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每年發病人群高達78萬!是否都要做基因檢測?怎樣檢測

2020-12-23 騰訊網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排在惡性腫瘤首位,每年發病人群高達78萬。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6%,死亡率更是排名第一,這讓我們對這個疾病充滿了恐懼,想到抗癌、治病,我們想到是擁擠的醫院長廊,撲面而來的消毒水味道,躺在病床上呻吟的瘦弱人兒,想到的是生命是否就這樣結束。

一、哪些肺癌患者應該做基因檢測?

並不是所有肺癌都常規推薦做基因檢測。

對於惡性程度比較高的小細胞肺癌,基因突變類型通常沒有對應的靶向藥物,因此往往不會第一時間推薦測序。

但如果被診斷為晚期肺腺癌,尤其是不吸菸的患者,那麼目前的指南是推薦儘快做基因檢測的。原因是這部分患者中EGFR和ALK兩個基因突變概率高許多,有很大可能性使用對應的靶向藥物。如果是肺鱗癌,EGFR基因突變率2-3%,比較低,但是如果經濟情況允許,也建議患者做基因檢測。

化療藥物是作用於癌細胞的DNA、RNA和蛋白質大分子上,沒有選擇性,其噁心、嘔吐以及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很大。而靶向藥物比起化療藥物來說,副作用會更小,療效也會更好。

二、用什麼樣品做基因檢測?

做基因檢測,是檢測腫瘤細胞的突變。

臨床上通常有三種方式:

1、 肺癌手術中或胸水中得到腫瘤樣品;

2、 穿刺活檢樣品,通常是在局部麻醉下,使用很細的針刺入腫瘤部位,來獲取少量細胞用於分析。這樣創傷很小,對患者影響小。

3、「液體活檢」。肺癌的液體活檢,主要是指通過分析血液裡的癌細胞或者癌細胞釋放的DNA進行分析,判斷癌症突變類型。因為晚期癌細胞,或者癌細胞的DNA,會經常跑到血液裡面。「液體活檢」是目前比較熱門、無創、風險小的技術,但準確性不如直接採集腫瘤樣品。

三、抗癌從不是患者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社會在共同面對。

EGFR靶向藥是EGFR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標準治療。隨著三代藥的獲批,EGFR靶向藥物進入了「三代同堂」的時期,多種治療藥物的出現,使醫生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擁有比以往更多的選擇。但如何選擇藥物,能讓患者收穫更長的生存期,科學家們做了許多探索。

從進口抗癌藥零關稅、到35種抗腫瘤藥物納入藥品目錄乙類範圍、再到「4+7」帶量採購及「4+7」帶量採購全國擴面等政策及措施,無不體現了來自國家的鼓勵和支持。會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從治療中獲益,獲得長期生存的希望。

相關焦點

  • 肺癌檢測基因突變,該如何用藥?
    在已經開發出的新型靶向治療藥物中,受益最大的癌症類型恐怕要算肺癌,白血病和惡性黑色素瘤了。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半個體化」治療的階段,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藥物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化療藥物成為一線藥物(病人使用的第一種藥物,現在一般是化療)。肺癌病人根據癌細胞形態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約85%肺癌病人都是「非小細胞肺癌」。
  • 哪些肺癌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如何選擇最合適的基因檢測方案?
    目前,隨著肺癌系列致癌驅動基因的相繼確定,肺癌分型已經由單純的病理組織學分類進一步細分為基於驅動基因的分子分型。那麼臨床上,哪些肺癌患者需要進行基因檢測?又該如何選擇基因檢測?南京大學附屬金陵醫院宋勇教授為大家分享臨床基因檢測的實踐經驗。
  • 李紅梅:肺癌治療 怎能不做基因檢測?
    精準治療時代,分子標記物(Biomarker)無論對診斷還是治療都有決定性作用。在CSCO廈門2019學術年會期間,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病區李紅梅主任接受MED24採訪時,談了非小細胞肺癌基因檢測的方法,常見靶點和意義。/肺癌有哪些常見分子靶點?
  • 三位年輕人查出晚期肺癌!這種肺癌基因檢測和精準治療太重要!
    這些年輕人,到底是怎樣「惹」上的肺癌?01這種罕見肺癌,年輕人高發經過醫生檢測,發現這三位年輕肺癌患者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都有ROS1陽性。02揪出罕見肺癌,基因檢測是關鍵肺癌是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體檢很重要。崔同建教授表示,「肺癌高危人群,比如有吸菸史或者腫瘤家族史,還有一些肺內小結節的患者,體檢顯得尤為重要。建議抽菸者35歲以上、不抽菸者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CT體檢。
  • 基因檢測已經走進百姓家庭,哪些人群需要做基因檢測?
    疾病= 內部基因+外部環境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除外傷外,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關係,在同等環境、生活條件下,接觸相同的外源致癌因素,有的人發病,有的人則不發病,可見致病的外因雖重要,內因(基因)卻是基礎和關鍵。
  • 「癌症基因檢測」新技術靠譜嗎?
    「安吉麗娜效應」   抽幾滴血,檢測一下基因,就可以知道自己將來有可能患何種癌症,可以預警癌症了,此事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有些婦女的家族中曾有多人患上乳腺癌,就想到專業的醫院去做乳癌基因檢測,看看自己患乳癌的機率有多高,提前做一些預防;有些長期吸菸的男士,則希望在醫院做一個肺癌基因檢測,也想測測自己患肺癌的概率。
  • 為什麼我不吸菸也得肺癌?基因檢測帶你一探究竟
    數量龐大的吸菸人群使得男性患肺癌的機率要比女性高。據相關數據顯示,在同樣背景下,吸菸人群的肺癌發病率是不吸菸人群的17倍。 肺癌不只是吸菸人群的「專利」 吸菸是導致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然而肺癌卻並非吸菸人群的「專利」。
  • 擔心腫瘤會遺傳,可提前做基因檢測及諮詢
    針對這部分人群,建議他們對疾病進行早期的篩查和幹預,比方說BRAC基因突變的女性,25歲開始就可以進行每年一次的乳房鉬靶檢查,因為這部分人群的發病年齡通常較早,在20~30歲就可能發病。再比如說跟結腸直腸癌有關的遺傳基因有顯性表達的MLH1、MSH2、PMS2等基因。攜帶以上突變基因的人群,結腸直腸癌的發病率可以達到80%左右。
  • 肺癌靶向基因檢測: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
    但是實際調查發現,仍然有患者「盲吃」靶向藥,一些患者害怕不用藥病情會馬上進展而急匆匆吃一個靶向藥;一些患者懷疑基因檢測的準確性,索性以身試藥;還有的患者一次穿刺活檢之後沒有取到足夠的標本,就放棄了基因檢測。的確,這些都是阻礙我們進行「病理-基因-靶向藥」這一規範診療過程的現實因素,作為腫瘤科醫生,我們又該如何用所學來幫助患者克服這些困境呢?
  • ...您的健康,我們專家有話說】為什麼肺癌靶向治療前要先做基因檢測?
    在進行靶向治療前往往要進行基因檢測,看患者體內是否存在靶向藥物治療的靶點--「基因突變」。 哪些肺癌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癌症患者。
  • 為什麼癌症要做基因檢測,怎麼做?上海瑞金醫院主任來告訴你
    從確認肺癌的驅動基因到找到精準的靶點,再到使用有效的靶向藥物,患者的生存獲益越來越高,肺癌人群根據基因和靶點的分類也越來越細,每一個小亞組對應可選藥物,這也是精準醫療的精髓所在。隨著靶向用藥進入2.0時代,基因檢測將伴隨患者用藥的各個階段:初治患者通過基因檢測進行分型,以選擇精準靶點的靶向藥;靶向治療耐藥患者需要再一次做基因檢測分析耐藥機制,以及時更換靶向藥;靶向治療療效較差的患者,可考慮全面基因分析,以及時更改方案或聯合其他治療方案;罕見突變的患者更需要通過全面基因檢測得到篩選,以參加相關最新臨床試驗。
  • 建議這五大人群做BRCA基因檢測!
    絕大多數遺傳性乳腺癌具有BRCA基因突變。有BRCA基因突變的人群,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風險高達70%。 那這些具有高遺傳傾向的人群該怎麼辦?如何得知自己或者孩子,是否有遺傳性乳腺癌患病風險呢?
  • 廖寧:基因檢測指引乳腺癌治療
    廖寧指出,精準的基因檢測結果,得到精準的基因數據分析,分分鐘推翻原治療方案。 不久前,一名外院乳腺癌患者找到廖寧,訴說她的糾結:「我做了保乳術,術後要不要化療?」 這名患者很年輕,僅40歲,發現病情時,左側乳腺腫瘤直徑2釐米,二期浸潤癌,沒有淋巴轉移,於是做了保乳術,切除了病灶。她非常擔心癌細胞可能再次出現,化療能保險些但實在痛苦,因此很是猶豫不決。
  • 基因檢測有什麼用?為什麼癌症患者需要做?花高價值得嗎?
    如果是預防性的基因檢測,則可以提前發現某些特異細胞的變異傾向,以便能夠儘早展開預防措施,阻斷腫瘤生長機會。腫瘤基因檢測大家都需要做嗎?聽上去很厲害,有些人可能就想,要不我也去檢測一下,如果發現了有發病傾向,儘早治療,那不就能把病控制住了嘛。想法是不錯的,但其實,基因檢測並非適用於全部人。
  • 醫生告訴你:肺癌病人基因檢測的幾個問題
    確診非小細胞肺癌後,推薦進行基因檢測,這是目前國際對於肺癌診療的共識。針對不同的基因突變,當前已經有多種肺癌靶向藥物被研發上市,只有明確有無基因突變、是哪種基因突變、什麼類型的突變,才能夠準確選擇有效的藥物。但是,在基因檢測方面,有很多肺癌患者存在著一些疑惑。
  • 藏器待時——腫瘤基因檢測的臨床實踐
    從確認肺癌的驅動基因到找到精準的靶點,再到使用有效的靶向藥物,患者的生存獲益越來越高,肺癌人群根據基因和靶點的分類也越來越細,每一個小亞組對應可選藥物,這也是精準醫療的精髓所在。
  • 卵巢癌診療已進入精準時代,哪些人群需要做BRCA基因檢測?
    卵巢癌高危人群 卵巢癌多發於40~60歲的女性,有家族遺傳史、不孕不育、體內有基因突變等都是卵巢癌的高發人群。 其中,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險因素。
  • 早期肺癌手術後,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對於早期肺癌患者來說,有手術機會是非常幸運的。不過,處於這樣一個精準醫療時代,很多早期患者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腫瘤切除後,我需要做基因檢測嗎?基因檢測結果對早期肺癌患者的意義是什麼? 一項美國的研究評估了早期肺腺癌切除後,基因檢測的預後意義和潛在的治療價值。 該研究分析了2011-2017年間接受肺葉切除和淋巴結清掃術的324例I期&II期肺腺癌患者。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4)基因檢測還可用於腫瘤侵襲與轉移的檢測,通過對轉移灶和原位灶的基因檢測,尋找是否有關鍵基因驅使腫瘤的發生,是否有相應靶向藥物治療。 2、肺癌患者靶向治療關注哪些基因?有哪些靶向藥物可以應用?
  • 盤點丨基因檢測存在的投資機會與風險
    基因技術在臨床上具體有哪些革新作用?下面,我將通過介紹基因技術在肺癌領域的應用帶大家管中窺豹一番。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症種類,在我國,肺癌每年會奪取約60萬人的生命,預計到2025年,我國肺癌患者將達到100萬例,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據。如何通過基因技術對肺癌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