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績是父母眼中的一件頭等大事,尤其是孩子上了小學以後,開始系統地學習知識了,家長就怕孩子在哪一個階段落下,以後就跟不上了,所以面對孩子學習的事情一直都很焦慮。
這種焦慮不僅體現在監督孩子學習身上,也體現在了對老師的態度上。有的時候老師會給家長也布置一些「任務」,就是幫孩子批改作業,輔導錯題。家長出於孩子的成績考慮,是一定會給孩子輔導作業的。
但是前一陣官方已經發布文件,不允許家長再給孩子批改作業了,買對這件事情,不少家長並沒有覺得輕鬆了,而是越來越惆悵。
面對不允許家長批改作業的事情,這監督電話是打還是不打?
周末這天,幾個媽媽帶孩子在小區裡玩,她們就聊起了這件家長批改作業的事情。她們的孩子都在上小學,幾位媽媽都經歷過給孩子批改作業的事情。
寶媽涵涵說:「你們聽說沒,現在好多地方都公布了監督電話,說是允許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了。」
另一個寶媽馬上接話:「是啊,我還挺開心的,不用教孩子輔導作業,就那幾個數學題,怎麼講都講不明白,氣的我血壓都上來了。你們還記得那個被起得心梗的爸爸不?我就怕自己有一天也那樣。」
軒軒媽媽面對這件事並沒有那麼高興:「哪有那麼簡單,孩子作業我們不批改,肯定還是有別的家長自願批改的,到時候自己家孩子就跟不上進度了,我都快愁死了。」
也有媽媽認為:「我是願意監督孩子學習的,但是輔導作業主要是我不會,不然能給孩子助力的事情,誰不願意做啊。」
這電話打不打,也是一個比較難選的問題,給孩子輔導作業會崩潰,不給孩子輔導作業又怕孩子跟不上。
輔導作業其實從側面表達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焦慮現象
據數據統計,我國有超過60%的家長存在孩子的教育焦慮,不管是孩子的成績還是課外興趣班的報名,都存在焦慮。
如果發現別人家的孩子報了「書法班」,家長聽了書法班的好處,覺得自己家孩子也得學一學,於是馬上給孩子報名;學習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上了英語班,自己家孩子沒上,就覺得「輸在了起跑線」,馬上也跟風報了個英語班。
這種心理其實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也有些「矯枉過正」了,孩子的教育不應該是跟風,要想孩子真正的變成優秀的人,要從孩子的學習習慣抓起。
就比如寫作業,家長輔導孩子可能是因為孩子做錯了或者是不會做,家長監督孩子寫作業的原因也是因為孩子總是溜號不能認真做題。
面對孩子寫作業,家長如何「助力」,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家長面對孩子作業總是愁容滿面,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孩子寫作業磨蹭,不能獨自完成作業,二是孩子專注力差,學習習慣不好,上課不能認真聽講下課就不會。
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家長不要隨便打擾
有些家長看孩子學習辛苦,時不時端個牛奶果盤,還有的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總是指出孩子的問題,這都是屬於打斷孩子思路和專注力的行為。建議家長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安靜一些,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
可以使用一些小道具,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準備一個小鬧鐘或者一個小沙漏,用來提醒孩子該換下一科了或者應該休息了。剛開始可能效果不是很顯著,家長要在一旁陪同監督,時間到了就馬上換課本,不給孩子反悔的機會,錯過就是錯過,這樣孩子才能更加重視時間的流失。
幫孩子建立時間和科目的規劃,養成分門別類好習慣
這在每天的作業中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會根據學科內容自己計劃好怎麼寫作業、按什麼順序寫作業,這樣不僅效率高,而且配合上一條的時間管理,孩子養成習慣以後根本不用家長看著了。
過程中的小細節,也不要忽視
如果在做題過程中發現錯誤,告訴孩子,先做別的,不要糾結於這一個問題,不然剩下的題目就沒有時間做了。可以選擇留出時間自己鑽研,也可以把題目標記明天去學校問老師。
這樣幾個好習慣培養的過程中,孩子的專注力也能有所提升,在學習上只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優秀的。
你家孩子寫作業困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