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種高品質思維模型:思維模型24

2020-10-25 悟道丶覺醒

思維模型24:墨菲定律---用於確保不要心存僥倖

有時候,我們偏偏在穿著白色褲子那一天,上班途中絆倒了。到了辦公室,我們坐在骯髒的椅子上,白色褲子的兩邊都弄髒了。下班後,旁邊一個籃球飛過來,砸在你身上,褲子前後左右都髒透了。

你可曾感覺到,一切都倒黴透了,壞事一宗接一宗,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幾乎就像電影一樣。歡迎感受到墨菲定律(Murphy’s Law):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就一定會出錯。

掉落的麵包總是塗有黃油的一面著地。穿著白色的褲子總是有汙水濺在身上。剛洗過車,就會有鳥兒在引擎蓋上拉屎。剛開始節食,你的愛人就會帶回家一個免費的芝士蛋糕。明白了吧——無論你專注於什麼,只要存在最壞的情況,最壞的情況就一定會發生。

大多數時候,人們開玩笑地提起墨菲定律的詛咒,說的是不幸的巧合,也說的是事事倒黴的感覺。這些包括:

● 墨菲定律第一推論:如果你不管,事情往往會變壞。如果你想糾正,只會加快變壞的進程。

● 墨菲定律第二推論:萬無一失的結果是不存在的。

● 墨菲常數:一件物品損壞的概率與其價值成正比。

● 墨菲定律量化版:所有事情都會同時變壞。

● 依託勒觀察(Etorre’s Observation):你排隊的那一列一定是最慢的。


你多半明白了吧。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但你在後文中會看到,墨菲定律有非常實際的應用。

墨菲定律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 1928年,魔術師亞當·舍克(Adam Shirk)寫道,在魔術表演中, 10件可能會出錯的事情,通常有9件都會出錯。大約在20年後的1949 年,美國空軍工程師愛德華·墨菲(Edward Murphy)上尉提出了墨菲定律,這個概念開始廣為人知。

愛德華·墨菲費盡心思地設計飛機,你或許可以猜到,整個過程並不順利。他歷經漫長的一系列失敗測試和設計,最終表示:「如果有兩種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這句話最終演繹成今天的版本:「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它總會發生。」隨後,這句話成為空軍工程師和設計師的警句。

最後,大家發現,空軍的安全記錄幾乎完美無瑕,是由於相信墨菲定律,而墨菲定律鼓勵大家覆核、確認和嚴格測試失效安全和冗餘。

墨菲定律的思維模型作用就在這裡。它提醒我們,一切都是可能失敗和出現失誤的。有些時候,失敗純屬巧合,是不可阻止或預測的。還有些時候,失敗來源於一系列系統性失誤,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墨菲定律會對跳傘者產生什麼影響?跳傘者需要一個主降落傘,若有備用傘就更好了,備有第三個降落傘更是明智之舉。

在世界上的失效安全、備份計劃和應變計劃背後有墨菲定律的影子。墨菲定律提醒我們,即使對某件事99%確定,還是要核查。跳傘者的降落傘失靈的機率有多大?大概是極微小的,但我敢打賭,你不會攜帶一個近期未檢查過的降落傘跳出機艙。

依賴人不是明智之舉,因為總的來說,人是粗心大意的笨蛋——這絕對包括我自己。

如果你以為一切都按計劃進行,這大概是誤解。這適用於幾乎所有人類的努力——從小孩參加數學考試,到電工修理烤箱,廚師煮龍蝦,火箭科學家發射太空船上外太空。記住墨菲定律,你就可以大幅改變對確定性的態度。

墨菲定律立足的細小裂縫是什麼呢?有什真正需要驗證/確認的呢?我的計劃(食譜、測試、任務)有哪個環節是我暗地裡希望可以矇混過關的呢?為最壞的情況制訂計劃,就像反向思考的思維模型,是致力於避免你不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把目標定在你想要的東西上。

或許你可以矇混過關,但你不應該依賴這樣的思維模式。

相關焦點

  • 建立高品質思維的30種模型
    種揭示真正智慧的思維模型。這30種思維模型通俗易懂、離我們很近、乾貨滿滿且能立即見效,包括艾森豪矩陣、多米諾骨牌、三七法則、遺憾*小化、鮑威爾法則、貝葉斯定理、黃金法則、魚骨圖、墨菲定律、奧卡姆定律、帕累託法則、
  • 30種高品質思維模型:思維模型16
    思維模型16:從結果反推原因---用於更有效地確定因果關係談到確定原因……現在,你已經學會了避免混淆相關性和因果關係的思維模型,我們會在上一個思維模型介紹的「五問法」基礎上,更深入地探究因果關係。這個方法可以很好地引導你的思維從結果反推原因,實質地追蹤問題與具體的誘因有何關係。試著觀察一個場景、一個人或其他東西,其中10個細節。然後,針對每一個細節,寫下5個可能引起這一細節的原因。努力寫下各不相同的原因,從十分切合實際到異想天開。
  • 各種思維模型匯總:24個思維模型講解和應用舉例,高效解決問題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說:一個人只需要掌握80~90個思維模型,就能夠解決90%的問題,而這些模型裡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幾個。24個思維模型很多人總是說自己一遇到事情思緒就容易混亂大部分人遇到這種問題,就是因為思維不清,應對不周。今天我通過商業和個人角度來給大家羅列,24個常用的思維模型,並且通過完整的拆解和應用舉例,幫助大家掌握這些思維模型,真正實現高效解決問題。
  • 能力提升必備的40種思維模型
    11、六頂思考帽原理:英國愛德華博士開發的一套思維訓練模型,是一種你下面思考的模型,每一個帽子代表一個清晰的主題。>14、類比思維原理:根據相同或者相似的特徵進行對比,從一類事物推倒出另一類事物操作:當你思考新玩法,可以深度將不同的領域的知識做類比,找到新靈感15、SCAMPER創新思維模型原理:由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提出,它切入改進現有產品及服務、
  • 從思維模型到多元思維模型,差的是什麼?
    掌握多元思維模型,並不等同於掌握多個思維模型。從多個思維模型到多元思維模型,還差2個關鍵思路:夠全面成體系1、全面性:有效的多元思維模型=思維廣度*思維深度因此,成甲老師提出,我們要從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雙向拓寬對問題的理解能力,發現問題的本質。2、體系性:思維模型要打造成一張網升學考試的複習階段,我發現有部分之前成績不錯的學生,突然就掉隊了。
  • 「讀書筆記」模型思維
    「模型思維課」的主講人。這堂課的學生已經超過120萬。這本書,就是這門課的精華濃縮。《模型思維》講解了24種模型,從線性回歸到隨機漫步,從博弈論到合作,涵蓋學習、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這些有趣的模型可以把任何人變成天才。印象深刻的書中觀點有:要想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你必須擁有多個模型。而且,你必須將你的經驗,無論是間接的,還是直接的,都放到構成這些模型的網格上。
  • 模型思維,其實也是複雜思維
    但是,這些看來簡單的判斷背後,這也是體現了多種模型思維——因為在那麼多模型中,你需要選取正確的信息(冰島很小或者疫情是短期衝擊)以及正確的模型(供需模型)。對比之下,國內有很多教導模型思維的書和課程,往往教一些具體的模型,其實這不是關鍵,因為任何模型的運用都有前提,如果僅僅為了模型而模型,只是學會了皮毛。
  • 多元思維模型:普通人學習知識,牛人學習思維模型
    而現在朋友和同學都對我說,你似乎有種魔力,好像能一下子就看穿事物的本質,預測很多未來的東西。只有我知道,那並不是因為我聰明,而是因為我掌握了多元思維模型,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問題而已。為此我不得不又重新梳理了一遍《窮查理寶典》的筆記,「混沌大學」與多元思維模型相關的筆記,吳伯凡關於工具箱的講解,另外各種與多元思維模型的文章也看了一大推。但仍然每個字都寫得戰戰兢兢。你為什麼需要多元思維模型?「盲人」能摸到「大象」是什麼樣子嗎?
  • 「金字塔思維模型」成功的另一種說法,掌握了多少種不同的思維模型
    殊不知,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你本身,或表演的無趣,或內容的空洞,這一切幾乎都源於一個因素:缺乏金字塔思維模型。一、什麼是金字塔思維模型呢?金字塔思維模型金字塔思維模型是指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而這個中心論點往下是論據,而每一個論據本身又是分論點,每個分論點再往下也是論據。
  • 《模型思維》—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模型思維》。本書作者是斯科特·佩奇。「模型思維課」的主講人。這堂課的學生已經超過120萬。這本書,就是這門課的精華濃縮。《模型思維》講解了24種模型,從線性回歸到隨機漫步,從博弈論到合作,涵蓋學習、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這些有趣的模型可以把任何人變成天才。
  • 從簡單思維到多元思維模型
    本文主要提供兩個引子,其一:應該如何學習思維模型;其二:在了解思維模型後,如何進行刻意練習將其轉化成自己的內容,從而形成適用個人的多元思維模型。什麼是多元思維模型「多元思維模型」這一名詞最早可追溯到查理芒格推崇的「latticework of about 100 mental models」中文意思為「心智模型的柵格」。這裡的「心智模型」即為我們今天所說的「思維模型」。
  • 學習|思維模型學習—14非sr思維模型
    那麼非sr思維模型就是非刺激反應思維模型的意思。今天我們來聊聊非sr思維模型——查理·芒格100個思維模型中的第14個,一個提醒我們思考,提醒我們任何時刻都有選擇權的思維模型。本文依然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何謂非sr思維模型、生活中的缺乏非sr思維效應、怎麼更好的應用,供參考。
  • 網絡營銷思維模型:5W1H思維模型分析法
    5W1H思維模型現如今網絡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大大增加了網民上網的時長;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調查,中國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超過27.65W1H模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考模型。5W1H分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是一種思維模型,有助於我們理清網絡營銷思路;它是1932年,美國政治學家拉斯維爾提出「5W分析法」,此後人們的不斷在現實中運用總結,逐漸形成了「5W+IH」模式思維模型。不管是企業管理還是日常審核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張立:什麼是思維模型
    在教育水平一樣的前提下,規模較小的學校或班級,能實現因材施教,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而優秀學生的比例會更高。對於一個企業,為了避免養「小白兔」,就要多招收一些好員工,從而減少壞員工的比例。我想說,以上這些觀點看起來很正確,但其實本質上都是錯誤的。多做一些開心的事,不能有效提升幸福感;縮小學校或班級規模和提升學生學習水平沒有多大關係;提高好員工的招收人數,並不能保證公司壞員工比例一直比較低。
  • 思維模型是什麼?理清事物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
    什麼是思維模型?:「思維模型是你大腦中做決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確的決策」。好的思維模型,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你更好地認識世界。8、複利效應模型——世界第九大奇蹟。9、二八定律模型——資源分配。10、PDCA模型——質量管理。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思維模型?
  • 100種分析思維模型(007號)
    今天介紹的第 007 號分析思維模型,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1. 模型介紹在統計學裡面,正態分布是一種很常見的模型,像人的壽命、血壓、考試成績、測量誤差等等,都屬於正態分布。為什么正態分布模型很常見呢?
  • 模型思維:思維模型化,變成擅長解決問題的人
    模型思維是人類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這在許多領域都可以看到。比如在棋類的世界,人們可以通過掌握棋譜而成為箇中高手;在數學的世界,人們通過公式學習數學知識;在物理學,牛頓定律以及愛因斯坦相對論,都是模型思維的結構。
  • 模型思維: 思維模型化, 變成擅長解決問題的人
    模型思維是人類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這在許多領域都可以看到。比如在棋類的世界,人們可以通過掌握棋譜而成為箇中高手;在數學的世界,人們通過公式學習數學知識;在物理學,牛頓定律以及愛因斯坦相對論,都是模型思維的結構。掌握複雜知識的最有效途徑就是掌握其中的規律所在,用規律去化解未知和解決問題。
  • 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
    18.六頂帽思維模型19.諾依曼思維模型20.三層解釋思維模型21.風險概率思維模型22.完型融合思維模型23.101010旁觀思維模型24.競爭進化思維模型25.上帝視角思維模型26.升維思維模型27.混沌與秩序思維模型28.信息傳遞思維模型
  • 有哪些「百試不爽」,提高思考深度的思維模型?
    模型的各種結構和限制雖是束縛,卻奇妙的解放我們的思考。那麼,你用過哪些屢試不爽的思維模型呢?快來這裡寫下你的故事吧~(【僅供參考】( ') 在知乎上像這類的問題有很多,「前人」種的樹有些已「亭亭如蓋矣」。那麼為什麼還要回答這個問題呢?一個原因是,「前人」們的普遍缺點是,重「模型」思考,卻沒有多少「故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