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僑鄉的綠色答卷——福建省石獅市將軍山垃圾填埋場治理工程...

2021-01-09 瀟湘晨報

在前不久的深秋,我們來到了福建省石獅市,站在城郊的將軍山上舉目遠眺,一片片茂密的山林綿延不絕,散發著深秋季節的迷人色彩。山腰處,一片工地在緊張建設中,未來這裡將成為石獅市的固廢綜合處置中心,也將成為全市生態文明的教育基地。

看到這些,你或許難以想像,僅僅在兩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垃圾山」,堆積著石獅市長達20多年的生活垃圾。如今,兩年之後,石獅市將軍山垃圾填埋場實現「華麗轉身」,完成美麗嬗變,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要樹立正確的觀念,直面問題、敢於擔當、正面迎戰。

當筆者將上述問題提給石獅市市長黃春輝時,他說:將軍山生活垃圾填埋場建設標準及環保措施不規範、不達標,雖然這是歷史遺留問題,積累長達20餘年時間,是歷史局限性造成的,有一定客觀因素,但我們不迴避問題的存在,正面迎戰,於2018年7月印發了《石獅市將軍山垃圾填埋場存量垃圾整治方案》並立即組織實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他接著從政治站位、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等幾個方面闡述他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政治站位方面,石獅市對存量垃圾治理展現出的擔當作為,是綠色發展理念在基層落實落地的生動實踐。

在經濟方面,通過分類處置,對篩上可燃物(約40%)進行焚燒處理;篩下物腐殖土(約55%)經檢測符合要求,作為綠化用土資源化利用或二類建築用地回填土;骨料無機物(約5%)進行回收利用或回填石窟。既減少焚燒處理量,節約能源,加快處置進度;又可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在生態保護方面,將軍山存量垃圾治理項目的實施,首先是徹底消除了存量垃圾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問題,其次是對石獅市各級各部門生態文明觀念進一步的強化,大家取得了共識:在生態環保問題上,寧可多幹點「傻事」,也不能再欠「新帳」。

分管此項工作的副市長劉藝波對此也感受頗深。他介紹說,治理的是垃圾山,帶動的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工作,贏得的是人民群眾的讚揚口碑。

二、面對歷史遺留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僅要有正確的認識與決策,而且要有極強的執行力和工作協調能力,要有一鼓作氣、戰而勝之的作戰精神。

時間久、任務重,將軍山垃圾填埋場治理工程猶如一塊「硬骨頭」,擺到了石獅市城市管理局局長邱建申的面前。這個土生土長的石獅漢子沒有退縮,他調集精兵強將、挑燈夜戰、加班加點,中秋節、春節等節日也堅守在工地現場。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項目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2019年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所專家到石獅市調研此項目,提出將此項目作為國內50萬噸級非正規垃圾堆場治理的成功案例加以推廣;2019年6月,福建省住建廳舉辦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營規範管理及存量垃圾治理培訓班,組織全省各地行業主管部門和49家存量生活垃圾治理運營單位到石獅市參觀學習,推廣了石獅治理經驗。

聊起經驗做法,邱建申局長介紹說主要有三點:

一是高度重視,科學決策。石獅市先後組織編制了項目針對性風險評估報告、存量垃圾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環保措施專題報告等技術資料,經過科學研究才最終明確採取挖掘篩分、分類處置的方式。

二是齊心協力,快速推進。一方面,國土、住建、生態環境、財政等多部門同步推進,簡化流程;另一方面,石獅市城市管理局快速推進項目招標及設施建設,20天完成第一條篩分生產線的安裝、調試投入生產。

三是技術創新,實踐優化。受石獅市產業結構特點影響,存量垃圾中以布料為主的可燃物佔比高達40%,按常規方法難以實現充分篩選。為此,多次組織現場技術分析會,深入研究,通過採取減少篩板孔徑等技術創新措施,有效提高了篩分速度和準確率,實現存量垃圾正確分選率達到98%以上。

三、做好總體決策和工作協同的同時,要注重選擇優質的合作方,以確保治理效果如期實現。否則,就會貽誤戰機,反受其累。

石獅市將軍山垃圾填埋場治理項目之所以能夠成功實施,與這個項目的實施方——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貢獻密不可分。作為我國生態環境產業的頭部企業和上市公司,這個工程對他們來說不算大工程,技術難度也不算很高,但項目時間緊、任務重,他們沒有一絲一毫的怠慢。此項目總負責人呂美華介紹說,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個系統工程,亟待綜合施策。

高能環境作為生態環境行業的頭部企業,在整個項目運行中確實體現了企業的綜合能力。1個月內,完成從設備選型、1950平方米抗颱風篩分車間建設、設備採購、生產、安裝、調試、試運行等一系列工作,存量垃圾正確分選率達到9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高能環境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採用好氧工藝對存量垃圾進行預處理,降低了堆體中有機物及甲烷含量,有效提高了分質篩分效率,確保了垃圾開挖過程中安全穩定。同時,提煉了存量垃圾篩分治理的關鍵技術,實現了城市礦產資源開採技術體系——存量垃圾穩定化與分質資源化技術、垃圾填埋場場地汙染消解與淨化技術的應用實踐。

正是由於黨委政府、職能部門和實施單位的正確決策、工作協同和有力執行,這一項目得到了各方肯定,取得了多重效益,為同類項目治理樹立了標杆,探索了模式,為美麗石獅的建設又增添了一抹深情的綠色。 文/習之風 鄧靈燕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天水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公示
    根據《生活生活垃圾填埋場汙染物控制標準》(GB16889-2008)汙染物排放控制要求,自2011年7月1日起,現有全部生活垃圾處理場應自行處理生活垃圾滲濾液;為保證生活垃圾填埋場的運行,徹底解決滲濾液問題,迫切需要專門配套建設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工程。  天水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工程是天水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後續工程,項目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馮家山大坪村水家溝垃圾填埋場以北。
  • 國內最大垃圾填埋場封場工程通過驗收 南通市垃圾處理中心1-6號池...
    掌上南通客戶端記者 趙衝 通訊員 陳勇 蘇翔記者日前從南通市市政和園林局獲悉,近日,總投資1.81億元,佔地面積32萬平方米的國內最大的沿江平原垃圾填埋場封場工程通過驗收,過去群蠅飛舞、臭氣燻天的垃圾填埋場變成了沿江花園式公園綠地,南通市垃圾處理中心
  • 三十年天翻地覆:曾經臭烘烘的垃圾填埋場現在養起了梅花鹿
    昔:蒼蠅沾在頭髮上還和人搶飯吃  今:填埋場像公園住著孔雀梅花鹿  1991年7月,現在的全國勞模周海燕,當年還只是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上海小姑娘。環境工程科班出生的她服從分配,被安排到老港工作。  「起初我在填埋場一期實習,當年的填埋比較粗放,填埋場像個大工地,垃圾車都是敞開式的,一邊開一邊漏,哪裡有空隙就往哪裡傾倒垃圾。」作為一名女同志,周海燕天天被臭氣包圍,與蒼蠅為伍,但她咬牙堅持了下來,在老港一待就是近30年。  周海燕記得,以前身上穿著白大褂招蒼蠅叮,白大褂變成「黑大褂」。吃飯也要狼吞虎咽,因為蒼蠅和人搶飯吃。
  • 生活垃圾填埋場全生命周期管理研討會 - 文字實錄-新華直播_新華網
    感謝湖北省對我們生活垃圾填埋場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肯定,選擇在武漢舉行這次重要的會議。過去相當一段時間裡,生活垃圾填埋是我國乃至全世界各國的主流,以及封場修護階段的填埋場為數不少的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大背景之下。今天會議的召開鄭重其事,有利於研究解決環境的問題。
  • 垃圾填埋場調查案例之La Veta填埋場
    北極星固廢網訊:填埋場概況地處美國北卡州某縣,啟用於1946年,關閉於1959年,主要接收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和焚燒垃圾等。佔地14英畝,填埋量為75 000立方碼。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該填埋場被開發為居民區。
  • 高安垃圾填埋場被打造成公園式環保教育基地!
    1月10日,在高安市坑源垃圾填埋場,該市汪家圩鄉竹山村坑源自然村村民萬堂運一邊挖著土方,一邊與記者說著坑源垃圾填埋場的「前世今生」。 也難怪萬堂運的朋友不願來。2004年10月,該市在坑源村建成垃圾填埋場,每天填埋高安城區及周邊區域生活垃圾200餘噸。
  • 三維複合排水網怎麼使用在垃圾填埋場中
    歐美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將三維複合排水網廣泛應用於垃圾填埋場中用作導排汙水液和排氣系統。隨著我國經濟現代化進程,一些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渣等環境問題成為我國的「百年大計」。我國在2016年11月將環保總局改名為生態環境部,這一重大舉動可以看出我國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同時國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伴隨著垃圾填埋場和廢渣填埋場工程越來越多,因此填埋場對三維複合排水網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成為重中之重。
  • 解析垃圾坍塌臨界值 新模型讓填埋場擴容30%
    原標題:解析垃圾坍塌臨界值 新模型讓填埋場擴容30% 「基於全球62項案例總結的這套理論模型,可讓垃圾填埋場擴容30%,有效延長其使用壽命。」在中國科協近日主辦的「科學填埋 綠色未來」科技成果科普發布會上,浙江理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張振營教授的科研項目「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穩定性分析關鍵土力學參數測試系統及應用」引起關注。 「除了回收再利用和焚燒掉的,在我國,大約60%的垃圾,是以填埋的方式被處理的。」
  • 成都最大垃圾填埋場這樣防汛……
    答案是垃圾填埋場。龍泉驛區長安垃圾填埋場現場此前,成都市水務局曾預判今年成都強對流天氣較常年偏多、偏重,極端性更強,汛期形勢不容樂觀。6月29日,紅星新聞記者跟隨成都興蓉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安垃圾填埋處置中心綜合室主任廖楊,前往了成都最大的垃圾填埋場——長安垃圾填埋場(一二期),就填埋場如何防汛進行了探訪。
  • 屯門垃圾填埋場要擴建3倍?深圳254名人大代表聯名嗆聲
    原標題:屯門垃圾填埋場要擴建3倍?深圳254名人大代表聯名嗆聲   深圳新聞網12月16日訊(記者 張玲)11月8日香港毗鄰深圳的粉嶺、打鼓嶺電子零件回收場大火,臭了半個深圳,福田、羅湖、南山、寶安等區上空飄著臭氣。此事件在過去一個月持續發酵。
  • 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範
    1.0.2 本規範適用於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工程的選址、設計、施工、驗收及作業管理;不適用於有毒有害固體廢棄物及工業固體廢棄物的填埋工程。  1.0.3 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工程除應符合本規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 任縣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設備大修工程中標公告
    項目名稱:任縣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設備大修工程項目編碼:HB20160433570003項目聯繫人:檀雪玲項目聯繫電話:0319-2657267採購人:任縣城管局採購人地址:河北省任縣採購人聯繫方式:13603199985代理機構:河北正宏工程造價諮詢有限公司
  • 大埔縣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大埔縣生活垃圾填埋場垃圾堆體遷移作業的...
    中共大埔縣委宣傳部(宣)大埔縣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大埔縣生活垃圾填埋場垃圾堆體遷移作業的通告為消除大埔縣生活垃圾填埋場安全隱患,保障生活垃圾填埋場應急加固及滲濾液處理站擴容改造工程有序、順利推進,我縣定於2020年12月16日至25日(共10天)
  • 垃圾去了哪?——湘西州治理農村垃圾的故事
    龍山縣旅遊「新寵」裡耶鎮雲頂村,村道景區處處難覓垃圾蹤跡。穿村而過的國道省道旁,過去臭氣燻天的垃圾圍已經拆除……初冬時節,走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廣袤農村,乾淨整潔的道路,別致清爽的農家,在綠山青山的掩映下,匯成了一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風景。
  • 黃山市裡石亭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場將封場、復綠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日前,黃山市發改委就該市城管執法局《關於申請黃山市裡石亭垃圾處理場封場工程項目立項的報告》及相關附件,研究後做出了批覆。批覆稱,為減少裡石亭垃圾填埋場周邊環境汙染,保護生態環境安全,消除環境隱患問題,同意黃山市裡石亭垃圾處理場封場工程立項。
  • 廟碉生態園:昔日垃圾遍野 今朝山光凝翠
    昔日的山莊頭垃圾填埋場已經華麗變身為廟碉生態園。廟碉生態園昔日荒山禿嶺,現在入眼皆是綠色。今朝蒼翠滿園7月9日下午,記者乘車來到杏花嶺區楊家峪街道河裡頭村的廟碉生態園。近幾年,隨著東山地區路網的持續建設,通往村子的道路已非常順暢,開車從勝利街五一路口出發,20多分鐘就能到達生態園的入口。
  • 「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華亭市交出綠色生態答卷
    【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華亭市交出綠色生態答卷華亭市融媒體中心「十三五」以來,華亭市通過深入開展「五大領域」專項治理行動,大打「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在生態改善方面交出了滿意答卷,基本實現了「天藍、水碧、地美」的生態環境。
  • 山東:蓬萊生活垃圾場滿眼綠色 變身「循環生態園」
    中國園林網5月18日消息:近日,筆者走進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生活垃圾處理填埋場時,一株株楊樹、柳樹迎風而立,放眼望去滿是綠色,髒亂臭的垃圾場變身成了「循環生態園」。填埋場主任王允彬向筆者介紹,填埋場總佔地面積330畝,日處理生活垃圾300噸。
  • 湖北3年內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 「零填埋」
    在垃圾處理方面,按照「宜燒則燒、焚燒為主」的原則,加快推進焚燒發電設施建設。我省將全面排查現有焚燒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管理情況,推進提標改造,進一步減少汙染物排放。根據方案,明年底前,全省所有垃圾填埋場將進行全面排查和無害化處理等級評定,原則上地級以上城市以及具備焚燒處理能力的縣市,不再新建原生垃圾(即未經任何處理的原狀態垃圾)填埋場。
  • 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封場在即 將啟動生態修復打造園林式公園
    填埋場平均垃圾埋深130米左右  大概40多層樓高  「江村溝垃圾填埋場目前日均處理生活垃圾10000噸左右,是國內日處理量最大的垃圾填埋場。」西安市固體廢棄物管理處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場長李瑞防說,於1993年4月動工建設、1994年6月正式投入運行的江村溝生活垃圾填埋場已經平穩運行25年,而李瑞防還差20多天就在這裡工作整整2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