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讓他看完這本哲學探險故事就明白了

2020-09-15 可兒媽親子共讀

&34;4歲的女兒問。

&34;我解釋到。

&34;女兒問。

&34;我接著說。

&34;女兒天真地指指天花板說。

關於死亡這個話題,一般人都是很忌諱去跟孩子說的,一來不知道怎麼解釋是正確的,二來怕嚇著孩子。所以女兒說我的姥姥在天上,我也不否定,畢竟她還那麼小。況且這個世界還有好多未知的謎團,我們怎麼知道孩子說的是不是正確的呢?


記得我初中時,就開始對探究這個世界產生了興趣,上了初中學了政治以後,對於老師講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我堅定地認為我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那個時候看過一本叫做《蘇菲的世界》的小說,開始對哲學產生好奇,沒想到二十年後,中國也出了一本寫給孩子的哲學小說《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的作者是海天,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已在《百花園》等刊物發表文學作品一百餘篇。雖然他是一位&34;,卻從小喜歡文學和哲學。這本書就是寫給少年兒童的哲學啟蒙課。

這本書圍繞著一封神秘信件展開,故事的主角奇奇和他的好朋友妙妙在寫信的神秘人&34;的指引下,通過一個個探險解題的過程,逐步打開了哲學世界的大門。

哲學是什麼?

哲學是什麼?古今中外的哲學典籍浩如煙海,卻似乎很少有人專門論及這個問題。哲學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是指導人們生活的藝術和智慧;是對於人生道路的系統的反思;是美好的、有意義的生活的嚮導;是我們正不斷地行進於其上的生活道路;是愛智慧以及對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學。

哲學看起來非常的高深莫測,其實哲學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哲學是一種智慧,是對人類以及人類生活的這個世界的思考和總結。心理學最早也是隸屬於哲學。哲學要討論的問題從物質到精神層面。

我國的政治遵循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主義的哲學的思想道路,哲學思想是引領一個人、一個國家走向何處的重要指導。

為什麼要學習哲學

如果不是考試需要?你會學哲學嗎?我們以為哲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升學而學習和背誦的知識點,可《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卻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如何思考,有著何種價值觀,跟他的哲學觀關係密切。

我小時候住的地方,有一個鄰居,我當時喊&34;。她家裡有三個子女,大兒子比較有出息,當時考取了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習日語,後來留學日本,回國後擔任管理對外勞務輸出這方面的一個領導。他家裡的農村親戚幾乎全被安排去日本打工,在九幾年的時候,在日本打工非常掙錢。然後我這位&34;家裡是做生意的,代理幾個品牌電器。因為老二和老三學習都不太好,於是後來都跟著他們在做生意,自立門戶。他們一家人算是我們鄰居裡最有錢的了。最初,他們家和我們家一樣,都是普通人。可是現在,我們兩家的差距卻不是一點點。

這個事例給我的啟發就是,人的思想意識不一樣,會影響他的行為,然後行為改變後,讓他們的生活得到改變,朋友圈子得以提升,眼界更加開闊,反過來又影響他們的思想發生改變。這就是主觀意識影響客觀現實,客觀現實又影響著主觀意識。

其實我們常說的性格決定命運、思路決定出路、屁股決定腦袋等等觀點,都和哲學有關。如果我們能夠多了解一些哲學的知識,我們就能夠避免在思想上走入一些彎路,知道自己的思想行為犯了哪些錯誤。如何讓我們的思想意識發揮積極作用,改變我們的生活。

這本書為什麼要推薦給孩子看?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用探險解謎題的方式讓孩子與小主人公奇奇和妙妙一起思考,因為解謎孩子都喜歡。在這樣的情節設置下,讀者也同小主人公一樣開始思考,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了解哲學的過程。

書中的語言接近孩子,通俗易懂。全書一共有40個哲學知識點,40幅哲學主題漫畫,寓教於樂,把枯燥的哲學變得生動和具體起來。通過閱讀這本書,孩子就可以了解哲學的基本概貌了。

這本書的設計也很有特點,書的封皮展開是一幅哲學迷宮地圖。隨書還附贈了一本《哲學迷宮遊戲》測試題,把哲學的基本知識點都考了一遍。

孩子一般從初中開始會思考&34;、&34;等哲學問題,但是比較深奧的哲學著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很難理解,所以一本哲學啟蒙書,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

相關焦點

  • 孩子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讓他看完這本哲學探險故事就明白了
    那個時候看過一本叫做《蘇菲的世界》的小說,開始對哲學產生好奇,沒想到二十年後,中國也出了一本寫給孩子的哲學小說《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的作者是海天,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已在《百花園》等刊物發表文學作品一百餘篇。雖然他是一位"工科男",卻從小喜歡文學和哲學。這本書就是寫給少年兒童的哲學啟蒙課。
  • 如何讓孩子明白,先有雞還是蛋?《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來幫忙
    《小巫教你講故事》中提到,9歲左右的孩子,會突然意識到「他是他,你是你,人是會死亡的」,12-14歲的孩子,會思考事物之間的邏輯因果關係。比如人為什麼會死?問題終究會回到最初的「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些關於哲學的問題,如何講明白、好理解?一句「等你長大後,就懂了」搪塞不了,還好有書籍。
  •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良知
    有人問:你是良知導師,你說世界上什麼問題都能回答或解決,那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你怎麼回答?其實這個問題早在幾年前我在與一幫熟人閒聊時就涉及到了,有個好事者就問過我這樣的問題。我說這個問題問得好,但是這麼問有毛病,也就是說這個問題本來就是個偽命題,是有人故意混淆視聽地製造問題。
  • 40幅哲學主題漫畫+親子互動迷宮遊戲=有趣的哲學探險故事
    孩子又會問:「那我們的祖先是從哪兒來的?」「這個世界又是從哪兒來的?」,最後可能會大到「宇宙是從哪兒來的?」你看,孩子的好奇心就是這樣重,他們喜歡尋根問底,一直問到你啞口無言。這就是孩子的天性。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別的才能,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遠進步的人。
  • 40幅哲學主題漫畫+親子互動迷宮遊戲=有趣的哲學探險故事
    孩子又會問:「那我們的祖先是從哪兒來的?」「這個世界又是從哪兒來的?」,最後可能會大到「宇宙是從哪兒來的?」你看,孩子的好奇心就是這樣重,他們喜歡尋根問底,一直問到你啞口無言。這就是孩子的天性。即使像《蘇菲的世界》這樣的兒童科普哲學書,裡面理論性的知識看起來還是比較晦澀難理解。那有沒有這樣一本,輕鬆易懂的寫給孩子的哲學入門書籍呢?有,作者海天的這本《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可以說是中國版的《蘇菲的故事》。
  •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更適合中國學生的哲學智慧之旅
    引言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他們的提問:一開始,他們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後來他們問:為什麼這樣;再後來他們會問:為什麼不這樣;再再後來,他們會問:到底是什麼,到底是為什麼?其實每一個孩子的提問歷程,都是一部微縮的人類思想史。
  •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與其給出答案,不如引導孩子自己思考
    「媽媽,是先有小雞還是先有雞蛋啊?」……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問的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奧,有時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去回答。為了不打擊孩子的好奇心,我們會想盡辦法給孩子答案,但是僅僅給出答案就夠了嗎?孩子會僅僅滿足於答案嗎?不會的,他會不斷地打破砂鍋問到底。與其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不如引導他們去思考,然後自己找到答案。
  • 《給孩子們的哲學探險故事》|孩子說不想上學了,家長該怎麼做?
    如果有一天孩子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上學和生活有什麼意義,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回答? 小孩一般都喜歡玩兒遊戲,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家的孩子特別喜歡迷宮遊戲和找不同遊戲。為此還專門給娃買了迷宮遊戲書,其實鍛鍊孩子專注力,在孩子特別喜歡一個事情的時候,多讓孩子參與就可以了,真的大可不必讓孩子非要坐在椅子上看家長認為有意思的書,娃喜歡的就是最好的了。
  •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與其給出標準答案,不如讓孩子學會思考
    在目前的兒童社科書籍中,以自然、社會、人文為主題的科普書籍較多,但哲學思維的啟蒙相對較少,《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是非常值得一讀的作品,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孩子可以自行閱讀,小齡的兒童父母也可閱讀後,結合日常的生活,來對孩子進行哲學啟蒙。
  • 語言學哲學思考: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關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這是幾個世紀都在討論的問題哲學家們也各自有自己的說法今天 跟大家從語言學的角度談一談 是語言( langue )產生了不同的文化(culture)還是因為文化不同導致語言的多樣性?當然 這個結論不是意味著當你問法國人:你覺得人是在地球內部還是外部所有的法國人都回答是「內部」因為這是非常潛意識和歷史遺留的結果再比如法語英語西班牙語在表達數量時候
  • 孩子又在問「世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父母可以學著這樣回答
    寶貝又在問:小姨,你說,世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啊?面對寶貝的問題,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想起不久前看的一本書叫《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裡剛好講到這個問題。哲學在我們大人眼裡,都是枯燥無味的,哪裡還敢想去探索世界和自己。沒想到竟然有《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用通俗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和探索世界、認識自己。
  • 孩子又在問「世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父母可以學著這樣回答
    寶貝又在問:小姨,你說,世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啊?面對寶貝的問題,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想起不久前看的一本書叫《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裡剛好講到這個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其實是一個哲學層面的問題,它涉及到生命起源和世界本質,引發人們探索世界和自己。哲學在我們大人眼裡,都是枯燥無味的,哪裡還敢想去探索世界和自己。
  • 哲學與探險故事的結合,讓孩子在刺激的閱讀中掌握知識與思考能力
    拿到一本書,我總會習慣性的帶著問題去讀書,步入育兒領域之後更是如此,摒棄掉個人喜好,入手的每一本繪本、兒童讀物我都會提問:這本書講了什麼?孩子讀完之後可能的意義是什麼?抱著這樣的心態,我也能學到很多。前段時間朋友送我了一本《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我提出了問題:孩子為什麼要學哲學?這本書講了什麼?可以引申學習的內容又是什麼?
  • 學習無用論,《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告訴你,學習是第一生產力
    確實,無論是學習數學,語文,還是歷史,地理以及哲學,天文等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即將14歲的奇奇,也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上學有什麼用?你看爸爸上了幾十年學,都博士後了,還不是老出差,都沒有時間陪我們!」
  •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成人都覺得燒腦的哲學問題
    當面對孩子總是時不進的蹦出一些無釐頭的問題,是不是會不知所措呢?當面對孩子對這個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是不是不想打擊她的幻想呢?有時候孩子的問題我們根本無法回答,這個世界本就是個未知的世界。是時候該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思考一點哲學問題了。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這本《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號稱中國版的《蘇菲的世界》。
  • 解讀孩子天馬行空的腦洞問題,需要哲學的智慧
    女兒似懂非懂,但她也想不到反駁的理由,女兒崇拜地朝我點頭,我也藉機把《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送給了她:「你看完這一本書後,會比老媽還厲害。」》是海天寫給青少年的一本哲學普及讀物,他把對孩子來說晦澀難懂的哲學道理與刺激的探險結合了起來,引人入勝,讓人想一探究竟。
  • 世界上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傳說,諸葛亮赴東吳商討抗曹大計時,周瑜問諸葛亮「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諸葛亮回答:「雞蛋,雞蛋,先雞而後蛋,當然先有雞了。」周瑜不認,說這是「饒舌之言,算不得答案」。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其實是一個哲學層面的問題,它涉及到生命起源和世界本質,引發人們探索世界和自己。在很多人眼裡,哲學枯燥無味,都是些燒腦的理論。但既然哲學是在探索世界和自己,它理應是有趣的。比如《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就是用通俗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和探索世界、認識自己。
  •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本書讓你腦洞大開——家庭必備的科普書
    這是2019年全球新聞中最具影響力的內容之一。2019年12月26日被諸多媒體稱為「太陽魔戒」的日環食在中午時分上演,中國全境多地均可觀測,這一盛況在朋友圈引起熱議。每個內容短小精幹,隨拿隨看,特別適合現在的碎片化閱讀。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星空詞典》第357頁的《物種起源》和第582頁的《地球生命的統一性》做了簡單的介紹,其實萬本同源,我們都是由基本的粒子構成的。
  • 萬州龍駒鎮梧桐村蘆花雞生態養殖 雞生蛋、蛋生雞「生」出一條致富...
    兩年前,重慶市萬州區龍駒鎮梧桐村從山東省引進蘆花雞生態養殖項目,為將這一扶貧產業項目做大做強,近日,當地按照「雞生蛋、蛋生雞」的滾動發展模式對國家級汶上蘆花雞保種場西南基地進行擴建。該項目今年9月全部投產後,年產值將達到1億元左右,帶動近千戶群眾增收致富。
  • 行賄受賄:無關雞與蛋,純屬狗咬狗
    於是,衍生出來一個疑問:行賄與受賄,究竟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到底哪個應該比哪個判的重?曾有觀點認為,先有行賄後有受賄,行賄是受賄之因,行賄是腐敗的根源;更多公眾則認為,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未必先腐而後蟲生。其實,爭論行賄受賄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本身就是一個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