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一旦遭受「創傷」,智力自然跟著受損,且傷害程度不可逆。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近日,在網絡看到一段一個孩子的內心獨白:父母總是因為很小的事情惡狠狠地罵我,感覺自己要被逼瘋了,跟母親交流無果後,她就完全覺得問題出在我身上,真的很崩潰,無數次有過自殺的念頭,他們永遠不知道一句脫口而出的話,對我造成的傷害有多大……
看到這裡,幸孕姐的心咯噔跳了一下,語言暴力在中國家庭裡隨處可見,可是諸多父母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孩子不聽話,只是罵一下又如何,何必小題大做?其實,難聽的話正如一支只「無形的箭」,不知多少次射傷了孩子們脆弱不堪的心。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語言暴力的最可怕之處在於殺人不見血,事後想要彌補都不知傷口在何處。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信賴、最依靠的人,試想一下,如果長期被最愛的人辱罵、責備、冷嘲熱諷,你將會有多受傷?這樣做只會把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脫口而出的無意識話語,一字一句都在傷人。
印象裡有一部比較深刻的電影《新警察故事》,吳彥祖扮演的阿祖,從小被父親非打即罵——「你這個廢w」「你為什麼要活著,不如死了算了……」正是因為童年遭受的語言暴力,讓他變成一個具有嚴重暴力傾向、性格扭曲的「壞人」。
心理專家稱,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創傷基本上都源於童年,更多的是源於父母和不和諧的親子關係,長期生活在父母語言暴力的環境中,將帶給孩子偌大的傷害,其中,最嚴重的的大腦,其次是身心健康。
這種說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科學依據。
哈佛大學一教授曾對童年長期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年輕人進行研究分析,經腦部核磁共振掃描發現,他們大腦的前額葉區與韋尼克區(大腦聽覺中樞和視覺性語言中樞,是神經心理學的學術名詞)之間的連接明顯減少,而兩者的連接越少,人越容易出現智力降低、認知遲緩、感覺遲鈍以及語言和記憶能力發展緩慢等問題。
因為人腦前額葉分布著廣泛的神經,是與智力密切相關的重要腦區,它控制人的聰明程度等,具有記憶、判斷、分析、思考等功能,直接決定人的思維活動和行為表現。
隨後,該教授又發現,長期被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其腦內海馬體(記憶形成的關鍵腦區)和胼胝體(連接左右腦的神經纖維束)的體積會縮減,進而導致孩子的記憶力下降,左右腦開發不完全,智力自然跟著受到影響。
有的父母認為因一時激動說出的難聽話,可以用甜言蜜語抵消,其實不然,一旦大腦受到損傷,這種傷害是不可逆的。
除了智商受到影響,其次,便是性格和身心健康。
1、容易自卑
「你怎麼這麼笨?」「就你這樣的,長大了也沒出息」「你到底行不行啊……」父母的一次次否定、指責和批判,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不斷放大自身的缺點,甚至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做事沒有動力,變得越來越自卑。
2、容易行為叛逆
有的孩子可能因為父母的不斷語言暴力變得自卑怯弱,而有的孩子則會反擊,性格變得暴躁易怒,內心充滿仇恨,為了發洩自身的不滿,不受情緒控制地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可能害人又害己。
3、變得抑鬱消極
父母一句接一句的嘲笑和謾罵,轉化成為一種心理暗示,不斷在揭露孩子的傷疤,當他們陷入自我否定、懷疑的消極情緒中,會變得愈發抑鬱,如果長期得不到釋放,孩子可能出現自閉、抑鬱症、狂躁症等心理疾病。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暴力看似無形,實如刀刃鋒利無比,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惡語相向,比你打他更具有殺傷力,因為最親近人的言語攻擊,如同最強的心理暗示,會在幼兒心裡留下深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