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建議江蘇把肺腺癌靶向治療EGFR基因檢測費納入醫保

2020-12-23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新華網(603888)南京1月15日電(虞啟忠/文席航飛/攝)13日起,江蘇進入「兩會」時間。會議期間,代表委員們就努力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建言獻策,江蘇省政協委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薛濤表示,目前,全國多個省市已將癌症治療靶向藥物納入大病保險特藥支付範圍,但是靶向治療基因檢測技術卻未納入,給癌症患者及家庭帶來較大負擔。他建議,江蘇省將基因檢測作為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納入醫保,讓更多患者從中受益。

  關於把肺腺癌靶向治療EGFR基因檢測費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的建議,薛濤說:「從2015年開始,我國多個省市已陸續將一些肺癌領域的靶向藥物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江蘇省在2017年9月也正式將這類藥物列入醫保目錄,患者月均治療費用從7000元降低到3000元左右,切實造福了患者。」

  「肺腺癌患者在肺癌中佔比最大,靶向藥治療也是點對點的精準治療,但到底能否使用靶向藥治療,必須通過EGFR基因檢測,基因檢測呈陽性的患者才適合吃靶向藥。但我們調研發現,目前江蘇單次EGFR基因檢測費普遍在3600元左右,完全自費,這對農村家庭或者城市低保家庭患者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薛濤說,「由於覺得EGFR基因檢測費用貴,一些肺腺癌患者選擇不經過檢測盲目吃靶向藥,選擇『盲試』靶向藥物,意味著將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因為藥不對症導致病情延誤,並且也造成巨大的醫療資源浪費和醫保基金的不合理使用。」

  「肺腺癌作為目前靶向藥最多、基因檢測需求最旺盛的病種,而且基因檢測和靶向藥物治療密不可分,準確高效地檢測不僅能使患者準確用藥並最大限度獲益,也能真正做到醫療資源的節約。」薛濤由此建議,「將肺腺癌靶向治療EGFR基因檢測費用作為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納入醫保。」

  薛濤說:「隨著全國各省市靶向藥物納入醫保,病人對基因檢測需求也逐漸增加。由此催生出很多基因檢測機構,經過調研,我們發現這些檢驗機構大部分是沒有通過基因檢測同質化驗證的,但依然在開展臨床檢驗工作,其檢測結果準確性令人堪憂。基因檢測市場亂象橫生,患者在不明其中原因的情況下在不具備資質機構進行基因檢測,導致結果準確性有待考證,影響治療的準確性。最終既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又貽誤了治療。」

  目前,江蘇省大部分三級甲等醫院具有基因檢測能力,其中江蘇省腫瘤醫院是全國首批二代測序試點單位,江蘇省人民醫院、東部戰區總醫院、南京鼓樓醫院、江蘇省中醫院及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獲得國家級示範實驗室稱號。「就基因檢測水平而言,江蘇省基因檢測技術和服務能力均居國內領先地位。」薛濤建議,「推進江蘇省基因檢測規範化實驗建設,出臺基因檢測市場指導原則,加強對基因檢測實驗室資質管理,規範化當前檢測機構檢測質量管理,確保基因檢測結果準確有效。」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p2

相關焦點

  • 薛濤:建議江蘇把肺腺癌靶向治療EGFR基因檢測費納入醫保_新華訪談...
    江蘇在全國率先實現醫聯體全覆蓋,讓全省38個大型綜合三甲醫院都指導二級醫院和社區醫院,形成一個個「航空母艦」式的團隊,系統地幫助基層醫院提高治療技術水平,讓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到優質的治療和信息。
  • 兩會原聲 | 薛濤:建議肺癌基因檢測費用儘早納入醫保
    兩會原聲 | 薛濤:建議肺癌基因檢測費用儘早納入醫保  1月14日,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將在南京正式開幕。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出發,江蘇省政協委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心外科主任薛濤稱,這是自己第三次參加省兩會 ,去年他提交的四項提案都得到了回應、落實,尤其是在醫療領域,建議把治療肺癌藥物納入醫保,這極大減輕了病人的負擔。因此,今年想在此基礎上再提議把肺癌的基因檢測也納入醫保,造福廣大患者。此外在城市建設、農村養老、老人臨終關懷等方面,薛濤也帶來了相關提案。
  • 關於將肺癌和乳腺癌靶向治療相關基因檢測費用列入我省醫保報銷...
    >農工黨海南省委會:關於「關於將肺癌和乳腺癌靶向治療相關基因檢測費用列入我省醫保報銷範圍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一、關於肺癌和乳腺癌靶向治療相關基因檢測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一)2018年11月,為適應醫療技術進步和發展
  • 抗腫瘤蛋白的缺失可能導致egfr靶向治療產生耐藥性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Penn State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表示,缺乏一種有效防止腫瘤形成的蛋白質可能解釋了為什麼一些患者對常見的癌症治療產生耐藥性。他們說,通過檢測癌症中這種蛋白質的存在,可以幫助臨床醫生識別在接受治療時可能產生耐藥性或復發的患者。
  • 一次性定位腫瘤「命門」,全靶點基因檢測助力靶向免疫治療
    (健康時報記者 孫歡)「惡性腫瘤治療中,傳統治療有時不能達到理想效果,而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出現,改變了如今所有惡性腫瘤的治療現狀,但想要達到精準治療,前提是做好檢測。」提到腫瘤治療現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楊帆這樣指出。
  • 基因檢測結果無突變,盲試靶向藥靠譜嗎?
    我們並不推薦患者盲試靶向藥,但如果已經用過其它的治療手段,也沒檢測出基因突變,連醫生也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時,我們會綜合考量以下幾個因素:基因檢測的結果是否規範?現在有很多基因檢測公司,但水平卻參差不齊,有些公司的檢測結果不一定準確患者是否為基因突變的高發人群比如:年輕、不吸菸的女性,這種通常都是肺腺癌,這種往往發生基因突變的概率較高,單純的EGFR突變的概率大約為50%-60%,罕見靶點突變的概率為30%
  • ...疑惑:靶向藥這麼好,為什麼醫生說我不能用?——靶向用藥基因檢測
    【肺癌】佳學基因肺癌指導基因解碼 佳學基因導讀:對於肺癌患者,肺癌靶向治療相比於化療毒副作用小,有較高的選擇性和安全性,能夠最大程度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是一種高效的腫瘤治療方法。但是,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服用靶向藥,哪些人適合服用靶向藥進行治療呢?
  • 肺癌患者治療攻略:以「基因」為指引,掌握靶向藥物治癒攻略
    對國內肺癌患者而言,EGFR突變是最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約40%-50%的肺腺癌患者具有該突變;而在歐美國家,只有10%的肺腺癌患者具有EGFR突變。因此,EGFR突變常被醫生戲稱為「上帝賦予中國肺癌患者的禮物」。
  • 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王潔教授vs菠蘿直播實錄
    對肺腺癌研究的比較多,發病機制研究比較清楚,導致肺腺癌突變的驅動基因突變70-80%已經找到。在亞洲人群裡面,最常見的是EGRF突變,其次是ALK、ROS1、KRAS等。肺腺癌的國內外治療指南裡面都強調了要做基因檢測。
  • 基因檢測+靶向治療,對抗這種曾經無藥可治的癌症
    鄭志超——GIST靶向藥物進展1998年,科學界首次認識到了GIST的病因與KIT基因或PDGFRA活化突變密切相關。2001年,首個靶向治療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伊馬替尼問世。至今,全球已有十餘種GIST靶向藥物陸續登場。
  • 早期肺癌手術後,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不過,處於這樣一個精準醫療時代,很多早期患者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腫瘤切除後,我需要做基因檢測嗎?基因檢測結果對早期肺癌患者的意義是什麼? 一項美國的研究評估了早期肺腺癌切除後,基因檢測的預後意義和潛在的治療價值。
  • ...您的健康,我們專家有話說】為什麼肺癌靶向治療前要先做基因檢測?
    近年來一些基因突變在肺癌中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與之相應的靶向藥物不斷被研發並應用於臨床,靶向治療已成為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重要治療手段,但是並非適合所有肺癌患者。在進行靶向治療前必須進行基因檢測,只有存在基因突變的患者,才能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
  • 泰安虛假基因檢測報告調查:患者按報告建議用藥病情反而加重
    2018年1月,山東省泰安市肥城王瓜店42歲的張衛查出肺腺癌,輾轉前往山東省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現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治療。 「胸外科醫生讓做基因檢測,還在博奧檢驗的基因檢測報告上圈出了適合的藥,可使用了半年,不僅沒有療效還出現多處轉移」。
  • 一文盤點各實體瘤已上市靶向治療及相應基因檢測
    腫瘤治療效果尤其是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靶區定位的準確程度,而用於用藥指導(或精準用藥)的基因檢測就是為了協助醫生找到合適靶區,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 惡性腫瘤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做怎樣的基因檢測?
    傳統化療藥物走到天花板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開始興起。不同於傳統的以原發部位來對腫瘤進行分類,目前腫瘤分類則是依據基因分型對腫瘤進行更細的分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楊帆教授近日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改變了惡性腫瘤的治療面貌,使得在傳統治療時代像黑色素瘤這類治療效果非常差的腫瘤,在患者的生存和預後上揭開了完全不同的篇章。但是,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以幫助患者篩選出藥物作用的靶點,達到最好療效。
  • 是否都要做基因檢測?怎樣檢測
    一、哪些肺癌患者應該做基因檢測? 並不是所有肺癌都常規推薦做基因檢測。 對於惡性程度比較高的小細胞肺癌,基因突變類型通常沒有對應的靶向藥物,因此往往不會第一時間推薦測序。
  • 這種肺癌基因檢測和精準治療太重要!
    02揪出罕見肺癌,基因檢測是關鍵肺癌是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體檢很重要。崔同建教授表示,「肺癌高危人群,比如有吸菸史或者腫瘤家族史,還有一些肺內小結節的患者,體檢顯得尤為重要。建議抽菸者35歲以上、不抽菸者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CT體檢。
  • 肺癌靶向基因檢測: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
    本文就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靶向治療為例,與大家一起討論基因檢測的三個核心問題: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01為何測?截至NCCN NSCLC指南2020年第3版,除免疫治療需要檢測的PD-L1之外,屬於傳統意義上的靶向治療的有藥可用的靶點已有五個,可用靶向藥及聯合治療方案十餘個[2]。
  • 靶向藥基因檢測取樣可不簡單(下)
    剛被診斷出肺腺癌的老劉在前往預約測序樣本的路上,被專業人士告知ctDNA並不推薦(前情回顧: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00421/content-1106004.html),這不一到醫院,老劉便趕緊向醫生求解:「王主任,我這靶向藥基因檢測您可建議做ctDNA?」
  • 病理檢查「符合浸潤性肺腺癌」,是什麼意思呢?
    病理診斷「符合」浸潤性肺腺癌,很有可能是穿刺活檢、或支氣管鏡活檢後做的檢查,意思是從組織特徵上辨認可以明確診斷、定性,有兩個含義,一是浸潤性,二是肺腺癌。癌症之所以惡,就是具有浸潤性、轉移性。肺腺癌,肺癌的一種主要病理類型,癌細胞起源細胞不同而病理類型有差別。肺腺癌是支氣管黏膜分泌粘液的腺細胞癌變了!按治療方法、生物特性來分,肺腺癌又屬於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其40%左右,目前是肺癌治療方法最多的一種,除了手術、化療、放療等傳統手段,還是靶向治療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也可以免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