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第三屆「上電杯」全國科技翻譯競賽頒獎典禮在線上舉行。本次大賽由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主辦、上海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立項資助。與前兩屆競賽的不同之處在於,本次大賽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科技翻譯工作者協會和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服務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春、中國科學院科技翻譯協會秘書長李偉格到會指導。
據上校外國語學院院長、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副理事長、本屆競賽組委會秘書長潘衛民教授介紹,本屆大賽共有14629人次報名參賽,151位選手獲獎,58名教師獲優秀指導教師,30家單位獲優秀組織獎。試譯寶、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萬悟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被授予「特別貢獻獎」。潘衛民表示,提高數字素養,實現人機融合,消除技術難點,提升翻譯能力才是制勝法寶。
李偉格對大賽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她認為病毒雖然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阻擋不了翻譯競賽平臺的吸引力,她引用中國科學院翻譯工作者協會創始人之一李佩先生對於科技翻譯初心和使命的定義,即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為中國科技翻譯事業服務,為祖國的經濟建設服務。李偉格希望廣大參賽者通過這次競賽,增強自信,樹立目標,與中國的科技事業一起成長。
李家春作題為「現代化與科技翻譯」主題報告。李家春指出,本次全國科技翻譯競賽處於國家「十三五」和「十四五」交匯時刻,國家實現小康社會,開啟面向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徵程,時代給科技翻譯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機遇,各領域各行業取得了巨大突破,由此更應加強科技交流、實現科技知識和數據共享。人工智慧的發展對科技翻譯提出了更高要求,翻譯工作者應該不斷拓展各方面知識,尤其要重視學習機器翻譯技術,提高翻譯效率。
中國譯協資深翻譯家、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上海翻譯》名譽主編方夢之作題為「談科技譯者的信息挖掘能力」的主旨發言,從信息挖掘能力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搜商與翻譯的關係以及信息環境中的意識資源和方法三個層面分享了科技翻譯中如何提升個人素養和能力,並分享了精準選擇詞語的重要方法。中國科學院科技翻譯委員會副會長、《中國科技翻譯》顧問李亞舒談了「新時代翻譯的挑戰與機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領域論述了新時代下科技翻譯中譯員會遇到的挑戰和機遇。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副理事長胡開寶教授做了「我國翻譯學科的發展:問題與前景」的主旨發言,分析了在翻譯研究與翻譯人才培養方面阻礙我國翻譯學科發展的問題,指出了翻譯研究與翻譯人才培養的未來發展方向。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理事長何剛強教授做總結髮言,提出了將「科技、人機、文理、賽學」結合,進一步擴大賽事規模和影響力的設想。
頒獎典禮上,獲獎選手代表、獲獎單位代表、獲獎指導教師代表、支持單位代表發言。(通訊員:上海電力大學張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