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決定從今年秋季開始,全國中小學語文全部使用部編版教材。部編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增加了大量的文言文,而對於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文言文很難。其實是學習方法沒有掌握,下面老師就先說說學習文言文首先應掌握名詞活用。這個知識點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方法,以後不斷更新其它方法,敬請關注!名詞活用不外乎兩種類型:一種是活用作動詞,一種是活用為狀語,本文擬結合具體例句從這兩個方面加以分析,一起來學吧。
一、名詞活用為動詞可以分為名詞用作一般動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和名詞的意動用法三種類型。
(一)名詞作一般動詞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可以作動詞用,在句子中充任謂語。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名詞+名詞
如果一個句子中有兩個名詞連用,這兩個名詞既不是並列關係、同位語關係,又不是偏正關係,句中也沒有其它動詞作謂語,那麼其中的一個名詞作動詞用。
2、能願動詞+名詞
能願動詞的位置是在動詞之前的,當一個名詞置於能願動詞之後,句中有沒有其它動詞時,這個名詞作動詞用。
3、名詞+補語(介詞結構)
補語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動詞之後。當一個名詞在補語之前,句中有沒有其它動詞時,這個名詞作動詞用。
4、否定副詞+名詞
否定副詞往往置於動詞之前修飾動詞的。所以緊接在否定副詞之後的名詞通常用作動詞。
5、所+名詞
特殊的指示代詞「所」的後面一般只接動詞或動賓詞組,構成名詞性的所字結構,表示……的東西、……的方式等。如果「所」字之後粘附名詞,那麼該名詞活用為動詞。
6、名詞+代詞
代詞是不受名詞修飾的,所以代詞(通常為「之」、「者」)前面的名詞往往活用為動詞。
7、 名詞用「而」跟其它謂詞性成分相連,活用為動詞
(二)名詞的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名詞也有用作使動的,是指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7、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史記·項羽本紀》)
「王我」是「使我王」,即「使我為王」。
(三)名詞用作意動詞
名詞的意動就是名詞帶上賓語,主觀上對賓語會有「感到它怎樣」或「把它看作什麼」的意思。
二、名詞作狀語
文言文中,有些名詞用在動詞的前面,對這個動詞起著直接修飾或限制作用,在句中充任狀語,名詞作狀語的用法常見有以下3種類型:
(一)表示比喻意
這是指拿用作狀語的那個名詞的動態來描繪它所修飾的那個動詞所表示的狀態,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像……一樣,像……似的。
(二)表示對待人的態度
這是把動詞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當作狀語的那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來看待,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當作……那樣」和「像對待……那樣。
(三)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憑藉的工具或動作行為使用的方法
名詞用作狀語是比較常見的文言語法現象,如何判斷一個名詞是否用作狀語呢?結合以上名詞作狀語的類型分析,我們知道,用作狀語的名詞它的位置都是置於動詞之前的。因此,一般來說,凡是置於動詞之前的名詞如果不充任句子的主語,那麼,這個名詞就活用作狀語了。
通過以上例子,名詞活用掌握了沒有?更多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持續更新,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