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並茂:丘腦梗死的臨床和影像學特徵丨實戰讀片

2021-02-15 醫脈通神經科

丘腦是間腦的一部分,作為大腦皮質和皮質下區域之間的中轉中心發揮著功能,在調節喚醒和意識水平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丘腦不同供血血管的病變會導致不同的丘腦梗死症候群,本文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對丘腦常見部位梗死的臨床和影像學表現進行了梳理。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丘腦的不同部位分別從前循環和後循環獲得血供。丘腦旁正中動脈(或穿通動脈)通常來自前循環,為丘腦和中腦的前下部供血;來自後循環的血管則為丘腦其餘部位供血,丘腦和中腦的內側由來自大腦後動脈(PCA)P1段的分支供血,丘腦的外側和上方由P2段分支供血(圖1、圖2)。

圖1  丘腦的供血動脈

圖2  丘腦側視圖(A)和背視圖(B),示主要丘腦供血動脈及核團

丘腦前部梗死

丘腦前部區域由丘腦結節動脈供血,該動脈起源於後交通動脈的中部1/3處,這與源自PCA的其他丘腦動脈區域不同。該部位的梗死臨床特徵很明顯,主要表現為嚴重和廣泛的神經心理缺陷。

該部位梗死早期可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意識水平改變和沉默寡言,持續的人格變化則見於疾病的後期,包括時間和空間定位障礙、冷漠、缺乏自知力等,情感方面的障礙可能很明顯。丘腦前部梗死的其他常見症狀是順行記憶障礙,以及伴有低頻發音和構音障礙的失語症。

圖3  丘腦結節動脈供血示意圖和梗死影像學表現

丘腦旁正中區域梗死

該部位由丘腦旁正中動脈供血,此動脈從PCA的P1段發出,該動脈的相關變異較多,根據不同起源部位可分為3類(圖4)。

➤ I型:丘腦旁正中動脈最常見的變異,血管起源雙側對稱,雙側旁正中動脈均起源於相應PCA的P1段。

➤ II型:這種變異雙側不對稱,並且可分為兩種亞型。IIa型雙側供血來源於同側PCA;IIb型則是所謂的Percheron動脈,即旁正中動脈先從單側PCA發出,隨後分成兩支,這個單一的動脈主幹同時為雙側正中丘腦和中腦區域供血。

➤ III型:這種變異也是雙側對稱的,雙側PCA發出丘腦旁正中動脈,並且兩側旁正中動脈中間有拱形血管連通。

圖4  丘腦旁正中動脈的變異示意圖

丘腦旁正中動脈梗死的症狀取決於血管變異的類型,可能為單側或雙側。對於單側旁正中動脈梗死的患者,早期階段主要表現為興奮程度減弱和意識水平波動,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長遠上看,情緒和行為變化依然會出現,包括躁動、激越、迷失方向、冷漠等。左側的梗死也可表現為語言功能障礙。

圖5  丘腦旁正中動脈供血示意圖和梗死影像學表現

Percheron動脈閉塞引起的雙側丘腦梗死已得到人們充分認識。這種症候群相對少見,佔所有缺血性卒中的7%,典型的症狀共包括4點:

➤ 警惕性障礙,如昏迷或木僵;

➤ 明顯的記憶障礙,難以產生新的記憶,常有虛構;

➤ 本能和情緒的變化,一般伴有煩躁不安、冷漠或長期呈現不良情緒;

➤ 垂直凝視麻痺,可能沒有垂直掃視和追蹤動作。

其他臨床症狀還包括如定向力障礙、意識混亂和無動性緘默症等。大多數患者的神經系統障礙和嗜睡可恢復,但認知缺陷和冷漠症狀傾向於更為嚴重且持久。

圖6  Percheron動脈供血區梗死影像學表現

丘腦下外側梗死

丘腦下外側動脈又稱丘腦膝狀體動脈,起源於PCA的P2分支,位於後交通動脈水平之後,由一組小動脈組成,為丘腦下外側區域供血。

丘腦下外側動脈的梗死可導致丘腦症候群,最突出的特點是鎮痛藥不能緩解的劇烈疼痛可能和丘腦與皮層抑制的分離有關。丘腦疼痛多延遲發作,也可立即發作。大約80%該區域梗死的患者存在這種症候群。

該症候群的其他症狀還包括感覺喪失和四肢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可涉及所有類型的感覺,但不一定全部出現在一名患者中。若患者同時出現感覺喪失和無力偏癱的症狀,則強烈提示丘腦症候群。

此外,患者發生純感覺症候群(失去所有形式的感覺),特別是當症狀累及面部和手臂時,也高度提示該部位的病變。一些純感覺症候群患者也可能出現遲發性疼痛和/或感覺遲鈍。

有學者描述了一種特殊的手部症狀,患者的手部彎曲內旋,拇指藏在其他手指之下,被稱為丘腦手,也是該部位梗死的特徵性表現。目前該部位梗死的患者尚未出現更複雜的行為症候群,偶有語言障礙和失語的報導。

圖7  丘腦下外側動脈供血示意圖和梗死影像學表現

丘腦後部梗死

該部位由脈絡膜後動脈供血。脈絡膜後動脈也來自PCA的P2段,同樣是一組小血管組成。目前關於該部位梗死的報導數量仍然有限,在已有的報導中,最常見的症狀為象限盲,可能伴有偏身感覺喪失,也可能存在皮質性失語和記憶障礙。

脈絡膜後動脈梗死的一項特徵性表現為眼球運動障礙,這不是丘腦梗死特有的症狀,並且相對較少出現。除此之外,患者還可能表現為遲發性的複雜運動過度症候群,包括共濟失調、震顫、肌張力障礙、肌陣攣和舞蹈病等。

圖8  脈絡膜後動脈供血示意圖和梗死影像學表現

醫脈通編譯自:Li S, Kumar Y, Gupta N, et al. Clinical and Neuroimaging Findings in Thalamic Territory Infarctions: A Review[J]. Journal of Neuroimaging, 2018.

相關焦點

  • 丨實戰讀片
    神經影像學對MS及MS變異型的理解和治療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本文討論了MS各種鑑別診斷的神經影像特徵。 (B)節段性血管壁高螢光和滲漏。 神經影像學特徵 *MRI上的特徵性病灶,也被稱為雪球徵,提示微梗塞/胼胝體中央部的微缺血。其他特徵性病灶包括線性梗死(輻輪徵)和上纖維梗死(冰柱徵)。 *內囊梗塞可見串珠狀。
  • 影像也瘋狂——與運動障礙疾病有關的MRI「動物徵」丨實戰讀片
    在醫學研究的道路上,面對運動障礙多種紛繁複雜的影像學表現,專家學者們總結歸納出許多有趣的影像學特徵,其中不乏一些用動物做比喻的徵象。這些和動物類似的的徵象易於記憶和辨認,能夠提高基於單純影像學表現診斷的準確性,有利於鑑別診斷。本文主要介紹與運動障礙疾病有關的MRI「動物徵」。
  • 下丘腦垂體疾病
    免疫組化和電鏡特徵; 二、泌乳素瘤/PRL瘤1.臨床表現:(1)是發生率最高的垂體腫瘤;(2)在女性中PRL瘤為微腺瘤,男性中多為大腺瘤且侵襲力強;(3)男性表現為陽痿和性慾減退,女性可以表現為月經紊亂,甚至閉經;(4)大的腺瘤可壓迫正常垂體組織導致甲狀腺、腎上腺、性腺功能減退;(5)大的腺瘤還可以壓迫鄰近組織導致視力減退、視野缺損、眼外肌麻痺,甚至顱內高壓、
  • 實戰讀片:十字麵包徵除了MSA,還見於哪些病?
    其弟弟35歲,有相似的臨床和影像學特徵(圖1C)。圖1患者最後經基因檢查診斷為SCA1。遺傳性脊髓小腦共濟失調(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 在普通人群發病率為1/10 萬~5/ 10萬,病變主要累及小腦,腦幹和脊髓,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西安市中心醫院放射科團隊參加2019年全國頭頸部影像學大會
    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頭頸學組主辦的2019年全國頭頸部影像學大會於2019年3月21日—24日在昆明隆重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規範、創新、共享」,內容既包括頭頸部影像學規範和應用,又涵蓋頭頸部影像新技術。人工智慧成為影像的研究和關注熱點,專門邀請專家對人工智慧在頭頸部的初步應用成果和發展方向進行講座,共同探討交流和分享最新成果。
  • 一文知曉: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丨臨床必備
    導讀 本文結合國外最新研究介紹了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的概論、病理生理機制、臨床以及影像學表現、治療以及愈後。頭痛是其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尤其是霹靂樣頭痛。霹靂樣頭痛是RCVS的典型臨床表現,也可是其唯一症狀,其特點是急性發作、通常數秒鐘達到頭痛高峰,類似於顱內動脈瘤破裂。頭痛常位於雙側枕部,很快播散至全顱痛。而近1/5患者表現為單側頭痛,頭痛持續時間從幾分鐘到數天不等,但通常少於3 h,該特點可與蛛網膜下腔出血進行鑑別。常見伴隨症狀包括噁心、嘔吐、畏光、畏聲。
  • 精品 | 分水嶺腦梗死分類
    傳統上將分水嶺腦梗死主要分為皮質型分水嶺梗死(Cortic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和皮質下型分水嶺梗死(InternalWatershed Infarction,IWI),同時有皮質型和皮層下型分水嶺區梗死則為混合型(mixed type)。
  • 火眼金睛,教你一眼識別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學特徵
    在第四屆東方呼吸病學術會議上,作為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呼吸放射副主任委員,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的高莉教授,深入解讀了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學特徵。高教授主要從細菌與病毒肺部感染之間的差異、病理改變和相關影像、病毒性肺炎影像學特點及其鑑別診斷等多方面給我們分享。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 幕上大面積腦梗死的診治,一文總結
    第9屆湘雅腦血管病國際論壇暨第4屆湖南卒中中心聯盟大會暨第4屆湘雅腦血管病介入治療高峰論壇上,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的張樂教授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幕上大面積腦梗死的診治進展,包括其影像學特徵、預測、治療和管理等。
  • 鋼琴家患丘腦膠質瘤無法演奏,手術後靈活手指彈奏令人嘆為觀止!
    不幸的是,作為鋼琴演奏家、鋼琴老師的Z女士,大約4個月前發現出右手彈奏不靈活,精細活動限制,頭部右側和右腳麻木感,也偶有視力模糊、有霧感,起初本以為是太勞累所致,卻不見好轉,當地醫院就診,在當地醫院診斷為丘腦膠質瘤。 什麼是丘腦?丘腦又稱背側丘腦,是間腦中規模較大的卵圓形灰質核團,位於第三腦室的兩側,左、右丘腦借灰質團塊(稱中間塊)相連。
  • 你的CT片第一「讀片人」竟然不是醫生!
    你的CT片第一「讀片人」竟然不是醫生!近日,嘉定區中心醫院把AI技術應用到了醫學影像學領域。CT片的第一「讀片人」是經過特殊「培訓」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哦!讀片的準確率和速度都大大提高!我們一起看看這位小能手有多厲害?
  • 腔隙性腦梗死對腦部傷害大,可能與遺傳有關,屬於循環系統疾病
    導語:腔隙性腦梗死(lacunar infarction)是指缺血性微梗死引起的一種腦梗死臨床類型,主要由於腦深部穿通動脈閉塞導致。多發生在基底節、丘腦和腦橋等腦的深部區域,極少發生在腦的皮質和白質。當這些小動脈變硬或出現脂肪透明質酸時,這些小動脈會變窄,形成血栓或由於栓塞脫落而阻塞血流,從而導致血液供應區域的腦梗塞和相應的臨床症狀。
  • 重疾理賠高發疾病——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損傷(血清心臟肌鈣蛋白增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於正常值上限(參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時有急性心肌缺血的臨床證據,包括:(1)急性心肌缺血症狀:(2)新的缺血性心電圖改變;(3)新發病理性
  • AJR:揭示COVID-19影像學特徵與SARS和MERS存在顯著重疊
    迄今為止,已有三種冠狀病毒可在人類中引起嚴重的呼吸道感染: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MERS-CoV)和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SARS-CoV-2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
  • 腦分水嶺梗死的解剖和分型,一文讀懂!
    體循環低血壓引起的腦分水嶺梗死通常表現為雙側的腦分水嶺梗死,多表現為雙側皮質後型腦分水嶺梗死(圖5),也可見皮質前型和皮質下腦分水嶺梗死,還可見小腦分水嶺梗死。並且,心臟手術後缺血性卒中常見的類型是腦分水嶺梗死。
  • 卒中 | 一文讀懂腦分水嶺梗死的解剖和分型
    體循環低血壓引起的腦分水嶺梗死通常表現為雙側的腦分水嶺梗死,多表現為雙側皮質後型腦分水嶺梗死(圖5),也可見皮質前型和皮質下腦分水嶺梗死,還可見小腦分水嶺梗死。並且,心臟手術後缺血性卒中常見的類型是腦分水嶺梗死。
  • 法醫臨床影像學檢驗實施規範
    法醫臨床影像學檢驗實施規範 華 人 民 共 和 12 術語和定義 ........................................................................
  • 【圖文】結節病的肺部特點和影像學特點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醫療設備成績入口」近期,發表於Semin Roentgenol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綜述了結節病的肺部特點和影像學特點:結節病的死亡率達5%,而呼吸衰竭是死亡主要原因。肺部影像學中常見結節,且有多種特徵性表現,從孤立性肺門和縱隔淋巴結腫大到嚴重肺纖維化。了解結節病的臨床特點和影像學特徵是其診斷和治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