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範圍內血液膽固醇水平最高的地區,已從西方轉向東亞和東南亞

2020-12-11 前瞻網

人體血液中的高血膽固醇現象,通常被認為在富裕的西方國家更普遍。但是,在全球分布範圍內,飲食和行為因素驅動的膽固醇水平正在迅速變化。

各國都在以不同的速度使用降脂藥物。這些變化會對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的水平產生明顯影響,這對人類健康有不同的影響。但是,全球範圍內尚未報告過HDL和非HDL膽固醇水平隨時間的變化趨勢。

來自非傳染性疾病危險因素研究聯盟(Non-Communicable Disease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的研究人員們匯總了1,127項基於人群的研究,這些研究測量了1.026億18歲及以上個人的血脂,以估計1980-2018年間200個國家的平均總水平,非HDL和HDL膽固醇水平的趨勢。

從1980年-2018年,全球範圍內的總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幾乎沒有變化,但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尤其是東亞和東南亞)出現上升趨勢,而高收入國家(尤其是歐洲西北部及中歐、東歐國家)呈現下降趨勢,才導致了這種不正常的差異化「平衡」。

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最高的國家,如今已經從1980年的比利時、芬蘭、格陵蘭、冰島、挪威、瑞典、瑞士和馬爾他等西歐國家,轉移到了託克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國家。

2017年的數據顯示,非HDL高膽固醇導致全球390萬例死亡(95%可信區間,370萬-420萬例)死亡,其中一半發生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

研究人員們呼籲,要改善全世界的營養狀況並增加獲得治療的機會,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全球範圍內這一健康風險指標的整體下降。

血液膽固醇是缺血性心臟病(IHD)和缺血性中風的最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有關不同國家膽固醇水平和趨勢的一致且可比較的信息,可以幫助確定解決非最優膽固醇方面的國家取得的效果,調查差異趨勢背後的原因並確定最需要幹預的國家。

先前的一項全球分析報告了1980-2008年期間總膽固醇的趨勢,但並未分析重要的脂質成分(包括HDL和非HDL膽固醇),這對於理解與非最佳膽固醇相關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至關重要。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膽固醇的飲食和行為決定因素在全球範圍內發生了變化,其中包括全球範圍內的肥胖增加。全球酒精攝入趨勢不同,中等收入國家動物源性食物攝入量的增加,以及不同國家採用降脂藥物的情況,也都存在很大差異。

自從進行最後一次估算以來的十年中,這些變化可能會極大地影響膽固醇水平。此外,與心血管疾病有相反關聯的HDL和非HDL膽固醇對飲食和治療的反應不同,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具有不同的地理模式和趨勢。有關這些主要脂質成分的信息(以前的全球估算中未包括)對於確定優先級和選擇幹預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們匯總了1,127個基於人群的研究,這些研究以供測量了1.026億年齡在18歲或以上的人的血脂,並使用貝葉斯分層模型估算了1980-2018年的平均趨勢,涵蓋了200個國家/地區非HDL和HDL膽固醇水平。

總膽固醇的趨勢

2018年,全球以年齡為標準的女性平均總膽固醇為4.6 mmol l-1(95%可信區間,4.5-4.7),男性為4.5 mmol l-1(4.3-4.6)。全球年齡標準化的平均總膽固醇在這近40年中幾乎沒有變化,女性每10年降低0.03 mmol l-1(-0.02–0.08),而男性每10年降低0.05 mmol l-1(0.00–0.11)。所觀察到的下降的後驗概率中,真正實現血液膽固醇下降的為女性= 0.90,男性=0.98)(圖1)。

圖1:按地區劃分的1980年至2018年間以年齡為基準的平均總膽固醇的變化。a,年齡標準化的女性平均總膽固醇。 b,年齡標準化的男性平均總膽固醇。箭頭的起點表示1980年的水平,而箭頭終點表示2018年的水平。

非HDL和HDL膽固醇的趨勢

2018年,女性的全球年齡標準化平均非HDL膽固醇為3.3 mmol l-1(3.2-3.4),男性為3.3 mmol l-1(3.3-3.4);女性的全球年齡標準化平均HDL膽固醇為1.3 mmol l-1(1.2–1.3),男性為1.1 mmol l-1(1.1–1.2)。

從1980年到2018年,全球年齡標準化的平均非HDL膽固醇幾乎保持不變,女性每十年降低0.02 mmol l-1。女性的全球年齡標準化平均HDL膽固醇保持不變,而男性則略有下降(每十年降低0.02 mmol l-1,後驗概率= 0.91)。

在區域內,高收入西方國家以及中歐、東歐的非HDL膽固醇顯著下降。降幅最大的地區是西北歐(每十年> 0.3 mmol l-1;後驗概率> 0.9999)(圖2)。對此形成對照,它在東亞和東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區和美拉尼西亞有所增加。其中,東南亞地區增幅最明顯——每年增加大約0.2 mmol l-1(後驗概率> 0.9999)。

比利時、芬蘭、格陵蘭、冰島、挪威、瑞典、瑞士和馬爾他的非HDL膽固醇水平最高,1980年(女性> 4.5 mmol l-1,男性> 4.7 mmol l-1),但經歷了一些下降幅度最大。在極端情況下,比利時和冰島女性和男性的平均非HDL膽固醇每十年下降約0.45 mmol l-1或更多,從而使他們的排名從1980年非HDL膽固醇排名的前10名變為在2018年排名較靠後——在西南歐國家/地區(例如法國和義大利)之下。

增幅最大的是東亞國家(例如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例如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和寮國)。在這些國家/地區,以年齡標準化的平均非HDL膽固醇每十年增加多達0.23 mmol l-1。由於這些相反的趨勢,2018年年齡標準化的平均非HDL膽固醇水平最高的國家都在西北歐洲以外:託克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所有這些國家的平均非HDL膽固醇均在或以上4 mmol -1。

中國是1980年非HDL膽固醇平均水平最低的國家之一,但在2018年達到或超過了許多高收入西方國家的非HDL膽固醇水平。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在2018年的平均非HDL膽固醇最低,在某些國家/地區仍像1980年那樣保持低至2.6 mmol l-1。而高收入國家不僅非HDL膽固醇水平降低,而且平均HDL膽固醇水平也低於中低收入國家。

非HDL膽固醇導致的死亡

2017年,全球非IHD和缺血性中風導致的非HDL高膽固醇估計造成390萬(3.7-420萬)例死亡(圖5),佔這些原因致死的三分之一。從1990年到2017年,全球因非HDL膽固醇引起的IHD、缺血性中風而死亡的人數增加了約910,000。

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國家的此類病例從95萬減少到了48萬,而整個亞洲則出現了大量增加。特別是在東亞,非HDL膽固醇導致的死亡人數增加了兩倍多,從250,000(230,000–270,000)增加到860,000(770,000–940,000),在東南亞則增加了一倍以上。結果,到1990年,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佔非HDL高膽固醇致死人數的一半,而1990年則為四分之一。

結果表明,在過去的近40年中,全球範圍內與脂質相關的風險發生了重大變化,膽固醇的風險模式已從西北歐、北美和大洋洲高收入國家的一種獨特特徵,轉變為影響東亞和東南亞中等收入國家以及大洋洲、拉丁美洲中部國家的「亞健康」普遍狀態。對於非HDL膽固醇而言,這種轉變尤為明顯,以前在全局分析中尚未對其進行量化。

西方國家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下降始於1980年代,當時他汀類藥物被廣泛使用。這表明飲食的變化——其中尤其是飽和脂肪的替代和反式脂肪的減少,是造成這一下降的主要原因。

使用他汀類藥物的國家中減少量的一半[19,23,24]。與高收入的西方國家相比,東亞和東南亞動物源性食品、精製碳水化合物和棕櫚油的消費量則出現了顯著增加,他汀類藥物的使用仍然較低。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來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38-1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亞洲三大經濟區:東亞,南亞和東南亞,誰是亞洲經濟增長火車頭?
    過去十年,亞洲是公認的全球經濟增長火車頭。中國,越南,印度這些經濟增長明星形成一個梯隊,不斷推動著全球經濟的增長。而這三個國家分別代表著亞洲三大經濟區:東亞,南亞和東南亞,那麼三大經濟區中,誰的增長速度最快?誰才是亞洲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 "東亞和東南亞國際人道法:宣傳和實施行動"地區會議在京開幕
    6月27日,"東亞和東南亞國際人道法:宣傳和實施行動"地區會議在北京開幕。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楠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7日電(記者 吳楚 李晗)6月27日,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與中國國際人道法國家委員會共同舉辦的"東亞和東南亞國際人道法:宣傳和實施行動"地區會議在北京開幕。
  • 為什麼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方?
    當今世界的總人口已經超過77億人,以目前全世界的人口增長速度,不出5年,全球的總人口將會邁上80億總人口大關。我們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總共約為1.49億平方千米,約佔地球表面面積的30%,全球陸地可以分為七大洲,地球上的人口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極不均勻的,其中亞洲的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是世界上人口最為稠密的地方。
  • 危機幕後的東亞地區秩序分析
    這一階段內歐洲強國之間「象徵均勢的運作已開始步向終點。……純就實力一比高下變成了常規,不再是特例」。(24)美國藉此機會開始走出孤立政策,在東亞以「門戶開放」為口號攫取自身利益,同時客觀上也維持了列強之間的均衡。(25)在東亞地區,日本已正式躋身於世界強國並和歐美列強一道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此時日本儘管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了俄國,但尚不敢徹底打破諸強的均衡。
  • 自然指數:東亞和東南亞科研產出 中日韓居前三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11月14日訊 2014年11月13日,自然出版集團發布最新自然指數(Nature Index),這是一種分析全球2萬多家科研機構高質量的科研產出情況的新方法,並在《自然》雜誌增刊上對此進行分析。
  • 東亞人最勤勞,智商也很高,為什麼卻不是世界最富裕的地區?
    在東亞、東南亞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當中,日韓、中國、新加坡無一例外都是高度的辛苦,長時間苦讀、加班加點是基本操作,他們在工作學習上下的花費的精力之大,在世界領域內都是罕見的。同時,高強度的學習、工作氛圍,也造就了亞洲黃種人的智商,以及生產效率都非常之高。
  • 周晉竹:RCEP對東亞地區的三大作用
    一、東亞地區終於具備了可以抗衡北美和歐盟的制度性安排 以全球價值鏈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國際生產分工體系下,全球形成了三大主要的區域性生產網絡:一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美生產網絡,二是以德法為首的歐洲生產網絡,三是以中日韓為首的東亞生產網絡。
  • 膽固醇降得太低也不好?在這個範圍內,無需擔心
    這些年來,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急劇上升,猝死率非常高,而且根據研究表明,膽固醇與心腦血管疾病關係非常密切,除了需要藥物治療以外,還需要配合飲食鍛鍊等多種方式來幫助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但是膽固醇降得太低,可能會對身體產生影響,那麼膽固醇降得太低也不好嗎?一些人在治療疾病過程中需要服用一些降膽固醇的藥,而在檢查的時候總是發現膽固醇低於生成,只這個時候就會陷入緊張,害怕膽固醇過低會對身體產生影響,其實膽固醇水平過低的話,確實是對身體有一定影響的。
  • 論全球史與東亞文化交涉研究
    儘管現代性產生於西方,但它卻是在西方與其他異質文明的碰撞中產生的。芝加哥大學的德裔歐洲史教授蓋耶(Mi⁃chaelGeyer,1947-)和密西根大學的另一位歷史學家布萊特(CharlesBright)甚至認為,作為一種反作用力,包括中國在內的這些非西方國家,才是產生全球一體化的力量源泉,正是她們在一體化進程中讓世界逐漸融合,而世界各地區的歷史也因此同世界歷史發生了關聯。
  • 中國已是主要買家 東亞或將超西歐成俄出口關鍵地區
    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5月8日報導,俄羅斯出口中心預計,俄對這兩個地區的出口額至少會不相上下——這將主要歸功於對華原料和非原料產品出口增長。據俄羅斯出口中心統計,2018年俄商品與服務對西歐的出口額為1014億美元,對東亞為935億美元。
  • 中國與東亞:全球視野下的晚明世界
    1.變動的空間: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和東亞在中國,研究世界史或者全球史的學者,其出身和訓練往往是非中國歷史的背景;與此同時,受中國史訓練的學者很少敢於踏出中國歷史的範疇,研究非中國歷史,遑論把中國史和非中國史結合起來;更不要說用全球史的立場、角度和視野和審視中國。
  • 全球核電:北美核電發展全球第一 但東亞地區發展迅速
    從全球範圍來看,北美地區的發展最為先進,但亞洲地區的在建機組一旦完成將超過北美地區成為全球領軍地區。 全球在運核電機組數量波動上升 但裝機容量較為穩健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新建核電機組主要位於歐洲和北美地區。20世紀80年代後期起,亞洲、中東歐成為新建核電機組的主要地區。
  • 全球國家清廉指數排名:柬埔寨在東南亞墊底
    據《高棉日報》報導,監控全球貪汙腐敗問題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2月21日發布了2017年全球國家清廉指數排名,柬埔寨在180個受調查國家中,排名第161位,紐西蘭則連續兩年高居榜首。據該報告,柬埔寨的清廉指數僅為21分,是東南亞國家中排名最低的國家,在亞太地區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三。
  • 東亞峰會柬埔寨舉行 中國同東南亞國家是朋友和鄰居
    東亞系列峰會昨天在柬埔寨首都金邊開始舉行,剛剛獲連任的歐巴馬總統「御駕親徵」,這更刺激了東協有「政治化」趨向之猜測。中國總理溫家寶也蒞臨金邊,中美對東協不同的戰略期待似在默默較勁。   東亞是個多事的地方,不光是因為事多,還因為大國利益在這裡頻繁摩擦,中國崛起又不斷給以往的遊戲規則和習慣增加無形壓力。
  • 英學者研究成果惹發爭議 "IQ地圖":東亞人最聰明
    東亞人平均智商排第一     這一地圖由英國阿爾斯特大學教授理察·林恩繪製,他在《不同種族的智力差異:進化分析》一書中,將世界分為不同地區,並分別分析了每個地區人種的平均智商。     他的研究顯示,東亞人(中國人、朝鮮人、日本人)的平均智商最高,達到105。歐洲人緊接其後,平均智商為99。
  • 膽固醇越低越好?老年人血膽固醇水平太低,會增加老年痴呆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在沒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冠心病等血管危險因素的人當中,血漿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越高,老年痴呆風險越低。TC和LDL-c水平最高的一組和最低的一組相比,總的痴呆風險分別降低38%和53%。而LDL-c和阿爾茨海默病風險的關係最為密切,最高的一組和最低的一組相比,風險下降50%。
  • 擁有國王的亞洲國家盤點,東亞和東南亞總共有五個國家有「國王」
    東亞和東南亞擁有國王的國家雖然隨著工業革命以後,人類進入了現代社會,但是在不少國家還保留有國王,或者和國王性質一樣的如「女王」、「天皇」、「蘇丹」等稱謂。目前,世界上大約有27個國家擁有國王和王室,其中位於歐洲的有11個國家、位於亞洲的有12個國家、位於非洲的有3個國家、位於大洋洲的有1個國家。亞洲的12個有國王的國家中,有1個位於東亞地區、有4個位於東南亞地區、1個位於南亞地區、有6個位於西亞地區。
  • 全球軍費開支14年來首降 重心由西方轉向新興地區
    據英國媒體4月15日報導,瑞典知名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當天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年全球軍費開支同比下降0.5%,降至1.75萬億美元(10.83萬億元人民幣)。這是自1998年以來,全球軍費開支連續增長13年後首次下降。
  • 你的膽固醇在這個範圍內才正常
    你的血脂水平怎麼樣?膽固醇是否在合理範圍內?關於高血脂的這些事兒,我們聽聽邵逸夫醫院心內科的醫生怎麼說。什麼是高血脂高血脂一般是指總膽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評估高脂血症的兩個主要的指標,也是我們體檢做血脂檢測時的常規項目。大家也發現身邊血脂高的人確實不少。據統計,我國成年人血脂異常的發病率超過了25%,即每4個人中就有一位潛在的高脂血症患者。在「三高」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其實就是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