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隸變楷化後,發生了質的變化。由原來的圖畫方式,變為筆畫形式,意義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漢字研究的方向不要只朝古文字(甲骨文)一個目標去挖掘。漢字八畫是組成漢字的基本元素,是研究漢字的基礎,離開漢字筆畫去研究漢字,就像無源之水,空中樓閣,不可能詮釋漢字的最基本的本義。有的學者沉浸在古文字甲骨文中,依據出土的甲骨文去猜測或者說去推測漢字的本義,肯定是片面的。從甲骨文到楷體漢字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過程,漢字發生了質的變化,何況甲骨文挖掘的區域也不同,在沒有文字統一的那個時代,最後定格的漢字是參考的那個甲骨文,也難以確定。
可(肯合切)是由口和丁組合的字,口表示說唱,丁是人的變形,表示男人,常說「男丁」,所以甲骨文「可」是男人唱歌之形,「可」是「歌」的古文。《說文解字》「可,聲也。從二可。」「可」也是哥的初文。哥的形義為二丁表示兩個男人,兩口表示上下呼應,歌唱中要合曲律,所以表示男子弟對兄之間的稱呼。後來加歸類符號「欠(唱歌要深吸氣)」,繁化為唱歌的「歌」,「哥」是歌的初文;把「哥」作弟對父兄的稱呼之用。「可」就引申為唱歌是否合聲,配合是否得當、合適,得領唱者的是否認可,肯定。《說文解字》:「可,肯也。」 隸變楷化後,可是由「一」、「亅」和口會意而成的字。「一」表示水平、東西、左右、橫向,這裡指示一起、共同、一心之意;豎鉤「亅」表示縱向相對,這裡指示上下遊共同面對;口表示口號、口徑、歌聲等。可的字形會意為:上下左右齊心協力統一口徑完成一件大事。讀音來自「肯合切」,表示大家合起來肯定某個決策或事情。可的本義大家上下左右聯合起來統一口徑同意做好一件事情。引申[ kě ]1.許可,如認可;2.能夠,如牢不可破;3.值得,如可愛;4.連詞,卻;可是,表示轉折,如他年紀不大,力氣可不小;5.副詞①. 表示強調:在抗旱鬥爭中群眾的勁頭可大啦!②. 用在疑問句中加強疑問語氣:你可知道?6.適合,如可口、可心;7.文言副詞,大約,如年可二十。[ kè ]〔可汗〕簡稱汗,古代鮮卑、突厥(jué)、回紇(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稱號,汗(hán)。
河(合)甲骨文畫「人扛工具站在水邊」;金文就變得複雜了,又增加了一個「可」字;篆書和隸書到楷書,就變化為現在用的「河」字。從這個變化看,河是水和「可」組合會意的字。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途徑中原,中原多為平原,遇到洪水經常改道,經常發生水災,世世代代不斷地治理,怎麼治理?只有不斷地修築大壩,疏通水道,使河水與修築的工事相適應,所以「河」的本義為:通過人工修築堤壩、疏通河床,使之適應水的流量和流速的水道,稱為「河」。借「合」聲表示治理黃河要上下遊各民族人民通力合作,僅憑個人和少數人是無法實現黃河的安定。所以,江為天然水道,河是受人工修築、治理影響的水道。南方和北方流經崇山峻岭自然形成的水道多稱江,四川多江,只有大渡河稱「河」,原因是修築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人工因素影響,所以稱大渡河。江與河的區別在於水道有無人工影響。有影響稱河,無影響,自然形成稱江。
何(合)是由人的變形「亻」和可會意而成的字。「亻」是人的歸類符號,表示人;可表示被人認可、接受,引申可以接受重任,以之為參照表示可以擔當任務的的人。借「合」聲表示誰適合誰擔當此任。所以,何的本義為:誰適合誰擔當此任?。引申[ hé ]1.疑問代詞(a.什麼,如「何人?」b.為什麼,如「何必如此?」c.哪樣,怎樣,如「何不?」「何如?」d.哪裡,如「何往?」e.發表反問,如「何樂而不為?」);2.副詞,多麼:何其壯哉!3.姓。[ hè ]古同「荷」,擔。[ hē ]古同「呵」,譴責。
荷(何)是由草的省形「艹」和何會意而成的字。「艹」表示草本植物;何即標聲又會意,表示承擔,負著。以之為參照,表示蓮莖擎起美麗的荷葉。指示芙蕖葉。其莖曰茄,其本曰密,其根曰藕,其花曰芙蓉,其秀曰菡萏(hàn dàn),其實曰蓮。本義為芙蕖葉,蓮的別稱。引申[ hé ]1.荷花。[ hè ]1.背、扛,如荷槍、荷鋤;2.負擔,如重荷;3.書信用語,表示感謝,如感荷、為荷。
菏(荷)是由水的變形「氵」和荷的省形「」會意而成的字。「氵」表示水的歸類符號;荷「」表示負荷、承擔,以之為參照,引申大澤承擔蓄洪的重任。即「菏澤」。亦作「荷澤」,山東省的西南部,緊鄰河南省。菏水,古水名,菏澤東流為菏水。
阿(我)是由阜的變形「阝(在左)」和可會意而成的字。「阝(在左)」表示山連山,大山負小山;可表示一人喊口號眾人相應,是哥、歌的初文。黃河中的「河」就是眾人相應,共同治理的水道。在「阿」中可以理解「河」的省形。阿的字形會意為山河、山川。借「我(音變a、e)」表示應答聲,在山川間喊話的的回聲。阿的本義人站在山川間喊話及其聽到的回聲。引申[ ā ]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親暱的意味,如阿大、阿寶、阿唐;2.用在某些親屬名稱的前面,如阿婆、阿爹、阿哥。[ ē ]1.迎合、偏袒,如阿附、阿諛、剛直不阿、阿其所好;2.大的丘陵,如崇阿;3.彎曲的地方,如山阿;4.指山東東阿,如阿膠;5.姓。
啊(阿)是由口和阿會意而成的字。口表示發聲;阿表示在高大山川間喊話回聲為參照,引申為應答聲。啊的本義為從口中發出的應答聲。引申[ ā ]表示驚異或讚嘆,如:啊,出彩虹了! 啊,今年的莊稼長得真好哇![ a ]1.用在感嘆句末,表示增強語氣,如:他的行為多麼高尚啊! 2.用在陳述句末,使句子帶上一層感情色彩,如:這話說得是啊! 3.用在祈使句末,使句子帶有敦促或提醒意味,如:慢慢兒說,說清楚點兒~。你可別告訴小鄧啊!4.用在疑問句末,使疑問語氣舒緩些:他什麼時候來啊? 5.用在句中稍作停頓,讓人注意下面的話:這些年啊,咱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啦。6.用在列舉的事項之後,如書啊、報啊、雜誌啊,擺滿了一書架。7.「啊」用在句末或句中,常受到前一字韻母或韻尾的影響而發生不同的變音,也可以寫成不同的字:前字的韻母或韻尾∥「啊」的發音和寫法:a,e,i,o,ü∥a→ia 呀 ;u,ao,ou∥a→ua哇;-n∥a→na哪;-ng∥a→nga。[ ǎ ]表示驚疑:啊?怎麼會有這種事?[ á ]表示追問:啊?你明天到底去不去呀?啊?你說什麼?
苛(可、訶)是由草的省形「艹」和可會意而成的字。「艹」表示草本植物的歸類符號;可即標音又會意,表示陰陽相合,男女相互認同,引申相互觀察對方細緻入微。刻的本義為分辨小草、細草。引申[ kē ]1.過於嚴厲,如苛刻、苛毒、苛求、苛責、苛待;2.繁重,使人難以忍受,如苛重(zhòng)、苛捐雜稅;3.腐蝕性,如苛性(如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等能腐蝕皮膚及纖維之類的化學性質)、苛性鈉(燒鹼)。[ hē ]古同「訶」,譴責,責問。
柯(可)是由木和可會意而成的字。木表示木本植物的歸類符號;可及標音又會意,表示陰陽相合,凹為陰,凸為陽。所以,柯的本義為斧的柄,如柯斧(喻法規)、柯長三尺。引申1.三尺之稱,引申為法則,如柯亭(法則、法度);2.樹枝,如柯枝(枝條)、柯條(枝條)、柯葉(枝葉)、柯幹(枝幹);3.柯屬植物的泛稱,常綠喬木,實為長卵形,外有硬殼。
坷(可)是有土和可結合而成。土表示地面,可為張口出氣之形,來寓意地有凸起之形,讀音借可之聲。坷的本義為地面上的凸起的土塊,即土坷垃。坎(擬聲)是由土和欠會意組合而成。欠為張口吸氣之形,來比喻地有地穴凹坑;讀音用力掘坑穴之聲,和砍伐樹木音似。坎的本義為地穴或地坑。坎坷一詞就表示地面高低不平或凹凸不平。
珂(可)是由玉的省形「王」和可會意而成的字。「王」表示玉石;可即標音又會意,表示陰陽相合,陽為凸為白,陰為凹為黑,以之為參照表示海中的白質黑章的大貝。珂的本義為海中的白質黑章的大貝。可做裝飾馬頭,故稱「瑪瑙」。引申1.像玉的石頭;2.馬籠頭上的裝飾。
軻(可)是由車和可會意而成的字。車表示車輛,這裡指示車的部件;可即標音又會意,表示陰陽相合,引申車子的輪和軸相合。軻的本義為車的輪軸相吻合。引申1.古代一種具有兩木相接的車軸的車;2.專指古代孟子名。孟子名 軻字 子輿。 如: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 軻。—《石鼓歌》
舸(哥)是由舟和哥的初文「可」會意而成的字。舟表示船;哥「可」即標音又會意,表示兄長,含有大的意思。以之作參照表示多舟連在一起的大船。舸的本義指大船。引申1.船;2.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