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603888)南京1月15日電(虞啟忠/文席航飛/攝)13日起,江蘇進入「兩會」時間。會議期間,代表委員們就努力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建言獻策,江蘇省政協委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薛濤表示,目前,全國多個省市已將癌症治療靶向藥物納入大病保險特藥支付範圍,但是靶向治療基因檢測技術卻未納入,給癌症患者及家庭帶來較大負擔。他建議,江蘇省將基因檢測作為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納入醫保,讓更多患者從中受益。
關於把肺腺癌靶向治療EGFR基因檢測費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的建議,薛濤說:「從2015年開始,我國多個省市已陸續將一些肺癌領域的靶向藥物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江蘇省在2017年9月也正式將這類藥物列入醫保目錄,患者月均治療費用從7000元降低到3000元左右,切實造福了患者。」
「肺腺癌患者在肺癌中佔比最大,靶向藥治療也是點對點的精準治療,但到底能否使用靶向藥治療,必須通過EGFR基因檢測,基因檢測呈陽性的患者才適合吃靶向藥。但我們調研發現,目前江蘇單次EGFR基因檢測費普遍在3600元左右,完全自費,這對農村家庭或者城市低保家庭患者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薛濤說,「由於覺得EGFR基因檢測費用貴,一些肺腺癌患者選擇不經過檢測盲目吃靶向藥,選擇『盲試』靶向藥物,意味著將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因為藥不對症導致病情延誤,並且也造成巨大的醫療資源浪費和醫保基金的不合理使用。」
「肺腺癌作為目前靶向藥最多、基因檢測需求最旺盛的病種,而且基因檢測和靶向藥物治療密不可分,準確高效地檢測不僅能使患者準確用藥並最大限度獲益,也能真正做到醫療資源的節約。」薛濤由此建議,「將肺腺癌靶向治療EGFR基因檢測費用作為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納入醫保。」
薛濤說:「隨著全國各省市靶向藥物納入醫保,病人對基因檢測需求也逐漸增加。由此催生出很多基因檢測機構,經過調研,我們發現這些檢驗機構大部分是沒有通過基因檢測同質化驗證的,但依然在開展臨床檢驗工作,其檢測結果準確性令人堪憂。基因檢測市場亂象橫生,患者在不明其中原因的情況下在不具備資質機構進行基因檢測,導致結果準確性有待考證,影響治療的準確性。最終既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又貽誤了治療。」
目前,江蘇省大部分三級甲等醫院具有基因檢測能力,其中江蘇省腫瘤醫院是全國首批二代測序試點單位,江蘇省人民醫院、東部戰區總醫院、南京鼓樓醫院、江蘇省中醫院及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獲得國家級示範實驗室稱號。「就基因檢測水平而言,江蘇省基因檢測技術和服務能力均居國內領先地位。」薛濤建議,「推進江蘇省基因檢測規範化實驗建設,出臺基因檢測市場指導原則,加強對基因檢測實驗室資質管理,規範化當前檢測機構檢測質量管理,確保基因檢測結果準確有效。」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