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中的波動?量子力學中,真空並不是空的!

2021-02-08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量子物理學類

在量子物理學中,真空並不是空的,而是浸沒在電磁場的微小波動中。直到最近,還不可能直接研究這些真空波動。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讓他們詳細描述波動的特徵。真空並不是真正的空——至少不是根據量子物理定律。根據量子力學,真空中充滿了所謂的真空量子漲落。例如,這些是電磁場的小擾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平均為零,但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偏離它。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量子電子學研究所的傑羅姆·費斯特教授和同事們現在成功地首次直接描述了這些真空波動的特徵。

博科園:在費爾斯特實驗室畢業的博士生、是在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Ileana-Cristina Benea-Chelmus說:電磁場的真空波動有明顯結果,其中之一就是原子可以自發發光。然而,乍一看,直接測量它們似乎是不可能的。傳統光探測器,如光電二極體,是基於光粒子-因此能量-被探測器吸收的原理。然而,真空代表了一個物理系統的最低能量狀態,因此不能再從真空中提取能量。

光電檢測

因此,研究人員決定直接測量波動的電場。為此,他們使用了一種基於所謂電光效應的探測器。探測器由晶體組成,其中光波的偏振(即振蕩方向)可以由電場旋轉——例如,由真空波動的電場旋轉。這樣,電場就會在光波的偏振方向上留下一個可見痕跡。兩個非常短的雷射脈衝持續了十億分之一秒,在兩個不同點和稍微不同的時間通過晶體,然後測量它們的偏振度。通過這些測量,最終可以計算出晶體中瞬時電場之間的時空關係。為了證實這樣測量的電場實際上來自真空波動而不是熱黑體輻射,研究人員將整個測量儀器冷卻到-269攝氏度。

電磁場真空起伏(彩色線)可以通過它們對兩束雷射(紅色)的影響來測量,這兩束雷射通過晶體傳播。圖片:ETH Zurich在如此低的溫度下,基本上沒有熱輻射的光子留在設備內部,所以無論剩下的電場波動是什麼,都必須來自真空。儘管如此,測量到的信號是絕對微小的,不過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測量非常小的領域實驗能力。另一個挑戰是使用電光探測器測量電磁波動的頻率在太赫茲範圍內,也就是說,大約每秒幾千億次的振蕩。在實驗中,ETH科學家們仍然成功地測量了量子場,其解析度在時間和空間上都低於光的振蕩周期。

測量真空量子漲落

研究人員希望在未來能夠用該方法測量更多奇異的真空波動情況。根據理論計算,在光子和物質之間存在強相互作用的情況下(例如,在光學腔內),真空中應該充滿大量所謂的虛光子,由Faist和合作者開發的方法應該能夠測試這些理論預測。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參考期刊文獻:《自然》DOI: 10.1038/d41586-019-01083-zDOI: 10.1038/s41586-019-1083-9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新型超精密光學原子鐘已通過關鍵測試!

除了黑洞,太空探索史上,還有哪些激動人心的時刻?

為什麼「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能引爆全網?

相關焦點

  • 虛空中的波動?量子物理學中,真空不是空的!
    在量子物理學中,真空並不是空的,而是浸沒在電磁場的微小波動中。直到最近,還不可能直接研究這些真空波動。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讓他們詳細描述波動的特徵。真空並不是真正的空——至少不是根據量子物理定律。根據量子力學,真空中充滿了所謂的真空量子漲落。
  • 真空中的「光速不變」並不絕對
    第一篇:光在真空中的傳播也許不是一個常數最新的研究發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許不是恆定的,科學家也許不得不削尖他們的鉛筆,重新演算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在過去的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光的速度是一個毋庸置疑的恆定常數,主要的假想條件是真空是一種完全「虛無的空間」,問題就出現在太空中的真空狀態實質上不是一種「空無一物」的虛空,真空的內部應該「有點什麼」,在真空中成對的極其微小的粒子也許以一種極為特殊的方式顯示自己的存在,這些粒子在真空中「跳進跳出」,一會兒在,一會兒又不在,它們也許妨礙,或者阻擋了光的傳播。
  • 真正的真空,也許沒你想的那麼空
    當時物理學家對于波動的圖像主要來自於聲波和水波,例如空氣的壓縮可以形成聲波,水的振動可以形成水波。因此,直觀地來看,波動是需要依賴於某種媒介的。既然電磁波能夠在整個空間傳播,物理學家很自然地認為,整個宇宙空間都瀰漫著一種特殊的媒介,叫做「以太」,電磁波就是以太的振動而形成的。這可以看成是當時物理學界對於真空這個概念比較流行的看法,即真空中充滿著以太。
  • 聲音能在真空中傳播?量子力學新發現使它成為事實
    如果你使用真空隔熱保溫瓶來幫你的咖啡保溫,你可能知道這是一種很好的隔熱材料,因為熱能很難在真空中流動。如果周圍沒有原子或分子,攜帶熱能的原子或分子的振動就無法傳播。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量子力學的古怪之處可以徹底顛覆經典物理學的這一基本原理。這項研究發表在本周的《自然雜誌上。
  • 該如何認識真空?
    在古代,關於真空的看法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承認有真空,有虛無一物的空間,有作為獨立存在的空間,如德莫克利特哲學,就以原子與虛空為基本觀念,原子在虛空中運動,它們聚合成萬物;另一種否認有真空,沒有虛無一物的空間,如亞里斯多德哲學,就排斥虛空觀念,認為以太充滿整個宇宙空間。這裡涉及到空間與物質的關係,空間或者作為獨立實在而存在,或者僅僅能夠作為物質的屬性(廣延性)存在。
  • 鋁合金門窗中空、真空和夾膠玻璃有什麼區別
    鋁合金門窗 1、中空玻璃 中空玻璃是用兩片(或三片)玻璃,使用高強度高氣密性複合粘結劑,將玻璃片與內含乾燥劑的鋁合金框架粘結製成的高效能隔音隔熱玻璃
  • 真空真的是空的嗎?
    真空的定義隨著理論的發展而變化,量子場論中引進了粒子數算符以及生成湮滅算符等,真空的定義便「進化」為 「在任何湮滅算符作用下都得到基態」的一種量子態。也就是說,真空態的各種粒子數都已經降到最小值0。然而,根據量子物理中的不確定性原理,即使沒有粒子、沒有輻射,也仍然會存在量子漲落。或者說,沒有什麼真空,因為真空不空!
  • 什麼是真空?有沒有絕對的真空?
    真空概念的由來按人們常規思維,「空」就是一無所有,所以,古代人們把除了陸地、海洋以外的藍天叫做「天空」。佛門講的是玄學,相信虛無縹緲的東西,所以對「空」很感興趣,就連唐僧給他的千年猢猻弟子也起名為「悟空」。後來,人們覺得奇怪:為什麼天空會出現颳風、打雷、下雨?
  • 宇宙揭秘:真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 但真空裡到底有什麼呢?
    關於原子,有一個非常驚人的事實,那就是原子內部絕大部分都是空的。如果原子的直徑和你胳膊展開的長度一樣,那麼電子就會一直在你胳膊圍成的空間裡跳舞,而原子核會在中心的位置,它的直徑要比一根頭髮的直徑還要小。
  • 真空玻璃阻隔傳熱的能力是中空玻璃的3-5倍
    原標題:真空玻璃阻隔傳熱的能力是中空玻璃的3-5倍   當室外溫度為零下20時,真空
  • 真空不空
    當時物理學家對于波動的圖像主要來自於聲波和水波,例如空氣的壓縮可以形成聲波,水的振動可以形成水波。因此,直觀地來看,波動是需要依賴於某種媒介的。既然電磁波能夠在整個空間傳播,物理學家很自然地認為,整個宇宙空間都瀰漫著一種特殊的媒介,叫做「以太」,電磁波就是以太的振動而形成的。這可以看成是當時物理學界對於真空這個概念比較流行的看法,即真空中充滿著以太。
  • 40千克的鏡子被量子力學「踢了一腳」,科學家首次發現宏觀物體量子波動 | Nature
    除了偶爾會被用來收收智商稅(例如,量子波動速讀)。畢竟,微觀與宏觀世界差異很大,前者受量子力學統治,後者則遵循經典力學的規則運行。而就在近期,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間的次元壁被打破了——MIT中一面40公斤重的鏡子,被量子力學「踢」了一腳,發生了位移。
  • 物理學家第一次直接證明真空波動的存在
    科學家發現根據量子物理學的理論,真空中光波和無線電波完全消失後,真空波動仍然存在  據國外媒體報導,真空是絕對虛無的嗎?目前物理學家已經成功證明了真空波動的存在,通過高精度的光學測量技術直接觀測到所謂的真空波動。從物理學的角度看,真空波動被認為是量子光場的閃爍,即使在完全黑暗的宇宙之中,真空波動也能夠被物理學家們發現。就像沒有信號輸入的電視屏幕一樣,真空波動在空間中呈現隨機波動,而且它們以非常高的速度不斷變化。  本項研究來自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物理學家小組,他們通過短光脈衝成功實現了真空波動的探測。
  • 奇門遁甲「空亡」真諦:構建真空、假空和虛空三重玄靈之境!
    我們現在見到的奇門遁甲,它集合了古代易經、四柱、風水等幾乎所有玄學理念於一身,「空亡」在堪輿中有大小之分,佛道兩家皆有空之理解。奇門中的空亡有全空和半空的理解是不對的,奇門中的空亡應該分三種,就是真空、假空和虛空,就是看旬空的地支和宮內天地盤的生克來決定,這在以後向大家詳細的介紹。今天給大家分析四柱空亡的論述,給大家一些靈感。空亡是日建所能預置的第三種信息或曰格局。空亡是斷卦中的重要參數之一,它們反映多種信息。
  • 如何區分「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呢?哪種隔熱隔音效果最佳?
    那麼我們家中的雙層玻璃是屬於中空玻璃還是真空玻璃呢?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有什麼區別?哪種玻璃隔熱、隔音最佳呢?首先我們來看看中空玻璃,中空玻璃大體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中間為乾燥的空氣,這樣能防止在天氣寒冷的時候玻璃中間結霜,影響玻璃的透明度,能夠起到較理想的隔熱、隔音的作用(起碼比單層的效果強幾倍)。
  • 門窗玻璃:中空玻璃VS真空玻璃,別再傻傻分不清楚了,它們不一樣
    漲知識: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很多人在買門窗的時候,混淆了一個概念,誤以為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是同一樣東西。
  • 相對的大小是虛妄不實的,一切歸到真空、真性、真如中,是廣闊的
    所以無論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相對的境界都不是真實的。「何者最大?」此處所指的大是絕對的大,沒有一法能超越它。眾生的心迷迷糊糊的,有煩惱、惡業,尚未覺悟,所以稱為「不覺」;聲聞、緣覺破除了凡夫的顛倒邪見,契悟真空之理,故稱為「正覺」。然而,與佛的清淨妙明真心比起來,聲聞、緣覺又差了一大截。
  • 真空聲子傳熱:改寫教科書的第4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了
    量子漲落使得聲子可以在真空中傳遞熱量。(圖片來源:張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還記得熱傳遞的3種方式嗎?在物理課本上,除了熱輻射,熱傳導、熱對流這兩種通過聲子傳熱的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發生。但在量子物理學家看來,真空並不是一片真正的「虛空」,而是充滿了量子漲落。一項近期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實驗就首次證明,量子效應可以讓聲子在真空中傳遞熱量。
  • 自然界中的波動現象(上篇)
    波動是自然界中一種常見的物質運動形式。說到波動就要說到波源了,能夠持續不斷的發出波的物體或物體所在的初始位置,我們稱之為波源。波動是波源的振動或者擾動在空間中逐點傳播時形成的運動形式。波動與振動的關係有波動必然伴隨著振動,有振動並不一定會產生波動現象。
  • 量子力學上有哪些著名的實驗?
    根據傳統的機械波的概念,波動需要介質,那麼對光波(電磁波)而言,這個介質就是所謂以太,但「麥可遜-莫雷」實驗並沒有找到以太。這個實驗可以被後來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所解釋。當時科學家研究的一個課題是「熱輻射譜」,熱輻射就是不同頻率的電磁波的集合,當溫度為T的物體處於熱平衡狀態的時候,它輻射出來的電磁波的強度和頻率存在一個關係,當時的德國科學家(維恩)和英國科學家(瑞利和金斯)分別基於不同的假設得到了兩個分布公式,但這兩個公式對實驗曲線(魯本斯)吻合的都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