嵖岈山:歷史角落裡的「第一人民公社」

2020-12-18 南方周末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方周末記者 李在磊/圖)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國史新記·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報導之進化地標)

從早年間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到新時期的新農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嵖岈山總能在劇烈的政治、經濟變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河南遂平縣嵖岈山鎮是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農村的一個坐標。1958年4月20日,正式成立的「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成為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也是「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肇始。

公社舊址已改造成博物館,布展在一份「包產到戶農業生產責任制合同書」原件中作結。合同書是室內唯一一件改革開放後的藏品,白紙黑字,擱在玻璃臺面的盡頭,隱約可見半截紅戳。

「代表著那個時代結束了,歷史翻開新的一頁。」2019年9月10日,博物館館長張剛如此解釋擺放這件藏品的用意。

時光荏苒,除了公社舊址牆體上的斑駁標語外,嵖岈山集體化運動的陳跡,早已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刷中湮沒無聞。

仰仗著電視劇《西遊記》(續集)曾於此地取景的名頭,如今的嵖岈山已被開發成為頗具名氣的風景勝地,當地經濟系統圍繞景區運行。自由資本喚醒了鄉村土地的活力,它們以流轉搞活的形式,重新集中在一起。

「人與土地 混合在一起」

中秋節前一場陣雨過後,氣溫驟降。遂平縣城西26公裡處嵖岈山鎮后街,一座老式辦公院落就是公社舊址,灰磚紅瓦看

相關焦點

  • 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變遷史
    50年前,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 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成立。當年,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放出了第一個小麥 「高產衛星」。第一個人民公社現狀4月17日上午9時,駐馬店市遂平縣嵖岈山鄉,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當地政府請來的專業文物建築工匠,在對公社舊址進行保護性重建。
  • 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現在成為了博物館,短時間內達到30萬人參觀
    如果把歷史比作一面鏡子的話,當人們無畏地擦亮鏡面後,這面鏡子便代表著時代的進步。反之,如果羞於打開塵封的歲月,那麼人們的未來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由於特殊原因,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一度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甚至消失在人們的日常談資中。
  • 「人民公社」始末!
    他們對消失不久的「人民公社」,應該是記憶猶新的。在我的印象裡:「人民公社」是一級政府機構,是縣的下級村(大隊)的上級;是和縣屬局平級的一個基層政府機構(屬科級);公社設書記、社長(在幹部序列中屬科級)以及武裝部、公安、稅務所、糧站等縣派出機構(或特派人員屬股級);公社直接管理村、大隊;公社幹部是吃商品糧的國家幹部。
  • 什麼是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俗稱吃大鍋飯)在社會主義國家為過往的社會制度,在中國大陸屬於一種「政社合一」組織,分為「農村人民公社」和「城市人民公社」,而以前者最為著名。農村人民公社屬於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村政治經濟制度的主要特徵,即農村計劃經濟時代。人民公社既是生產組織,也是基層政權,普遍存在的時期為1958年至1984年,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而解體,全部被鄉或鎮取代。
  • 揭秘「人民公社」始末
    他們對消失不久的「人民公社」,應該是記憶猶新的。在我的印象裡:「人民公社」是一級政府機構,是縣的下級村(大隊)的上級;是和縣屬局平級的一個基層政府機構(屬科級);公社設書記、社長(在幹部序列中屬科級)以及武裝部、公安、稅務所、糧站等縣派出機構(或特派人員屬股級);公社直接管理村、大隊;公社幹部是吃商品糧的國家幹部。
  • 河南遂平,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發源地
    人民公社,可能90後,00後不太了解,而80後,70後,尤其是60後50後對其印象最為深刻。人民公社是50年代至70年代的時代產物。至今還有華西,南街這樣的村子,繼承了公社的一些特徵和遺產。1958年,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成立。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曾經因「2.9畝小麥試驗田,畝產小麥3530斤」,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位置。
  • 周家莊: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鄉鎮,社員人均收入高達14104元
    上世紀50年代,為辦成一個既有農業合作又有工業合作的基層組織單位,「人民公社」就應運而生了。1958年7月1日,我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正式成立,由河南省委書記和工作組一起,在總結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初步制定了人民公社的一些規章制度,規定各農業社的一切生產資料和財產轉為人民公社所有,由公社統一核算、分配。
  • 花果山的取景地,原名叫「嵖岈山」,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稱!
    這座山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譽,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座山在哪裡。嵖岈山位於河南省遂平縣。這裡的山比較奇怪,有很多奇怪的山和巖石,所以被稱為嵖岈山。嵖岈山佔地140多平方公裡,景區內有許多人文自然景觀。其中有九景、九峰、九洞、九奇石。雖然知道的人很少,但不代表這個景區沒有好玩的地方。這個著名的景點有30多個旅遊景點,其中四個特點就是奇、險、奧、以及幽。
  • 記憶中國:人民公社裡的小學堂
    那時候,村子裡沒有固定的教室。後來村支書一咬牙,將人民公社辦公室讓了出來,我們才終於了一個安穩的學堂。  說是公社辦公室,其實也就三間土坯房,由於常年失修,早已破舊不堪。牆上滿是洞,最大的能鑽進半個小腦袋。窗戶也沒幾塊玻璃,颳風下雨老師就用硬紙盒、塑料堵上。夏天無所謂,冬天卻要命。北風呼嘯,寒氣逼人,教室成了一個冰窟窿。
  • 毛澤東發現人民公社出亂子:搞不好可能成災難
    「我就不願進你的幸福院」  自從毛澤東1958年8月上旬視察河北、河南、山東,並發出「還是辦人民公社好」的號召後,經過北戴河會議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人民公社化運動勢不可擋,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全國就基本實現了人民公社化。
  • 中國最後一個人民公社,村子裡的一切都是免費
    「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萬歲!」這是60年代之後一段時間之中,鞏固農村社會主義所有制和基層無產階級政權的典型口號,亦是黨的歷史上80句重要口號之一。雖是口號,但其中所呈現的人民公社制度卻是一個時代的重要特徵。
  • 中國最後一個「人民公社」:村子裡的一切都是免費,村民幸福富裕
    在我們中國的發展歷程當中,曾有過這麼一種制度,人民公社!我想對於老一輩的人們來說,都不會對這種制度所感到陌生。當時,提出"把合作社辦成一個既有農業合作,又有工業合作的基層組織單位,實際上是農業和工業相結合的人民公社"。在1958年,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也出現了。
  • 人民公社——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集體道路的偉大探索
    在建立人民公社問題上也是如此。實際上,早在毛澤東和黨中央提出辦人民公社之前,有些農村就已經在原來高級合作社基礎上辦起了各種形式的「公社」,例如河南省新鄉縣「七裡營人民公社」、遂平縣「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等。1958年夏毛澤東曾到河南、河北和山東一些地方視察,對「人民公社」的經驗給予肯定。
  • 【家鄉景點大盤點】西遊記的外景拍攝地———嵖岈山
    作者:寶寶知道 小趙趙一提起嵖岈山這名字,好像很多人都沒聽說過,沒認識老公之前我也沒有聽說過,此山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因其奇峰競秀、怪石嶙峋、風光綺麗,中央電視臺《西遊記》主要外景拍攝地就選擇了這裡,並創造了收視率高峰,嵖岈山隨之名滿天下。
  • 冬遊中原全國免票活動第一天,嵖岈山景區真的很香!
    2020年12月14日,5A級風景區嵖岈山「冬遊中原」全國免票活動第一天,即便當天不是周末,氣溫不高,但遊客熱情不減,很多遊客利用剩餘的年假,攜家帶口專程從四面八方趕來。這次免票活動,嵖岈山景區全部採取線上預約,掃碼入園的方式,廣大遊客可關注「嵖岈山風景區」的官方微信號或其他OTA渠道,按照實際入園人數,提前線上預約。沒能提前預約的遊客,嵖岈山景區專門安排了現場工作人員,進行現場引導,保證每位遊客都能夠快速入園。
  • 最後一個人民公社:存在不意味著值得推廣
    在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中國大地上仍保留著最後一個人民公社——河北晉州周家莊人民公社,在這個已有58年歷史的人民公社裡,一切勞動由隊長分配,絕大多數社員依賴集體計劃經濟生活,記工分,分口糧,集中耕作,統一分配收入,仿佛30年前中國每一個最普通鄉村一樣。
  • 我國現存唯一的人民公社,記工分、分口糧,人均收入5000多!
    歷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隨和又自尊。——餘秋雨 說起人民公社,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遙遠而且陌生。畢竟,人民公社已經被取消快四十年了。不過,在河北省石家莊附近,有一個面積為16多平方公裡的鄉鎮,這個鄉鎮,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殘留的人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