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一年一度的秋招季,相信還有很多2020屆的學生正在為求職而奔波。無論是參加大學現場校招,還是在網上投簡歷,應聘少不了的一個環節就是投簡歷。
簡歷就好比一塊敲門磚,你這個人怎麼樣?你在大學學到了什麼?甚至HR對你的第一印象怎麼樣,一定程度上都是由簡歷呈現出來的。好的簡歷,能讓別人眼前一亮;差的簡歷,讓別人直接失去了繼續面試你的欲望。那麼什麼是差的簡歷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簡歷中的一些減分項。
基本信息沒寫全
HR拿到簡歷後,最先看得不是你得過多少獎學金,不是你有哪些實習經歷,而是看你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電話、郵箱、學校和專業、求職崗位、籍貫等這些基本信息是缺一不可的,有的同學在封面上寫了姓名,在簡歷內頁就不寫了,這是不對的,做簡歷第一個要考慮的就是便利HR閱讀。
還有的同學提前沒做好簡歷,等面試機會來了隨便在網下下載一個模板改一改,結果導致基本信息不全。面對這種基本信息都找不到的簡歷,HR可能看一眼就扔到垃圾簍裡了。因此,這就要求同學們提前做好簡歷,不要等著機會來了才開始準備。除此之外,基本信息的排版位置儘量要符合人的閱讀習慣,儘量放在左上方或者右上方。
匹配度低
準備簡歷時要強調匹配度。首先你要清楚你應聘的是什麼工作,做好定位,準備簡歷時一切都要圍繞這份工作展開,比如同樣是應聘編輯,新聞編輯和美食編輯是不同的;同樣是應聘銷售,超市導購和房地產銷售是不一樣的。
比如你想去應聘高中教師這個職務,而你的簡歷上寫的社會實踐卻全是去餐館兼職、全是賣電話卡;而你的競爭對手寫的社會實踐卻是當家教、寒暑假去鄉村支教。試問面試官對誰更有好感呢?當然是支教、當家教的學生。總之,你的愛好特長、社會實踐、實習經驗,儘可能地要與你所應聘的職位相匹配,否則你寫再多也不起作用。
簡歷內容太多或者太少
HR看簡歷時最反感的就是兩種情況:一種是簡歷內容太少,除了基本信息和特長以外,幾乎什麼也沒有,一張紙上只寫了很少的內容,其它的地方都是「白板」,這種簡歷仿佛就在告訴面試官:「我大學什麼也沒幹,我就是一條鹹魚,混了四年就畢業了……」因此一定要忌諱這種簡歷內容太少的情況,就算是無話可寫,也要想辦法多挖掘、多寫,至少讓簡歷看起來不空;
第二種就是忌諱簡歷內容太多,啥都想寫上,就像記流水帳一樣,把大學四年的經歷甚至是初高中的經歷也都寫上了,密密麻麻幾張紙,讓HR直接沒有了想看的欲望。
排版、照片不合適
為了向HR更好地呈現簡歷效果,因此不得不注意的就是簡歷設計,簡歷設計上也有兩忌:第一是忌太簡單,一張純白紙,上面羅列了自己的一些信息,然後用A4紙列印出來,就好像一張寫了字的word文檔,太簡單了,一點設計感也沒有;第二是忌太繁瑣太花哨,不要選擇太花裡胡哨的模板,比如那種密密麻麻的小碎花,再比如那種大紅大紫,用這種模板就很容易出現形式大於內容。我建議簡歷模板最好用那種淡藍色、淡灰色等色調。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照片,照片不是必須的,但是儘量附上照片,照片不要太生活化,也不要選擇太模糊的照片,最好用藍底的一寸照片。
發簡歷時不要用word版本
如果是交紙質版的簡歷還好,但如果是交電子檔的,比如給用人單位發郵件,一定記得先將簡歷轉化為PDF版本。因為word版本會出現亂碼,可能你這邊排版得很美觀,可別人打開就會出現亂碼,而PDF版本就能很好地克服這種情況。
關於簡歷製作問題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