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幼兒講故事?幼兒喜歡聽各種類型的故事,尤其是媽媽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們更是愛聽。很多孩子每天都要纏著媽媽講故事才肯睡覺,
其實給孩子講故事的好處很多,不僅能使孩子的智慧和能力得到開發,而且使媽媽和孩子之間關係更加親密,使彼此間產生溫暖的情感和無窮的樂趣,同時還提供了回答與交談的機會。
怎樣才能編出孩子們願意聽的故事呢?第一,講述一件有關孩子本身或家庭裡的真實事情。有真實的人物,孩子會更容易帶入情境。
幼兒總是喜歡聽大人講家庭生活的片斷。這樣能使孩子們感受到生活的真實性。比如可以講一講孩子出生前後的事情,講一講孩子的哥姐們的滑稽逗趣的事,講一講爸爸和媽媽童年發生的事,這一切,既好講又使孩子百聽不厭。
第二,可以用孩子平時非常喜愛的玩具做故事的主角,這樣編出來的故事就是童話故事。孩子對童話故事是極願意聽的。
孩子喜歡大熊貓玩偶,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給玩偶起個名字,用大熊貓為主角編故事,如果喜歡坦克,就可以用坦克為主角編故事。
孩子不聽話,你就可以編一個大熊貓不聽話的故事;孩子不愛惜玩具,你就可以編一一個大熊貓不愛惜玩具的故事,這樣教育孩子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第三,除了自己編的故事之外,也可以從幼兒讀物上學來一些故事講給孩子聽。講故事時,好故事是可以重複講的。
在講孩子非常熟悉的故事時,可以在講到最有趣或最驚險時停下來,要求孩子把情節補充完。
這樣做,不僅能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鍊,也給孩子帶來更大的樂趣。當然,還可以把孩子熟悉的故事開頭講出來,要求孩子講出結尾,或者他講開頭,你講結尾。
要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孩子把故事重新講出來,孩子的語言邏輯,思維梳理都會在愉快的氛圍中得到提升,這是非常難得的。
還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學著編故事,從模仿開始,逐漸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節。這樣,過不了多久,孩子就能自己編故事講給你聽了。
講故事雖然沒有什麼固定模式,但是首先故事要短,因為幼兒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
其次,故事的主角應該是他們熟悉的;再者,故事情節要簡單明了。其它方面可以即興決定。
本文由湘水雲間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