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版「傷仲永」,3歲看新聞,7歲寫文章,如今怎麼樣了?
記得中學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章,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寫的《傷仲永》。
文中寫了一位神童方仲永,原本是一個5歲可作詩的神童,結果因為父親的目光短淺,唯利是圖,讓一介神童因為沒有時間學習,泯然眾人。
文末一句「泯然眾人矣」,曾讓無數人唏噓不已。
而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位像方仲永一樣的「神童」,江湖人稱「五道槓少年」,黃藝博。
2011年,黃藝博的父親在社交平臺發出一張照片,
照片中黃藝博繫著紅領巾,胳膊上是少先隊五道槓隊長的標誌,
此照片放出之後,網友都紛紛跟帖,表示這個孩子簡直太有官相了。
於是黃藝博父親又說,自己的兒子是一個「神童」,一兩歲就可以聽懂人話,3歲開始每天看《新聞聯播》和《資治通鑑》、《上下五千年》。
7歲就開始堅持關注《人民日報》並且一直都在各種報刊發布文章。
幾年下來已經積累發布了100多篇文章。
不僅如此,在學校成績優異的黃藝博,還是大隊長和小班長。
聽起來,黃藝博堪比,周瑜7歲學文,九歲習武,十三歲官拜水軍都督,
更有5歲作詩的傷仲永之才。
能力突出的黃藝博,瞬間就走紅了網絡,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黃藝博與大多數孩子很不一樣,他不喜歡遊戲、動畫片和玩具,他整日思考的都是民族民運,關心的也是歷史政治。
並且當時只有13歲的黃藝博,說話處事完全就是一個「小大人」,
很多人看完黃藝博的文章之後評價:黃藝博不僅長著官相,文字也官腔。
對於這些評論,黃藝博的父母絲毫不在意,回懟,不一定調皮搗蛋才是童真,聽話乖巧也是一種童真
隨著黃藝博越來越火,很多人都對這個孩子的未來十分期待。
可現實總是讓人失望的,高考的時候黃藝博只考了477,被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自主招生錄取了。
這個分數算不上好,或者說,這個分數與黃藝博很不匹配,在觀眾的心裡,他的分數必須應該很好。
自從高考失利之後,黃藝博就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裡,像傷仲永一樣泯然眾人矣了。
對此,網友評論:
「明明是純真的童年時代,卻被培養得少年老成,模仿大人的語氣和身形,不知道該責怪社會還是責怪家長老師。」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培養的像一個小大人,說話總是一套一套的。
這種做法雖然娛樂了大眾,可卻讓孩子失去了原本應該屬於他們的童真童趣。
現在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詞「捧殺」,意為:過分地讚揚和吹捧,來達到被讚揚者變得虛榮自負或招致他人反感的目的。
捧殺是毀掉一個人最高明的招兒,
黃藝博就是這樣,原本是一個很有天分的孩子,但因為過度的被家長或者社會消費之後,孩子失去了正確的自我認知,最後因為盲目自信,泯然眾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