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民法典61:匯總《民法典》中可以適用提存的13種情形

2021-01-08 李立律師

合夥指南| 作者:李立律師

這是李立律師博客和合夥指南公眾號第472篇文字

《聊民法典系列》是李立律師的讀民法典筆記

聊民法典61:匯總《民法典》中可以適用提存的13種情形

第五百七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

提存,指由於債權人的原因而無法向其交付合同標的物時,債務人將該標的物交給提存機關的制度。

提存,就是一種特殊情況下,履行債務給付的方式。提存後,標的物的風險責任即轉移,由債權人承擔。

一般來說,提存會產生提存費用。

注意到本條關於提存制度的適用條件是必須存在本條所列舉的情況並且因此難以履行債務。因此,從法條的文義理解來看,似乎意味著並不是所有難以履行債務的情形都可以採用提存的方式給付債務,只有法律明確規定的情形才可以適用提存。

(一)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

債權人拒絕受領債務人的履行債務,可以是基於正當理由,也可能是無正當理由。正當理由,常見的有:債務人履行債務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或者與合同的約定嚴重不符、債務人遲延履行債務而導致合同目的已經不能實現、合同已經被債權人依法解除或者依法為無效的情況、還可以是債務人違反合同的約定履行時間而提前履行債務的。另外,不可抗力等法定理由,也是正當理由。

(二)債權人下落不明;

下落不明,是一種連續失去音訊的狀態。

(三)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

與《合同法》相關條文相對照,《民法典》在這個條款裡增加了「遺產管理人」的詞語。

遺產管理人,是《民法典》新增的制度。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條的規定,繼承開始後,遺囑執行人為遺產管理人;沒有遺囑執行人的,繼承人應當及時推選遺產管理人;繼承人未推選的,由繼承人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均放棄繼承的,由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擔任遺產管理人。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七條的規定,遺產管理人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清理遺產並製作遺產清單;

(二)向繼承人報告遺產情況;

(三)採取必要措施防止遺產毀損、滅失;

(四)處理被繼承人的債權債務;

(五)按照遺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分割遺產;

(六)實施與管理遺產有關的其他必要行為。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民法典》中規定的適用提存的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匯總一下大概有10條,加上本條規定的3種情況,合計共13種情形:

第三百九十條 擔保期間,擔保財產毀損、滅失或者被徵收等,擔保物權人可以就獲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優先受償。被擔保債權的履行期限未屆滿的,也可以提存該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第四百零六條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第四百三十二條 ……質權人的行為可能使質押財產毀損、滅失的,出質人可以請求質權人將質押財產提存,或者請求提前清償債務並返還質押財產。第四百三十三條 因不可歸責於質權人的事由可能使質押財產毀損或者價值明顯減少,足以危害質權人權利的,質權人有權請求出質人提供相應的擔保;出質人不提供的,質權人可以拍賣、變賣質押財產,並與出質人協議將拍賣、變賣所得的價款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第四百四十二條 匯票、本票、支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的兌現日期或者提貨日期先於主債權到期的,質權人可以兌現或者提貨,並與出質人協議將兌現的價款或者提取的貨物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第四百四十三條 ……基金份額、股權出質後,不得轉讓,但是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除外。出質人轉讓基金份額、股權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第四百四十五條 ……應收帳款出質後,不得轉讓,但是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除外。出質人轉讓應收帳款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第五百二十九條 債權人分立、合併或者變更住所沒有通知債務人,致使履行債務發生困難的,債務人可以中止履行或者將標的物提存。第八百三十七條 收貨人不明或者收貨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貨物的,承運人依法可以提存貨物。第九百一十六條 儲存期限屆滿,存貨人或者倉單持有人不提取倉儲物的,保管人可以催告其在合理期限內提取;逾期不提取的,保管人可以提存倉儲物。標的物不適於提存或者提存費用過高的,債務人依法可以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提存所得的價款。

標的物不適於提存,指標的物不適於長期保管或者長期保管將損害價值的,比如易腐爛、變質的物品,有危險性的物品等。

提存費用過高,一般指提存費與所提存的標的的價額不成比例。

第五百七十一條 債務人將標的物或者將標的物依法拍賣、變賣所得價款交付提存部門時,提存成立。

提存成立的,視為債務人在其提存範圍內已經交付標的物。

本條是《民法典》新增條款,是對提存成立作出了規定。

需要區分2個概念:提存、提存成立。提存,僅僅意味著給付行為,不包括債權人的領受行為,所以不能視為是「交付」。而提存成立,是將標的物已經轉化成了沒有特定性的價款交付提存部門,《民法典》在此規定視為交付。

從《民法典》對現行提存制度的修改來看,改變了現行的提存制度的具體內容。

依據現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第25條的規定,「第二十五條 依照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條的規定,債務人將合同標的物或者標的物拍賣、變賣所得價款交付提存部門時,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提存成立。提存成立的,視為債務人在其提存範圍內已經履行債務。」

即依據現行的合同法司法解釋,提存成立,視為債務人在提存範圍內已經履行債務。

但是,《民法典》規定,提存成立,僅僅視為債務人在其提存範圍內已經交付標的物,而不是已經履行債務。

《民法典》的這個修改,更為合理,因為是否已經履行債務,是需要根據雙方合同的內容或債權債務的內容才能確定的,不是提存可以確認的。

第五百七十二條 標的物提存後,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遺產管理人、監護人、財產代管人。

對照《合同法》第一百零二條的條文,《民法典》增加了「遺產管理人」和「財產代管人」。這兩項制度是《民法典》新增的。財產代管人,是在宣告失蹤制度中的內容。

第五百七十三條 標的物提存後,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孳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雖然提存不具有交付的功能,但是,法律規定了在提存後標的物的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這也是提存制度的重要作用之一。

第五百七十四條 債權人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是,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到期債務的,在債權人未履行債務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提存部門根據債務人的要求應當拒絕其領取提存物。

本條的規定主要是與當事人互負債務時的法律規則相適應。根據《民法典》的規定:

第五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第五百二十六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應當先履行債務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內不行使而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後歸國家所有。但是,債權人未履行對債務人的到期債務,或者債權人向提存部門書面表示放棄領取提存物權利的,債務人負擔提存費用後有權取回提存物。

但書之前的內容,基本上沿用了《合同法》第一百零四條第2款的內容。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八條的規定,這裡規定的「五年」為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

但書內容,亦是在互負債務的情形下,對於債務人更為有利的規定。

第五百七十五條 債權人免除債務人部分或者全部債務的,債權債務部分或者全部終止,但是債務人在合理期限內拒絕的除外。

與《合同法》第一百零五條相對照,《民法典》增加了債務人對債權人免除債務的拒絕權。這是尊重民事主體的意思自由。

第五百七十六條 債權和債務同歸於一人的,債權債務終止,但是損害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合同法》第一百零六條 債權和債務同歸於一人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關於債權債務混同的規定,《民法典》在現行合同法的規定上作了細微的修改,將「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修改為「但是損害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相關焦點

  • 聊民法典61:匯總《民法典》中可以適用提存的13種情形
    民法典系列》是李立律師的讀民法典筆記聊民法典61:匯總《民法典》中可以適用提存的13種情形第五百七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提存,指由於債權人的原因而無法向其交付合同標的物時
  • 我國《民法典》中的債總規範及其適用
    該規則在《民法典》中雖無明文,然自法理觀察,應屬當然。第三,債權人向某一連帶債務人作出免除的意思表示時,應當通過意思表示的解釋探究當事人的真意,查明債權人究竟是希望消滅全部債務,還是僅免除其中一個連帶債務人的債務。只有後一種情形,才適用第520條第2款之規定。
  • 張弓長:《民法典》中的「參照適用」
    對《民法典》中的「參照適用」進行研究,既是為了回應研究轉向的需求,亦欲通過梳理和構建推動法官正確的「參照適用」。對於法官裁判技術之推動必先從審視法官對「參照適用」的認知開始,民法典中部分「參照適用」規則屬於新增規則,部分「參照適用」規則衍生於原有法律的「參照」規則,因此對於「參照適用」規則的司法現狀的梳理,僅能就民法典合稿前的參照適用規則進行梳理。
  • 民法典的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情形有哪些
    訴訟時效就是民事權利受侵害的當事人如果在法律規定的時效內不及時行使權利,一旦時效期間屆滿,債務人就可以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來進行抗辯。訴訟時效制度體現了民法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那麼民法典的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情形有哪些呢?
  • 任生林:《民法典》溯及既往的標準及適用
    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是制定《民法典》的主要目的。如果適用新法更有利於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就應適用新法。《時間效力規定》第13條:「民法典施行前,繼承人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四項和第五項規定行為之一,對該繼承人是否喪失繼承權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規定。」繼承法及其司法解釋規定: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的,喪失繼承權。
  • 聊民法典58:高院:對方違約,不是己方違反「後合同義務」理由
    >第五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債權債務終止:《民法典》將債權債務終止與「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區分了開來。《民法典》的體系是將合同法律制度置於債的法律制度之下,所以,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在概念的範疇方面小於債權債務的終止。同樣的原因,在《合同法》第九十一條所列的情形中有「合同解除」這一項,在《民法典》本條中也沒有列入,而是將合同解除放置在之後的規定之中。
  • 《民法典·物權編》亮點解讀:抵押權的追及效力
    顯然不能,原因在於《民法典》第406條第二款規定抵押權人可以請求「提前」清償債務或提存,該權利具有明顯的時間利益。如果抵押人未及時通知,不動產抵押權人未必能通過及時查詢不動產登記簿了解該不動產的權屬變動,即使出現「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情形,抵押權人也無法實現「提前」清償債務或提存請求權。
  • 我國民法典中的抵押財產轉讓
    2.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有權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而維護自己的權益。民法典規定的可以作為抵押權客體的財產不僅包括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建設用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正在建造的建築物等不動產或不動產權利,也包括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交通運輸工具等動產。
  • 最新最全《民法典》時間、期限規定匯總
    最高法院在《民法典理解與適用》中即認為,法官對於訴訟時效抗辯仍然有消極釋明的職權,對於被告關於時效的模糊說法,法官可以告知其法律含義並詢問其是否提出時效抗辯。按此,法官其實難以遵守「不得主動適用時效」的法律規定。推薦閱讀:職場人應掌握的手段(超實用)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其實法官傾向於不願意基於時效為由判決駁回原告訴請。
  • 王軼:《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的重點問題
    筆者認為,《民法典》中對合同行為的效力類型大致做了以下六種區分:一是生效的合同行為。生效的合同行為無論是在《民法典》合同編502條的第1款,還是《民法典》總則編第143條的規定中都有所涉及。它主要是指依法成立,或者滿足了合同的法定或約定特別生效條件的合同行為。二是絕對無效的合同行為。
  • 《民法典》對商品房銷售和房屋租賃的影響
    該等規定主要見於《民法典》第497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格式條款無效:(一)具有本法第一編第六章第三節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條規定的無效情形;(二)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對方主要權利;(三)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排除對方主要權利」。
  • 學習民法典 | 高聖平: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
    【民法典第二百零八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民法典第十條】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 尹志強:《民法典》公平責任的理解與適用 | 前沿
    當然必須要明確的是,公平責任的適用並非常態,否則就如同前面分析的那樣會對人們的行為自由造成極大的限制,也會對過錯責任制度造成極大的衝擊。《民法典》制定過程中,從「二審稿」開始,在公平責任中即增加了「依照法律的規定」限制,將公平責任的適用僅限於有法律規定的情形。這一修改使得本條不再是一個完全條款,而變成一個引致條款,其適用也須依附於各具體的法律規定。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八)要求侵害人賠禮道歉也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民法典》規定:"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民法典》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 婚姻自由在《民法典》中如何體現?品《民法典》中結婚制度新變化
    不管是《婚姻法》還是即將實施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其都規定了禁止結婚的情形。不同的是,《民法典》在吸收《婚姻法》禁止結婚情形時至承繼了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的情形,刪掉了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禁止性情形;言下之意,自《民法典》實施後,對於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疾病的對象,是否與其結婚,法律不再直接幹預,完全取決於當事人意願。
  • 《民法典》資本市場相關條文解讀
    編者按: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 《民法典》解讀十四:抵押權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六條:【浮動抵押】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可以將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抵押財產確定時的動產優先受償。
  • 專家解讀《民法典》
    新變化釋明實踐難題 「《民法典》吸收了司法解釋的精華,但也有其自身的特點。」清華大學教授、《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物權法課題組總負責人崔建遠指出,比如,根據《民法典》第497條,對格式條款無效的情形進行規定,雖已經告知,仍屬於不合理免除自身責任、排除對方權利的情況,這一免責條款無效。此外,還對《合同法》未考慮周全的地方,規定「但書」條款,進行兜底。
  • 民法典日日談 26 |《民法典》必將促進侵權責任的正確適用
    本文將重點分析並闡述《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和一千一百六十六條對侵權責任的一般規定所做出的修改。《民法典》中侵權責任篇下設十章,分別規定了侵權責任的一般規定、損害賠償、特殊規定、以及幾種具體責任類型。
  • 《民法典》全文修訂梳理匯總
    通過對條文的全面梳理,我們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內容詳見附表):(一)《民法典》1260個條文中,「原文保留」現行法規定的約有457個條文,佔比約為36.3%所謂原文保留,是指《民法典》條文原封不動地移植了現行法的條文,未有任何文字及標點的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