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今天引進怎樣的人才,明天就形成怎樣的發展格局。從一定程度上說,人力資本將重塑未來經濟發展格局。
東莞引智在路上。12月9日,2020年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開幕,一年一度的人才盛會是觀察東莞引智的最佳窗口。在活動周研發人才交流洽談會的現場,記者看到三百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研發人才齊聚一堂,他們戴著口罩、拿著簡歷,與意向企事業單位展開面聊。
「我認為,東莞的人才政策很完善,對人才的重視程度也很高。我們每年都會參加人才周的活動,希望在幾百名研發人才中找到最合適我們的。」廣東正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中心副總監吳雪說。
各地人才匯聚東莞,研發人才圖譜長這樣
「我是從合肥過來的,東莞對我吸引力最大的是松山湖科學城,松山湖有全球領先的大科學裝置,硬體設備很不錯。另外,我比較了東莞和廣深,覺得這裡生活成本合理,人才引進政策也很給力。」在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的展位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專業博士韓坤霖表示,他專程從合肥來東莞參加活動,讓他不辭辛苦跨越數千公裡來東莞的原因,便是松山湖科學城和東莞的人才政策。
無獨有偶,在現場,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碩博齊聚一堂。有人來自長沙,有人來自武漢,作為應屆畢業生,他們都渴望在東莞收穫一份心儀的offer。除了應屆畢業生之外,一些工作了多年的「老手」也在現場探尋機會。
「我已經工作了7年,對行業的前沿和動向都有一定了解,現在,我主要考慮工作和專業的契合度,目標比較明確。」在東莞一家醫藥公司任職的鐘先生告訴記者,作為一名行業從業者,他的職業規劃比較明晰,會優先考慮經驗和崗位匹配度高的工作。目前,他確定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廣東省東莞市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三家作為意向單位。
不僅如此,參展的350名研發人才中還有海外人才,範圍之廣、層次之豐富令人眼前一亮。究竟東莞靠什麼吸引了如此多的研發人才呢?
人才總量超235.2萬人,東莞引智成果斐然
「總體來說,這幾年東莞的人才吸引力越來越大,我們招聘時有明顯感受。比如,幾年前一些研發人才聽到公司在東莞會有些猶豫,但現在基本上都會過來面試。我認為,東莞的人才政策已經比較成熟,接下來,主要是企業自己要給出吸引人才的條件。」廣東思谷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思谷智能)人事行政總監王環說。
作為一家東莞華中科技大學製造工程研究院孵化出來的高新科技企業,思谷智能專注為電子、通訊、汽車、新能源等行業製造企業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機遇下,東莞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從宏觀層面提升核心競爭力。目前,全市人才總量超過235.2萬人,高層次人才超過15.6萬人,自2013年來,年均增長率分別約為10.7%、19%。其中,「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計劃引進10個國際一流的戰略科學家團隊,選拔100名博士專業人才進入黨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引進培養1000名重點領域的領軍人才,引進培養10000名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職稱的創新人才,推動100萬人提升學歷技能素質。
除此之外,東莞還配備有人才安居、創業扶持、個稅補貼、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5個方面的配套措施,讓研發人才願意來、留得住、幹得好。
深厚的製造業基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建設以及政府高瞻遠矚的人才布局形成一套「組合拳」,未來,東莞將向著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的目標前進。
同時,記者也了解到,目前引智工作仍存在難點。廣東正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中心副總監吳雪說:「人才引進存在結構性的難題。我們公司招聘的博士,所需要的專業方向是非常細分的,可能一年全國只畢業很少一部分人,而競爭很激烈,這種激烈程度表現在我們要和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研發公司競爭這些人。因此,只有苦練內功,做好平臺。」
文/記者 唐卓
圖/記者 程永強