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振奮人心的數據:
2020年前11個月,美國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總值為3.65萬億元,增長6.9%,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2.6%。其中,對美國出口2.82萬億元,增長6.9%;自美國進口8233.2億元,增長7.2%。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1月,中國對外出口增長最快的是對美出口,上升46.1%,達到519.8億美元的「創紀錄水平」,中美貿易增長強勁。
這些數據說明了:經貿仍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
有專家表示,所謂「壓艙石」指的是企業之間的貿易,生產和投資上的合作以及技術層面的合作,這些是企業之間的、地方之間的,體現的是經濟行為、市場行為,不以政治力量為轉移。」
而那些所謂的「政治力量」很明顯就是指的美國一些為了自身政治私利,無視歷史潮流並且大肆鼓吹中美經濟「脫鉤」的政客,他們對中美經貿存在許多戰略誤判。
而最大的誤判是以為沒有美國,中國就活不下去了。從2018年上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美國在中國整個全球貿易中的比重下降了2.2個百分點,東協的比重上升了2個點,歐盟上升1.2個點。可以說,美國要是自以為是,只會讓其他人笑開了花。正如東協和歐盟,毫不客氣地填補了美國讓出的地盤。
而對中國來說,更是不存在沒有美國就活不下去的說法,反之,實際上美國從中國的進口中獲得了不少利好,進口創造就業,但美國不說。
以碼頭倉儲為例,2002年中遠集團的貨櫃直掛波士頓港口,裝的自然從中國進口的貨物,但來一艘貨櫃船就可以創造6000個碼頭裝卸和儲運就業工時。
其次創造零售。就美國玩具而言,2019年3月玩具零售一共就業12.97萬人,而玩具88.3%是從中國進口的。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從中國的進口創造了玩具零售業很大部分就業。
而美國政客總是選擇性「失明」,光說進口是減少就業,出口是增加就業,這樣無非是為了迎合美國國內所謂的「政治正確」。
不管美政客怎麼說,怎麼抹黑中國,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都不可替代。
首先,在人們的認知裡,仿佛提到中國勞動力就會聯繫到「廉價」,但實際上,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一直在持續上升。
另外,中國產品製造商也大幅提升了自身能力,他們的做法首先是組織和協調複雜的供應商網絡、管理庫存、對材料和部件進行質量控制,其次是開始自己生產以前由國外供應的精密關鍵部件。
例如,2009年,中國只完成了蘋果iPhone 3G手機的組裝工作,佔總材料費的3.6%。到2018年,中國為iPhone X手機製造了許多更複雜的部件,包括印刷電路板、電池組和相機模塊,這使其在材料費中所佔份額增加到了總額的25%。
這反映出中國製造業的總體趨勢。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在2005年至2015年間,中國出口產品的本國含量比例從74%上升到84%。這種能使中國製造業供應鏈增值的綜合生態系統很難在其它國家進行複製。
我們應該期望看到低端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更低成本的國家。多年來,許多中國製造商已經將勞動密集型生產業務外包給東南亞國家去做。
許多跨國公司出於類似原因也在這樣做。現在,他們可能會故作姿態,以這種撤出動作去迎合「更少依賴中國」的論調,這不過是為了預留後手以應付美國或其它國家內部可能出現的負面報導。
中國市場是龐大的,龐大到不容被人忽視,如今,資本正在流入而不是流出中國。
在第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資同比下降10.9%之後,外商直接投資在第二季度增加了8.4%,與2019年相比,2020年上半年的外商直接投資與上年同期相比僅下降了微不足道的1.3%。
從7月到10月,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又連續四個月增長,其中9月增長25%,10月增長18.4%。今年前10個月,外商直接投資較2019年增長3.9%。
關鍵在於,2019年是中國外商直接投資創紀錄的一年。因此,儘管全球疫情嚴重,中國仍有望迎來另一個創紀錄的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年。
你們現在聽到的聲音並不是那些脫鉤敘事所暗示的外國公司爭相逃離中國的踩踏聲,而是世界各地的跨國公司和中小企業蜂擁而至的推門聲。
就連近段時間不斷和中國叫板的澳大利亞,近期也釋放出了不一樣的信息。
中澳商會CEO兼執行董事 尼克·柯伊爾
中澳商會CEO尼克·柯伊爾表示,中國和澳大利亞有著非常牢固的關係,尤其是貿易方面,最近幾十年投資上的聯繫也十分密切。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水平非常高,澳大利亞排在中國對外投資的前三、四名,涉及不同的領域。在貿易方面,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大約33-34%的澳大利亞貿易流向了中國,無法想像失去中國市場會怎麼樣。
事實上,中國與幾乎所有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都在蓬勃發展。其中包括東協、歐盟和日本。2020年前11個月,中國進出口增長1.8%,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3%。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報告,中國將繼續穩步復甦,預計其2021年的GDP增速將達到8%,中國的強勁復甦將推動全球GDP在明年年底前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水平。
美國政客應當明白,儘管他們可以在中美關係中製造障礙,甚至挑撥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但是這些行徑註定是徒勞無功的。美國不可能逆轉經濟全球化這一歷史趨勢,而中國在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李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