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有想寫過一篇有關牛排的文章,奈何其知識量太大,我們研究所用了吃一頭牛的時間去收集整理到現在。當越來越多的牛排擺上中國人餐桌的時候,卻很少有人能分辨出好牛排和差牛排。在一些售賣平臺上上銷量最好的牛排,往往是一百多塊錢10片包郵的醃製牛排,還附贈刀叉。細算下來,這樣的牛排可能比市場上牛肉賣得還便宜。這些牛排的質量如何?真的是牛排嗎?
▲3,4,5,7,20,21是平時製作牛排常常用到的
01.
原切與拼接
■原切
就是牛肉進行排酸屠宰後,直接取出相應部位進行切割的牛排,不添加任何添加劑,一般都是先冷凍再切割,這樣牛排比較平整。這種牛排可以清晰看出肉的紋理花紋,一眼就能看出是什麼部位,因為沒有預處理,在後期烹飪的時候空間更大。
平時購買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產品參數來分辨。原切牛排,配料表裡只有牛排,而加工過的,會是原切未醃製。
■原切醃製
在原切牛肉的基礎上,進行調味醃製後,使其肉質鬆軟之後再進行冷凍。而這類的牛排雖然說不說假的牛排,但是一般都是不怎麼好的牛排,商家為了讓牛排口感更好,需要進行預醃製處理,使其口感變嫩,這種牛排到你手裡煎制起來就不那麼容易老了。而這種牛排在超市冰櫃中卻很常見,平時覺得自己買一塊牛排去製作太麻煩,就會去買醃製好的冰凍牛排。
■拼接牛排
相比前兩者,這種牛排「技術」很是獨特,這種牛排一般都是靠牛肉的邊角料、牛油等拼湊起來的,最核心的工具是「穀氨醯胺轉氨酶」,這種物質有肉的粘合作用,也成為「肉膠」。其樣子長得就不像牛排,更像是牛肉餅,形狀大致都很規則,基本看不出這是哪個部位。
■調理牛排
這類牛排主要是在原切肉的基礎上,通過注脂的方式,使肉形成比原切肉更細密的脂肪花紋,從而改善廉價牛排的口感。
這類牛排乍一看花紋很漂亮,密密麻麻,但是仔細去看,你會發現花紋非常的不自然,真的牛排並沒有這麼密集的花紋。
02.
關於品種
■日本牛
源於日本的和牛,因其肉質極佳,脂肪細密如霜而聞名,基本就是「極品牛肉」的代名詞了。和牛也細分好幾個品類,黑毛、褐毛、無角以及短角和牛,集中在松阪、近江和神戶。
但是如果你能在國內買到「日本和牛」,那麼恭喜你,百分之99的可能是買到假的了。目前國內是不允許進口日本和牛的。根據日本食肉等級評定協會(日本食肉格付協會)的規定,牛肉有A/B/C三個步留等級與1/2/3/4/5五個肉質等級。
■澳洲牛
雖然澳洲不是最早飼養牛的地區,但由於其獨特的地理優勢,肥美的牧草。澳洲現在也產出著世界一流的牛排。而澳洲最有名的牛種,安格斯牛和澳洲和牛皆非自己的品種,安格斯牛原產自英國,而澳洲和牛更是到1988年才從日本引進的牛種。
▲澳洲牛的分類按照雪花程度
相比精細講究的日本牛肉分級方法,澳洲牛的分級方式則簡單粗暴的多,直接以雪花程度進行分類,從M1-M12,數字越大,則大理石紋路的脂肪分布越是細密均勻,那吃起來的口感自然更絲般順滑。相比精細講究的日本牛肉分級方法,澳洲牛的分級方式則簡單粗暴的多,直接以雪花程度進行分類,從M1-M12,數字越大,則大理石紋路的脂肪分布越是細密均勻,那吃起來的口感自然更絲般順滑。
■美國牛
美國是牛肉大國,他們好吃牛肉的程度也是十分執著,於是他們也引進了日本和牛。在引進和牛後,美國採用公和牛與母安格斯牛配種,培養出的美國和牛,更適合美國本土,飼養簡單,品控出色。
■中國牛
中國牛不適合做牛排,因為進口的價格更便宜,國產牛肉更適合直接吃。
03.
為什麼有的牛排化凍血水特別多?
首先,化凍有「血水」(其實不是血,是肌紅蛋白和水的混合物)滲出是正常的反應,不能一點血水都沒有。但是如果血水太過於多,那就是不正常的。一般來講,一塊250g的牛排,在緩慢化凍後的血水應該在10g左右。
當然,根據不同的部位會略有差距,如菲力,草飼牛肉等瘦肉多的牛排,同等重量下的血水會更多,而脂肪含量高的和牛等血水會少一些。如果遠遠超過這個範疇,那麼一定是經過復凍過的肉。
肉如果經過反覆冷凍,會因為細胞外的水分子先開始結冰,但細胞內部的水還沒有結冰,就會造成細胞外部水溶質濃度飆升,細胞內部的水不斷滲透出來,造成內部缺水,而細胞外的水又過多,細胞壁就會被「撐大」。等你去解凍的時候,肉中細胞外的水就會流出,導致肉變得非常柴,影響口感,甚至化凍後像一塊爛肉。
04.
牛排上有酸味正常麼
很多人買原切牛排的時候,會發現自己買的牛排總有一股酸味。
我們經常說的原切牛排,雖然是原切,但是也需要一定的處理,不同的廠家對於牛的工藝和排酸技術都是不一致的,甚至有的還會在排酸後進行14天或21天的溼式熟成,不同工藝水平就造就了不同的口感,一般經過溼式熟成的牛排就會嫩很多,並且不會有酸味。
而平時感覺自己買的牛排有股酸味是因為排酸工藝不佳造成的。牛在屠宰2-3小時之後就會進入僵直期,此時由於無氧酵化產生大量的乳酸,肉的PH值也會明顯改變,肉會變酸。等到無氧酵化反應結束後,酸度變低,PH值回升,僵直的肉恢復部分鬆弛,這個過程稱為排酸。
05.
什麼樣的牛排才是好牛排
■顏色
買牛排首要關注的就是要顏色。牛排的顏色受到肌肉裡的天然色素肌紅蛋白以及氧氣的影響。剛切開的鮮牛肉,肉是紫紅色的,這也是肌紅蛋白的顏色。很快,氧氣和肌紅蛋白裡的鐵發生反應,轉化為氧合肌紅蛋白,肉就變成了鮮紅色。
一般來講,真空包裝的牛排會呈現紫紅色,這是因為肌紅蛋白缺乏氧氣;而線下超市裡用保鮮膜包好的牛排會呈現鮮紅色,因為PVC保鮮膜不能隔絕氧氣。這兩種牛排都是可以購買的。
不過,如果牛排在空氣中暴露的時間過長,肌紅蛋白中的鐵元素會被氧化,形成高鐵肌紅蛋白,這樣的牛肉顏色發棕,不夠新鮮了;時間再久,肉裡的酶會引起肌紅蛋白和氧合肌紅蛋白失去一個電子,形成正鐵肌紅蛋白,顏色變成有些髒的褐色、灰色或是綠色。這兩種牛排雖然不一定是壞了,但不建議購買。
■成熟度
成熟度也就是指牛的年齡,決定了肉的肉嫩度。動物的年齡對肉質的影響非常大,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是年紀越大,肉質越韌,但風味越足。
牛肉也是同理,牛排通常不會選用年齡太大的牛,年紀越小的母牛或者閹牛的質地越細緻,因此口感更柔嫩,顏色也更鮮亮。所以點牛排時一定要問明,是小牛肉,還是180天、280天、350天或者500天的。
■油花
油花就是牛排中大理石般紋路的脂肪。一塊高品質牛排會有許多油花,品質高的油花顏色潔白,質地偏硬,並在整塊瘦肉中均勻分布。
當牛肉在煎烤時,油花會融化,使肉變得柔軟、溼潤、多汁,並呈現出更多的風味。事實上,很多牛排那種絲滑的質感和牛肉的風味,大部分都來自於油花,如果沒有油花,牛排會變得很乾,還缺少風味。不過即使油花豐富的牛排,如果煎烤過度也會變成這樣,八分熟以上的牛排已經喪失了大部分原始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