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開學,相當於電腦重啟,那對今年新入學的小班娃來說,即將到來的開學日,不亞於系統重裝。人生第一次,難免慌兮兮。
只要一提幼兒園
娃的「小火山」就爆發
養娃千日,終須一別。
上個月剛滿3周歲的包子終於迎來了人生的第一道「坎」。自打生日過後,包子媽和包子爸就努力給包子進行心理建設:「爸爸媽媽去上班,你去上學校」「幼兒園裡很好玩,小夥伴也很多」「還有各種各樣家裡沒有的玩具」……
「包子可能覺得幼兒園就是個遊樂場。」包子媽說,幾次「洗腦」後,包子對幼兒園的印象還是蠻好的。
前陣子,包子沒好好吃飯,把飯和菜一股腦地打翻在地上,奶奶生氣了,衝包子說:「你要是到幼兒園還這樣,小心被老師關到小黑屋去!」
包子幼小的心靈瞬間蒙上了層陰影,「幼兒園老師要抓小孩,是壞人」這個念頭在他腦袋裡就揮之不去了。只要爸媽再提上幼兒園的事,包子就小臉通紅,嗷嗷大哭,甚至把爸爸送的小書包也丟出家。
「前功盡棄啊!」包子媽滿頭黑線,一想到「開學大戲」盡在眼前,整個人都不好了。
內向的孩子
能適應幼兒園嗎
可以背的水壺、繡了名字貼的小毛巾、孩子最喜歡的毛絨玩具……這兩天,佑佑媽媽正忙著檢查佑佑的上學包。佑佑媽說,自己是個特別注重計劃的人,早兩個月前,就開始為孩子準備各種入學用品。
「孩子的作息也刻意在調整,儘量跟幼兒園保持一致,還買了好多入學有關的繪本和他一起看。」在幫佑佑做好入學準備這事上,佑佑媽事無巨細,「平時還會帶他去幼兒園附近逛逛,雖然他還沒有去過幼兒園,但幼兒園操場上有哪些玩具,都能說得出來。」
有計劃有準備,佑佑媽還在擔心什麼?
「佑佑是個內向的男孩子,平時不太敢主動跟小朋友說話,我擔心他會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佑佑媽愛憐地看看孩子,又轉過頭問,「我打算跟老師申請下,讓我在班級裡跟一個星期,等孩子適應了就不跟,你說這樣行不行?」
記者留意到,臨近入學的節骨眼,在不少新小班孩子的家庭中,很容易瀰漫著這種焦慮氛圍。其實,這就是傳說中的「分離焦慮」。
帶了六年班的老師分享:
大部分孩子一個月內
都能適應幼兒園生活
開學後,有多少新小班的孩子因為「分離焦慮」而心態崩潰?
在聞裕順幼兒園帶了六年班的方丹老師告訴記者,真正哭得厲害的孩子並不多,有不少孩子因為「觸景傷情」,被哭聲傳染了才跟著哭起來。
方老師說,像佑佑媽擔心的問題,很多家長也有過,「新小班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是比較弱的,入學後,家長們提的問題也集中在『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有沒有尿床』這些方面。」但對老師們而言,回應最多的是這五個大字:「這都不是事!」
「米飯灑了、尿褲子了都是這個年紀最正常不過的現象了,老師絕對不會因為這些苛責孩子。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比家長們想像得好很多。從我們老師的經驗來看,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兩周就能習慣幼兒園的生活了,分離焦慮嚴重些的,頂多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
方老師特別提醒,個別孩子會因為十一小長假的休息,在返校時出現「返潮期」,家長也不必過於擔心。
寧波市名園長建議:
父母嘗試在孩子入園前
與孩子進行短暫分離
「因為疫情關係,幼兒園仍處於封閉狀態,開學日當天,家長不能入園。」無法陪伴孩子走進幼兒園,對這一屆的新小班家長和孩子,無疑是一場「硬仗」。
寧波市聞裕順幼兒園園長、寧波市名園長李江美告訴記者,為了儘可能讓家長不錯過孩子入園後的瞬間,聞裕順幼兒園還將收集公共視頻,截取孩子入園時的片段傳給家長們,留下小小紀念。
「每一個孩子的入學,就是一次『斷奶』。」在不久前面向新小班家長的甬上直播中,李園長提到,分離焦慮嚴重的孩子們往往存在類似的養育環境:沒有分離經歷,總是和家人形影不離;身邊的撫養者單一,比如只有奶奶帶大的;自理能力為零;日常社交活動不多;撫養者自身焦慮,帶動了孩子的焦慮……「當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分離,他自然就心態全崩了啊。」
李園長建議,在孩子正式入學之前,父母可以嘗試與孩子進行短暫的分離,比如帶孩子去小夥伴家裡,玩幾個小時,到時間了再去接,讓孩子逐漸適應能夠與父母暫時分離,從而獨立地參與社交活動。
孩子入學是一個必經的階段,作為父母,如何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這段「分離期」呢?
這裡,李園長也給出了幾點好建議:
1.入園前,全家人意見要統一,所有家庭成員態度一致,支持並鼓勵孩子入園,以樂觀的態度和積極的情緒感染孩子,不誇大、不渲染消極情緒。
2.入園前,經常對孩子講上幼兒園的好處,告訴孩子「到了幼兒園後爸爸媽媽會離開,你可以跟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做遊戲」。
3.家長離園時,要正面肯定地告訴孩子:「媽媽要去上班了,你在幼兒園裡可以玩玩具,也可以和小朋友做遊戲。有什麼事都可以找老師幫忙,老師會像媽媽一樣照顧你。等你吃過午飯、睡個午覺,大概4點媽媽就來接你了。」
4.用輕鬆的語氣和孩子道別,切忌頻頻回頭、表現出不舍。
5.孩子離園,回到家後,家長要給孩子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不要以誇張的語氣問「寶寶,你今天在幼兒園有沒有被欺負了」,或者給孩子買很多玩具食物,這反而讓孩子感到幼兒園是個不好的地方。因為過度擔憂也是一種消極的暗示,帶給孩子不良感受。
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
你焦慮過嗎?
來源:寧波晚報
責任編輯:張琳(EN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