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十餘年的透視俄羅斯(以下簡稱Russia Beyond)宣布不再專設時政新聞報導欄目,全面改版,將從文化的視角全景解讀俄羅斯藝術、繪畫、民俗、旅遊等內容,面向全球讀者用多語種報導俄羅斯。
Russia Beyond原 為《俄 羅斯 報》(Rossiyskaya Gazeta)旗下的全俄羅斯影響力最大的國際多媒體傳播項目,2007年成立伊始,該項目藉助多語種提供與俄羅斯政治、商業、科技和社會生活有關的消息、評論、觀點和分析等內容。Russia Beyond的編輯工作遵循以下原則:提供高質量新聞資訊、發布內容兼具公平性和客觀性、選擇受眾具有針對性、觀點具有代表性,以及符合特刊合作報紙的新聞發布規定、編輯規則和傳統。所發布的絕大多數內容由自由作者為Russia Beyond項目專門撰寫。依靠專業及獨立的俄羅斯本國及國外記者,Russia Beyond項目通過特刊和網站報導俄羅斯發生的各種事件及事態發展。合併入今日俄羅斯電視臺集團後,Russia Beyond的網站擁有14種語言,每個月全終端共有約500萬瀏覽量,已成為全世界了解俄羅斯的主要網絡媒體窗口。
Russia Beyond在社交媒體平臺的宣傳視頻截圖。視頻以「指南俄羅斯的一切事物,我們大有故事可講」為標語,也體現出Russia Beyond注重文化軟實力的宣傳理念。供圖/中國日報網
放棄時政資訊 精準定位受眾
2017年,為了提高組織管理效率並按照不同受眾人群進行差異化傳播,俄羅斯政府將Russia Beyond項目從紙媒用戶為導向的原屬機構《俄羅斯報》調整併入以網絡受眾為導向的俄羅斯電視臺集團,並從2017年底停止了海內外全部紙質產品的發行。
在結構調整的同時,Russia Beyond對受眾的定位方面也進行了改革,放棄了時政類新聞資訊的全部欄目,受眾定位向對俄羅斯文化、生活等不涉及任何敏感時政問題的軟性信息感興趣的海外受眾人群進行轉變。調整後的RussiaBeyond將主要覆蓋受眾分為以下幾類:熱愛學習俄語文學、俄羅斯文化以及東斯拉夫族的大學教授及學生;熱愛旅遊並對俄羅斯旅遊文化有興趣的人士;關注總統普京、俄羅斯軍事、俄羅斯超模等與俄相關的熱門話題的人士;從事俄羅斯商業貿易往來的商務人士;在俄羅斯出生,希望進一步學習俄羅斯文化的俄裔人士;時間相對悠閒的其他人士。
與此同時,今日俄羅斯電視臺旗下的今日俄羅斯官網則定位於喜歡看俄羅斯新聞及時政信息的人群。兩者在國際傳播工作中的角色分配更加清晰和精準化,更利於海外傳播工作的進行。在經歷公司資源整合、重新定位受眾的同時,Russia Beyond網站頁面也在隨之進行調整,在風格上更加精緻、內容上更加豐富。轉型中流量並未明顯下滑,同時因為Russia Beyond重視在社交媒體平臺的傳播,反而在網站經歷戰略調整之後,整體流量逐漸攀升。
摒棄傳統思路 變革傳播策略
Russia Beyond從兩年前全球各語種紙質共版合作形式發展至今,已經轉變成了以網站、社交媒體平臺等為主的新媒體運作模式。在這其中,RussiaBeyond尤其注重最大化利用社交媒體做好國際傳播。
一次聖誕節期間,因項目部沒有值班人員,Russia Beyond利用社交媒體定時發送信息的功能,在假期中邀請用戶參與線上互動活動,上傳分享一年中最精彩的視頻和照片。這次活動抓住了受眾在關鍵時間節點希望回顧一年,並向朋友分享的心情,獲得了極佳的傳播效果。
Russia Beyond在這次活動中利用了平臺技術優勢,以最小的人力成本達到了最優的傳播效果,這也同時證明有意義的高質量內容只要符合當下事件、時間節點中受眾的心理需求,哪怕只是圖片與視頻的拼接,也會產生高質量的傳播價值。這種優先考慮用戶便利和傳播速度,以生產高品質內容、傳播有價值內容為第一優先導向,而非單純看重網站本身流量的國際傳播理念已經成為Russia Beyond轉型後的新型傳播策略。
緊跟時代潮流 注重視頻傳播
自2017年轉型起,Russia Beyond便開始著重在社交媒體平臺投放便於社交網絡用戶傳播和觀看的短小又富含高信息量的視頻。目前,RussiaBeyond每個月在社交媒體上的視頻瀏覽量為1600萬,視頻內容所佔比例已經從2017年初的5%極速增長到40%。
Russia Beyond總 編 輯 弗 謝 沃 洛德·普爾雅(Vsevolod Pulya)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同一題材視頻傳播的流量反饋是普通文章傳播量的十倍之高。因此,轉型後的Russia Beyond非常重視社交媒體視頻化傳播模式,從2017年初的每周投放1~2個視頻內容或花費更長時間生產一個視頻內容,已發展到如今每天投放5~6個視頻,高產視頻內容的方式在讀者反饋上也得到流量同比增長50%的高效回報。
因 為 重 視 視 頻 化 傳 播,RussiaBeyond在視頻內容的來源選擇中採用不限定來源渠道的方式,視頻資源既可以來源於本集團,也可以來源於一般受眾的投稿。只要視頻內容有趣、有價值,Russia Beyond都會在獲取內容授權之後考慮使用,這從根本上擴大了RussiaBeyond的內容選擇範圍。雖然資源不一定都來自於專業製作團隊,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內容的質量、豐富了視頻種類,使內容更軟、更接地氣,更貼近讀者需求。
從Russia Beyond採取的傳播策略可以看到,在對外傳播中,尊重受眾的心理需求能夠帶來成倍增長的傳播效果,其轉型經驗值得中國網絡媒體借鑑與學習。我國的對外傳播工作要走出以往的傳統思維,要更多地站在受眾的角度,以受眾體驗為優先出發點。同時,在全球迎來網際網路時代的當下,對外傳播面臨著新的挑戰,但更多的是迎來新的機遇,其中,社交媒體平臺的興起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供了絕佳的平臺,及時做好分眾化傳播、差異化運營,才能抓準受眾痛點,佔領新平臺話語權。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標誌,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民族凝聚力、創新力、發展力的基礎。在全球化浪潮下,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求。要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那麼,藉助新媒體新手段做好國際傳播、更好地展現本國文化軟實力便顯得至關重要。(李軍中國日報網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