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零售關店潮到來之際,Amazon Go要用「無人超市」的概念來場...

2020-12-17 虎嗅APP

昨天,Nicole被在西雅圖亞馬遜總部工作的朋友刷屏,他透露亞馬遜線下食品便利店Amazon Go在總部開店內測了,亞馬遜公布的Amazon Go視頻一時間也引爆網絡。


去年11月開始,亞馬遜在美國接連開業數個線下書店。任何一家成功的零售公司都是基於兩點,要麼成本效率大幅提升,要麼用戶體驗提升。亞馬遜4年來一直醞釀開設線下零售店,在今年美國實體零售遭遇前所未有寒冬市場下,Amazon Go憑什麼逆勢入市?是炒概念,還是真顛覆?


這間佔地1800平方英尺,相當於大約167平方米的線下便利店,開設在西雅圖第七大街2131號。預計在2017年初對所有亞馬遜用戶開放。



不排隊,不結帳,讓傳統零售瞬間弱爆了


Amazon Go的線下購物刷新人們的腦洞。不用排隊,不用結帳,直接拿東西走人,是的,好像不是買,拿著就走好了。根據Amazon官網介紹,亞馬遜的免結帳購物體驗利用了與無人駕駛汽車同樣類型的技術:計算機視覺、傳感器和深度學習。Just Walk Our技術能自動監測商品從貨架上取下或放回,並在虛擬購物車中進行追蹤。在消費者完成購物時,直接離開商店即可。隨後,亞馬遜將通過亞馬遜帳號與用戶結帳,並提供發票。


Amazon Go店中除了日用雜貨,還有廚師現場製作快餐和麵包店烘焙的零食和點心,奶酪和巧克力。烹飪原料套餐「Amazon Meal Kit」,裡包含食材和原料,只需要30分鐘就可以做一頓兩人份美食。忙碌上班族和學生族,直接到店裡選購食物,不用排隊結帳和等待,大大節省時間。



幾年前,Nicole關注過RFID技術,當時德國的一些未來超市,手推車提供小屏幕顯示車中物品價格,結帳時,只需把RFID標籤商品放到感測平臺,就可自己結帳。但,Amazon Go連結帳都省了。


「Just Walk Out」,拿東西就走。Amazon Go出手,一定會讓兩家公司比較暈菜。一個是,主打「一小時送達」的美國雜貨投遞創業公司Instacart,還有就是矽谷初創企業Selfcart,幫助人們在超市購物自助結帳免排隊。


零售的根本在於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


不管傳統零售,還是電子商務。不管是炒過頭的O2O,還是馬雲說的「新零售」。所有新零售業態的產生、發展壯大,都基於兩點,一個是成本效率,給用戶帶來更大價格實惠,比如沃爾瑪;一個是用戶體驗提升,一站式購物體驗,比如家得寶、巴諾書店垂直品類殺手,還有靠近社區的711便利店等。當然,一個成功零售業態,往往二者兼顧。


德國零售巨頭阿爾迪之所以能在本土打敗沃爾瑪,依託核心則是低價,成本效率更高。據畢馬威統計,阿爾迪的物品單價要比一般超市低20%~30%。1975年創始人卡爾在一次少見的公開露面中稱:「我們的業務發展基礎只有一個——最低的價格。」這個原則一直延用至今。一切經營活動都是為了這條原則服務。所以,當我們很多電商,很多O2O電商創業者在談各種創新時,捫心自問,能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商品價格,而不是靠風險資本補貼低價。網際網路不會改變商業的本質。


阿爾迪比沃爾瑪成本更低,是體現在多個方面的,比如人力成本。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相對於沃爾瑪一家店至少40名以上的員工,阿爾迪店內一般只有4至5名員工。這意味著阿爾迪可以支付員工很高薪水,聘請精幹和年輕化的員工,但是從整體上又做到了節約勞動力成本。


2006年7月,沃爾瑪宣布全面撤出德國市場,在德經營八年,累計虧損過億美元。在德國重創沃爾瑪的正是本土老牌連鎖超市阿爾迪。低價,質優,看似是悖論的成功哲學,成了連鎖超市阿爾迪的生存秘訣。


阿爾迪的人力成本支出在3-5%之間,歐美商超一般的人力成本佔到了8-13%,而傳統零售的毛利率也就18-25%之間。這一次Amazon Go無人店鋪,將大幅減少門店人力成本,某種程度上是對傳統零售的一種顛覆。


線下零售哀鴻遍野,亞馬遜憑什麼逆勢入市


Amazon Go,讓競爭對手們沒高科技在手,都不好意思開食雜店了。事實上,當Nicole第一時間將Amazon Go發給做生鮮電商超市的「盒馬生鮮」創始人侯毅時,我猜他也有點吃驚。


對於業內人士,最終評價一種零售模式好不好,繞不開兩個標準:一個是成本效率,一個是購物體驗,同時滿足用戶體驗和企業效率就是一個好模式。


成本領先策略是零售行業最常用戰略。無論亞馬遜,還是沃爾瑪,精髓都是通過成本優勢,謀取領先者地位。為了保持低價和利潤最大化,總是讓人力成本開支儘可能降低。但迫於政策壓力以及低薪帶來的員工流失和客戶體驗下降,也會捉襟見肘。


如果大規模推廣無人化店鋪,單在員工薪水和福利上,就會使零售企業受益良多。在智慧物流和機器人倉儲上嘗到甜頭的亞馬遜,出手線下零售,用科技降低人力成本是一定的,甚至會改變零售業的工作性質。


事實上,美國線下零售業2016年遭遇前所未有寒冬,大量零售商申請破產。瑞士信貸分析師認為,美國零售行業預計2016年累計裁員2.4萬人,是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而彭博社數據顯示,2016年零售業裁員或超過37000人。美國百貨業巨頭梅西百貨宣布考慮裁撤上萬名員工。連鎖超市巨無霸沃爾瑪也表示將關閉更多門店,諾德斯特龍百貨將裁員多達400人,以配合運營模式轉變


這些裁員顯然是為了應對線下生產力的下降,電商興起,實體銷售受到損失,工資增加也讓成本提高。在美國,勞動力成本高,而且在不斷上漲。根據美國勞工部統計數據,目前美國有350萬收銀員。今年初,沃爾瑪就是為了給佔比86%的員工漲薪,增加了15億美元的成本。


這些公司的總開銷與勞動力密切有關,所以,零售商將使用一切手段來減少他們的成本應對頹勢。也正因如此,逆勢入市的Amazon Go無人收銀店鋪模式會引起業內的吃驚。


當然,除了人力成本外,評價一個便利店效率一個重要指標是坪效,一個便利店160平米上下,3000+SKU,如果,減掉一個收銀臺的位置,就可增加更多展示位置,提升坪效。


更重要的是,免排隊免結帳科技的運用,極大地提升了用戶購物體驗。畢竟在線下超市排隊結帳相當普遍。挑選商品只需要幾分鐘,但結帳可能需更長時間。再有耐心的客戶,也會因厭煩而不願意再次去消費。很顯然,Nicole和身邊很多朋友在近年來就減少了很多去線下超市的次數。


已有消費心理學證實,排隊時,絕大多數人在等待8分鐘後出現厭煩情緒,收銀員心理壓力也會加大,影響效率。最終,會導致一些客戶放棄購買商品離去。這些都是線下零售有改善空間的隱形成本。這種體驗良好的小型食雜店一旦布局適度,那麼更多人會前往店內體驗消費。這些因素都應該是亞馬遜精密計算過的。


亞馬遜的線下食雜便利店計劃不止是Amazon Go,其馬上要在西雅圖西北部一個工業區開設——汽車穿梭超市,很像麥當勞的得來速汽車餐廳。顧客只需提前網上下單,開車過來,裝上包裹即停即走。不過,這就是一個線下自提點。在國內電商應用不新鮮。


所謂食品日雜店,英文是Grocery Store。據稱,亞馬遜醞釀4年的線下零售店計劃中,有至少三個線下實體超市概念,包括便利店和大型超市。亞馬遜未來的計劃是在全美開設「超過 2000 家規模不等的超市和便利店」,


 亞馬遜為什麼要關注Grocery Store?


電商巨頭亞馬遜的線下入侵計劃,有一個重要特色即是圍繞關注食品日雜做文章。不是3C電器,也不是服裝,而是重點解決生鮮食品日雜這個品類落地線下。之前,我們也曾撰文提及《網超大戰?不只阿里京東,海外網際網路巨頭的爭奪也白熱化了》,而東哥《深度解讀 | 生鮮電商死傷慘重,京東此時為何持重金殺入》重點提及過生鮮品類對於零售巨頭的重要性。


幾個原因:亞馬遜幾乎賣所有東西,比如服裝,亞馬遜已成為服裝消費者的主要購物去處。明年亞馬遜將取代梅西百貨,成為美國頂尖時尚零售商。此外,圖書、大小家電、化妝個護、家居等品類,亞馬遜都紛紛成為市場份額領先的零售商。


唯獨在生鮮食品零售上,根據Cowen and Company 估計,亞馬遜僅控制了總值8000億美元的美國食品雜貨市場1%的份額。市場潛力巨大,亞馬遜上生鮮業務從2007年開始發展,探索多年,今年業務覆蓋了包括倫敦在內的17個區域市場。但是,成效相比其它品類還是有很大差距,傳統零售業在這塊兒根深蒂固,無法撼動


此外,即食食品和生鮮特色是,需求希望即時滿足,而這些商品需冷藏,冷鏈運輸成本高,客單價低。但是,這類商品購物頻率高的特色非常重要,所以,要培養客戶粘性帶動其它商品消費。同時,又能有效利用亞馬遜多年以來搭建的倉儲系統,規避最後一公裡物流的複雜。線上電商整合線下零售店是一個非常有效解決方式。生鮮日雜利潤微薄,完全可以跟規模要效益,這是亞馬遜的擅長


從傳統零售,到電商,到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每一次業態變革都不會一蹉而就。亞馬遜這次拋出的Amazon Go還在測試,缺乏細節,整套機制如何工作,能否真正落地,是否涉及法律爭議都有可能? 但這個線下零售門口的野蠻人,有可能真會改變線下零售的遊戲規則。


至少,這個消息的披露,開了很多人的腦洞,也讓亞馬遜在美國的這個假日購物季成功吸引了更多的眼球。


相關焦點

  • Amazon Go無人店正式開業,失業潮倒計時重啟?我們怎麼辦?
    京東無人超市認為這事兒只發生在美國離我們還很遙遠就大錯特錯了。自亞馬遜亮出無人實體概念商店Amazon Go之後,阿里巴巴、京東等國內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們的無人店方案悉數到場。像京東X事業部的無人超市解決方案似乎比亞馬遜來得更早。在亞馬遜面對公眾開放的首家Amazon Go無人店之前,京東X事業部的無人超市在煙臺、大連等多個城市落地,京東X事業部無人超市解決方案都走出實驗室出現在你我的生活半徑裡。
  • 亞馬遜「Plus版無人超市」來了! 新冠疫情下,無人零售商店能否升級...
    除了無人便利店Amazon Go、無人超市Amazon Go Grocery和快閃店Amazon Pop Up外,亞馬遜的線下實體還有亞馬遜書店(Amazon Books)、四星商店(Amazon 4-star)和全食超市(Whole Foods)。亞馬遜還計劃將「Just Walk Out」技術授權給其他零售商使用,以佔據該技術的領先地位。
  •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Amazon Go高調開張,無人超市如何玩轉...
    1月22日,當地時間早晨7點開始,位於西雅圖亞馬遜總部辦公樓下的無人商店Amazon Go正式面向公眾開放。顧客在Amazon Go購物時無需現金,無需排隊結帳,拿著想要的東西直接出門即可。那麼,亞馬遜的無人商店究竟用了怎樣的"黑科技"?Amazon Go的出現又將為零售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無人商店進入我們的生活又有多遠?
  • 無人超市讓線上數據與線下購物深度融合
    刷個臉、掃個碼進入超市,超市內沒有服務員,所有商品均自選。當看到心儀商品,對著屏幕露個臉,開心大笑的能打折,不開心的則要多掏點錢。買完商品無需刷卡,更無需付現金,直接自動支付後離場。天貓無人超市作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惟一獨立參展項目,渾身上下都散發著科技的魅力:首先,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天貓無人超市對消費者進行快速面部特徵識別、身份審核,完成「刷臉進店」;其次,通過物品識別和追蹤技術,再結合消費者行為識別,無人超市能判斷消費者的結算意圖,最後通過智能閘門,快速完成「無感支付」。
  • 豈止Amazon Go!全球九大無人零售方案詳解
    作為阿里實驗室籌劃已久的「無人零售計劃」中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淘咖啡」將在7月初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亮相,「淘咖啡」是一個佔地200平方的線下實體店樣板,集商品購物、餐飲於一體。下面不妨來看看「淘咖啡」的購物過程是怎樣的。
  • 延遲一年 亞馬遜無人結算便利店Amazon Go告別內測
    當時一位員工向記者描述了如何用手機上的Amazon Go掃碼進店,並用綁定了信用卡的亞馬遜帳戶自動完成結算。在技術方案尚未成熟時,漫長的內測階段降低了開發者的壓力,而亞馬遜龐大的員工數量又保證了內測的樣本基數。Amazon Go此前處於內測階段時,「無人零售」的概念傳到中國,反倒在國內掀起了一輪前所未有的無人店熱潮。
  • 詳解無人便利店的技術和模式(以Amazon Go為例)
    無人便利店的核心不是要「消除」所有人工環節,而是一定程度上節約人力成本,從戰略層面來看更重要的是在於將線下場景數位化、提升運營效率、實現精準營銷,並通過提供更便捷的結帳方式提升用戶體驗。其實,無人便利店並不是要「消除」所有人工環節,店內不出現任何店員,而是「消除」導購員、收銀員這類人工成本相對較高的職位,一定程度上節約人力成本,更大地意義是將線下場景數位化、提升運營效率、實現精準營銷等,並通過提供更便捷的結帳方式提升用戶體驗。
  • 對可能讓你失業的無人超市,我有些話要說
    暫且不論剛剛上線的無人超市到底怎麼樣?至少大眾都已經知道阿里巴巴推出了無人超市這個新模式,獲得一次曝光足夠高效果也極為理想的宣傳。但有多少人會靜下心來考慮:賺足眼球的聲勢浩大的無人超市是否能真正實現「去人工化」,並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麼?
  • Amazon Go、阿里淘咖啡、Take go等全球九大無人零售方案對比詳解
    作為阿里實驗室籌劃已久的「無人零售計劃」中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淘咖啡」將在7月初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亮相,「淘咖啡」是一個佔地200平方的線下實體店樣板,集商品購物、餐飲於一體。Take go近日,娃哈哈早期創始人宗澤後對外宣布與深蘭科技達成戰略合作,籤下了三年10萬臺無人商店,預計總金額高達近百億人民幣,並計劃在未來十年間擴大到百萬臺的規模,此事在零售界引起廣泛關注。
  • 亞馬遜推出首個無人零售日雜店Go Grocery 規模為Amazon Go五倍
    據外媒報導,亞馬遜已瞄準城市日雜店市場,準備推出規模更大的無人零售店Amazon Go。本周二,亞馬遜將在西雅圖總部附近的國會山(Capitol Hill)旁邊開設首個日雜無人零售店Go Grocery。
  • 一個Amazon Go有上百個攝像頭:詳解無人便利店的技術和模式
    無人便利店的核心不是要「消除」所有人工環節,而是一定程度上節約人力成本,從戰略層面來看更重要的是在於將線下場景數位化、提升運營效率、實現精準營銷,並通過提供更便捷的結帳方式提升用戶體驗。 其實,無人便利店並不是要「消除」所有人工環節,店內不出現任何店員,而是「消除」導購員、收銀員這類人工成本相對較高的職位,一定程度上節約人力成本,更大地意義是將線下場景數位化、提升運營效率、實現精準營銷等,並通過提供更便捷的結帳方式提升用戶體驗。
  • 豈止Amazon Go!全球九大無人零售方案詳解(附技術解讀)
    作為阿里實驗室籌劃已久的「無人零售計劃」中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淘咖啡」將在7月初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亮相,「淘咖啡」是一個佔地200平方的線下實體店樣板,集商品購物、餐飲於一體。  下面不妨來看看「淘咖啡」的購物過程是怎樣的。
  • 合肥24小時無人自助商店來了 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銜接
    近日,一條「合肥24小時線下自助商店上線 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對接」的新聞讓合肥市民看到了希望,無人超市真的來了?我們一起來看個究竟吧。實探星夢園24小時無人商店新聞顯示,這家試點自助商店位於明珠大道和集賢路交匯處的星夢園創新公館。
  • 亞馬遜無人超市Amazon Go正式開業,拿了就走是怎樣的體驗?
    摘要:亞馬遜無人收銀零售店Amazon Go 終於開張了! 整理/ 王安憶 說到電商都會有的「無人超市」夢想,Amazon Go最初在2016年底就進入人們的視線,不過由於在自動結帳技術方面遇到困難,導致本來打算在2017年初面向公眾開放的計劃遭到擱淺。
  • 亞馬遜首間無人超市西雅圖開張,面積比Amazon Go大5倍主打上班族
    亞馬遜首間無人超市(Amazon Go Grocery)在西雅圖開業,比Amazon Go便利商店規模大5倍,是2020年拓展線下零售業務的重要一步。亞馬遜識別系統可將一個帳戶綁定多位家庭成員,建議消費者與其他非同帳戶親友購物時,不要幫別人拿取商品,系統識別的是客戶本人和相應帳戶,而不是傳統超市的購物車。Amazon Go Grocery除了銷售生鮮商品,還能當亞馬遜電商平臺線下微型配送和提貨中心,門店配置配貨機器人和物流人員,以便在最短時間內處理客戶訂單。
  • 亞馬遜第二家 Amazon Go 秋季開業,無人便利店技術準備好了嗎?
    2016 年,亞馬遜提出的無人便利店概念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2018 年初,第一家無人便利店 Amazon Go 首次向公眾露面就獲得了外界的認可和好評。日前,據外媒 GeekWire 報導,亞馬遜有意乘勝追擊,開設第二家無人便利實體店。
  • 杭州開了無人體驗店 從概念到舒適體驗還有多遠?
    「無人零售」這個概念,火了一年多,依然在「風口」上,基本還處於「內測」階段,它真的是零售業態未來正確的打開方式嗎?國外的媒體想盡辦法考驗Amazon Go,譬如試圖從超市裡偷拿一包蘇打餅乾,又或者在結帳前偷偷地把原來挑選的沙拉換成了雞肉凱撒沙拉,均被準確識別。相比Amazon Go,WithAnt無人體驗店面積更小,不到30平方米,進店程序一樣,用支付寶掃個碼後就能進店隨便逛。
  • 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真正融合的開始
    全球性的實體零售發展放緩,特別是國內實體零售關店潮不斷,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4. 中國的電商發展引領全球,但是國內的實體零售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流通效率較低,缺乏高效率的新型流通模式和企業。5.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往常所認知的線上線下之分已經逐漸消亡。新零售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 不拋棄不放棄,蘇貓無人超市線上線下聯合作戰效益好
    作為商超行業的後起之秀,蘇貓無人超市保持著更加理性的態度。它認為,將電商與實體相結合,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才是王道。蘇貓無人超市這個觀點,倒是和現在京東、天貓紛紛建立線下體驗店的思路不謀而合。進軍線上,不讓寸土:蘇貓無人超市對於線上市場志在必得。它看好線上消費的大好趨勢,並獨家研發智能APP軟體,顧客直接通過軟體即可完成採購,其方便程度不弱於幾個主流電商軟體。
  • 亞馬遜首家「無人超市」bug?記者中途換裝騙過攝像頭
    關於亞馬遜全球首家無人超市,《衛報》記者也採訪了周圍的居民。73歲的Stephen Sheldon家離無人超市9個街區,他認為這套自動系統「很有趣」,但並不是很令人信任。他說:「除非我想好了要買這個商品,否則恐怕我什麼都不會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