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親子關係才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你是僕人還是指導者?

2020-11-08 優悅育兒手帳

我們這有一個男孩八歲了,任性、自私、愛哭鬧,很多時候公共場合就開始哭,父母無論用盡什麼方法都無法安慰他,後來才知道他就是家中"小霸王"。


白天起床,父母給他找好衣服穿戴整齊然後刷牙需要有人擠牙膏,洗臉需要有人拿毛巾,就連寫作業就都需要陪在身邊,如果有事離開不到30s你就可以聽到他大喊媽媽。


媽媽一直自我安慰,長大點就好了。其實不是孩子錯了,而是父母還不會做父母。

殊不知這位媽媽已經錯過了孩子培養好性格最關鍵時期,真正的育兒從兩歲開始,好性格是從可怕的兩歲培養起來的!

在《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指出:當孩子長到兩歲,母親需要重新定義自己在孩子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0-2歲,他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我們盡情做好"僕人"角色,從哭聲中判斷孩子需求並及時給予滿足,這樣孩子的安全感才會更加強烈一點。

然而在孩子2歲時,他已經開始慢慢形成"自我"意識,他會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可以對主宰周圍的一切,當然也包括父母,所以我們就要及時轉換自己角色,否則只會養出一個自私、蠻橫、目中無人、不懂禮貌讓人討厭的孩子。


2-3歲未來的一年中,母親要經歷一次蛻變。她慢慢卸下僕人的角色,開始擔任權威人士的角色。

①母親需要明顯減少為孩子做事的數量;

②母親必須在心理上和情感上與孩子劃出界限,限制孩子過度接近自己;

③在父親的熱心幫助下,母親恢復夫妻關係在家庭中首要且核心的地位。

這個階段孩子繞著父母轉,父母是太陽,還是是繞日行星。父母是孩子關注的焦點,因為他關注父母,並且父母表現得像權威人士,所以,他會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也會自然而然地開始學規矩。


及時、成功地進行第一(僕人)、二(權威)季度轉變,就能最大限度地確保第三(指導)季的順利進行


0-2歲,我們是合格的僕人,孩子就是無憂無慮的寶寶;2-3歲過渡到權威季,李瑾玫教授曾說過管孩子要趁早,六歲時你管教它他最多就是多哭幾次,要是等13歲才去管,他已經具備了離家出走的能力,後果將非常嚴重。

只有前兩季我們順利完成,那麼未來和孩子相處就會更加美好,就算是叛逆期,他也會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小秘密。

先學會轉變自己身份,才可以培養出優秀正能量的孩子。育兒就是父母的再教育。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出非常優秀的孩子?
    年齡才這麼小,就擁有如此成就,以後不得了。雖然身體有殘疾,可小小年齡的她志向高遠!她之所以能取得這麼給力的成就,除了她自身勤奮努力外,最關鍵的還是父母的引導作用。所以,要想培養出非常優秀的孩子,父母需要做到三點,才能營造出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第一,理解孩子每天多花一些時間跟孩子像朋友一樣聊聊天,而不是把跟孩子所有的溝通都用斥責和要求來代替。
  • 親子關係的正確打開方式,你掌握了嗎?
    好的親子教育無疑是對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上,錦上添花。開啟正確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優秀品質,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在愛中學會擔當,學會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讓孩子與父母共同成長才是最正確的親子關係。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在於我們相信我們的孩子。和善而堅定,也遵循了人的心理發展需求規律,尊重是每個人在發展過程中的心理需求。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親子互動關係也是如此,如果家長過分尊重孩子而失去自我,就變成了嬌縱,會助長孩子的自我中心。
  • 心理學"霍桑效應",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嗎?
    但所有家長的初心都是一樣的,都希望孩子學業有成,成為棟梁之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家長不同的教育方式,培養出的孩子也是不同的。所以,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長一定要慎重選擇,正確的引導孩子。
  • 沒有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就不會有好的親子關係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許多家長一直在學習、探索幫助孩子成長的新方法,努力地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優秀的、有責任感、有愛心的快樂的人。教育孩子的問題常常使家長們感到十分的焦慮,並伴有強烈的無力感。有很多家長跟我說,我學習過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剛開始的兩天還有些效果,不知為什麼,這些方法總是沒過幾天就對孩子的問題失去了作用。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問題並不是出在方法上,多數家長不知道的一個關鍵點是,好的親子關係,來源於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沒有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再好的方法,都很難達到好的、持久的幫助孩子成長的效果。
  • 寶寶2歲前建立安全依戀關係很重要,家長需做好孩子的「僕人」
    ,媽媽停留了片刻,但還是咬咬牙走了,據說後來小果在學校哭了整整一個上午,哭著睡著了。1、迴避型就是父母在不在身邊影響都不大,媽媽離開時,他的反應表現很平常,等媽媽再回來,他好像忘記了媽媽,雖然有時候也會很開心,但時間很短暫,就是一副有你沒你跟我關係不大的感覺,其實這種孩子還沒明白媽媽對自己的重要性,還未形成親子依戀。
  • 與孩子的一場睡眠,也可以培養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等到某個成熟階段才分開睡。其實,多少父母為了與孩子有親密關係而費盡腦汁,但如果在孩子入睡上肯下功夫,其實就可以和孩子有一段美好的親子關係。陪孩子睡覺也是一種親子活動,它能給予父母更多的良性心理,也能給予孩子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與自信感。01 與孩子一起入睡,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親密關係親密,需要肢體接觸,需要情感交流,需要時間牢固。
  • 這幾種父母,最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於父母而言,最大的期望是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一些父母會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就完事了,過分重視學校教育而未盡到家庭教育。但是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最好的教育,實際上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這4種父母,最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好的家庭教育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好的家庭教育能培育出更優秀的孩子,什麼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欣媽根據自己多年的育兒經驗,認為有以下幾點:融洽的親子關係我們養孩子,不是養個仇人。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應該是開心、快樂的,孩子和父母相處中也應當是放鬆、自然的,而且不管他遇到事情,總願意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和父母溝通交流。但現實中好多家庭自從孩子有了學習任務,親子關係就逐漸惡化,日益緊張。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有些孩子就把心門關上,不願意和家長說話,更別說交流了。孩子一旦把心門關上,也就意味著父母和孩子之間將漸行漸遠。父母們辛苦大半生都是為了孩子,誰也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
  • 怎樣培養親子關係?
    我們在遇到「熊孩子」的時候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這孩子真沒教養,也不知道爸媽是如何教育的」所以,好的親子關係是能夠勝過許多的教育的,這種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是影響一生的,可能在生活中這種教育沒有辦法去衡量,因為沒有考試沒有考核這種教育的標準,沒有標準答案,但是親子教育或者說親子關係對於孩子後期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輔助性是很有用的:什麼時候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越容易成功,反之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
  • 誰才是親子關係的殺手,是個性突出的孩子,還是辛苦掙錢的父母?
    我還記得在小學的時候,當時流行特長班學習,學校裡希望家長給孩子們買樂器,可以培養孩子一種興趣,倒不是靠這個謀生,全班只有我一個人沒有報名參與,那時候因為我家境的確貧寒,父親也心疼錢,就對我說好好學習,不要去什麼特長班,也沒有啥用。
  • 正確處理三件事 改善你的親子關係
    面對疫情,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即將開學,家長該如何應對?假期中孩子的學習、心理如何關注?如何處理親子關係?……相信在這裡大家一定會找到您期待的答案。當牙牙學語的孩子不太清晰地叫出第一聲「媽媽」時,所有的家長都是欣喜若狂,給予孩子最熱情的鼓勵。但是當孩子從學校拿回99分的試卷時,很多家長都會問一個問題:100分的同學有幾個。
  • 小學階段,如何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最近有很多家長在問我們一個問題:小學階段怎麼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啦,老師你說的這些我們也懂,可是我的孩子已經在上小學了,學校也是很不錯的,是的,我想說,你了解的越多,其不是對孩子培養更精準嗎對吧。如果學校實在不合適,也可以學習一下「孟母三遷」呀,這個古老的故事大家都應該聽過吧。
  • 了解「霍桑效應」,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可以培養優秀孩子嗎?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家長不同的教育方式,培養出的孩子也是不同的。所以,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長一定要慎重選擇,正確的引導孩子。朋友家孩子(小文)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很一般,馬上就要面臨人生中第一次最重要的升學考試,家長甚是為其著急。
  • 掌握7個親子溝通方法,化解衝突、建立良好關係,培養高情商孩子
    後來漸漸明白,父母滿腔的愛傳達不到孩子心裡,是因為我們不懂溝通,我們總是企圖將自己歷經千辛萬苦才懂的道理教給孩子,讓他們少走彎路,可孩子卻毫不領情,原因正如《親子溝通密碼: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就這麼簡單》(以下簡稱《親子溝通密碼》)一書中所說:溝通的真諦,不是辯論,不是說服,而是心與心的連接,智慧與智慧的交輝,高情商化解衝突。
  • 孩子難管教、不聽話?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接下來,孩子可能會表現的很聽話,但他的反應是出於焦慮心理。 和孩子打分離牌,父母要付出的代價很大:被分離威脅大的孩子,想要依戀父母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滿足,持續的焦慮和不安全感,讓孩子無法培養出真正的個性和獨立的自我。這樣的孩子,可能會非常「聽話」,但卻缺乏活力。
  • 培養內驅力的孩子,建立尊重與欣賞的親子關係
    只有我們把育兒看成一段關係,才能改變這種思維方式:孩子是個不斷成長的獨立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情緒和個性。一段關係出了問題,不是大數據和方法論能夠解決的。因為任何一段關係都是雙向的、流動的、獨一無二的。親子關係,才是我們育兒生活的起點和終點。育兒的本質,就是維護一段親子關係。
  • 這四種家庭,經濟實力不高,但卻培養出的是最優秀的孩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引路人,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現在很多父母只重視賺錢,覺得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買學區房,報最貴的輔導班才是好的教育。其實不然,父母平時的一言一行,以及為人處世,還有思維的方式和家庭的環境,才能真正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 批評讓孩子叛逆,親子關係緊張,教你4步破冰,修復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自己犧牲一點,就能成全孩子的前程。恰恰相反,親子關係惡劣,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結果表明,親子關係良好的孩子智商比親子關係緊張的孩子高出很多。專家提出,緊張惡劣的家庭氛圍會導致孩子注意力渙散、思維固定,對周圍事物反應緩慢,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智商。
  • 哈佛醫學博士:優秀的孩子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她是英文繪本推廣人,親子閱讀踐行者。長期在公眾號撰寫原創文章,分享適合0-12歲孩子的親子閱讀方法和經驗。 我們對一個優秀的孩子定義是什麼樣的?
  • 孩子將來成不成才,絕大部分在父母。看完你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正確的方式是當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仔細傾聽,把孩子當朋友,孩子有問題時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當孩子有述求而且不合理的時候,家長不能滿足的時候,可以跟孩子商量,告訴孩子自己的苦衷,有了第一次,下一下孩子就不會提出同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