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有一個男孩八歲了,任性、自私、愛哭鬧,很多時候公共場合就開始哭,父母無論用盡什麼方法都無法安慰他,後來才知道他就是家中"小霸王"。
白天起床,父母給他找好衣服穿戴整齊然後刷牙需要有人擠牙膏,洗臉需要有人拿毛巾,就連寫作業就都需要陪在身邊,如果有事離開不到30s你就可以聽到他大喊媽媽。
媽媽一直自我安慰,長大點就好了。其實不是孩子錯了,而是父母還不會做父母。
殊不知這位媽媽已經錯過了孩子培養好性格最關鍵時期,真正的育兒從兩歲開始,好性格是從可怕的兩歲培養起來的!
在《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指出:當孩子長到兩歲,母親需要重新定義自己在孩子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0-2歲,他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我們盡情做好"僕人"角色,從哭聲中判斷孩子需求並及時給予滿足,這樣孩子的安全感才會更加強烈一點。
然而在孩子2歲時,他已經開始慢慢形成"自我"意識,他會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可以對主宰周圍的一切,當然也包括父母,所以我們就要及時轉換自己角色,否則只會養出一個自私、蠻橫、目中無人、不懂禮貌讓人討厭的孩子。
2-3歲未來的一年中,母親要經歷一次蛻變。她慢慢卸下僕人的角色,開始擔任權威人士的角色。
①母親需要明顯減少為孩子做事的數量;
②母親必須在心理上和情感上與孩子劃出界限,限制孩子過度接近自己;
③在父親的熱心幫助下,母親恢復夫妻關係在家庭中首要且核心的地位。
這個階段孩子繞著父母轉,父母是太陽,還是是繞日行星。父母是孩子關注的焦點,因為他關注父母,並且父母表現得像權威人士,所以,他會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也會自然而然地開始學規矩。
及時、成功地進行第一(僕人)、二(權威)季度轉變,就能最大限度地確保第三(指導)季的順利進行。
0-2歲,我們是合格的僕人,孩子就是無憂無慮的寶寶;2-3歲過渡到權威季,李瑾玫教授曾說過管孩子要趁早,六歲時你管教它他最多就是多哭幾次,要是等13歲才去管,他已經具備了離家出走的能力,後果將非常嚴重。
只有前兩季我們順利完成,那麼未來和孩子相處就會更加美好,就算是叛逆期,他也會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小秘密。
先學會轉變自己身份,才可以培養出優秀正能量的孩子。育兒就是父母的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