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解讀42:失蹤財產代管人

2020-10-10 益之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二章自然人,第三節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第四十二條:「失蹤人的財產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願意擔任財產代管人的人代管」。「代管有爭議,沒有前款規定的人,或者前款規定的人無代管能力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本條由民法通則第二十一條第一款修改而來,將其中的「關係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修改為「其他願意擔任財產代管的人」。主要考慮的是對失蹤人代管財產更多意義上是義務,對配偶、父母、子女之外的其他親屬或朋友,即使關係密切,也不應讓其承擔這樣的義務。如果關係密切的其他親屬或朋友沒有代管的意願,將其作為財產代管人,也不利於失蹤人財產的維護、管理。因此,作為失蹤財產代管人需要相關的意願。

本條規定的目的是在自然人被宣告失蹤的情況下,為失蹤人確定合適的財產代管人。

宣告失蹤制度的目的在於維護失蹤人自身的合法權益,使其不因財產無人管理而遭受損失,同時維護與失蹤人有利害關係的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使其不受失蹤人失蹤事實的影響而受到財產上的損害。另外,宣告失蹤後,自然人的民事主體資格仍然存在,失蹤人有返回的可能,並不產生婚姻、收養等人身法律關係解除和繼承開始的後果,這一點與宣告死亡不同。

因此,設立宣告失蹤制度,主要就是為失蹤人的財產設定代管人,以維護失蹤人的財產利益及利害關係人的財產利益。正是因為財產代管人的確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自然人被宣告失蹤的同時,即應為失蹤人確定財產代管人。

(1)財產代管人需要具備代管能力。

財產代管是對財產的管理,其中包括一定程度的處分,因此需要代管人具備完全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不能擔任財產代管人。

(2)可以不必指定代管人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三十條第二款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失蹤的,其監護人即為財產代管人。

同理,如果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在被宣告失蹤之前就有財產管理人,在宣告失蹤之後,原先的財產管理人一般也應直接確定為失蹤人的財產代管人。

(3)財產代管人的範圍。

財產代管人包括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願意擔任財產代管人。這裡的「其他……人」,不僅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有關組織。如失蹤人沒有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作為代管人,也沒有其他願意擔任財產代管人的個人,那麼其財產代管人可以由失蹤人所在地的有關組織,例如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民政部門代管。

(4)失蹤人的財產清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四十三條規定:「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清理下落不明人的財產,並指定案件審理期間的財產管理人。公告期滿後,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失蹤的,應當同時依照民法通則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指定失蹤人的財產代管人。」

(5)多人具有代管人資格時的處理。

當利害關係人中有多人具有代管人資格時,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為代管人,應當詢問其他人的意見,並根據有利於保護失蹤人財產的原則指定財產代管人。

(6)代管人確定的時間和方式。

代管人的確定應當在人民法院宣告失蹤的同時進行。如果人民法院僅宣告自然人失蹤而不為之確定財產代管人,則在自然人被法院宣告失蹤後,其親屬之間因財產代管人的確定發生爭議時,失蹤人的財產難以得到妥善管理,對於失蹤人財產的保護尤為不利。

有觀點認為,人民法院在失蹤人的近親屬中確定其財產代管人,可以不受列舉的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願意擔任財產代管人的順序限制,即失蹤人財產代管人的確定,應當遵循有利於失蹤人財產管理的原則。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情況下確實是按照上述順位確定代管人的。但是,當順位在前民事主體存在著主觀上不願意承擔此代管職責,或因客觀條件等因素由其作為代管人不利於失蹤財產的維護和管理。因此,本條在立法上並沒有對財產代管人資格的順位作出規定,相關民事主體是否為失蹤人適當的財產代管人,交由法官根據個案具體情況作出具體判斷。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解讀43:失蹤財產代管人權限
    第二款:「失蹤人所欠稅款、債務和應付的其他費用,由財產代管人從失蹤人的財產中支付。」第三款:「財產代管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失蹤人財產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本條是對民法通則第二十一條的修改和補充,其中第一款、第三款為新增條款。本條是關於財產代管人權限的規定。制定本條的目的是確定財產代管人的地位並以此確定其權限。
  • 《民法典》解讀44:財產代管人的變更
    第二款:「財產代管人有正當理由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變更財產代管人。」第三款:「人民法院變更財產代管人的,變更後的財產代管人有權要求原財產代管人及時移交有關財產並報告財產代管情況。」本條是關於財產代管人變更的規定。本條是新增規定,民法通則沒有關於財產代管人變更的規定。
  • 【民法典】《民法典》對宣告失蹤有什麼要求?
    《民法典》對宣告失蹤有什麼要求? 《民法典》第四十條、四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為失蹤人。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時間自其失去音訊之日起計算。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自戰爭結束之日或者有關機關確定的下落不明之日起計算。那麼什麼是利害關係人呢?
  • 《民法典》解讀45:宣告失蹤的撤銷
    第二款:「失蹤人重新出現,有權要求財產代管人及時移交有關財產並報告財產代管情況。」本條是關於撤銷宣告失蹤的規定。一、本規範的來源和制定目的本條規定來源於民法通則第二十二條,本條只是文字上作了修改,沒有實質上變化。
  • 《民法典》解讀40:宣告失蹤
    這些失蹤的自然人,其法律關係尤其是財產關係勢必處於不確定狀態。如果這種不確定狀態長期持續,將不利於失蹤人員的財產的管理和利用,也必然會損害與失蹤人有利害關係的第三人利益,最終會損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 《民法典》解讀40:宣告失蹤
    如果這種不確定狀態長期持續,將不利於失蹤人員的財產的管理和利用,也必然會損害與失蹤人有利害關係的第三人利益,最終會損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秩序的穩定。民法設立宣告失蹤制度,由公共機關宣布自然人已經失蹤的事實狀態,公布財產關係的暫時代管人,從而能夠結束失蹤人財產的無人管理及其應當履行的義務不能得到及時履行的不確定狀態,有效的保護失蹤人自己和相關利害關係人的利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
  • 【播州檢察●民法典課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40-4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籤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 每日一「典」:失蹤人口重新出現
    新幹公安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四十五條。失蹤人重新出現經申請後,法院應撤銷失蹤宣告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四十五條失蹤人重新出現,經本人或者利害關係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失蹤宣告。
  • 聊民法典61:匯總《民法典》中可以適用提存的13種情形
    (三)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與《合同法》相關條文相對照,《民法典》在這個條款裡增加了「遺產管理人」的詞語。遺產管理人,是《民法典》新增的制度。《民法典》中規定的適用提存的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匯總一下大概有10條,加上本條規定的3種情況,合計共13種情形:第三百九十條 擔保期間,擔保財產毀損、滅失或者被徵收等,擔保物權人可以就獲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優先受償。被擔保債權的履行期限未屆滿的,也可以提存該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第四百零六條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
  • 聊民法典61:匯總《民法典》中可以適用提存的13種情形
    (三)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與《合同法》相關條文相對照,《民法典》在這個條款裡增加了「遺產管理人」的詞語。遺產管理人,是《民法典》新增的制度。《民法典》中規定的適用提存的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匯總一下大概有10條,加上本條規定的3種情況,合計共13種情形:第三百九十條 擔保期間,擔保財產毀損、滅失或者被徵收等,擔保物權人可以就獲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優先受償。被擔保債權的履行期限未屆滿的,也可以提存該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宣告失蹤
    民法是公職類考試的常考內容,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宣告失蹤是民法中的一個常見考點。通常考試中會考察相關期限及起算點。所以接下來我們就對這一知識點進行學習,希望大家在學完之後就能掌握。公告期滿,失蹤事實得到確認,法院應以判決方式宣告失蹤。   三、宣告失蹤的效力   1.設立財產代管人。這是宣告失蹤所產生的主要法律後果。《民法總則》第42條規定,失蹤人的財產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願意擔任財產代管人的人代管。代管有爭議,沒有前款規定的人,或者前款規定的人無代管能力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 民法提前看!2020民法重點合集!
    還有的同學在等待老鐘的民法課程。在《民法典》頒布之後鍾老師在修改民法精講的講義,因為內容比較多,鍾老師對書稿也是精雕細刻,課程要稍微推遲幾天。原定6月10號的民法直播課程延後幾天~在鍾老師直播課程開始之前,想要提前複習民法的小夥伴可以跟著瑞瑞預習一下民法的重要知識點。
  • 稅法與民法典的千絲萬縷聯繫,我們幫您梳理好了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規範的是最基本的民事關係,而稅法所規範的是建立在各類民商事法律關係基礎之上的稅收徵納關係,兩者之間是如何保持銜接與一致的呢,一起來學習一下吧~代管人稅收責任
  • 每日一「典」:失蹤人重新出現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四十五條。失蹤人重新出現經申請後,法院應撤銷失蹤宣告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四十五條 失蹤人重新出現,經本人或者利害關係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失蹤宣告。
  • 【火速查看】《民法典》必刷199題!
    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    )136. 民法典共7編1260條,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複雜的一部法律。(    )137.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3條)|撤銷死亡宣告後財產怎麼處理
    【編者的話】為深入學習宣傳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學習、理解、記住民法典原文,我們在七一客戶端開設了「民法典·原文學堂」專欄,內設「民法典·導讀」、「民法典·天天聽」和「民法典·條文解析」等有機銜接配套的子欄目,已從2020年10月27日開始陸續推送。
  • 【微普法】《民法典》亮點及解讀(一) 《民法典》護航見義勇為,不...
    【微普法】《民法典》亮點及解讀(一) 《民法典》護航見義勇為,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2020-11-10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睢寧法院執行裁決《民法典》適用後遺產管理人選任第一案
    睢寧法院執行裁決《民法典》適用後遺產管理人選任第一案 2021-01-07 2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婚姻法解讀——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民法典》嚴厲的打擊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 《民法典婚姻家庭篇》針對轉移夫妻共同財產制裁行為,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實質性的修訂: 其一,刪除「離婚時」字眼,意味著對於轉移夫妻共同財產制裁不再限於離婚時配偶一方轉移夫妻共同財產,從而有利於保護財產利益受損一方的權益。
  • 《民法典》解讀十四:抵押權
    《民法典》第四百零三條:【動產抵押的效力】以動產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民法典》第四百零四條:【動產抵押權無追及效力】以動產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經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