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⑤|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高地」

2020-12-25 東莞時間網

「希望東莞高層次人才積極把握東莞的產業優勢,進一步堅定在東莞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做好人才的服務工作,及時幫助人才解決實際困難,為人才更好在莞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摘自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鄭琳今年10月15日走訪高層次人才的講話


12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新增長極加速崛起、比較優勢有效發揮、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區域協調發展呈現新格局》,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散裂中子源作為松山湖科學城已建成的首個大科學裝置,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學研究和高技術研發提供了世界一流平臺。中國散裂中子源積極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已完成的四輪運行中,共完成超過300多項用戶課題,產出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例如新型鋰離子電池、磁性材料、超強鋼等。

▲位於松山湖科學城的散裂中子源項目 記者 鄭志波 攝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機遇下,東莞依靠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前瞻性謀劃布局中國散裂中子源、南方先進光源等一批大科學裝置和一流科研平臺,形成創新人才集聚的「強磁場」。截至2019年底,我市人才總量達235.2萬人,高層次人才15.6萬人,自2013年以來,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7%和19%,東莞正向「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闊步邁進。

以產業聚人才 以人才興產業:

拓寬高層次人才發展空間平臺

近年來,東莞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效應」,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人才與產業發展的契合度,圍繞「產業鏈」構建「人才鏈」,通過「人才鏈」提升「產業鏈」,既從宏觀層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又從實施層面精準施策,「築巢」「引鳳」並舉,拓寬人才發展空間平臺。

12月2日,以「聚焦新動能·引領新發展」為主題的2020年松山湖功能區投資推介會舉行,29個重點項目集體籤約,協議投資額高達350億元。火熱招商引資的背後,是東莞正在形成以產業聚人才,以人才興產業良性互動格局的生動縮影。

▲12月2日,松山湖功能區投資推介會舉行 記者 鄭志波 攝

長期以來,「高新技術」「科技創新」等已成為松山湖的亮麗名片。截至今年3 月,松山湖高新區共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20多家,不少優質企業落戶松山湖功能區。位於松山湖功能區的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立訊精密公司發源於深圳,進入東莞發展10餘年,「最近3年,公司更是迅速實現市值從1000億元向4000億元的突破。我們親身見證並參與東莞的高速發展,見證這片熱土創造的奇蹟。」該公司副總裁丁遠達說,松山湖區位優勢明顯,產業政策不斷落地,帶來明顯的產業集聚效應,實現產、學、研、用各要素流動和配置。藉助松山湖功能區的各大科研力量,公司也正不斷實現創新發展。

記者了解到,近期,松山湖功能區正在核心區域高標準規劃1000畝產業用地,全力打造松山湖上市公司總部基地。松山湖功能區的底氣,源於科技、人才、產業等多方面。中科院雲計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和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和載體,以及3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大多集中在松山湖功能區,累計培育科技企業1600多家,自主創辦科技企業70家。

2012年,東莞市政府設立「東莞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合作基地」以來,通過8年的艱苦耕耘,松山湖核心啟動區已經集聚了400多家生物技術企業,已有3家生物醫藥企業正積極籌備上市。產業根基已經築牢。有政策扶持,有鏈條支撐,有資本助力……松山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正逐步駛入快車道。

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離不開高層次人才支撐,而高層次人才發展又依託大科學裝置落地。如今,隨著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學裝置紛紛落地建設,伴隨而來的人才虹吸效應也正逐步顯現。截至目前,松山湖科學城已經聚集了55個由海內外知名院士、學術領軍人物作為帶頭人的省市創新科研團隊,擁有國家級人才65名,省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03名,市特色人才277名和近3萬名優秀科研人員。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由人力資源大市向人才資源強市轉變

▲2020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東莞行活動舉行。圖為高層次人才在松山湖考察 松山湖融媒體中心供圖

製造業是東莞的立市之本和發展之基。我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舉全市之力實現由人力資源大市向人才資源強市轉變,先後出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百萬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實現科技、金融、人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全力將東莞打造成為「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

重才識才惜才,東莞高度重視人才工作,通過走訪、問詢等機制常態化保持與人才溝通交流,不斷加大人才資金保障力度,自上而下地在全社會營造尊才愛才、識才用才的濃厚氛圍。2014年,《東莞市市領導聯繫高層次人才制度》出臺。6年間,全市累計超過1700名市鎮各級領導幹部聯繫走訪了4917名高層次人才,推動解決人才工作、科研和生活問題近3000個。

童欣教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散裂中子源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理學博士,2018年全職加入中國散裂中子源,組建了一支極化中子國際團隊,並擔任極化中子中心暨樣品環境系統負責人。今年9月,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鄭琳走訪聯繫高層次人才童欣博士,詳細了解他在莞創新創業情況,並聽取意見建議。

鄭琳表示,東莞一直以來十分重視科技發展,重視科技人才的引進,2019年開始實施「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出臺系列優惠政策,下大力氣引進戰略科學家團隊和領軍人才,並且系統推進人才安居、就醫、子女入學、創業服務等保障計劃。希望童欣教授及其團隊繼續關心關注東莞科技事業的發展,多向各類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宣傳推介東莞。

實施「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是東莞構建人才政策體系,打造「技能人才之都」重要抓手。從2019年起用3年時間,實現人才引育「十百千萬百萬」的目標,即引進10個國際一流水平的戰略科學家團隊;引進100名博士專業人才進入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培養科技、產業等重點領域1000名領軍人才;引進培養10000名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職稱的創新人才;推進100萬勞動力提升學歷技能素質。

目前,我市「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19年公開招聘了35名博士進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引進培養約380名領軍人才、超過 5000名碩士學歷或副高以上職稱創新人才。2020年,我市高層次人才交流洽談會,繼續提供高端崗位269個,擬招聘人才1085人,最高給予100萬年薪。

數據顯示,十年來,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人才經費投入力度。2012-2019年,市財政實際投入各項人才工作資金超過50億元,其中,2012-2018每年具體項目支出約5億元;2019年「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正式實施,人才資金投入提升至8.34億元。其中,在各項重點人才計劃投入方面,市財政累計投入資金近10億元。在基礎人才引進培育方面,市財政累計投入資金約2.5億元。在「技能人才之都」建設方面,市財政從2014年起累計投入超過4億元。

文字:呂曉敢

攝影:鄭志波 松山湖融媒體中心供圖

編輯:賈慶森

相關焦點

  • 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350名研發人才齊聚一堂,東莞引智靠的是什麼?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今天引進怎樣的人才,明天就形成怎樣的發展格局。從一定程度上說,人力資本將重塑未來經濟發展格局。東莞引智在路上。12月9日,2020年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開幕,一年一度的人才盛會是觀察東莞引智的最佳窗口。
  • 啟東:聚智聚資聚人才 創新創業創未來
    銳意創新是百萬啟東人民的精神特質,從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踐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啟東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2018年,啟東在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中名列第12位。  本屆節會以「聚智聚資聚人才,創新創業創未來」為主題,啟東市委書記王曉斌向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以及國內外知名企業代表發出誠摯邀請,希望大家一起為東疆這塊創新創業熱土注入源源不斷的「第一動力」。
  • 【關注】製造名城東莞加速吸引高層次人才
    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需求,以「科技引領、才聚東莞」為主題,活動周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出了高層次人才交流洽談會、國際性學術會議、頒發優才卡、人才之夜等16項25場活動,充分搭建交流平臺,釋放愛才誠意,凝聚創新力量。夾在廣深人才高地之間,東莞市在人才引進上一度處於「虹吸」劣勢。
  • 東莞打造先進位造業中心 吸引高層次人才
    2018年,東莞出臺了《關於實施「百萬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意見》,這也是東莞有史以來出臺的最完善、最系統的技能人才培養計劃,屬於東莞「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中的「百萬」。今年12月9日至14日,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如期而至。本屆活動周以「科技引領才聚東莞」為主題,旨在聚集各路優秀人才,通過舉辦系列活動、會議和論壇,為人才交流、項目對接提供平臺,展示東莞良好創新創業環境。
  • 廣東博士、博士後人才新政引熱議 服務創新驅動 打造科技人才高地
    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戰略資源,博士和博士後人才是最具創新創業活力和發展潛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力軍。隨著國家推進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自貿區等國家和省重大戰略的出臺實施,廣東正著力打造適應新時代創新發展的「人才矽谷」。
  • 關於大力引進臺灣創新創業青年人才的實施辦法
    《關於高水平建設東莞臺灣高科技園的若干意見》和「人才東莞」戰略,更好地承接臺灣青年人才資源和創新資源轉移,加大臺灣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力度,特制定本辦法。第一條目標計劃用3年時間,引進不少於100名臺灣青年人才到東莞創新創業,形成臺灣青年創業人才群落,打造東莞「臺灣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基地」(下稱「臺灣人才基地」)。第二條適用範圍(一)1.立志打開大陸市場的臺灣籍青年創業者;2.臺灣企業家接班人。
  • 2019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今日開幕!
    本屆活動周以「才聚灣區 築夢東莞」為主題,旨在集聚各路優秀人才,為人才交流、項目對接提供平臺,展示東莞良好創新創業環境以及「尊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助力東莞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國家創新型城市。會上舉行了人才房鑰匙交付儀式,並為「啟航計劃」入選青年人才代表頒發證書,為市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市特色人才頒發牌匾。
  • 青島:推進人才強市,城市與人才相得益彰
    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動能,是城市發展最深厚的底蘊。近五年來,青島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統籌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在人才強市戰略統領下,全市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市人才資源總量將達到220萬,比「十二五」末增長35%。
  • 築巢引鳳打造人才高地 聚才引智助力轉型發展 大同市與58同城籤約
    築巢引鳳打造人才高地聚才引智助力轉型發展一切為了轉型、一切服務轉型,打造轉型人才新高地。12月19日,在大同未來能源館,市政府與58同城籤署大同轉型匯智創新城管理運營項目,揭牌運行58同城轉型匯智創新城創新工作室,開展匯智聚才大型專場招聘活動,標誌著雙方共建大同轉型匯智創新城、打造全國一流的人才交流服務平臺翻開了新篇章,將進一步強化崗位與人才對接的精準性,讓人才在大同紮根更有信心、在大同發展更有動力,為大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撐。
  • 推動「人才強區」戰略 用心留人才盡其才
    人才是強區之基,轉型之要,活力之源。  去年,貴陽經開區緊緊圍繞構建新型產業體系和打造千億級創新平臺的目標,認真落實中央、省、市有關人才工作部署,加快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拓寬人才引進渠道,藉助各種平臺精準引才;加快人才培育力度,打造發展「智庫」;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大引才力度。
  • 激活高質量發展的「智力引擎」——我市厚植沃土打造人才高地助力...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競爭之本、轉型之要、動力之源。引天下英才而聚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對人才工作的決策部署,我市聚焦提升人才工作的首位度、集聚度、貢獻度,全方位提升招才引智質效,優化人才發展生態,構築區域人才高地,為加快建設現代化高品質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 嚴華:堅定不移走人才強市之路 為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貢獻永州力量
    紅網時刻永州12月9日訊(永州廣電記者 袁瑞芳 記者 成文杰)12月9日上午,永州市委書記嚴華在全市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人才強市之路,為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貢獻永州力量。
  • 市智能軌道交通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成立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11月2日上午,天津市智能軌道交通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在武清區舉行成立大會。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喻雲林出席並講話。
  • 山東:科教強魯人才興魯,聚力打造創新高地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決定發展。步入新發展階段,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創新解決方案。圍繞「深入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了增強科技創新實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等一攬子工作舉措,聚力將山東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創新高地。
  • 「三券」集成打造高層次人才創業高地
    7月18日上午,在「智匯泰州」高端人才創業項目對接活動啟動儀式上,泰州潤泉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曙光博士領到了一張創業券。在創業的不同階段,王曙光將分別享受創業啟動資金10萬元、融資扶持資金10萬元和項目資助資金50萬至300萬元。王曙光是來泰州創業的高層次人才中第一個領到創業券的。
  • 天津市網際網路新經濟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在經開區成立
    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喻雲林出席並講話,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連茂君出席並致辭,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南開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龔克,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津生出席。區委副書記、區長楊茂榮主持。
  • ...科創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高地 濟南在增速換擋期跑出發展「加速度」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為新發展階段偉大實踐提供了行動指南。全面開啟新徵程的重大任務,全面把握新奮鬥目標的總要求,濟南市已吹響向新發展階段進軍的號角,加速集聚科創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高地,匯聚發展新勢能。
  • 重慶銀行:打造專業型人才高地 緊抓機遇助推高質量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重慶銀始終堅持「人才興行」戰略結下的果實之一,也是展示重慶銀行敬才愛才、惜才重才良好環境的一個有力縮影。搭建優質平臺 實現「良禽擇木而棲」重慶銀行不斷創新引才聚才機制,努力創造有利於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員工隊伍,通過提前布局人才高地建設,為建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有競爭力的銀行積蓄力量。
  • 山東大學主辦山東省人才戰略論壇
    中央組織部人才工作局原巡視員、副局長李志剛強調,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先行示範區是山東未來發展的重要使命,要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制度體系,調動各級黨政一把手,把制度優勢轉為人才優勢,重塑人才在市場經濟中的引領作用,並提出了實現人才數位化管理、完善現代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確保產學研連通、建立靈活稅收服務體系等建議。
  • 築巢引鳳打造人才高地 聚才引智助力轉型發展
    12月19日,在大同未來能源館,大同市人民政府與58同城籤署籤署轉型匯智創新城管理運營項目,揭牌運行58同城轉型匯智創新城創新工作室,開展匯智聚才大型專場招聘活動,標誌著雙方共建大同轉型匯智創新城、打造全國一流的人才交流服務平臺翻開了新的一頁、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將進一步強化崗位與人才對接的精準性,讓人才在大同紮根更有信心、在大同發展更有動力,為大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