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專注力最重要的竟然不是看時長?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2021-02-19 CC爸媽

咱們號裡、還有我身邊的孩子們,有一批已經步入小學階段。
一旦上了小學,有成績比著,家長往往就不那麼淡定了。這次疫情在家上網課,面對比「陪寫作業」更加形勢嚴峻的「陪娃上網課」,老母親們分分鐘崩潰:

那屁股簡直如坐針氈,一會兒一動,連手也不老實,小小年紀就邊聽課邊轉筆!

聽課時一點都不專心,老師在這講課呢,他竟然能想起他的奧特曼,還要求帶奧特曼一起學習!

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做作業,同一道題講了三遍,還是錯,不知道這腦子在想什麼,你說的他好像都沒聽見,每天都被氣到七竅流血!

哈哈,雖然CC還沒上小學,但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那股涼氣。仔細看看大家說的這幾點:坐不住、小動作多、走神、不專心,歸結一下還是專。注。力。等到上學你會發現,原來,真正拉開孩子之間距離的,不是智商,而是專注力!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過:專注是比智商更容易讓孩子成功的因素。

今天C媽從學齡前、後兩個階段來給大家聊一聊「專注力」那點兒事兒。

孩子的專注力是隨著年齡來增長的,每年大致提高2~5分鐘。
3歲時能夠達到6~15分鐘,5歲10~25分鐘,7歲14-25分鐘。當然,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而且感興趣的遊戲、從未見過的新玩具、格外好天的心情,都有可能增加專注時長。

很多人提到專注力,都緊盯著時間不放,其實,比時長更重要是另一個衡量標準,是連續性,這也是經常被忽略的一點。

如果仔細回憶你會發現,大人也無法保證長時間的專注,比如工作或看書,通常有20%左右的時間會走神,不能高度集中,但重點是,走神或者被打斷後,我們能夠很快地回到原來的事情上。而孩子因為大腦及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很難做到主動的去連續。所以需要父母仔細觀察,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沒興趣了或遇到困難)及時給個「助力」,使其繼續下去。按說橡皮泥作為「開放玩具」的典型,應該能玩很久才對啊?後來我觀察才發現,是因為她年齡太小,受限於認知,玩的方式太單調,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比如她可能只是揉了一些小球,假裝藍莓,然後拿個籃子,採完藍莓,基本也就遊戲結束了。後來,在不打斷她遊戲進程的前提下,我會適當加入,幫她把遊戲做引申。我提醒「採藍莓」時,不能驚動恐龍,也不能踩到其他的花草。這樣就增加了趣味性,延長了遊戲時間和她集中精力的時間。

我又找來一棵小樹,讓CC從採「藍莓」變成摘「野果」。

5分鐘過去後,我看她樹上的果子也玩膩了,又幫她做了一些引申,找來小棉籤,把最初的「藍莓」和木棍變成一座「房子」。

她一下子又來了樂趣,開始給公主和小動物們搭露營「帳篷」。

就這樣,一開始只能玩5分鐘的小遊戲,輕輕鬆鬆就玩了半個小時。

後來CC終於「開了竅」,學會主觀性的增加遊戲的連續性,平時搭完就算結束的積木、樂高,也因此真的變成了可以無限發散思維的「活玩具」。

所以,考察孩子的專注力,比時間更重要的,是看孩子能不能做到連續這個點。

無論是專注力的時長還是連續性,都在提醒我們,孩子的專注力是有其自然發展規律可循的,要正確認識、科學引導才能夠幫助孩子提高。

0-6歲是專注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娃還在這個年齡段的,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防患於未然!學齡前的專注力與其說培養,不如說保護,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真的是好心反而幫倒忙!娃正玩積木,需要我和你一起嗎?我給你搭一個城堡吧!娃正玩沙土,寶寶喝不喝水啊?熱不熱啊,脫了外套吧!C媽真的想說,快讓孩子好好玩會兒吧,別再破壞娃的專注力啦!做好不打擾,再加上這些加分項,等娃上了小學應該不會雞飛狗跳啦!如果6歲多的孩子明顯表現出專注力差,甚至影響了學習,父母也不要過度焦慮,更不要對孩子過度指責、打罵。而是應該先自我反省,或許是之前無意識的破壞,或許是因為對孩子關注不夠,沒有及時幫他改善。其實,通過好的方法,持續堅持,孩子照樣能夠培養出好的專注力。這個環境不止是家庭的大環境,比如娃學習時我們不應看電視、刷抖音或大聲吵嚷等。你把娃的房間裝飾的五顏六色,很華麗,玩具也是隨手可得,那麼真的很難專注。就像你在用電腦查資料,當網頁跳出一款你很喜歡的包包時,自己也會忍不住去點開看一樣。所以,我們要為孩子提供適合學習的環境,裝飾要簡潔,顏色要舒緩、明朗,最好是有固定的學習桌。

在大人看來,本來是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磨磨蹭蹭倆小時,專注力簡直是差爆了!但其實只要我們幫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和計劃,將「一堆」作業,分解成一個個的「小作業」他們就很容易完成,降低了連續性的門檻,無形中就提高了娃的專注力。漸漸的,「小作業」的標準就可以提高、升級,最終輕鬆完成大作業。這個過程像極了遊戲中的「打怪升級」,這也正是為什麼遊戲能夠讓娃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的原因,那專注力可以說是無與倫比。說到時間,我們最常想到的是用沙漏,其實能夠將虛擬的時間具體化,都是不錯的辦法。今天C媽給大家推薦的是我最近一直用的「番茄工作法」。把25分鐘當作一個「番茄」,可以用廚房定時器或手機來定時。提前列好這個「番茄時間」你要做什麼,一旦開始「吃番茄」就只能做計劃內事情,如果中斷就必須重新開始。每「吃掉1個番茄」休息5分鐘,每「吃掉4個」休息15-30分鐘。考慮到CC年齡還小,我們對「吃番茄」進行了改造,基本上以「吃完番茄」為目標,暫不追求「吃」太多,有一個明確的小目標,更有助於孩子實現連續性。最初這樣做也是無奈,疫情期間24小時和CC、DD在一起,我寫稿被打斷那是常事,但和CC一起「吃番茄」後,我們真的實現了在有限的時間裡高度集中,效率明顯提高,騰出的時間還能做很多其它事情。專注力真的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它不但有規律可循,還有方法可施。不隨意打擾,適當引導,重視孩子的連續性和專注度,比盲目地要求孩子長時間在一件事上糾結更重要!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兒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養育、疾病、心理知識。原創公眾號:CC爸媽(cc-bama)

覺得文章還不錯,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往期

相關焦點

  • 重要提醒!有遠見的家庭,都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都給他講了好幾遍了,他怎麼就是記不住&學不會?」「一寫作業就拖沓,磨蹭,怎麼催他都不管用。」「做事情沒有條理,作業寫的更是亂七八糟。」「我看他小腦瓜其實很聰明呀,怎麼就是不努力呢,作業還沒寫3分鐘,就跑去找同學玩去了。」
  • 家長們都錯了!培養好孩子的專注力,遠勝於請家教
    但是我想說的是:「只要把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好,遠勝於請家教。」家教只能教育孩子一時,只要把專注力培養好,這就是培養孩子一生的能力,讓孩子掌握更好的技能,讓孩子徹底的擺脫拖延症,讓孩子愛上學習,愛上這種能力。
  • 培養孩子專注力,很重要
    什麼是專注力﹀﹀﹀簡單地說,「專注力」是孩子把視覺、聽覺、觸覺等所有感官全部集中起來,去了解一件事物的能力。專注力是人的「十二情商」之一,一個孩子能否很好地適應環境,跟專注力有很大關係。>>>> 過度的「協助」優媽買過一個漂亮的拼圖給小淘,看著她拼了好久都沒拼好,就過去很快幫她拼好了,後來,每次遇到困難都會找我,只等著「坐享其成」。你看,這樣做不但影響了孩子的專注力,連孩子的獨立性也給破壞掉了。
  • 保護兒童的興趣,就是最好的「專注力」培養,意識很重要!
    保護兒童的興趣,就是最好的「專注力」培養,意識很重要!常常會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不專心,都不夠他們玩,什麼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父母們其實擔心的是孩子日後上學不專心會影響到學習成績的確專注是一個人成功必要的品質考量一個兒童智力益智心理等多方面的重要參數,專注使人平靜,人處於平靜狀態時智力發揮和運用是最充分的,所以在整個教育體系中。
  • 培養孩子專注力,比提高成績更重要!聰明的父母會幹這4件事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專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我們擁有了專注力才不會被信息的洪流所裹挾。對孩子也是一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孩子經常做什麼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而且特別容易分心,一會兒幹這,一會兒幹那,最後什麼都沒有幹好其實,我們很多父母並不理解什麼是專注力,也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
  • 專注力比智商更重要,如何培養專注力,三個方法幫助孩子提升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所有的「小天才」身上都具備一個共同點,那便是「超強專注力」,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專注力才是最關鍵的能力!直到走上山頂,前面沒了路時,牛頓才從沉思中清醒過來,發現手中牽著的馬跑了。正是因為牛頓的心無二用,才成為了偉大的科學家。專注力如此重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 專注力要培訓嗎?99%的家長都錯了!記住8個字比啥都管用!
    這種經常打斷孩子的做法,就是在扼殺娃的專注力!除此之外,很多家長看娃玩得不對(如畫狗狗時畫了一隻鹿角,搭積木搭錯了),忍不住上去指導!這種時候,也請掐住自己的大腿:別輕易去!這也是培養娃專注力的好時機。如果做到了不拖後腿,恭喜!以下可都是加分項!①找到孩子的興趣點想一想,你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專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孩子也是一樣。
  • 如何培養專注力?
    之前看過幾本跟專注力培養相關的書。其中,日本林成之教授的《兒童專注力培養方法》,跟我一直以來的想法契合:寶寶小時候家長不要想著培養專注力,而是把寶寶自身的專注力保護好,等再大點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連帶著對做事專注、注意力強也有幫助。
  • 專注力,比努力更重要!很多家長都搞錯了方向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良好的專注力是寶寶們今後學習的有力保障,而專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後天的培養。孩子越大,越能體現出專注力的重要性,而5—10歲,又是培養專注力的關鍵期!什麼是孩子的專注力?專注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對孩子來說,是指他們能把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達到認識該事物的目的。家長的初心當然是希望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可由於大量的任務壓著孩子根本緩不過來氣,最後一件事情都做不好。因為,她們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根本沒有辦法關注於其中某件事。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關注力,首先要改變的是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 保護孩子原有專注力,比培養專注力容易的多,只是很多父母不知道
    專注力是什麼? 在名詞解釋中,專注力又被稱作注意力,是說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件事情、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人的注意力通常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專注力弱,常常是很多學生所遇到的共同問題。
  • 3-6歲是孩子培養專注力的重要時期,抓住黃金時期,分段式培養
    我們經常能在一些公園、小區的一些綠化休閒區裡聽到一些家長抱怨小孩注意力難以集中,整天都坐不住。這都是因為家長沒有抓住培養小孩專注力的重要時期,小孩的專注力差才會有這樣的表現。默默今年五歲了,剛上幼兒園中班。
  • 6歲前是專注力培養的關鍵時期,過來人告訴你四個專注力培養方法
    我家娃的專注力還算不錯,剛上幼兒園那幾天,還處於分離焦慮期。老師上課他就是不願意跟小朋友排排坐。經常都是坐在最後面, 或者是一個人離的遠遠地站著聽老師講課。起初我以為他離得那麼遠,應該是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的。沒想到他竟然都有在認真聽,每天放學回家都會跟我說今天幼兒園老師說了什麼。
  • 保護孩子原有專注力,比培養專注力容易得多,只是很多父母不知道
    專注力是什麼?在名詞解釋中,專注力又被稱作注意力,是說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件事情、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人的注意力通常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專注力弱,常常是很多學生所遇到的共同問題。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訓練,是期望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能不會輕易的被專注力這個問題給絆倒。
  • 李玫瑾:小天才的共同點是「超強專注力」,3歲開始就可以培養
    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基礎,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注意力」。,那就是「超強的專注力」,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上面。」但一旦年齡超過了4歲以上,孩子們的表現有了明顯不同:動線圖更簡明,在某個玩具上停留的時間也更長,專注力相對4歲前,高了很多。沒錯,4歲是專注力兩個階段的「分水嶺」,4歲以前,孩子主要存在的是「無意注意」,跨過4歲後,「有意注意」就開始成形並發展。
  • 沒有專注力的孩子,再怎麼培養都是在浪費精力
    >有的人小時候就貪玩愛分心走神,所以做學生時成績很差。人到中年仍然是很難凝神靜氣不動心和保持專注,每天稀裡糊塗地就把時間浪費了。時間管理,專注力培養,定力修煉對大人和孩子來說都是很必須又艱難的功課。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保護他的好奇心,鼓勵他在面對好奇和不懂的問題時探究下去。
  • 孩子專注力不夠,該如何培養?
    很多家長就很著急,因為專注力差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還會影響孩子的其他發展。比如你的孩子今年5歲了,你想要鍛鍊他的注意力,那可以給他安排一個時長約莫10分鐘的任務,比如讓孩子拼一個你指定的圖案。在孩子拼圖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幹擾孩子,比如一直問孩子在想什麼,拼的怎麼樣,或者讓他看別的東西等等,你應該儘可能的減少對孩子做事的幹擾,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面前的任務上來。
  • 培養娃的專注力就用這4招,比啥「緊箍咒」都有用
    經歷了漫長的假期,娃終於開學了,此時很多爸爸媽媽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孩子上課坐不住。想想在家裡,娃幹一件事兒從來沒超過兩分鐘,剛才還在搭積木,現在又跑去玩變形金剛了......連我自己都懷疑,他是不是有多動症啊?
  • 親子共讀培養專注力
    對於如此外向的孩子,我很擔心,如果等他3歲以後,行動力變強了,愛說愛動一刻也停不下來,再來培養他的專注力或許會很難,也會讓他很不舒服,而且「防病容易治病難」。因此,我選擇在達達2歲時開始培養他的專注力。
  • 6招針對性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長久的專注力,是要我們在這段長長的時間裡,對所做的事情始終保持專注。重點是專注的態度,而不是時間的長度。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制定計劃,不斷地給孩子制定「小目標」,讓孩子在一次次獲得成就感,從而驅使孩子保持長久的專注力。
  • 很多人都錯了,小學六年,這一年才是最重要的
    小學六年,哪一年最重要?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有人說,哪一年都重要呀,因為老師每一年開學時都會這麼說。說得都有道理。我的觀點略有不同,我認為小學六年,一年級最重要。這是我憑著多年的教育經驗加上運用哲學理論分析共同得出來的結果。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