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製造出全新光子分子形態

2020-12-16 科學網
科學家製造出全新光子分子形態
改變了光子之間不會相互作用這一傳統觀念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25日報導,美國科學家攜手,在特定的媒介下,誘導光子依附在一起形成了分子,這種全新的物質形態不僅挑戰了光子之間不會相互作用這一傳統觀念,也有望用於量子計算機、傳統計算機以及其他領域。研究論文發表在9月27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該研究的領導者、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米哈依爾·盧金表示,人們一直認為,光子沒有質量,不會相互作用。但在我們製造的特定媒介中,光子之間發生了相互強烈的作用使得它們開始像擁有質量一樣,並依附在一起形成了分子。很久以前,我們就對這種光子依附狀態進行了理論探討,但迄今為止,一直沒有被觀察到。

 

在實驗中,科學家們首先將銣原子泵入一個空腔中,接著,使用雷射將原子云冷卻到絕對零度之上幾度,再用極微弱的雷射脈衝將單個光子射入原子云中。

 

盧金說,當光子進入原子云中,其能量會激發原子沿著其路逕行進,導致光子的速度急速下降。隨著光子通過原子云,其能量也從一個原子傳遞到另一個原子,並最終同光子離開了原子云。

 

但當盧金和同事將兩個光子射入雲中時,他們吃驚地看到,兩個光子就像一個分子一樣一起退出。盧金解釋道,這是因為裡德堡封鎖效應。在這種狀態下,當一個原子被激發時,其周圍的原子不能被激發到相同的程度,這就意味著,當兩個光子進入原子云中時,第一個光子激發一個原子,但在第二個光子激發相鄰的原子之前,其必須向前移動。結果就是,兩個光子在原子云中相互推拉,同時,它們的能量也從一個原子傳遞到另一個原子。

 

盧金說:「這是一個由原子間相互作用調控的光子間相互作用,使兩個光子像一個分子一樣,而且,當它們退出媒介時,它們更有可能一起退出媒介。儘管這種效應並不常見,但它的確有用。」

 

盧金解釋稱,首先,其可用於量子計算機內。光子被認為是最可能作為量子點攜帶量子信息的粒子,但其缺陷在於光子間不會發生相互作用。最新系統表明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不過,我們還需要改進其性能,才能製造出一套實用的量子開關或光子邏輯門。

 

盧金說,鑑於晶片製造商們目前面臨的功耗挑戰,這套系統甚至有望用於傳統計算機中。目前,包括IBM在內的多家大公司都在設法研發依靠光子路徑的系統,這樣的系統能將光信號轉變成電信號。另外,這樣的系統或許也能被用來製造複雜的完全由光製成的三維結構。(來源:科技日報 劉霞)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首枚光子神經形態晶片問世!運算速度快3個數量級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研團隊日前研製出全球首枚光子神經形態晶片,並證明其能以超快速度計算。該晶片有望開啟一個全新的光子計算產業。普林斯頓大學亞力山大·泰特團隊的新成果是利用光子解決了神經網絡電路速度受限這一難題。
  • 首枚光子神經形態晶片問世 運算速度快3個數量級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研團隊日前研製出全球首枚光子神經形態晶片,並證明其能以超快速度計算。該晶片有望開啟一個全新的光子計算產業。普林斯頓大學亞力山大·泰特團隊的新成果是利用光子解決了神經網絡電路速度受限這一難題。
  • 全新形態液體無需外力自主流動,美科學家顛覆流體力學認知
    然而,一隊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卻發明了一種全新的物質:這也是一種液體,但與傳統液體不同,它不需要泵等外力,而是依靠自身的動力,就可以沿著管線流動!這種主動流體將有可能改變現有的流體輸送格局,有助於人類建造全新形態的大型機械設備。該論文發表在 3 月 24 日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
  • 光子反衝成像:觀察分子內部的新方法
    圖片來源:網絡(mbi-berlin.de)近日,德國和瑞典科學家利用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XFEL),通過創新的「光子反衝成像」(Photon-recoil imaging)技術,研究X射線與原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過程。該方法可以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原子級的化學反應,將成為探索非線性X射線物理學的有力工具。
  • 分子計算機的運算過程是蛋白質分子與物理化學介質的相互作用過程
    分子計算機  分子計算機體積小、耗電少、運算快、存儲量大。分子計算機的運行是吸收分子晶體上以電荷形式存在的信息,並以更有效的方式進行組織排列。分子計算機的運算過程就是蛋白質分子與周圍物理化學介質的相互作用過程。
  • 創新「光子反衝成像」技術:觀察分子內部的新方法
    近日,德國和瑞典科學家利用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XFEL),通過創新的「光子反衝成像」(Photon-recoil imaging)技術,研究X射線與原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過程。該方法可以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原子級的化學反應,將成為探索非線性X射線物理學的有力工具。
  • 科學家研製出首個分子多面體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1日報導,美國紐約大學化學系、分子設計研究所和義大利米蘭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攜手製造出了首個分子多面體,這種具有突破性的結構有望讓科學家研製出新的工業產品和消費產品
  • 全新手性表徵光能準確區分鏡像分子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顧鋼)利用光是區分分子手性的最快方法,但普通光對分子手性僅能做出微弱反應。德國非線性光學和短脈衝光譜研究所(MBI)、以色列理工學院以及柏林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創建和表徵了一種全新的光,這種合成的手性光使分子的螺旋清晰可見。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的《自然·光子學》雜誌上。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樣,自然界中某些分子具有「鏡像孿生子」。儘管這些孿生分子看起來相似,但它們的某些特性可能有很大不同。
  • 英國科學家研發出納米級分子機器人,能根據指令「搭建」分子
    英國科學家研發出納米級分子機器人,能根據指令「搭建」分子 英國科學家最新開發出一種納米級分子機器人,可用微小的機械臂執行搬運分子、「搭建」其他分子等,未來有望用於藥物研發、先進位造及建設分子組裝線或分子工廠等領域
  • 科學網—新分子「派」出大本事
    中科院先導專項「功能pi—體系的分子工程」成果盤點
  • 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擴展光子計算機
    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擴展光子計算機 2020-02-04 11:47:21 來源:光明網  |  作者:劉霞 | 字號:A+ | A- 2月2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金賢敏團隊研製出一種結合集成晶片、光子概念和非馮諾依曼計算架構的光子計算機,新計算機不僅在解決某些難題方面擁有超越經典電子計算機的潛力,且物理尺度可擴展
  • 光子颶風|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光學時空渦旋
    概述近日,上海理工大學莊松林院士和顧敏院士領導下的未來光學國際實驗室納米光子學重點團隊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從理論到實驗展示了具有時空螺旋相位並攜帶光子橫向軌道角動量的新型光場,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在光通訊、光信息處理、量子光學、粒子操控
  • 科學家降低真空光速
    科學家降低真空光速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任何參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一個常數。最近,科學家成功讓光在自由空間(完美真空)中的速度降了下來。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和赫瑞瓦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在實驗中,科學家安裝了一個特殊隔層,單個光子在通過這一裝置時,形態會發生改變,且速度出現了下降。
  • 《自然》:研究人員開發出製造膠體鑽石的方法
    膠體鑽石的想法是幾十年前提出的,但是過去沒有人能夠可靠地生產出這種結構。現在,科學家們設計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使膠體可靠地自組裝成金剛石結構,從而可以廉價、可擴展地製造這種結構。該最新研究發現論文,題為:「膠體鑽石」,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論文第一作者何明昕(Mingxin He),為紐約大學的中國博士後研究人員。
  • 今日Nature:南大科學家實現光子波態與粒子態的可控量子疊加
    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嚴格的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下實現量子版本延遲選擇實驗。相關論文成果本周發表在《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在這些看似矛盾的實驗現象的驅使下,量子物理最終發展出了波粒二象性的理論框架。當時科學家們主張,光既可以是波也可以是粒子,但不會同時是波和粒子。但光的波粒二象性卻從未停止「製造麻煩」,直到現在也還在挑戰著人們對它的認知。
  • 科學家發現水的第20種形態:冰十八
    科學家們認為,正是冰十八廣泛存在於天王星、海王星的地幔中,才導致這兩顆星球的磁場異常。而且,這種形態的水在太陽系內的含量可能超過其他所有星球其他形態的水,包括地球、小行星帶等星球上的液態水和固態冰。在2019年5月8日,一篇發表自《自然》雜誌的文章指出,來自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成功在高能雷射和X射線的幫助下製造出了冰十八。
  • 泰迦奧特曼8集預告:最強魔眼怪獸來襲,泰迦黃金光子形態登場
    由於怪獸太強,最終泰迦利用沉睡在大地的力量變身,酷炫的黃金泰迦光子形態登場了。在預告內容之中,光子泰迦率先給出的一個鏡頭是頭部。這又是圓谷慣用的拍攝手法,看起來非常的不錯。黃金色的角看看起來真是有點酷炫,沒錯,這個形態就是泰迦奧特曼光子大地形態。當然我們稱之為「土豪金」或許更加接地氣,總之這個形態有點酷炫。
  • 全新的生命形態 可抵禦一切病毒
    據外媒報導,哈佛醫學院的研究者們取得了一項巨大的突破,他們再造了一種全新的生命形態。New Scientist表示,對大腸桿菌的基因組做出超過62000處修改,這種新型「超級微生物」迥異於自然界裡的生命,它可以抵抗所有已知的病毒,也將能夠製造自然中從未出現過的蛋白質。這種新微生物僅僅是開始。
  • 科學家首次合成純碳環形分子,這可能是分子級電晶體的關鍵一步
    8 月 15 日,《自然》(Nature)雜質今天刊登了一項重大科學突破:牛津大學的化學家和 IBM 的團隊一起,首次製造出了由 18 個碳原子組成的環形純碳分子,而這在過去「幾乎難以成功」,曾有無數團隊嘗試後放棄了。
  • 泰迦奧特曼光子大地形態設定解禁 借力地球之光 黃金鎧甲重1W5
    泰迦奧特曼有關光子大地形態的相關設定在近日有所公開和透露,本次的情報優先通過街機遊戲解鎖,一起來看看具體的情報吧。有點意思,不過目前沒有官方的宣傳視頻,看起來這形態還挺強的。具體設定方面身高50米,體重5W5。光子大地形態設定是藉助了陳眠與地球內部的神秘之力成功升級獲取,變身為大地天空的勇者!是地球之光和泰迦之光融為一體,泰迦變身而成的全新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