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別罵孩子了」,哈佛博士: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比打還嚴重

2020-11-20 逗兒媽媽

哈佛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暴力的不可取,很少對孩子進行身體上的懲罰。然而另外一種暴力卻正在悄然席捲我們的生活,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時,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用語言暴力對孩子進行打擊。殊不知,語言暴力比身體暴力更加可怕,對孩子的影響也更為嚴重。

李女士是一名6歲女孩的媽媽,在她看來,自家孩子的性格有些張揚,仿佛是一隻驕傲的孔雀,給點陽光就會燦爛。所以她經常有意地在生活中打擊孩子,即便孩子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只要不是滿分,就沒辦法得到媽媽的誇獎,反而還會受到責罵。要求孩子必須反省自己哪裡做得不好,下次進行改正。

在李女士的這種教育方式下,女兒變得越來越自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性格也慢慢變得膽小懦弱,在與人交流的時候總是畏首畏尾。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與李女士想法相似的家長,他們覺得孩子缺少自制力,所以在孩子志得意滿的時候,家長需要給予打擊,讓孩子學會謙虛。當孩子遭受失敗的時候,更加要用刺激孩子的方式讓孩子知恥而後勇,努力變得更加優秀。事實上,這種教育方式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語言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比打孩子更加嚴重。

哈佛博士: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比打還嚴重

1、情緒上受到嚴重創傷。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研究,在人體的大腦反應區域當中,情緒傷痛和身體傷痛的反應區域是相同。也就是說,一個孩子遭受語言暴力和身體上受到家長的懲罰,所帶來的疼痛感其實是相差無幾的。

家長的語言暴力同樣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創傷,導致各種負面情緒的積壓,最終會演變成心理問題,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

2、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的結構。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若他們總生活在苛責、匱乏的環境中,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會發育成「求存模式」的結構,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所以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意識到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嚴重危害。不要用苛責的態度對待孩子,避免孩子開啟求存模式。否則一旦形成自卑的人格,將會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很難取得成績。

3、降低孩子的自我認知。

由於幼兒沒有明確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所以家長的評價往往是孩子形成自我認知的主要來源。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將會導致孩子降低自我認知,認為自己正是如同父母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孩子無法從父母那裡得到肯定,也就沒有辦法形成自信積極的性格,產生自我懷疑。

父母想讓孩子變得優秀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督促孩子不斷的進步,並不是只有語言打擊這一種方式。家長可以在親子教育中採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與孩子達成有效順暢的溝通,讓孩子理解家長的教育意圖,認同家長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的成為優秀的人。

家長在育兒中如何巧用非暴力溝通

1、不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首先家長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不要草率地通過自己的武斷,輕易地給孩子貼上標籤。尤其是負面的標籤,將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我們應該理智的去看待孩子的不當行為,給予一定的包容,陪同孩子一起尋找背後的原因。從根本上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才能夠讓孩子從不斷的進步當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2、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

當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需要注意提出要求的方式一定要具體和明確。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家長說得過於籠統,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的理解偏差,親子雙方造成一定的誤會,因此影響教育的效率。家長採取清晰明確的溝通態度,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到家長的要求,才能夠更好地去接受家長的教育。

3、學會蹲下身子感受。

親子雙方由於年齡和經歷的影響,出現代溝是必然的現象。尤其是幼兒對於身邊世界缺少足夠的認知,很多想法還處於比較幼稚的時期。家長需要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學會蹲下身子,去感受孩子的內心想法,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這樣才能夠在心理上與孩子達成真正的共鳴,走進孩子的內心。

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絲毫不遜色於身體上的毆打,甚至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家長在親子教育中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態度,以溫柔和理智的情緒去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親子雙方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才能共同成長,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今日互動話題:您是否通過語言暴力傷害過孩子呢?你了解非暴力溝通的意義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本文由逗兒媽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博士:語言暴力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媽媽別罵孩子了
    小韓就心軟了,問孩子想吃什麼,趕緊的給孩子做飯,給孩子榨愛喝的橙汁。小韓就是這樣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媽媽。而小韓的刀子嘴背後其實隱藏著對孩子的語言暴力,很多時候語言暴力對一個人能夠帶來很大的傷害,萬不可小覷語言暴力的殺傷力。
  • 家長的語言暴力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和傷害?
    被家長罵得一頭霧水,可能孩子還不自知,因為TA並不知道自己真正錯在哪裡,或者自己真的錯了嗎.....那麼家長的語言暴力對孩子到底有什麼傷害呢?是越罵越成才嗎?每次父親看孩子做得不好時就會打罵,而母親勸說也沒用,孩子的爸爸就認為孩子的媽媽是處於袒護,他就會更加的打孩子,為此他們幾乎天天吵架。久而久之,這個孩子的抽動症更加嚴重了,以至於在學校,只要老師批評這個孩子,他就會抽動,老師也認為這個孩子態度不端正,更嚴厲地批評教育他。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結構,辱罵孩子有著3大影響
    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還對孩子產生著深遠持久的負面影響。哈佛的醫學博士通過研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父母辱罵孩子不僅會對孩子現階段的成長不利,還存在著潛在、深遠的消極影響,甚至能夠改變孩子的大腦構造。1、家長對孩子的惡言惡語,讓孩子受盡折磨很多家長在孩子犯了錯或者成績下降的時候,會說一些批評的話,這是正常的,但是批評的話一旦超出限度,那就成為了語言暴力.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結構,對孩子影響巨大
    讓孩子過早接受語言暴力、承受壓力,不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還會讓孩子變得過于謹慎、膽怯……而且,這樣的影響,對於孩子來說,是終身不可逆的。然後,無數的夫妻共同經歷過愛情,經歷過貧賤,經歷過奮鬥,但最後卻毀在了語言暴力上。父母和孩子之間更是如此。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其實,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愛自己的孩子的,但他們卻常常在不經意間對孩子使用了語言暴力。家長望子成龍,孩子的行為卻無法達到父母的期待,家長情急之下,可能就會「隨口」說孩子「怎麼那麼笨」、「做題怎麼不動動腦子」。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家長隨口的一句貶低、嘲笑孩子的話,卻能夠對孩子的內心產生強烈的顫動?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這樣的話你跟孩子說過嗎?家長們以為打孩子才會傷害孩子,卻不知語言上的傷害,同樣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語言暴力對孩子會有哪些影響?一起走進今天的《成長的煩惱》。 首先,家長謾罵孩子、甚至嚴重的出言不遜,冷嘲熱諷,這都是語言暴力;其次,像「你上一邊去,別在我身邊待著」這種拒絕孩子的語言,其實也是語言暴力。
  • 哈佛醫學博士研究: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結構!別讓「打擊式教育」摧毀孩子!
    ……類似這樣的「打擊式教育」,在絕大部分家長的觀念裡,是正常的,是無可指責的。甚至壓根就沒有意識到,語言,也能成為一種暴力。多少孩子,就是這樣,被父母從小打擊到大。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卻不曾想:語言暴力對於孩子來說,雖然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還特別驚人。
  • 你還在「辱罵孩子」?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
    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結構你還在辱罵孩子嗎?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語言暴力最容易影響大腦負責傳遞動機、認知信息、管理情緒、思考和決策的區域。孩子的大腦還未完全發育,如果總是處在被苛責的狀態下,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會轉變為"求存模式"的結構,漸漸地變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不止會傷害感情,也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
    很多父母自認為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正確的,沒有用任何暴力的方式去對待孩子。但語言暴力往往被家長忽視了:你幾句一時過激的批評與辱罵,可能孩子一生的陰影都揮之不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可以理解,但無論如何,請你記得像語言暴力這種打壓式的教育是不可取的。
  • 心理學踢貓效應:父母不要對孩子語言暴力了,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導讀:心理學踢貓效應:父母不要對孩子語言暴力了,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心理學踢貓效應:父母不要對孩子語言暴力了,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做父母的必須知道!
    還沒來得及跟父母分享喜悅,就開始被嫌棄:「沒見過這麼髒的孩子。」「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海報的製作人,把每一句話深深刻在了孩子身上,就像傷疤一樣。希望警示家長,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嚴重傷害。但仍有不少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只是譁眾取寵罷了。語言暴力怎麼可能傷害到孩子身體呢?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對其造成不可逆傷害
    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鮮少會注意到自身與孩子的溝通方式,而一些話不經意間從口中說出時,很有可能會予以孩子一生難以改變的影響。這類家長冠以"鍛鍊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為由,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暴力、承受不該承受的壓力,使得孩子們脆弱的心理建設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來自父母的重擊,漸漸地孩子的性格也變得愈發謹慎、膽怯、甚至是自卑,這對於孩子來說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 家長千萬別用語言暴力傷害孩子|家庭教育|語言暴力|傷害_網易親子
    對於孩子而言,什麼是家庭暴力?很多家長認為,打孩子就是家庭暴力。其實不然。軟暴力頻現,很多家長總以為孩子不聽話罵一下又如何,又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何必大題小做?對於孩子而言,什麼是家庭暴力?很多家長認為,打孩子就是家庭暴力。其實不然。在現代社會,很多家長在沉重的經濟壓力下,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影響下,在學校應試教育的挾持下,經常對孩子使用「軟暴力」。其中,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在很多家庭裡隨處可見。很多家長也許不以為然:孩子不聽話罵一下又如何,又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何必大題小做?然而,孩子若長期生活在不平等、不被尊重的環境中,語言暴力將給孩子帶來的嚴重的危害。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
    「如果你不再聽話,我會打你」,語言暴力會嚴重傷害孩子,請不要成為傷害子女的父母。 小編我相信這些話是父母的憤怒話,但是當我們聽到這些話時,我們都感到困惑,因此對孩子說話有時有些極端! 是因為您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並且您急躁而又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們嗎? 但是,這種質疑和攻擊兒童智力的話不僅傷害兒童的自信心,而且還會傷害兒童的自尊。
  • 對孩子的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誅心
    現在不管是自媒體還是各大教育平臺,對於反對「兒童語言暴力」的呼聲越來越高。考慮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爸爸媽媽們一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但對於構成暴力傷害的語言界限還比較模糊。很多媽媽會問,有時候無心的玩笑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嗎?芭迪熊在這裡提醒家長,很多語言一定要注意,正是因為很多玩笑,就會在不經意間刺痛孩子的心靈。
  • 家長經常說的3句話,是對孩子的「語言暴力」,句句擊潰孩子的心
    心理學家胡慎之說:「語言暴力真的很恐怖,它不像暴力一樣,會立刻產生傷害,但語言暴力,就像一把刀子,在人的心口上狠狠拉上一道,這些傷口,有些人一輩子都好不了。」很多長大後存在心理缺陷的孩子,他們的童年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父母的「語言暴力」。
  • 「新型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比打罵還嚴重,很多父母卻忽略了
    如今都已經新時代了,「父母不能家暴孩子」相信已經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像以前那樣動不動就拿棍子追著孩子打的父母,應該是非常少見了。然而不打孩子就說明沒有「暴力」了嗎?當然不是,有一類被稱為「新型家庭暴力」的行為,正在許多家庭上演,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甚至比打罵還要更嚴重,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卻沒意識到或者主動忽略了。表哥有個9歲的兒子,正上小學三年級,成績在班裡排在中遊。對此表哥表嫂都很不滿意 ,因為二人都是985畢業的,可以說自小就是學霸。然而如今他們唯一的兒子,卻沒有繼承他們兩人優秀的基因,只能排到班級中遊,這實在是讓兩位學霸父母丟盡了臉。
  • 「媽媽,你別再吼我了」,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對孩子影響巨大
    這就是有名的「南風效應」,北風和南風比喻家長的兩種育兒的態度,街上的行人比喻是孩子。當孩子被家長訓斥後,心裡就會變得悲傷和無助,當孩子感受到溫柔和慈愛的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溫暖充滿陽光。教育孩子也是一樣:請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 長期對孩子語言暴力會發生什麼?消極影響是長期甚至永久性的
    和表揚相比,我們對尖刻的批評記憶得更準確,反應也更快、更深刻,而這點對孩子和大人都一樣。對孩子說一句刻薄的話,需要用多少句好聽的話才能彌補對心理還在發育的孩子所造成的傷害。如果家長長期對孩子施加言語暴力會發生什麼?
  • 控制不了情緒總罵孩子?醫學博士:語言暴力影響大腦發育
    每次去李大姐家串門,總是能碰到她嚴厲訓斥自己調皮兒子的景象,雖然李大姐沒有動手打孩子,但她和孩子說話的方式尖酸刻薄,有時讓待在一旁的我也尷尬不已,在看李大姐的兒子,不但沒有乖巧聽話,反而更加叛逆,面對媽媽的教訓他甚至沒有任何表情,嚴重的情況下直接就會摔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