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肺癌治療 怎能不做基因檢測?

2020-12-22 健康界

精準治療時代,分子標記物(Biomarker)無論對診斷還是治療都有決定性作用。在CSCO廈門2019學術年會期間,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病區李紅梅主任接受MED24採訪時,談了非小細胞肺癌基因檢測的方法,常見靶點和意義。

/肺癌有哪些常見分子靶點? /

非小細胞肺癌中,腺癌最常見生物標誌物當屬EGFR、ALK融合基因以及ROS1、RET、MET等,而鱗癌的驅動基因和標誌物相對少,因此腺癌更容易從靶向治療中獲益。

EGFR突變在亞洲人群突變率遠遠高於歐美,其抑制劑10年間從一代到三代不斷演進,為患者帶來很大獲益。EGFR有常見突變,也有非常見突變,對非常見突變,二代的TKI抑制劑顯示出較好療效。一代和二代耐藥之後,仍有接近50%的患者出現T790M突變,使用三代TKI抑制劑的PFS達到18.9個月,因此三代的藥物也已經推向了一線治療。並且一代、二代的藥物價格也不斷走低,這對於肺癌患者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消息。ALK融合基因在患者人群中比例較低,但患者相對年輕,對靶向治療的PFS獲益也非常久,其藥物也有三代,它的突變也是在耐藥之後建議再檢測。隨著對腫瘤驅動基因研究的不斷深入,基因檢測——分子分型——個體化治療的模式會更加流行。

/ 基因如何檢測?有多重要?/

取得患者的組織、細胞或血液、體液(如胸腔積液)獲取患者DNA並進行二代測序,把結果與健康人群相比,就可以找到患者的異常基因。這種模式未來還會發現很多新的biomarker,包括新的驅動基因,以及對應的靶向藥物。基因還可作為治療預測因子——EGFR或者ALK基因陽性,可以用相應的靶向藥物,結果陰性,則應該再檢測PD-1/PD-L1免疫檢查點。

但PD-L1並不是完美的免疫治療預測因子。臨床研究中也發現,對於K藥來說(派姆單抗),PD-L1高表達患者使用免疫治療效果更好,但O藥(納武單抗)的研究顯示, 即使PD-L1陰性的患者,如果 TMB高,則仍然有好的療效,說明TMB腫瘤突變負荷預示著對免疫治療的獲益。TMB腫瘤突變負荷和PD-L1並沒有明顯相關性,其與免疫治療的具體關聯還需要大量病例研究進一步闡明。臨床上也發現腫瘤免疫治療一些其他正相關和負相關因子,例如有EGFR突變、ALK融合基因的患者,往往免疫治療效果不好;而TP53、KRAS等突變的患者,可能對免疫治療獲益。李紅梅主任建議,基因檢測對於腫瘤治療十分重要。在經濟條件允許時,患者應儘早做大panel檢測,更容易選擇合適的治療。而經濟條件受限的患者,醫生根據患者的組織學的特徵,結合NCCN、CSCO指南等,可以選擇一些關鍵性的基因檢測。

/ 典型臨床案例 /

李紅梅主任曾在臨床上遇到一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一代TKI抑制劑吉非替尼效果明顯,但兩年後肺部病灶還是進展了。患者不願做組織活檢,選擇了血液檢測,結果顯示T790M陰性。李紅梅根據既往經驗判斷,患者雖然腫瘤增大,但突變負荷不一定很大,血檢可能檢測不到,因此說服患者取組織活檢,又發現T790M陽性。患者使用了一個三代的TKI抑制劑奧希替尼,腫瘤又重新縮小,目前患者使用三代藥物接近十個月,生活質量非常高。該案例提示,血檢和組織檢測吻合性很好,但敏感性有可能較低。醫生應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儘可能為患者找到靶點。

編輯:L10視頻:鄭歡校審:郭穎

相關焦點

  • ...您的健康,我們專家有話說】為什麼肺癌靶向治療前要先做基因檢測?
    近年來一些基因突變在肺癌中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與之相應的靶向藥物不斷被研發並應用於臨床,靶向治療已成為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重要治療手段,但是並非適合所有肺癌患者。在進行靶向治療前必須進行基因檢測,只有存在基因突變的患者,才能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
  • 三位年輕人查出晚期肺癌!這種肺癌基因檢測和精準治療太重要!
    02揪出罕見肺癌,基因檢測是關鍵肺癌是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體檢很重要。崔同建教授表示,「肺癌高危人群,比如有吸菸史或者腫瘤家族史,還有一些肺內小結節的患者,體檢顯得尤為重要。建議抽菸者35歲以上、不抽菸者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CT體檢。
  • 哪些肺癌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如何選擇最合適的基因檢測方案?
    目前,隨著肺癌系列致癌驅動基因的相繼確定,肺癌分型已經由單純的病理組織學分類進一步細分為基於驅動基因的分子分型。那麼臨床上,哪些肺癌患者需要進行基因檢測?又該如何選擇基因檢測?南京大學附屬金陵醫院宋勇教授為大家分享臨床基因檢測的實踐經驗。
  • 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王潔教授vs菠蘿直播實錄
    意見僅供大家參考,具體治療方式請諮詢自己的主治醫生。菠蘿:我們知道,並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需要做基因檢測。請問什麼樣的患者應該做基因檢測?哪些是必須做,哪些是推薦做,哪些不需要做?肺腺癌的國內外治療指南裡面都強調了要做基因檢測。對肺鱗癌來說,如果是活檢小標本,不吸菸女性的肺鱗癌主張做基因檢測,如果是吸菸的男性鱗癌,則指南不推薦做基因檢測。這是針對靶向藥物而言。基因檢測對免疫治療也有一定價值。
  • 早期肺癌手術後,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對於早期肺癌患者來說,有手術機會是非常幸運的。不過,處於這樣一個精準醫療時代,很多早期患者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腫瘤切除後,我需要做基因檢測嗎?基因檢測結果對早期肺癌患者的意義是什麼? 一項美國的研究評估了早期肺腺癌切除後,基因檢測的預後意義和潛在的治療價值。 該研究分析了2011-2017年間接受肺葉切除和淋巴結清掃術的324例I期&II期肺腺癌患者。
  • 肺癌每年發病人群高達78萬!是否都要做基因檢測?怎樣檢測
    一、哪些肺癌患者應該做基因檢測? 並不是所有肺癌都常規推薦做基因檢測。 對於惡性程度比較高的小細胞肺癌,基因突變類型通常沒有對應的靶向藥物,因此往往不會第一時間推薦測序。
  • 醫生告訴你:肺癌病人基因檢測的幾個問題
    確診非小細胞肺癌後,推薦進行基因檢測,這是目前國際對於肺癌診療的共識。針對不同的基因突變,當前已經有多種肺癌靶向藥物被研發上市,只有明確有無基因突變、是哪種基因突變、什麼類型的突變,才能夠準確選擇有效的藥物。但是,在基因檢測方面,有很多肺癌患者存在著一些疑惑。
  • 肺癌檢測基因突變,該如何用藥?
    ,但是最近被診斷為肺癌晚期,測序發現有EGFR基因突變,易瑞沙是最好的藥物麼?在已經開發出的新型靶向治療藥物中,受益最大的癌症類型恐怕要算肺癌,白血病和惡性黑色素瘤了。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半個體化」治療的階段,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藥物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化療藥物成為一線藥物(病人使用的第一種藥物,現在一般是化療)。肺癌病人根據癌細胞形態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約85%肺癌病人都是「非小細胞肺癌」。
  • 關於將肺癌和乳腺癌靶向治療相關基因檢測費用列入我省醫保報銷...
    海南省醫療保障局對政協海南省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155號提案答覆意見的函(復文分類:B) 農工黨海南省委會:關於「關於將肺癌和乳腺癌靶向治療相關基因檢測費用列入我省醫保報銷範圍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一、關於肺癌和乳腺癌靶向治療相關基因檢測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一)2018年11月,為適應醫療技術進步和發展,鼓勵研發創新,促進醫療新技術及時進入臨床使用,滿足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我省新增「EGFR基因突變檢測(人類EGFR基因突變檢測
  • 為什麼我不吸菸也得肺癌?基因檢測帶你一探究竟
    數量龐大的吸菸人群使得男性患肺癌的機率要比女性高。據相關數據顯示,在同樣背景下,吸菸人群的肺癌發病率是不吸菸人群的17倍。 肺癌不只是吸菸人群的「專利」 吸菸是導致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然而肺癌卻並非吸菸人群的「專利」。
  • 肺癌靶向基因檢測: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
    在3月底,國家藥監局批准阿美替尼上市,用於既往經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時或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並且經檢測確認存在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1]。獲批適應證中明確納入了「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基因檢測結果。
  • 兩會原聲 | 薛濤:建議肺癌基因檢測費用儘早納入醫保
    兩會原聲 | 薛濤:建議肺癌基因檢測費用儘早納入醫保  1月14日,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將在南京正式開幕。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出發,江蘇省政協委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心外科主任薛濤稱,這是自己第三次參加省兩會 ,去年他提交的四項提案都得到了回應、落實,尤其是在醫療領域,建議把治療肺癌藥物納入醫保,這極大減輕了病人的負擔。因此,今年想在此基礎上再提議把肺癌的基因檢測也納入醫保,造福廣大患者。此外在城市建設、農村養老、老人臨終關懷等方面,薛濤也帶來了相關提案。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同時,腫瘤的異質性不只是有多個腫瘤亞克隆,腫瘤的微環境也存在異質性,這導致腫瘤治療的困難。 目前,腫瘤治療已進入分子靶點的個體化醫療時代,腫瘤的治療已逐漸從以病理為主轉變為病理與驅動基因共同決定選擇的時代。腫瘤發生機制的複雜性也提示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前,若能進行基因檢測及分析,對於治療的用藥指導非常重要。
  • 一次性定位腫瘤「命門」,全靶點基因檢測助力靶向免疫治療
    然而在現實應用中,靶向藥物會出現耐藥性而導致患者被迫換藥,為了讓患者在一次檢測中獲益更多,近期,和瑞基因發布了大Panel基因檢測「和全安」系列新品——實體瘤全靶點基因檢測(654基因)。與其他檢測產品不同,大Panel腫瘤基因檢測產品堪稱基因檢測大套餐,能夠一次性定位腫瘤的「命門」,為患者準確使用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提供幫助。
  • 肺癌診斷中的基因甲基化到底是什麼
    浙江省腫瘤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上海市胸科醫院基於肺癌早期診斷目的,採用肺部特異性較高的樣本(肺泡灌洗液/衝洗液)進行雙基因甲基化檢測,結果發現聯合檢測這兩個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對肺癌有很高的檢測靈敏度和特異性(表1)[5-7]。表1.SHOX2和RASSF1A雙基因甲基化檢測肺癌
  • 廖寧:基因檢測指引乳腺癌治療
    4月15日-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廖寧教授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指出,緊隨肺癌精準治療的步伐,中國乳腺癌治療正越來越精細,憑藉基因數據解讀,科學算準治療方案的準確有效性。
  • 有癌症家族史,就要做基因檢測?醫生終於說了真話
    問1:基因檢測準確度有多高病情描述:我們家是有癌症家族史的,爺爺是肺癌去世的,聽說現在有基因檢測可以預測肺癌風險,這個準確度有多少高?廣州哪個醫院可以做腫瘤基因檢測?王繼勇解答:你好,基因檢測還不成熟,建議40歲以上每年做胸部CT檢查。問2:媽媽肺癌,子女得癌機率大嗎病情描述:除了吸菸會引起肺癌,還有哪些因素是比較明確與肺癌相關的?媽媽得了肺癌,那麼遺傳給子女的機率大嗎?
  • 做了質量低劣的基因檢測怎麼辦?——上次兩個檢測結果對比的後續
    由於基因檢測的專業性和重要性,之前我一直在跟大家強調,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檢測公司,及如何用合理價格做檢測項目。 大家都知道目前對於腫瘤的內科治療無外乎化療、靶向和免疫,尤其是後兩者在越來越多的腫瘤治療中體現出堪比治癒的治療效果。一些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甚至已經取代化療作為首選方案。
  • 薛濤:建議江蘇把肺腺癌靶向治療EGFR基因檢測費納入醫保
    關於把肺腺癌靶向治療EGFR基因檢測費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的建議,薛濤說:「從2015年開始,我國多個省市已陸續將一些肺癌領域的靶向藥物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江蘇省在2017年9月也正式將這類藥物列入醫保目錄,患者月均治療費用從7000元降低到3000元左右,切實造福了患者。」
  • 一文盤點各實體瘤已上市靶向治療及相應基因檢測
    下面,小編就針對不同實體瘤癌種,進一步分享一下當前已上市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方案及部分相關的基因檢測項目。)、達可替尼(多澤潤)進行藥效評估; KRAS突變檢測:EGFR-TKIs耐藥基因檢測,即KRAS突變為EGFR-TKIs的治療不利因素,會使得藥物敏感性變差、治療效果不佳; PIK3CA突變檢測:EGFR-TKIs耐藥基因檢測,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