之後沒有取到足夠的標本,就放棄了基因檢測。的確,這些都是阻礙我們進行「病理-基因-靶向藥」這一規範診療過程的現實因素,作為腫瘤科醫生,我們又該如何用所學來幫助患者克服這些困境呢?
  • 基因檢測結果無突變,盲試靶向藥靠譜嗎?
    我們並不推薦患者盲試靶向藥,但如果已經用過其它的治療手段,也沒檢測出基因突變,連醫生也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時,我們會綜合考量以下幾個因素:基因檢測的結果是否規範?現在有很多基因檢測公司,但水平卻參差不齊,有些公司的檢測結果不一定準確患者是否為基因突變的高發人群比如:年輕、不吸菸的女性,這種通常都是肺腺癌,這種往往發生基因突變的概率較高,單純的EGFR突變的概率大約為50%-60%,罕見靶點突變的概率為30%
  • 基因檢測+靶向治療,對抗這種曾經無藥可治的癌症
    劇中,癌症患者四處奔走求購一款「特效藥」格列寧,這讓主人公走上了代購印度仿製藥的不歸路。有句話說得好,劇本源於現實,生活即是導演。這款所謂的「特效藥」,仿製的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款分子靶向藥物——格列衛(伊馬替尼)。除了治療費城染色體突變陽性的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伊馬替尼還對另一類特殊而狡猾的腫瘤——胃腸道間質瘤非常有效。
  • 靶向藥不是人人都有效,查基因再用藥是腫瘤精準治療新趨勢
    盲試靶向藥有哪些危害? 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不做基因檢測,直接服用靶向藥的做法,稱為盲試/盲吃。盲試最大的問題是有可能藥不對症,耽誤治療時間,另外還可能引發不良反應。 不少患者「盲試」靶向藥物,是不可取的。基因突變和靶向藥物必須匹配,患者才能獲益,否則不僅無效,還會耽誤治療時間。
  • 李紅梅:肺癌治療 怎能不做基因檢測?
    ALK融合基因在患者人群中比例較低,但患者相對年輕,對靶向治療的PFS獲益也非常久,其藥物也有三代,它的突變也是在耐藥之後建議再檢測。隨著對腫瘤驅動基因研究的不斷深入,基因檢測——分子分型——個體化治療的模式會更加流行。/ 基因如何檢測?有多重要?
  • 惡性腫瘤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做怎樣的基因檢測?
    傳統化療藥物走到天花板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開始興起。不同於傳統的以原發部位來對腫瘤進行分類,目前腫瘤分類則是依據基因分型對腫瘤進行更細的分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楊帆教授近日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改變了惡性腫瘤的治療面貌,使得在傳統治療時代像黑色素瘤這類治療效果非常差的腫瘤,在患者的生存和預後上揭開了完全不同的篇章。但是,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以幫助患者篩選出藥物作用的靶點,達到最好療效。
  • 基因檢測有什麼用?為什麼腫瘤患者需要做?
    目前的基因檢測手段能發現基因突變、基因過量表達,而對於基因表觀遺傳學修飾導致的問題,則缺乏有效的檢測手段,但是這種問題的概率不是很高。至於測多少個基因,大家可以看上圖。其實,不是就測幾個基因就可以了,尤其是晚期找耐藥原因的時候,耐藥的原因可能是一些不常見的信號通路的基因突變。
  • 為什麼癌症要做基因檢測,怎麼做?上海瑞金醫院主任來告訴你
    隨著靶向用藥進入2.0時代,基因檢測將伴隨患者用藥的各個階段:初治患者通過基因檢測進行分型,以選擇精準靶點的靶向藥;靶向治療耐藥患者需要再一次做基因檢測分析耐藥機制,以及時更換靶向藥;靶向治療療效較差的患者,可考慮全面基因分析,以及時更改方案或聯合其他治療方案;罕見突變的患者更需要通過全面基因檢測得到篩選,以參加相關最新臨床試驗。
  • 基因檢測意義何在?從出生到年老基因與我們的密切關係總結給你
    於是給寶寶做了兒童安全用藥檢測,明確寶寶有不同類型藥物代謝強弱,對哪些藥有不良反應,應該如何用哪一類型藥物。檢測結果顯示:寶寶對於卡那黴素、阿木卡星敏感,儘量避免食用。藥物明確後,寶寶如果生病吃藥,可以吃什麼藥,不能吃什麼藥,吃藥的劑量,年輕夫妻都瞭若指掌。
  • 靶向藥基因檢測取樣可不簡單(下)
    剛被診斷出肺腺癌的老劉在前往預約測序樣本的路上,被專業人士告知ctDNA並不推薦(前情回顧: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00421/content-1106004.html),這不一到醫院,老劉便趕緊向醫生求解:「王主任,我這靶向藥基因檢測您可建議做ctDNA?」
  • 吃靶向藥不注意這幾點,等於白吃!
    臨床用藥時經常會有漏服、斷藥的情況,靶向治療期間也不例外,臨床經常有患者問,如果藥快吃完了買不到,能暫停服藥或者少吃一點可以嗎? 所謂靶向藥,顧名思義,針對的是癌細胞上特定的靶點,比如某些特有的基因突變進行精準打擊。因為靶向藥發揮療效需要與癌細胞上的靶點相互作用,這對服藥要求更加苛刻。 不科學、不合理的用藥,可能會產生比傳統化療更多的副反應!
  • 是否都要做基因檢測?怎樣檢測
    一、哪些肺癌患者應該做基因檢測? 並不是所有肺癌都常規推薦做基因檢測。 對於惡性程度比較高的小細胞肺癌,基因突變類型通常沒有對應的靶向藥物,因此往往不會第一時間推薦測序。
  • 為什麼說基因檢測公司會倒下一大批?
    GPLP君搜索電商渠道上基因檢測相關的服務商,發現其成交量十分慘澹:最多的月成交量也就幾十單,而大多服務商月成交量只有零星的幾單,甚至有些月成交量為0。 為什麼剛剛興起的消費級基因檢測行業,開局竟是如此慘澹?
  • 結直腸癌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科普 結直腸癌 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中宣布「精準醫療計劃」,標誌著精準醫療時代的到來,精準醫療就是指根據患者的基因檢測結果給予相匹配的靶向/免疫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