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被證實:語言暴力很傷孩子大腦,幾個心理創傷可能伴隨一輩子

2020-08-10 母嬰參考

大腦一旦遭受「創傷」,智力自然跟著受損,且傷害程度不可逆。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近日,在網絡看到一段一個孩子的內心獨白:父母總是因為很小的事情惡狠狠地罵我,感覺自己要被逼瘋了,跟母親交流無果後,她就完全覺得問題出在我身上,真的很崩潰,無數次有過自殺的念頭,他們永遠不知道一句脫口而出的話,對我造成的傷害有多大……

看到這裡,幸孕姐的心咯噔跳了一下,語言暴力在中國家庭裡隨處可見,可是諸多父母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孩子不聽話,只是罵一下又如何,何必小題大做?其實,難聽的話正如一支只「無形的箭」,不知多少次射傷了孩子們脆弱不堪的心。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語言暴力的最可怕之處在於殺人不見血,事後想要彌補都不知傷口在何處。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信賴、最依靠的人,試想一下,如果長期被最愛的人辱罵、責備、冷嘲熱諷,你將會有多受傷?這樣做只會把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脫口而出的無意識話語,一字一句都在傷人。

印象裡有一部比較深刻的電影《新警察故事》,吳彥祖扮演的阿祖,從小被父親非打即罵——「你這個廢w」「你為什麼要活著,不如死了算了……」正是因為童年遭受的語言暴力,讓他變成一個具有嚴重暴力傾向、性格扭曲的「壞人」。

心理專家稱,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創傷基本上都源於童年,更多的是源於父母和不和諧的親子關係,長期生活在父母語言暴力的環境中,將帶給孩子偌大的傷害,其中,最嚴重的的大腦,其次是身心健康。

常被父母吼,腦子會變笨

這種說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科學依據。

哈佛大學一教授曾對童年長期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年輕人進行研究分析,經腦部核磁共振掃描發現,他們大腦的前額葉區與韋尼克區(大腦聽覺中樞和視覺性語言中樞,是神經心理學的學術名詞)之間的連接明顯減少,而兩者的連接越少,人越容易出現智力降低、認知遲緩、感覺遲鈍以及語言和記憶能力發展緩慢等問題。

因為人腦前額葉分布著廣泛的神經,是與智力密切相關的重要腦區,它控制人的聰明程度等,具有記憶、判斷、分析、思考等功能,直接決定人的思維活動和行為表現。

隨後,該教授又發現,長期被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其腦內海馬體(記憶形成的關鍵腦區)和胼胝體(連接左右腦的神經纖維束)的體積會縮減,進而導致孩子的記憶力下降,左右腦開發不完全,智力自然跟著受到影響。

有的父母認為因一時激動說出的難聽話,可以用甜言蜜語抵消,其實不然,一旦大腦受到損傷,這種傷害是不可逆的。

除了智商受到影響,其次,便是性格和身心健康。

語言暴力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心理創傷?

1、容易自卑

「你怎麼這麼笨?」「就你這樣的,長大了也沒出息」「你到底行不行啊……」父母的一次次否定、指責和批判,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不斷放大自身的缺點,甚至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做事沒有動力,變得越來越自卑。

2、容易行為叛逆

有的孩子可能因為父母的不斷語言暴力變得自卑怯弱,而有的孩子則會反擊,性格變得暴躁易怒,內心充滿仇恨,為了發洩自身的不滿,不受情緒控制地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可能害人又害己。

3、變得抑鬱消極

父母一句接一句的嘲笑和謾罵,轉化成為一種心理暗示,不斷在揭露孩子的傷疤,當他們陷入自我否定、懷疑的消極情緒中,會變得愈發抑鬱,如果長期得不到釋放,孩子可能出現自閉、抑鬱症、狂躁症等心理疾病。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暴力看似無形,實如刀刃鋒利無比,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惡語相向,比你打他更具有殺傷力,因為最親近人的言語攻擊,如同最強的心理暗示,會在幼兒心裡留下深深的烙印。

相關焦點

  • 常被父母打擊貶低的孩子,將來會變成啥樣?有個創傷可能伴隨一生
    1、腦子變笨美國兒科協會通過研究後發現,父母打壓、貶低等方式,容易刺激孩子的大腦分泌出很多的應激激素水平,導致大腦結構發生一定變化,甚至可能影響其智力的發育。3、心理上容易出現創傷父母經常打壓、貶低孩子,容易讓最初階段建立的安全感、信任感,在一次次這樣的行為後,慢慢被毀滅,會從最初階段的懷疑變成肯定,從而變得不相信、害怕、遠離爸爸媽媽,並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 心理學家阿德勒完全否定心理創傷,還存在有語言暴力之說嗎
    惡劣的兇狠的沒有善意的語言,傷害的是肉眼看不見的心靈。這種語言暴力對心靈的傷害,有時候比對肉體的傷害還更深刻久遠,更能摧毀一個人的心智,也更容易讓人一輩子耿耿於懷,甚至會付出代價也要報復雪恥除恨。現實生活中,幾乎人人都或多或少遭受過語言暴力的「無情襲擊」而留下心理陰影。
  • 哈佛大學博士:語言暴力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媽媽別罵孩子了
    小韓就心軟了,問孩子想吃什麼,趕緊的給孩子做飯,給孩子榨愛喝的橙汁。小韓就是這樣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媽媽。而小韓的刀子嘴背後其實隱藏著對孩子的語言暴力,很多時候語言暴力對一個人能夠帶來很大的傷害,萬不可小覷語言暴力的殺傷力。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結構,辱罵孩子有著3大影響
    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會時常出現語言不當的問題,對父母來說,對孩子的幾句斥責、辱罵,可能是由於一時之氣或者是口不擇言,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對孩子來說,這就是語言暴力.
  • 家長常說的幾句話,可能對孩子造成「語言暴力」,別傷了娃不自知
    語言暴力即是指通過不講邏輯的語言霸權形式,孤立或剝奪他人的某種權利,造成傷害的行為,屬於精神暴力的範疇。通俗一點來說,就是通過嘲笑、謾罵、詆毀等歧視性語言,通過口頭形式給他人帶來精神、心理上損害的行為。
  • 哈佛醫學院:語言暴力改變大腦結構!你的滿目猙獰害孩子懦弱自卑
    科學研究證明,吼孩子的行為大部分是遺傳導致 很多家長之所以無法管控住自己的情緒,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往往這種家長在童年也遭遇過類似的經歷,經常被父母吼叫,被打擊,被嘲諷,出現了心理創傷,所以即便知道這樣不好,但也很難改變這種遺留下來的管教方式,會不自主的見這種行為投射到孩子身上。
  • 哈佛醫學博士研究: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結構!別讓「打擊式教育」摧毀孩子!
    多少孩子,就是這樣,被父母從小打擊到大。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卻不曾想:語言暴力對於孩子來說,雖然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還特別驚人。
  • 語言暴力,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能將天使變成惡魔
    語言具有催眠性,所謂「人言可畏,眾口鑠金」,別人的「假話」足以亂了「真我」;其次具有隱蔽性,就像一枚裹了糖衣的炮彈,令人防不勝防;另外還具有持久性,一旦形成心理上的創傷,可能要花上數倍時間療愈。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的肉體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理上留下永不消逝的陰影和無法癒合的創傷,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這便是語言暴力。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於精神傷害的範疇。
  • 婚姻裡的「語言暴力」,是一把間接謀殺的刀
    講述人 趙女士丨關鍵詞 語言暴力《故事來源粉絲分享,已授權》▼情緒傷痛和身體傷痛的腦迴路是相同的 ,根據密西根大學的伊森·克羅斯博士的一項實驗: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 對孩子的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誅心
    多少孩子是這樣,被父母從小打擊到大。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誅心,傷害指數驚人。語言暴力怎麼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身體呢?以下兩項研究,可能會讓你對語言暴力的傷害有新的認知。
  • 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語言暴力,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家庭教育中有一本書值得一讀《非暴力語言》,其作者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道:「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這種情況在與我們最親近的人相處時,時常發生。
  • 學點知識 | 心理創傷是什麼?
    提到心理創傷,我們就會想到戰爭,洪水,地震、火災及空難等等,其實心理創傷遠遠不只是這些強大的事件。還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長期經歷到的忽視、情緒虐待、軀體虐待或者暴力,都有可能讓心理創傷形成。在臨床上可能有的症狀為:侵入性思緒(不去想,卻一直出現)負面情緒惡夢對生活的興趣減低創傷片段的回想孤立對類似創傷情境的心理反應對類似創傷情境有生理反應焦躁或攻擊性強想不起來創傷細節冒險或破壞性的行為迴避創傷所引發的情緒警覺度過高
  • 傷害孩子於無形,這八類語言暴力,可能每天都在你家上演
    語言暴力一般是指使用嘲笑、侮辱、歧視、蔑視、恐嚇等不文明不道德的口頭或書面詞彙,甚至使用造謠中傷誹謗詆毀流言蜚語人身攻擊等手段,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受痛苦或傷害的語言現象。家庭裡的語言暴力的傷害,因為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很多家長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我們在如此的傷害中長大,又無意識地把這種傷害傳遞到孩子身上。
  • 「媽媽,求你別再罵我了」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結構
    讓孩子過早接受語言暴力、承受壓力,不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還會讓孩子變得過于謹慎、膽怯……而且,這樣的影響,對於孩子來說,是終身不可逆的。海報的製作人,把每一句話深深刻在了孩子身上,就像傷疤一樣。希望警示家長,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嚴重傷害。但仍有不少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只是譁眾取寵罷了。語言暴力怎麼可能傷害到孩子身體呢?但以下兩項研究,可能會讓你對語言暴力的傷害有新的認知。
  • 語言暴力傷害有多大?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手機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根據密西根大學的伊森·克羅斯博士的一項實驗: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也就是說,當父母辱罵自己孩子的時候,孩子情緒上遭受到的創傷,和身體受到傷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 「家長別罵孩子了」,哈佛博士: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比打還嚴重
    哈佛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暴力的不可取,很少對孩子進行身體上的懲罰。然而另外一種暴力卻正在悄然席捲我們的生活,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時,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用語言暴力對孩子進行打擊。
  • 愛孩子,父母請不要使用「語言暴力」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相信不少家長都對孩子使用過「語言暴力」,但是可能你還沒有意識到,這些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可能比棍棒式教育還要可怕!,因為孩子不能反駁父母的教訓,長此以往地發展,容易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導致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沒信心、懦弱、甚至模仿家長對他人使用語言暴力等,這種傷害一般都是隱藏的,甚至連孩子自己都不知道,等孩子長大之後就可能會爆發。
  • 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而低齡語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況下,語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關係,受害者通常缺乏自衛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語言暴力就屬於這一類。
  • 舒淇自曝童年被虐待:暴力語言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語言暴力有可能會變成一把兇器。」因為身體上的傷痕會被治癒,而內心的傷痕卻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其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手機,不是遊戲,而是來自父母的「語言暴力」。事情發生後,引發了巨大的討論,沒有人知道男生在跳橋之前經歷過什麼,可能是經歷過無數次父母的責罵,可能是一直以來的無助,只是恰好在這一刻,母親的責罵,摧毀了他所有的心理防線。
  • 語言暴力,三思而行!父母的口出惡言是孩子永遠的傷
    ,所以很多時候家長的語言暴力對於孩子來說是無法消化的存在。1、喪失自信心 家長的語言暴力首當其衝將會影響孩子自信心,在家長的不斷打擊和否定之下,孩子很難形成自信的性格。將會不斷的懷疑自我,否定自我,認為自己如同父母所說的一樣一無是處。這些自我懷疑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導致孩子無法擁有自信的品格,自然也就不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