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距離暑假還有兩個多月,但從每年4月份開始,很多家長就已為子女規劃暑期安排,不少初、高中學生希望能夠利用悠長的暑期遊歷世界,開闊視野,學有所得。遊學是不少家庭的選擇,究竟怎樣的遊學更受歡迎?
日前啟德教育發布了《啟德學遊年度調研報告》,該報告以過萬客戶服務數據為基礎,邀請近1500位參與啟德學遊2017-2018年寒暑期國際遊學的學生及家長參與調研和訪談,並對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生、高中和本科階段的學生進行了分別調研,亦結合行業數據及合作機構數據對比參考。調研報告顯示,相較普通的遊學,營地教育類的遊學更受歡迎,能否提升語言和學術能力,學習課程和專業課程是否相關,越來越為孩子和家長所重視。
營地教育類遊學更受歡迎
《啟德學遊年度調研報告》數據顯示:最受中國學生歡迎的國際遊學目的地分別是:美國(35.41%)、澳大利亞(19.73%)、加拿大(14.27%)、英國(13.54%)。其中男生最喜歡的目的地是:美國(29.35%)、澳大利亞(26.09%)、英國(20.65%);而女生最喜歡的目的地是英國(27.35%),其次為美國(19.66%)。此外,國際遊學的時間相對短,成本費用比留學低,也是吸引越來越多學生出國遊學的重要原因,據《啟德學遊年度調研報告》調研數據顯示,參加啟德學遊的學生和家長最多選擇的是2周左右的遊學,而4萬-6萬元為家長最能接受的價格區間,佔比達到40.85%,這也說明購買國際學遊產品的家長更看重性價比。
隨著遊學市場的蓬勃發展,市場上的國際遊學產品大致分為四大類型。第一類「遊學類」,是過去十幾年最常見的類型,以團組的形式出行,線路為主,學習和遊覽相結合,以「留學訪校」為主要功能;第二種類型是「營地教育類」,行程為一地+周邊,內容以某所中學或大學的課程為主,教育屬性比較高,大都有主題,如學科類、科技類、興趣愛好類,還有體育、藝術方向的主題。很多申請美國名校的學霸們熱衷的夏校也屬於「營地式」項目;第三類是「插班類」,是指根據學生年齡插班入讀國外院校的對應年級,進行學制中課程體驗的類型;第四類則是「背景提升類」,整合國外院校及教師資源,針對具有明確留學規劃的學生開設的學科背景提升類項目,最顯著的功能是提升學生的申請軟實力。
《啟德學遊年度調研報告》針對這四個類型的國際遊學偏好選擇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36%的學生選擇了「背景提升類」;其次為「插班類」,佔比達到29%;「遊學類」的選擇佔比為19%;「營地教育類」佔比為16%。目前在北、上、廣、深等城市,更受青睞的是「營地教育類」國際遊學,特別是對於計劃去美國知名大學讀本科的學生來說,「夏校」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選項。
提高語言和學科能力成為遊學的主要目的
選擇參加國際遊學的原因或者預期是什麼?《啟德學遊年度調研報告》調研數據顯示,對於參與國際遊學的小學生和初中生來說,一是提高語言應用能力(80.49%),二是體驗國外院校的教學方式(58.54%),三是開闊視野、增長見識(43.9%),四是鍛鍊獨立自主能力和社交能力(43.9%),五是入住當地家庭、體驗國外寄宿生活方式(41.46%)是參加國際遊學的五大動因。對於高中生和本科生來說,想要參加國際遊學的主要原因是學科專業學習能力提升(77.03%),其次是收穫項目證書類(40.19%)、項目執行能力(27.27%)、獲得導師推薦信(27.27%)、積累社區/公益服經歷(20.1%)和海外院校學分(7.18%)。
對應預期,實際收穫如何?調研報告顯示,70.73%的學生認為語言應用能力得到了提升,對於高中和本科的學生來說,參加國際遊學收穫最多的是學科專業學習能力的提升(68.42%)。
值得一提的是,調研數據顯示,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生中,51.22%的學生有明確的留學意向,而高中和本科階段的學生,84.69%已有明確的留學意向,因此,國際遊學對於留學規劃和留學申請的幫助,也成為參與國際遊學時一個重要的收穫,對於參與本次調研的學生來說,參加國際遊學對於留學申請最大的幫助莫過於申請軟實力的提升,提前體會「跨文化適應」。
哪些「學」的內容更受關注?調研結果顯示,最受小學生和初中生歡迎的「學」的內容,首先是語言類課程(46.34%),其次為動手實踐課程(39.02%)。而對於高中及本科的學生來說,則更看重專業類課程,包含夏校在內的院校專業課程(47.85%)最受歡迎,隨後依次為學科類專業課程(28.23%)。總體來看,語言、專業、交流類的課程安排是不同學段學生都歡迎的課程。
另外,課程安排的豐富性、對外語應用能力的提升以及課程專業度成為學生們最為關注的三大要素。
記者獲悉,日前,各大留學機構已經推出夏季遊學產品,相較旅行社名校打卡式的遊學,這些產品更專業,學習的安排更充實,含金量更高。這類產品通過語言班、插班、營地、專業實習實踐等課程形式,在注重提升學生的學術和外語能力之餘,還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思考辨析能力、領導力、跨文化適應力和就業競爭力。
家長購買遊學產品更看重性價比
面對琳琅滿目的遊學產品,為孩子購買遊學產品的家長如何選擇?調研報告顯示,40.85%的家長能夠接受4萬-6萬之間的產品,僅8.45%的家長選擇了8萬—10萬的價格區間,意味著高價的遊學產品,接受程度較低。
另外,學生和家長在選擇考慮國際遊學的因素,亦有所不同。比如,家長更看重學習部分的課程安排,和對留學申請是否有幫助,而孩子則更注重學習課程與專業的相關度以及品牌機構;家長更看重住宿條件,而孩子則認為住宿安排並不重要。
調研報告對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家長選擇遊學產品偏好進行了比對發現,高中生的家長更注重學習課程與孩子專業的相關度,相較之下,初中生家長則更看重遊學的機構品牌。業界人士分析稱,對於低齡孩子遊學,家長主要考慮的是安全因素,而對於學業繁重的高中生而言,利用假期進行遊學,他們更希望學有所獲。
南方日報記者 周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