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現在成為了博物館,短時間內達到30萬人參觀

2020-12-20 落榜進士

如果把歷史比作一面鏡子的話,當人們無畏地擦亮鏡面後,這面鏡子便代表著時代的進步。反之,如果羞於打開塵封的歲月,那麼人們的未來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由於特殊原因,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一度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甚至消失在人們的日常談資中。這裡是「中央有啥咱有啥」的公社,這裡是「2.9畝小麥試驗田,畝產小麥3530斤」的示範區,這是短暫時間內達到30萬人參觀的地方,這裡就是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位於河南省遂平縣西10餘公裡處,是全國第一個農村人民公社,自此之後,全國群蜂而起將近2.6萬多個人民公社,成為當時中國的一種火熱潮流。因此,公社舊址也被確定為「共和國地標」,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被稱之為「天下第一社」。

或許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存在代表了人類發展史上某種激進的成分,或許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存在代表了人類脫離事物發展規律的盲目性,種種事實,仍然難以磨滅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閃光點。

改革開放後,人們對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評價否定大於肯定,但站在當時的歷史角度卻起到了鼓舞人心的巨大作用,街坊四鄰幹勁十足,親如家人,與人心不古的現代社會相比更加純潔溫暖。走進舊址展館,內部詳細敘述了公社誕生發展淡出歷史舞臺的過程,每個歷史節點都足以令人唏噓感嘆。

展廳內存放著老鄉們捐贈的舊式物件,當年豪氣萬丈的口號標語是碗具、布袋、吊墜的必備品,如今看來則是滿滿的時代感。

館內還典藏有身份珍貴的舊照片,偉大領袖毛主席站在谷穗間,緊緊凝視著茁壯成長的莊稼,眼神裡滿是對社會主義事業堅定的信念。

不可否認的是,儘管存在一些難以避免的錯誤,但在那個極其艱難的歲月裡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把國家的發展大目標當做自己的小目標,不計報酬為集體奉獻,為接下來中國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就這一點便值得當代人深思,為什麼物質生活富足後,人與人之間卻充滿了猜忌與懷疑呢?

從這些樸素簡單的勞作工具不難看出,當時的生產條件何其艱難,但貧窮未能磨滅人們戰鬥的決心,每一張照片中的工人農民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大概這就是祖國給予的充分信任感吧。

館內陳列的200多張人民公社歷史圖片、180多件文獻資料、176件其他珍貴文物,是後人了解那個激情澎湃的年代最直接的途徑,時至今日,我們當以感恩的心態對待前人的艱苦付出與卓越奮鬥。

除了生產勞動方面的歷史資料,館內還有當年學生們使用的教材,這些書只有薄薄的一小本,卻是人們通往知識世界的唯一橋梁,國家強則教育強,相信在2020年我國能夠順利實現教育強國的偉大夢想。

走出展館,紅磚灰牆上的白色口號格外醒目,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略顯蕭瑟的環境。時代猶如滾滾向前的河流,每一次前進都會摧毀某些落後事物,那些對人類發展有益的精華終將成為後代的精神源泉。(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相關焦點

  • 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變遷史
    50年前,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 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成立。當年,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放出了第一個小麥 「高產衛星」。公社舊址的義務看護人、花甲老人周留栓通過自身經歷,講述了他親歷的人民公社風雨歷程。回憶這段歲月,為的是警醒現在和未來。
  • 故宮年接待觀眾首破1700萬人次 成為世界參觀人數最多博物館
    每年增加百萬觀眾  據故宮博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故宮博物院年度接待觀眾人次首次突破1000萬,之後每年參觀人數都以百萬計持續增長。2012年度突破1500萬,2016年突破1600萬,到今年首次突破1700萬,不斷刷新年度參觀人數的紀錄,當之無愧是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
  • 嵖岈山:歷史角落裡的「第一人民公社」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方周末記者 李在磊/圖)(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國史新記·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報導之進化地標)從早年間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到新時期的新農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嵖岈山總能在劇烈的政治、經濟變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河南遂平縣嵖岈山鎮是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農村的一個坐標。
  • 臺灣「奇美博物館珍品鎮江展」逾15萬人次參觀
    中國臺灣網8月2日鎮江消息日前,從鎮江博物館了解到,自4月17日題為《兩地情 一家親》——藝術中的兒童形象·奇美博物館珍品展」在鎮江博物館開展以來,三個月時間已接待參觀者逾15萬人次,5-6月份與展前參觀人數上升35%,7月份進入署假後,參觀人次與展前上升50%以上。
  • 上海這個博物館,曾讓參觀的小孩做噩夢?現在成為親子遊熱門景點
    在這裡,有中國最早的博物館,那就是追溯到1868年的徐家匯博物院,是由法國天主教神父韓伯祿創立的。它後來在1933年,改名成為震旦博物院。建國之後的1956年,結合震旦博物院的基礎,還有1874年英國人創辦的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正式成立了上海自然博物館。
  • 河南遂平,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發源地
    人民公社,可能90後,00後不太了解,而80後,70後,尤其是60後50後對其印象最為深刻。人民公社是50年代至70年代的時代產物。至今還有華西,南街這樣的村子,繼承了公社的一些特徵和遺產。1958年,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成立。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曾經因「2.9畝小麥試驗田,畝產小麥3530斤」,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位置。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 每天預約人數為3萬人,額滿為止
    原標題:國家博物館將分時段實名預約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將於4月開始施行全員分時段實名預約參觀,每天預約人數為3萬人,額滿為止。目前,具體開始實施日期尚未確定。據了解,自4月起,個人觀眾需提前1-5天在「國家博物館」官方網站或微信預約。團體觀眾可提前2-7天進行預約申請。
  • 2018年羅浮宮參觀人數破世界紀錄 碧昂絲貢獻巨大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西媒稱,羅浮宮博物館2018年的參觀人數突破歷史紀錄,達到1020萬人次,比2017年增長25%,這個數字也創造了世界紀錄,迄今沒有任何其他藝術中心能夠吸引這麼多人參觀。首先2018年法國旅遊形勢明顯好轉,加上一些重磅展覽的推出,吸引了更多遊客前來參觀,例如一直持續到2019年7月份的德拉克洛瓦畫展,參觀總人數達到54萬人次。
  • 初冬唐山行(3)——參觀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
    上周,我和同事們從天津專程赴唐山參觀學習。此行的第三站是參觀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唐山地震博物館位於南湖生態風景區內的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裡,總佔地約620畝,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於2010年正式開放。博物館前廣場的西側,是原唐山機車車輛廠的鑄鋼車間,這裡保留了地震後的遺址。長長的地震紀念牆,上面刻著地震遇難者的名字。
  • 全球排名前20位的博物館名單出爐 參觀體驗被重新定義
    雖然價格較高,展覽重遊率較低,但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年輕人、家庭遊客,以及在社交媒體上有影響力的人群。◎來自聖達菲的藝術團體Meow Wolf創造的一系列氛圍奇幻裝置展,即將在丹佛和拉斯維加斯登陸,正與傳統博物館相抗衡。另一值得關注的趨勢是基於科技、數字媒體以及數據收集的定製和個性化體驗。
  • 北京地區19家博物館五一開放,超過5萬人次參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五一假期期間,北京地區19家博物館有序開放,5天假期接待觀眾總量超過5萬人次,預約總數逾6萬人次。5月1日起開放的包括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北京市文物局下屬首都博物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等11家博物館,以及中國古動物館、北京民俗博物館、北京房山雲居寺石經博物館。另外,明十三陵博物館、延慶博物館、香山革命紀念館分別於5月3日、4日、5日恢復開放。5月1日,觀眾戴著口罩參觀首日恢復開放的首都博物館。
  • 巧遊大英博物館 中國遊客的參觀建議
    這與在各大風景區內的標誌物前拍照證明到此一遊是一個道理。與此同時,更多的人希望在「蓋印章」之餘,能在有限的參觀時間裡見識到更多的寶物,更有所得。 而這兩萬多件中國歷代的稀世珍寶中,有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個未開放參觀的藏室中——也就是說,在普通遊客參觀的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33號展廳,能夠看到的長期陳列的文物僅2000餘件。
  • 必GET技能|親子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禮儀
    隨著越來越多的父母重視孩子的審美教育,帶著孩子從小就進入象徵著藝術殿堂「集結地」的博物館和美術館等坐標就成為越來越多家長選擇帶孩子進行親子美育的打卡之地。義大利羅馬梵蒂岡博物館據統計,截至2018年我國博物館總數已達到5136家,自2009年國家實行博物館免費開放以來
  • 中國最後一個人民公社,村子裡的一切都是免費
    自1958年夏季我國人民公社運動開始,並且在短時間內全國範圍農村實現了公社化。 人民公社制度的本質,便在於近乎徹底摒除私有制,將所有生產資料公有化,並且勞動過程接受組織統一指派,勞動成功亦是統一分配,包括日常生活的吃穿用度亦有組織統一提供,而人民通過勞動表現獲得工分去進行兌換等。
  • 參觀博物館 感受水都歲月積澱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我市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先後有近30萬人離開故土遷往他鄉,湧現出了許多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聽著解說員的深情講述,同學們更是讚嘆萬分。7月31日下午,市漢江科技學校組織2020年366名建檔立卡「兩後生」參觀了市博物館。
  • 「逛博物館」成為新時尚:全國平均每兩天新增一家
    記者近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截至2019年底,全國備案的博物館達到5535家,比上一年增長181家。相比於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只有21家博物館,今天的中國博物館數量增長了260多倍。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我國平均每2天新增一家博物館,達到平均25萬人擁有一家博物館。博物館的參觀人數也節節攀升,「逛博物館」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
  •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遊覽大英博物館?細數9大鎮館之寶(上)
    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公立國家博物館,從那時起就向全世界免費開放。遺憾的是,隨著「日不落帝國」的全球殖民,對各國進行文化掠奪,大量珍貴文物運抵倫敦。藏品越來越多,博物館建築也不斷擴充,藏品裝不下了,1880年就把自然歷史部分的藏品運到了南肯辛頓區(South Kensington)的新館,就是今天的自然歷史博物館,1900年又把書籍、手稿等分離組成了大英圖書館。
  • 國博攻略丨最新最全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攻略(截止到2018年底)
    自從《國家寶藏》這檔現象級的綜藝節目將一批精美、優質的文物帶入了世人的眼帘,也讓各地的博物館成為了熱門景點。而以故宮博物院為代表的「新·老九門」名單上卻沒有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名字,在視頻中甚至頻頻出現「防火防盜防國博」的彈幕……所以,這座以「國家」為名的博物館,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呢?
  • 李長春參觀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
    21日,正在澳大利亞進行正式友好訪問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來到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參觀考察。下午15時35分,李長春一行來到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博物館總經理弗勒在門廳前迎候。博物館坐落於坎培拉市格裡芬湖北岸,是澳大利亞第一個反映本國歷史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
  • 什麼是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俗稱吃大鍋飯)在社會主義國家為過往的社會制度,在中國大陸屬於一種「政社合一」組織,分為「農村人民公社」和「城市人民公社」,而以前者最為著名。農村人民公社屬於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村政治經濟制度的主要特徵,即農村計劃經濟時代。人民公社既是生產組織,也是基層政權,普遍存在的時期為1958年至1984年,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而解體,全部被鄉或鎮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