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後開學的第二周,教師節也如約而至,這是第36個教師節,也是疫情後的首個教師節。對老師們來說,今年的教師節很特別。上半年他們奮戰在抗擊疫情和「停課不停學、不停教」的兩條戰線上,開展了大規模的在線教育。在開學後的下半年,在線教育推動了K12教育的信息化進程,教育體系也迎來了一次飛躍性的發展,K12教育將翻開新的一頁。
在教師節當天,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能教育專場在線上召開,論壇聚焦數位化和新基建發展給教育行業帶來的衝擊和變革,探索前沿技術在教育產業上的應用。其中,騰訊智能平臺產品副總裁李學朝,以「AI助力構建教育新生態」為主題,闡述了數據能力和AI技術在教育行業中的重要作用,推動著教育走向數位化。
線上教育弊端凸顯 教育系統需升級
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3月,在線教育規模超4.2億人,用戶增長規模為1.9億,增幅達82%,春季學期全國K12群體幾乎都在接受在線教育。中小學集中爆發式的觸網,推進了教育行業智能化數位化進程,與此同時,也暴露出在線教育基礎建設跟不上用戶需求的問題。
一方面,在大量用戶「一窩蜂」地湧入線上教育平臺後,加重了平臺管理的難度,平臺曾因為沒有做好應對大規模的線上分散式教學和管理的準備,而造成了在線平臺及應用的卡頓、崩潰等,並且教育管理者也很難在海量的數據裡,有效獲取區域教學信息。
另一方面,老師無從得知學生遠程學習的效果,學情的難以獲得讓老師無法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同時,應用平臺的切換繁雜、操作複雜等原因使得老師的線上教學效果不顯著。並且,學生長期面對電子屏幕,容易睏倦疲勞,在線教學也缺乏線下課堂面對面的強互動性。而家長忙於工作只能讓孩子獨自在家學習,對孩子網上學習的情況、效果都難以了解。這些問題給三方都帶來不少困擾,同時也引發了線上教育平臺建設的一些核心需求。
線上線下雙向融合取長補短 AI能力助推教育全面升級
雖然線上教學的效果不如預期,但這也並不說明線下教育就是教育的最好的方式。目前來看,線下課堂也有一定的問題存在,如教師備課效率低、作業批改難度大、學情分析工作量大且偏主觀性等。
因此,藉助科技力量,汲取在線教育的優勢,輔助線下教育往數位化新生態方向發展,將教學工具、內容、管理進行升級才是教育發展當前的重要目的。
管理者需要穩定的平臺,可及時掌握教學管評數據分析結果;老師需要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了解和評價,線下數據結構化、智能推薦等服務;家長則需要隨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要達成這些需求就需要對教育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挖掘。
教育數據能力在新時代智能教育建設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現階段,能夠簡單了解到的教育數據是顯性的、結構化的,如學籍管理、統一的辦公數據等;更多對教學管理起作用的數據是隱性的、非結構化的,是需要挖掘的。如教師教學行為數據、學生學習行為數據、教育輿情數據等,只有這些隱性的數據才能夠真正助力教育精細化。
這些數據的挖掘與分析,需要教育大數據智能平臺通過數據整合-安全共享-立體呈現-自助分析-預警預測-精準教學等數據能力,層層遞進,讓這些教學數據幫助教學管理者對區域的教學和管理情況進行區域化、可視化的分析和評估。
在智能教育專場上,騰訊雲小微展示了其教育大數據智能平臺的數據分析能力,以教育應用平臺為載體,助力數據場景化,提供多角色、多維度的數據解讀。目前,該平臺在上海浦東落地應用,搭建智能教育數據平臺,包括數據便捷服務、數據安全共享、多維立體呈現、自助探測分析、大數據預警預測、大數據精準教學六大技術服務,助力浦東教育實現「統管」,為浦東建設智慧教育示範區打下堅實基礎。
聚焦教育AI能力 打造高效智能教學場景
教育始終離不開人的管理,場地的約束,線上線下雙向協同發展才能互取優勢,得到更和諧穩定的用戶增長。比如,線上教育缺乏師生間生動的互動氛圍,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線下教學才能彌補這一缺陷,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大數據分析等則能通過在線教育的AI技術來輔助完成。
正如騰訊智能平臺產品副總裁李學朝表示,騰訊希望用他們的智慧及AI能力鑽研到中小學學科中,用AI能力幫助解決教學中或者學習中的一些問題。
騰訊教育應用平臺依託騰訊在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內置騰訊雲AI技術,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語音合成」等通用AI能力,還有專為教育場景研發的「知識圖譜、指尖算法、行為圖譜、口語評測、推薦算法」等教育AI能力,為學科教學與考試提供服務。
例如騰訊教育應用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口語評測功能,在對海量英語發音大數據的垂直研究,以及對中國學生發音習慣的深度挖掘分析基礎上,口語評測能夠對學生英語發音做出精細化,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也為家長的學習輔導減輕負擔。
在這個過程中,騰訊教育應用平臺將數據收集與自動化分析處理滲透到課前、課中、課後的每個環節,清晰直觀地將相關學習數據統計分析結果展示給教育工作者、學生和家長,教學管理者,讓老師能一眼看出學生多個維度的學習情況,幫助提高教學效率。
老師的備課也可以實現線上完成,利用個性推薦海量資源迅速完成備課,騰訊作業君可以支持客觀題自動批改、主觀題智能識別輔助批改,極大提升教師工作效率。
「科技+教育」 構建教育應用新生態
李學朝在數字生態大會上強調:「教育AI能力在行業多領域滲透應用,積極助力教育行業生態夥伴。」數位化、智能化的教育系統升級需要多方合作,協力共進,需要像騰訊教育應用平臺這類數位化「服務助手」利用教育AI能力助推教育服務商、開發者及軟硬體廠商來共建教育應用生態。
例如運用騰訊英語君優質且獨特的口語評測能力和內容資源等教育AI能力,助力英語學科教學科學化、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騰訊曾在廣東佛山南海區,建設了南海英語閱讀素養示範區,已經服務了10萬+師生,累計幫助老師完成14萬次的學習管理,幫助學生完成786萬次學習輔導。
教育AI能力不只是協助學科教學,還能夠為學科考試提供服務。在英語中高考聽說考試上,騰訊通過AI能力在教育行業的沉澱和積累,形成了符合全國中高考聽說考試標準化的口語評測引擎,這套評測引擎有著優於市場上同類考試引擎的獨特優勢。
通過引擎的能力,聯合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了能夠覆蓋教學、考評、管理全方面的中高考聽說軟硬一體的完整解決方案。它解決了教學管理者對聽說考試缺乏標準化流程,權責不明確的痛點需求;通過引擎自動評分,幫助老師減負增效,促進考試公平。讓學生通過模擬考試熟悉考場環境,對個人的考試過程和結果可視化,讓考試結果不再存疑。
由此可見,「科技+教育」的組合正在邁向一個新的起點,雖然我國的AI教育還在起步階段,但像類似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已有豐富的技術沉澱,接下來就需要大量跨學科、跨機構的合作研究,以支撐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系統的深度滲透與應用,推進人工智慧基本素養教育和專業人才培養,讓全國各個地區的K12群體都能享受到高質量教學資源。
這也將是教育界一場勢在必行的「改革」,一場教育化數字新生態的建設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