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屁股簡直如坐針氈,一會兒一動,連手也不老實,小小年紀就邊聽課邊轉筆!
聽課時一點都不專心,老師在這講課呢,他竟然能想起他的奧特曼,還要求帶奧特曼一起學習!
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做作業,同一道題講了三遍,還是錯,不知道這腦子在想什麼,你說的他好像都沒聽見,每天都被氣到七竅流血!
哈哈,雖然CC還沒上小學,但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那股涼氣。仔細看看大家說的這幾點:坐不住、小動作多、走神、不專心,歸結一下還是專。注。力。等到上學你會發現,原來,真正拉開孩子之間距離的,不是智商,而是專注力!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過:專注是比智商更容易讓孩子成功的因素。今天C媽從學齡前、後兩個階段來給大家聊一聊「專注力」那點兒事兒。
孩子的專注力是隨著年齡來增長的,每年大致提高2~5分鐘。很多人提到專注力,都緊盯著時間不放,其實,比時長更重要是另一個衡量標準,是連續性,這也是經常被忽略的一點。
如果仔細回憶你會發現,大人也無法保證長時間的專注,比如工作或看書,通常有20%左右的時間會走神,不能高度集中,但重點是,走神或者被打斷後,我們能夠很快地回到原來的事情上。而孩子因為大腦及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很難做到主動的去連續。所以需要父母仔細觀察,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沒興趣了或遇到困難)及時給個「助力」,使其繼續下去。按說橡皮泥作為「開放玩具」的典型,應該能玩很久才對啊?後來我觀察才發現,是因為她年齡太小,受限於認知,玩的方式太單調,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比如她可能只是揉了一些小球,假裝藍莓,然後拿個籃子,採完藍莓,基本也就遊戲結束了。後來,在不打斷她遊戲進程的前提下,我會適當加入,幫她把遊戲做引申。我提醒「採藍莓」時,不能驚動恐龍,也不能踩到其他的花草。這樣就增加了趣味性,延長了遊戲時間和她集中精力的時間。我又找來一棵小樹,讓CC從採「藍莓」變成摘「野果」。5分鐘過去後,我看她樹上的果子也玩膩了,又幫她做了一些引申,找來小棉籤,把最初的「藍莓」和木棍變成一座「房子」。
她一下子又來了樂趣,開始給公主和小動物們搭露營「帳篷」。
就這樣,一開始只能玩5分鐘的小遊戲,輕輕鬆鬆就玩了半個小時。後來CC終於「開了竅」,學會主觀性的增加遊戲的連續性,平時搭完就算結束的積木、樂高,也因此真的變成了可以無限發散思維的「活玩具」。
所以,考察孩子的專注力,比時間更重要的,是看孩子能不能做到連續這個點。
無論是專注力的時長還是連續性,都在提醒我們,孩子的專注力是有其自然發展規律可循的,要正確認識、科學引導才能夠幫助孩子提高。
0-6歲是專注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娃還在這個年齡段的,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防患於未然!學齡前的專注力與其說培養,不如說保護,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真的是好心反而幫倒忙!娃正玩積木,需要我和你一起嗎?我給你搭一個城堡吧!娃正玩沙土,寶寶喝不喝水啊?熱不熱啊,脫了外套吧!C媽真的想說,快讓孩子好好玩會兒吧,別再破壞娃的專注力啦!做好不打擾,再加上這些加分項,等娃上了小學應該不會雞飛狗跳啦!如果6歲多的孩子明顯表現出專注力差,甚至影響了學習,父母也不要過度焦慮,更不要對孩子過度指責、打罵。而是應該先自我反省,或許是之前無意識的破壞,或許是因為對孩子關注不夠,沒有及時幫他改善。其實,通過好的方法,持續堅持,孩子照樣能夠培養出好的專注力。這個環境不止是家庭的大環境,比如娃學習時我們不應看電視、刷抖音或大聲吵嚷等。你把娃的房間裝飾的五顏六色,很華麗,玩具也是隨手可得,那麼真的很難專注。就像你在用電腦查資料,當網頁跳出一款你很喜歡的包包時,自己也會忍不住去點開看一樣。所以,我們要為孩子提供適合學習的環境,裝飾要簡潔,顏色要舒緩、明朗,最好是有固定的學習桌。在大人看來,本來是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磨磨蹭蹭倆小時,專注力簡直是差爆了!但其實只要我們幫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和計劃,將「一堆」作業,分解成一個個的「小作業」他們就很容易完成,降低了連續性的門檻,無形中就提高了娃的專注力。漸漸的,「小作業」的標準就可以提高、升級,最終輕鬆完成大作業。這個過程像極了遊戲中的「打怪升級」,這也正是為什麼遊戲能夠讓娃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的原因,那專注力可以說是無與倫比。說到時間,我們最常想到的是用沙漏,其實能夠將虛擬的時間具體化,都是不錯的辦法。今天C媽給大家推薦的是我最近一直用的「番茄工作法」。把25分鐘當作一個「番茄」,可以用廚房定時器或手機來定時。提前列好這個「番茄時間」你要做什麼,一旦開始「吃番茄」就只能做計劃內事情,如果中斷就必須重新開始。每「吃掉1個番茄」休息5分鐘,每「吃掉4個」休息15-30分鐘。考慮到CC年齡還小,我們對「吃番茄」進行了改造,基本上以「吃完番茄」為目標,暫不追求「吃」太多,有一個明確的小目標,更有助於孩子實現連續性。最初這樣做也是無奈,疫情期間24小時和CC、DD在一起,我寫稿被打斷那是常事,但和CC一起「吃番茄」後,我們真的實現了在有限的時間裡高度集中,效率明顯提高,騰出的時間還能做很多其它事情。專注力真的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它不但有規律可循,還有方法可施。不隨意打擾,適當引導,重視孩子的連續性和專注度,比盲目地要求孩子長時間在一件事上糾結更重要!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兒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養育、疾病、心理知識。原創公眾號:CC爸媽(cc-bama)
覺得文章還不錯,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