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經典繪本,給孩子上好生命教育這一課

2020-08-21 月元閱讀


  • 昨天下班,去菜市場買菜。
  • 賣菜的張大姐痛苦地跟我說:兒子小強的爺爺在老家,得了急性病,突然過世。
  • 5歲的小強接受不了,最近天天哭著找爺爺。
  • 平時,祖孫倆感情好,爺爺離世太突然,大人都接受不了,更何況孩子呢?
  • 自從知道爺爺離開之後,小強沒以前活潑了,晚上還老做噩夢。
  • 看看精神頭不大的兒子,想想離世的老人,全家人在失去親人的傷痛中難以自拔。
  • 親人過世,難掩傷痛,經常聽到「節哀順變」以寬慰成年人。
  • 時間能治癒一切,大人們有自我療愈的能力。
  • 但是,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尚不具備這一能力。
  • 身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地引導孩子面對死亡這一課題呢?
  • 心理學家說過:用故事教育孩子,勝過無數遍理論說教。
  • 分享幾本有關生命教育的繪本,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 《爺爺變成了幽靈》

這是一本非常經典的生命教育繪本,很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閱讀。


  • 「變成幽靈的爺爺說,終於想起來到底忘了什麼事情,原來忘記和你說再見了,你要乖一點,但也不用太乖;我們要時不時想著對方,不過不用一直想著。說完穿過牆壁,走到了馬路上,揮一揮手,消失在黑暗裡。」
  •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讓死亡不至於使孩子太難過的美好童話,情節感人又溫馨。

  • 《小傷疤》
  • 將一個令人傷心的主題處理得相當漂亮,以紅色為基調的繪畫,細膩地傳達出男孩敏感的
  • 情緒,讓所有的孩子和大人感動。

  • 如果媽媽不在了,生活就跟以前大不一樣了。
  • 要怎麼保留她的味道,要怎麼收藏她的聲音?要怎麼做,才不會忘記她?
  • 為了留住媽媽的味道,我捂住耳朵,閉上嘴巴,關上家裡所有的窗戶。為了藏住媽媽的聲音,我跑到精疲力盡,還弄痛了自己。但是,我試了又試,卻做不到。
  • 外婆來了,她可是媽媽的媽媽。外婆說,孩子,我們都愛你,但就像寶寶總要長大,媽媽也總是要遠離。然而無論怎樣,我們彼此的愛都不會消逝,永遠永遠在一起。只要你摸摸自己的心,媽媽就一直在那裡。

  • 《獾的禮物》
  • 很唯美、很暖心的生命教育故事。
  • 全書沒有提一個「死」字,但很巧妙地通過獾告訴朋友們「要到隧道的另一頭」
  • 讓我們傷痛地意識到:死亡就是離開。
  • 獾雖然永遠離開了,大家卻常利用它留下來的那些禮物,互相幫助。
  • 書中從頭到尾沒提到死亡,但卻引導我們在緬懷中走出失去親友的痛苦陰霾。

《我的憂傷像一頭大象》

外婆去世後,主人公想像和一頭大象一同坐車、唱歌、讀書和澆花,回憶外婆的點點滴滴。

時間流逝,憂傷大象逐漸縮小,乃至一手可握。

這是一個與心中的憂傷大象相處的故事,敘事流麗,構圖清爽別致。小朋友在故事裡,不逃避,不誇張,走出情感創傷,學會了情緒管理和心理建設。

  • 《一片葉子落下來》
  • 為何生?
  • 為何生了還要死?
  •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如果你或者身邊的人對生命有困惑,可以來讀這本繪本。
  • 這本書通過一片葉子的經歷講述生命的意義,讓你坦然接受春夏秋冬,生死輪迴。
  • 「既然我們都要飄零落下,幹嗎還要生長在這裡呢?」
  • 「是為了享受太陽和月亮。
  • 是為了一起過那麼長一段快樂時光。
  • 是為了把影子投給老人和孩子。
  • 是為了讓秋天變得五彩繽紛。
  • 是為了四季。難道這些還不夠嗎?」
  • 給孩子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總會不由地流淚。
  • 一個關於死亡的唯美隱喻,值得你去讀、去感悟。


  • 死亡這個話題的討論,歸根到底就是對生命的教育,如果我們可以接納生命是有始有終的過程,也許我們就更能坦然面對死亡。
  • 希望這個沉重的話題,通過繪本教育,幫你收穫滿滿的愛和力量。
  • 因為死亡教育,就是關於愛的生命教育!

相關焦點

  • 日本孩子的死亡教育被批太「血腥」:如何給孩子上好生命這一課
    這些孩子們也是在這樣,有的孩子邊哭邊吃,有的孩子沉默不語,有的孩子夾著一塊肉就是餵不進嘴……他們用這麼殘酷的做法,給36個孩子上了一課,那就是死亡到底代表著什麼。另外一方面就是現在的孩子,真的太缺少生命教育了。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現在的孩子往往都缺少三種非常重要的教育一一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財商教育。這三種教育經常是處於缺失的狀態,限於以往的老舊觀念,爸爸媽媽不願意和孩子談論,不想讓孩子太早的接觸這些話題。
  • 開不了口的性教育 用繪本「坦蕩蕩」上好這一課
    親貝網小編今天要說的是,性教育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保護孩子的關鍵一課,宜早不宜遲。  性教育就是「預防性侵」的教育?  大錯特錯!  性教育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  但家長幫助孩子開展性啟蒙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根據合適的年齡、採用合適的方法、帶給孩子合適的內容。  重視「可教時刻」,不缺席,不遲到,不搶跑,把握好不同年齡段的教育重點。
  • 日本孩子的死亡教育被批太「血腥」:如何給孩子上好生命這一課
    他們用這麼殘酷的做法,給36個孩子上了一課,那就是死亡到底代表著什麼。這其實就是生命教育能夠告訴孩子的,人生並不都是快樂的,也會有分離有失去,而如何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失去,如何面對分離,這才是爸爸媽媽該告訴孩子的,也是孩子成長前所應學到的一課。
  • 利用英語繪本實施生命教育
    利用英語繪本對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生命力的正常發展,教育就是助長生命力發展的一切作為。」學校教育作為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任重道遠。生命教育以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社會的關係為核心內容,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從而提高學生的生存技能,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
  • 從新冠肺炎思考「繪本中的生命教育」,第三篇:繪本中的生命教育
    從成人引導角度思考,怎樣讓繪本觸發生命體驗?繪本非常好,但它不是我們教育的教材;許多家長通過繪本硬塞給孩子一個道理。但實際上,繪本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讀、去理解。繪本閱讀分享過程中其實也是成人與幼兒雙方在精神上的一種交匯,是喚醒生命的過程,是讓彼此的生命更加完美和充實的體驗過程,是共同成長,讓生命的個體得以提升的過程。
  • 從新冠肺炎思考「繪本中的生命教育」,第三篇:繪本中的生命教育
    繪本閱讀是一個意義再創造的過程,是滿足兒童想像需要的過程。  那怎樣讓好的繪本觸發生命感受和體驗?   在閱讀過程中,兒童需要成人的指導和啟發。不要用成人的理解代替兒童的理解,不要讓閱讀演變為傳遞;要觀察和理解兒童的閱讀過程,適當的時候給予有效的回應、啟發和指導。
  • 生命教育英語繪本
    「中國第一套生命教育雙語有聲繪本!」優質的生命教育理念、富有生活氣息的中英雙語故事,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生命教育介紹: 人的生命不是獨立存在的。當一個人的生命出現問題時,會體現在不同的生活層面上,包括自我價值偏差、人際關係失衡、不能應對生活環境帶來的衝突與壓力,及不能宏觀地看待生命整體等問題。
  • 開團 | 生命教育繪本,讓父母和孩子珍惜生命成長中的「第一次」
    , 一套暢銷了15年之久的生命教育繪本——《生命可以看見》,這套書是島國是最受歡迎的生命教育繪本。這套書以純淨稚趣的畫風,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生命教育的核心:學會認識和珍惜生命、享受生命,珍惜生命成長中的「第一次」,處理好人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做真正的自己從而實現生命的最大價值。首先,主題特別好,是難得把生命教育歸納地這麼全的一套書。
  • 從新冠肺炎思考「繪本中的生命教育」,第二篇:小繪本大學問
    繪本充滿著許許多多的奧秘,繪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和載體。我們現在要了解什麼繪本?好繪本如何好?它怎麼能夠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呢?松居直曾經說過:繪本是成人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繪本為懵懵懂懂的孩子通往世界打開了一扇心靈的窗口,繪本中精美的圖畫和詩意的文字構成了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為幼兒認識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提供了橋梁。
  • 生命教育繪本推薦,讓孩子了解生命的意義
    冒昧在這裡推薦幾本有關生命教育的繪本,希望我們的孩子,希望讀到這些繪本的每一個朋友,都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同時也希望可以撫慰你,死亡真的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也是我們家長應該正確引導給孩子的生命教育。
  • 《生命可以看見》丨日本大師最美生命教育繪本,讓父母和孩子珍惜生命成長中的「第一次」
    但如果能在孩子的成長早期,帶領孩子了解奇特的生命是怎麼來的,生命將是一段如何美好的旅程,並學會接納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有諸多好處的。好的生命教育可以帶孩子抵達更開闊的遠方。而要將這些晦澀深奧的答案,講得生動並讓孩子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藉助繪本。
  • 生命教育如何做?怎麼給不同年齡的孩子講生命的逝去
    從生死概念到是否給皮球蟲舉辦葬禮,從埋葬方式的選擇到葬禮工具的選擇,從皮球蟲故事的續寫到生命教育繪本的閱讀,幼兒園老師引導孩子們進行了一場近距離的生命之旅。適時地給孩子補上死亡教育這一課非常必要其實 ,從小到大,我們最缺少的教育,不單單是死亡的教育,還有性的教育、愛的教育。對死亡唯恐避之不及,對性討論嗤之以鼻,對親人,對朋友的愛意表達更是不擅長。
  • 布克船長|不可或缺的生命教育繪本
    新冠疫情一波三折沒完沒了,南方的洪澇又緊緊勾起人們的心弦,一串串報導的數字背後隱含著多少生命,影響著多少家庭。「死亡」這個詞語成人會感受到恐懼感,但如果有一天,孩子向你提起死亡的話題時,不妨用這幾本繪本給孩子講述一下生命的意義。
  • 用繪本給孩子一堂生動的生命與和平教育吧,家長必看
    今天子玲要和大家分享的繪本是《媽媽的祈禱》,這本繪本的作者武鹿悅子,她獲獎無數,是日本著名的兒童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她的童謠作品頻頻在日本各大電視臺播出,許多成為日本昭和時代(1926-1989)的經典傳唱曲目。2011年,她獲得日本兒童文藝家協會第50屆兒童文化功勞獎。
  • 這10本繪本將影響孩子一生的生命教育 來一場生命探索之旅
    玩轉繪本第 03 期 和孩子一起面對死亡!當無法組織語言與孩子交流時繪本故事是最好的引路人!▲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真正的活過,在經典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裡,這隻貓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但是在100萬次的輪迴裡,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哪怕是一次!但是直到這一世輪迴,她變成了屬於自己的野貓,體驗了愛與被愛,體會了活著的意義,這就是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存在,活一次就夠了!
  • 補上「生命教育」這堂課
    或許,是時候引導孩子一起面對這場「生命保衛戰」了。  不可缺位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我還真不太知道,感覺我也說不清楚。」來自北京的10歲孩子的家長胡曼有著這樣的困惑。在她看來,孩子已經上到三年級,似乎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樣的教育課程。
  • 繪本的生命教育是如何帶給我們的
    相信帶孩子看過繪本的媽媽們一定不陌生這句話:繪本是給0-99歲的人看的。相信很多人心裡會打鼓,有的人會想:繪本的圖畫那麼簡單,太幼稚了吧?也有的人會說:繪本就是給小孩看的!日本的紀實文學作家柳田邦男曾在主題為《與生命共鳴的繪本》分享中提到:人的一生要讀三次繪本,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養育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自己進入人生後半期的時候。
  • ...26歲美女作家自殺,是否足夠珍惜生命?——聊聊關於生命教育的繪本
    近期,朋友圈被26歲的臺灣美女作家林奕含上吊自殺的消息刷屏了,雖然很能理解她承受的痛苦和壓力,但是我在想她是否只看到了那些經歷過的痛苦,而無法看到生命其他的意義呢?讓我們的孩子看到生命的意義,不妨和孩子一起讀讀以下,關於生命教育的繪本。1.《小傷疤》。
  • 如何跟孩子解讀「離去」,這套生命教育繪本推薦給你
    戳視頻速覽 我們的孩子需要生命教育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新聞:有的孩子虐待小動物、有的孩子欺凌同學、有的孩子敵視父母、有的孩子不顧安全離家出走、還有的孩子自殺…這些問題表面看是品行、性格問題,實質是缺乏生命教育造成的。
  • 直面生命教育,一定要看的2本繪本,教孩子懂得生命的意義
    現在,我們不需要藏著掩著了,當我們不知道如何啟齒或無法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時,我們可以挑選合適的繪本,陪孩子一起讀繪本,讓孩子自己在繪本裡找到答案。這三本繪本,雖然都是講的「死亡」,但是,並不會讓人覺得害怕,反而讓人感覺到很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