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源創新科技 一個哥大終身教授的瘋狂創業

2020-12-11 環球網

西安交大少年班本科生、清華大學碩士、哈佛大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地球環境工程系副教授(終身教職),主持美國自然基金、美國國防部等多個部門項目、韓國科技部項目、中國自然基金項目……

7月5日,頭頂各種「學神級」光環的陳曦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卻不願多談自己的各種Title。

4年前,正是因為獲獎太多、未來太好預測,他決定回國創業。如今,他喜歡同「瘋狂的」中國創新型企業合作,讓自己發表的那280多篇、被引用6000多次、H因子(用來評價科學家的科研績效)高達42的論文變成實打實的產品。

最近一個「瘋狂」的想法,是給新能源汽車的鋰電池外表「包」上一層防撞殼。有了這層殼,汽車製造商可以裝入更多的鋰電池,提高汽車的續航能力。至於遠期目標,他想讓新能源車的表面面板可以回收廢舊能量,全身傳感,可根據路況隨時變形。

一路「發論文」的人生,渴望瘋狂一把

在2012年遇到中石化西南局的人以前,陳曦的人生,或者說他從事科研的唯一目的,就是「發論文」。他像大多數在海外打拼的學者一樣,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論文被引用了多少次、學術水平得到了多少同行的認可、可以拿到多少力學界的大獎。

從2008年到2012年,當時年僅36歲的陳曦,已經憑藉超強的學術能力,獲得了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PECASE)、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給青年學者的最高獎勵(CAREER)以及ASME和SES兩個權威協會的所有三項青年力學科學家大獎(SNNA、YIM、THYIA)。

這些大獎,會考慮到獲獎人數、獲獎者所屬學校、獲獎者普惠等情況,在陳曦之前,沒人拿到過「大滿貫」。

也正是在這一年,陳曦感覺「沒什麼意思」,「未來的人生太好預測,我可以直接看到自己退休後的生活狀態」。

一邊是力學界青年學者大牛對人生沒啥感覺,另一邊,大洋彼岸的祖國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經濟結構轉型要求這艘巨型經濟航母向「科技」看齊,瘋狂的資本正在追逐石墨烯、超材料等距離陳曦很近、他卻並不看好的產品。

「做投資跟選擇科研領域其實差不多,不一定跟風選擇熱門領域。」陳曦說,自己想要開創一個全新的材料研究領域,搞一場顛覆式的革命,但他卻並未把目光聚焦在近年大熱的石墨烯和超材料領域。

據他介紹,石墨烯、碳納米等超材料都具有其獨特的性質,但這些材料僅在實驗室環境下才能100%實現這些獨特性質和功能,到了大規模投產的情況下,這些材料的製備會出現10%~20%的缺陷率,不再具備完美性能。

「這種不能大規模投產的東西,能產生多大變革?可想而知。」陳曦說,中國資本市場曾一窩蜂追捧新材料、新能源,但事實證明,一旦政府取消對新能源的強勢補貼,泡沫就會破裂。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此前超熱的太陽能產業。

與眾不同的是,陳曦卻想在傳統產業發力,「比如石化、電力,幾十年來的科技變革很少很少,它們卻佔據國民經濟的重要位置,一旦變革,影響巨大。」

也許只有中國,可能讓年輕學者快速進入成熟市場

年輕學者快速參與變革的機會,也許只有中國有。2012年,陳曦應邀回國講學。像以往的每一次講學一樣,他專注於論文研究、與學生老師交流等。

一個偶然的機會,陳曦接觸到了中石化四川油氣田的相關負責人。對方向他講述了在生產實踐過程中遇到的一個世界難題——油氣中硫化氫含量過高,造成管道腐蝕嚴重,至今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法。

據悉,當時四川產量最高的元壩氣田,每年用在管道緩蝕劑上的費用,就高達兩億元。這兩億元的投入,並沒有實際減緩多少管道腐蝕的程度。企業為此找過全世界這方面的相關專家,試過各種方法,卻都沒能解決這一問題。

塗層法,是各國專家一致認為最有效的辦法,但國外專家調製的塗層,每一兩個月就脫落了。理論上講,塗層密度越高,就越不容易被腐蝕,但與此同時,密度越高卻越容易在高溫後脫落。

這個問題不解決,對人口密度極高的四川東北部地區而言,風險極大。一旦硫化氫洩露,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人員傷亡。

陳曦在這方面,實際上是個外行,他研究的領域集中在環境工程,並非材料界的大咖。但正是這個外行,卻有了「試試看」的大膽想法——他想找到一個讓塗層一邊被腐蝕,一邊自己密度變大的好辦法。

出人意料的是,中石化西南局在經過論證後認為,可以立項試試。

這在美國,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陳曦告訴記者,美國企業根本不可能讓一個像自己一樣的「外行」接手這一課題的機會,即便企業同意,美國的審批機構也不會快速批准,「這樣的機會,只有中國有。」

一個機會,不僅幫助油氣田解決了難題,還使得陳曦本人在科研上得到升華——發現一套新的理論體系,並藉此解決了蝕酸油氣田面臨的世界性難題。

去年,經過石化、材料領域專家鑑定會,陳曦創新的塗層材料得到肯定並在中石化西南局推廣使用。今年年初,中石化西北局也採用了這一新材料塗層。下一步,陳曦打算把這種塗層技術推廣到伊朗等國家。

欲顛覆,先求索

如果你以為,陳曦接下來可以「抱」著他的塗層材料「吃」遍全世界,那你恐怕就錯了。

這個高高胖胖、不怎麼愛吹牛的學者,心中的夢想遠比他本人的憨厚長相要「瘋狂」許多。

最近,他在忙兩件事兒。第一件,是和與自己一樣有著「瘋狂」想法的未來汽車、樂視汽車等新興車企洽談合作事宜;第二件,是與一些有志於扶持創新創業的地方政府,商量著搭建一個集國企、民企、高校、投資人、股權基金等於一體的產學研轉化平臺。

「就是想幹一些有顛覆意義的改革。」所有有關顛覆原有架構的夢想,陳曦說,未來都將在祖國實現。

比如,汽車製造業的顛覆性革命,陳曦認為,很有可能就會發生在中國。因為全世界還沒有哪個國家,能把汽車生產行業的入行門檻下降到可供創新型、新生企業可承受範圍內來,除了中國。

「汽車是一個技術壁壘、投資門檻很高的行業。但中國有一群『瘋狂』車企,他們不像傳統車企那樣,不敢也不願意嘗試新材料,他們願意嘗試任何聽上去很瘋狂的想法。」陳曦最喜歡這樣的氛圍,在這樣的平臺上,他可以基於已有的材料技術,做些變革。

第一步,可以給鋰電池包上一層殼。一般情況下,新能源車只能把鋰電池安裝在後排座位中間的一小塊區域——防撞,因為鋰電池害怕激烈撞擊,這就限制了鋰電池的容量,造成新能源車續航能力不足的問題。陳曦想,用堅固的新材料把鋰電池包起來,這樣或許它能被存放在車前蓋或後備箱更大的空間內。

接下來,1.5版本的新能源汽車,或許可以用新材料替換鋰電池內部的電極材料,使得電極材料在碰撞後可以產生自然裂紋斷電,減少電池短路情況的發生;2.0版本的車,可以把鋰電池分散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樣子,存放在車身裡、車門裡、後備箱裡、車前蓋裡,不僅減輕車身重量,還能續航發電;3.0版本就是智能汽車,車身材料可以回收廢舊能量並將其轉化為動能。

目前,陳曦已經在「給鋰電池包殼」這一點上有了突破,並進行了初步的產品試驗。

「我是36歲以後才真正接觸產學研,我希望,後來的青年學者可以從從教第一年開始,就有機會對接企業實際生產需求。」陳曦介紹,同時進行的,還有產學研融合平臺的建設。

相關焦點

  • 哥大CBS VFA 學院教授為學生準備的推薦信
    >推動社會關注青年公益創業領域,樹立深圳學生榜樣,展現「強國一代」力量,與哥大商學院教授共同激發國際化創業思維,還能收穫志同道合的創業導師和夥伴。About - VFA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 Venture For All (VFA) 攜手派笛教育集團與美國國際聯盟 (IAA) ,在今年暑假帶給高中生一個學習如何成為「創業家」的機會。現任哥大 VFA 教授將在深圳與學生度過5天的互動,引導學生如何成為創業家。
  • 哥大創業課程:教授親授推薦信,學生都進了名校
    派笛教育集團現在,無論是小飯館、大餐廳、咖啡店、甜品店,坐在其中總會聽到坐在你周圍的顧客大談創業經,百萬千萬的生意信手拈來,聽得人心生嚮往。一份高效出色的創業課程Venture For All在這裡誕生。起初,Venture For All開設的目的是希望給予對商業、創業感興趣的國際學生以最大的幫助,同時解決國際學生對美國教育文化不適應的問題。
  • 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與優秀校友「共話」創新創業
    近日,由南開校友企業家聯誼會捐課,南開大學團委、教務處、商學院共同組織的「創新創業導引」課正式開講。南開大學終身校董、南開校友企業家聯誼會主席、物美集團創始人、多點Dmall董事長張文中受邀帶來課程先導課;南開校友企業家聯誼會共同主席、湧現科技總裁周海冰帶來課程第一講。
  • 鄧巍巍辭去美國大學終身教授,回國後,加入「南方科技大學」
    2018年時,南科大已從全球引進了300名全職tenure-track教授,其中就包括回國的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終身教授——鄧巍巍。2017年除夕,鄧教授決定回國後,他在自己的朋友圈寫下了《海歸記》中「大過年的,辭個職吧」首個標題,並且隨後走進系主任的辦公室,向他提出了辭職。
  • 林曉東:潛心研究「耐挫教育」的美國哥大終身教授
    美國哥大終身教授潛心研究「耐挫教育」  文/林景  人物名片   林曉東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 >  哥倫比亞大學創新與耐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小時候的林曉東,最不愛去的就是幼兒園。
  • 海外華人志|林曉東:美國哥大終身教授潛心研究「耐挫教育」
    人物名片 林曉東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創新與耐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小時候的林曉東,最不愛去幼兒園,常常感到被管得很不自在。
  • 祝賀:北京郵電大學鄧中亮教授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祝賀北京郵電大學鄧中亮教授榮獲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全國創新爭先獎 5月30日,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在京舉行。大會以「科技為民、奮鬥有我」為主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等有關領導出席會議。
  • 科技創新+電子商務:一個土特產企業的創業法寶
    ■創新案例讓甘肅的土特產走出甘肅,走向世界,是隴萃堂成立的初衷,也是20年未變的心願。一家普通的店面,一個特色物產和文化藝術的集中展示窗口,農產品研發與生產龍頭企業、甘肅省首家「電子商務示範企業」隴萃堂的發展軌跡,印證著一個非公企業創新創業的跨越之路。
  •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力協辦第一期「創匯百家」創新創業...
    「創匯百家」創新創業研究學者論壇以專題報告和創業實踐問題研討的形式,面向前沿學術,通過跨學科的創新創業思想、學術、思維交流,聚集學術與實踐成果與發現,試圖解決當前各學科在創新創業領域研究中的痛點、難點,以實現在創新創業領域中,理論研究支撐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推動理論發展的目標。第一期論壇分三項議程:啟動儀式、主題報告和圓桌討論。
  • 長江商學院全球首創科技創新和創業碩士項目
    【MBA中國網訊】在近日舉行的長江商學院廣東校友走進東莞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活動中,長江商學院科技創新與創業副院長、金融學教授甘潔教授正式宣布,長江商學院攜手頂級工程學教授、多家高科技企業創始人李澤湘創立的東莞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合力UC-Berkeley 工程學院,全球首創的長江商學院科技創新和創業碩士項目
  • 長安大學韓玲教授榮獲夏堅白測繪事業創業與科技創新獎
    會上頒發了「夏堅白測繪事業創業與科技創新獎」,由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庫熱西頒獎,全國共5人獲此殊榮,長安大學韓玲教授獲獎,是全國高校唯一獲獎人。據了解,夏堅白是武漢測量製圖學院、武漢測繪學院首任院長,著名大地測量學家、大地天文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一級教授,中國科學院第一批學部委員之一。
  • 中興遭遇生死劫,越發讓這場「源創新」的大爭論有了特殊意義!
    一場關於「源創新」的大爭論劍拔弩張首先來說說這個「源創新」理論,它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謝德蓀提出的,他認為創新分為「流創新」和「源創新」兩種方式。「源創新」是什麼?如果看看英文名稱(Disruptive Innovation),就一目了然,它是一種顛覆性的創新,是從無到有「無中生有」地去建立一個新生態系統。如果說「源創新」是從0到1,那麼「流創新」則是從1到N。
  • 梁平區舉行創新創業大講堂,為企業發展提供源動力
    近日,梁平區創新創業大講堂第五期活動在都梁科技企業孵化器舉行。區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孵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87家企業的負責人參加活動。活動現場,區科技局負責人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行了宣講,指導企業以理論創新指導科技創新,用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活動還邀請了重慶高技術創業中心財務專家對我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在孵高新技術企業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培訓,以增強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活躍主體創新創業能力。
  • 青騰大學以色列創新創業訪學|聞道諾獎前輩 解密創新生態
    來自博弈論大咖的思維、決策方式直接影響著創業者對企業管理與商業競爭的判斷與選擇。趨勢判斷與快速反應:創業者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Arison商學院前院長,特拉維夫大學經濟學博士Roni Shachar教授創業者最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 揭秘:被哈佛哥大MIT搶著錄取的學霸,原來偷偷搞定了這些名校教授....
    一個由活動、推薦信、作品支持的背景提升;2. 一套幫助你實現目標的能力構建系統;3. 幫你找到和名校教授認識的交流機會;4. 跟著芝大教授研究股票與金融投資        加大物理系終身教授Alessandra Lanzara,就是你的最佳選擇。
  • 點燃創新火花 播撒創業種子 ——訪創業與管理學院院長李玫教授
    基於這個成長背景,她認為自己對中美教育理念有較多思考和理解,了解兩個體系各自的優勢和弱點,因而有志於將兩者有機融合,探索一條在中國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新路。 「設計思維」 激發學生創新活力李玫院長強調,上科大創管學院不會照搬國內外大學傳統商學院的模式。
  • 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⑤|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高地」
    藉助松山湖功能區的各大科研力量,公司也正不斷實現創新發展。記者了解到,近期,松山湖功能區正在核心區域高標準規劃1000畝產業用地,全力打造松山湖上市公司總部基地。松山湖功能區的底氣,源於科技、人才、產業等多方面。中科院雲計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和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和載體,以及3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大多集中在松山湖功能區,累計培育科技企業1600多家,自主創辦科技企業70家。
  • 深圳,給科技創新全生態鏈的呵護
    3年前,IEEE(國際電子電器工程協會)半導體工廠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創始主席、新澤西理工大學終身傑出教授周孟初聯合澳門科技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伍乃騏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志武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Witold Pedrycz等在深圳創辦了埃克斯工業。其CEO、COO等高管都是澳門科技大學的校友和教授。
  • 「創業江蘇」|艾鷗科技子公司晉級江蘇科技創業大賽
    8月17日,由江蘇科技創業大賽組委會辦公室主辦的第八屆「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在南京市雨花臺區雙創服務中心舉行,這也是對接科技部等單位舉辦的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會上,艾鷗科技子公司南京信鷗源科技負責人楊胡飛向到場領導介紹了區塊鏈行業的基本情況,以及信鷗源科技針對實體行業提出的區塊鏈解決方案,為各領域上下遊的供需提供了精準有效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